形象重塑、叙事模式与文化价值:华语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研究

2023-11-09 00:17:57陈茜
艺术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叙事形象

陈茜

摘要:目的:多年来,尽管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生产科幻片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但外界对中国科幻事业的发展仍持怀疑态度。直至2019年,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与科幻喜剧《疯狂的外星人》同档上映,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电影中异军突起,内地狂揽70亿元票房,中国科幻电影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赢得了国内外认可,进而打开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大门。方法:外星人题材电影作为科幻电影中标志性的图像创造,在科幻电影的图像创造中具有一定的标志性,其伴随着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而更迭,从科幻片最初的定格动画到影像生成,不断在电影世界里展现新的面貌。结果:近些年,华语科幻电影有《疯狂的外星人》《外太空的莫扎特》等成功外星人影像的范例,以小人物视角反映折射出社会现状,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创作道路,并赋予了其“中国想象”称号。结论:文章以华语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形象为研究客体,通过拆解科幻电影的类型元素,分析当代华语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的类型流变趋势,归纳总结华语外星人科幻电影的元素融合策略,并试图为华语外星人科幻电影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相关建议,为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形象;叙事;文化价值;外星人;华语科幻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华语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虽然呈现出粗制滥造、不成气候的特点,长期以来被好莱坞科幻电影压制,但创作者们从未停止过探索。华语科幻电影在借鉴学习国外优秀科幻电影的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走上了一条中国化的科幻电影发展道路。本文对华语外星人形象重塑、华语外星人电影叙事模式以及文化价值进行探讨,同时对电影中展现的多重文化碰撞进行反思。

1 外星人形象中国化重塑

1.1 外星人形象卡通化

迄今为止,除地球以外的地方是否有生命体出现,还没有得到严谨的科学论证。因此,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形象都是电影工作者通过艺术想象加以描绘的产物。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评选出来的十佳科幻电影基本是以外星人为主线的科幻电影,如《E.T.外星人》(1982)、《地球停转之日》(2008)、《星球大战4:新希望》(2017),借助这些电影,外星人的形象进一步具象化和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外星人形象呈现在银幕上。

与好莱坞电影相比,中国目前还没有较为完善的科幻工业体系。目前可供参考的样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疯狂的外星人》(2019)、《外太空的莫扎特》(2022)两部外星人题材电影。相较于好莱坞科幻电影强调“成年化”,中国电影的目标受众大多数为青少年群体。为了迎合受众群体,设计出的外星人形象几乎都呈现出卡通化的特点,如《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外星人是基于猴的形态仿制出来的憨态可掬的卡通动物形象,《外太空的莫扎特》则是模仿“国宝”熊猫形象设计出的生动可爱的宠物形象。不难理解,这种形象设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科幻工业体系还未成熟,另一方面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迎合青少年受众群体。

1.2 外星人性格拟人化

科幻电影的独特魅力或许就在于展现和探索神秘和未知的无限可能性,这符合人们深层次的猎奇心理和对神秘事物的探索心理。一部优秀的科幻电影,应给观众带来现实的冲击和对未来的启发。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多与人类处于一种水火不容的对立状态;而在中国的科幻片中,外星人往往会在与人类交往的过程中逐渐与人类成为朋友。无论是《疯狂的外星人》中的猴子奇卡,还是《外太空的莫扎特》中的熊猫莫扎特,都拥有几乎和人类相通的情感体验。

导演陈思诚希望用自己的电影宣传中国文化,因此在《外太空的莫扎特》中以熊猫为原型创造了外星人莫扎特。熊猫被视为国宝,这一符号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文化感召力,也极具亲切感,能够拉近与观众的情感距离。性格温和的莫扎特几乎具备人的基本属性,在长期相处下也会与人类产生共情,正是他的帮助使主角任小天迅速成长。

1.3 外星人功能独特性

中国科幻电影中的一个共识,就是来到地球的外星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技能或超能力。《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外星人奇卡靠头环获取能量,同时它会自动穿上宇航服,进而控制一切事物,但失去头环的它只能被耍猴人耿浩(黄渤饰)当作刚果猴戏耍。在耿浩反复提及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的理论下,外星人被短暂地训练成一只“真猴”。在福柯哲学话语体系中,“规训”与“权力”息息相关,是一种作用于人的身体的特殊权力,也是制造知识的手段,而“权力”在这里并不局限于常人眼里的政治权力,更泛指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普遍存在的作用人的能量,它不仅压抑着人们,而且还发挥创造功能”[1]。影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创造了一个以艺术为核心能量的星球,外星人莫扎特便来源于此,其能量来源是音乐,可以通过音乐汇聚能量,进而移动物体,操纵他人。莫扎特也有自身的弱点,即非常害怕噪声,一旦遇到噪声,就会失去超能力,陷入危险的境地。

2 叙事模式:具象空间、音乐融入与小人物成长

作为一部充满反讽意味的幽默荒诞的电影作品,宁浩导演的《疯狂的外星人》在电影化的影像叙事中,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通过专业的CG技术和特效镜头,书写平民人物和设置具象化的景观空间,最终构建出一场视觉奇观。无论是宁浩还是陈思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善于将叙事空间具象化,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具象化空间主要指出现在电影屏幕上真实的场景空间,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导演将外星人奇卡的活动空间范围固定在乐华世界公园里,故事的起承转合都在这一特定空间内;而陈思诚导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则进一步缩小活动空间,外星人绝大部分活动空间都集中在任小天的房间里。这种空间的具象化设计不仅能让观众更加关注演员本身,还能扩大观众的画外隐喻性空间。

作为视听语言中听的部分,音乐音响在电影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一部成功的电影离不开音乐音响这一重要元素。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丰富的,这一优势使导演在对外星人电影进行声音包装时驾轻就熟。例如,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频繁播放歌手梁龙演唱的音乐《疯狂的外星人》。梁龙是二手玫瑰乐队的主唱,他的乐队从创立之初就坚持做中国本土特色的摇滚乐,将现代音乐与中国东北二人转元素巧妙糅合,形成极具民族风味的摇滚风格。这首歌里充斥著中国传统乐器——唢呐激昂甚至刺耳的声音,给人一种精神抖擞的动感和荒诞不经的喜剧感。“哥是一根葱,来自外太空,谁要拿我蘸大酱,我弄他老祖宗……”诙谐幽默的音乐对应外星人在地球上坎坷的经历,在外星人打斗的场景中运用唢呐伴奏,呈现出一种荒诞戏谑的喜剧效果。电影结尾,大飞将喝醉酒的外星人放进酒坛子里以为已经战胜它时,开心地唱起了春晚传唱度最高的歌曲《难忘今宵》,形成了一种带有强烈的反差的喜剧效果。

无论是励志传承国粹而郁郁不得志的主角耿浩,还是从小励志探索宇宙的任小天,都是现实社会平凡的小人物。在外星人奇卡到来之前,耿浩每天在乐华世界公园里表演猴戏,传承民俗本身是一种崇高的信仰,耿浩对民俗文化的坚守反映了当前很多民间艺人的心态。传统民俗的传承现状令人深感无奈,这些人多年秉承的“承袭”情怀,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十分难能可贵。影片结尾,原本胆小如鼠的耿浩受到外星人嘲讽后开始跟外星人对峙,并机智地用一根香蕉化解了与外星人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小人物在电影中展现的个人成长。电影中用了大量的桥段去展现耿浩是如何按照驯服猴子的程序来训练外星人的,并反复提及巴普洛夫原理[2]。实际上,整部影片的反思与解构基本建立在“耍猴”这一仪式狂欢之上。这种情节的设置正好对应了福柯所强调的身体政治:“身体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3]

3 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的文化价值

当下,文化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地位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全球化时代,作为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科幻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判断一个民族创造力、想象力的重要标准。外星人题材科幻电影愈发火热,其背后的文化现象不容忽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在新时期命运共同体这一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尤为重要。

3.1 科幻文学与科幻电影的互鉴

科幻文学发展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令人惋惜的是,最终能以科幻文学媒介的形式转化为科幻电影的少之又少。其中广为人知的便是2019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影片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科幻长篇小说,利用刘慈欣的声望和国际影响力激发观众的好奇心,最后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疯狂的外星人》也采用了相同的模式,改编自刘慈欣另一部获奖作品《乡村教师》。《乡村教师》获得第十三届中国科幻银河奖读者提名奖,《疯狂的外星人》以《乡村教师》原有的人物类型进行构造,糅合宁浩导演擅长的荒诞化叙事,最终获得第二十六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别荣誉单元最受欢迎影片的殊荣。科幻文学为科幻电影提供思路和框架,科幻电影则为科幻文学提供市场和消费,这不失为二者发展的长久之计。

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星文化的碰撞

电影作为艺术文化宣传的一种传播媒介,不仅能传达信息、表达情感,还能宣传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内涵。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导演宁浩运用自己擅长的荒诞戏谑的叙事风格为这部电影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了一种文化互鉴下的文化冲击景观。例如,在影片高潮阶段,外星人奇卡在逃跑途中体验了中医比较流行的拔火罐疗法。这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外星人相结合的构思,不仅体现了宁浩这一导演的“作者性”,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同样以这种世俗化场景构建本土化话语的还有另外一个片段,当奇卡与耿浩产生矛盾时,耿浩请奇卡喝白酒,成功化解了双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在影片结尾,外星人奇卡还对中国的白酒恋恋不舍,边喝边说着一句非常符合中国酒场文化的话——“都在酒里了”。外星人在电影中既是中华文化的体验者,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3.3 新时期命运共同体的感召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好莱坞电影中,外星人入侵地球是常见的主题,每一次外星人入侵都会使人类团结一致最终击退敌人,这种叙事模式也引发了新的思考,当灾难来临时,无论个体是否愿意身先士卒,都与其他人是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识在中国电影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流浪地球》的结尾,当得知地球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时,所有种族、不同肤色的人都尽全力帮助吴京饰演的主角执行最后的任务,这是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体现。《疯狂的外星人》中的奇卡原本是带着“高级文明”毁灭“低级文明”的想法而来的,但其所谓的高等种族拥有的一些看似高级的优势并不稳定,奇卡被摘掉高科技的头环后,就成了耿浩戏弄的“刚果骚骚猴”。因此,外星人也在这场跌宕起伏的旅途中明白了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4 结语

外星人电影作为科幻电影的亚类型,只是中国科幻电影命题中的一小部分,但利用好这一命题讲好中国科幻故事,拍好中国科幻电影,建立中国科幻工业体系,是当今的首要任务。目前,仅靠一部《流浪地球》这种重工业美学风格的科幻电影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有类似或者超越《流浪地球》的影片成批量化生产,还要有像《疯狂的外星人》《外太空的莫扎特》这种力求探索本土化、现实性及独特的科幻电影,这才是中国科幻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阿兰·谢里登.求真意志:米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M].尚志英,许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3.

[2] 李宁.《疯狂的外星人》:国产科幻电影的本土意识[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0(5):15.

[3]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27.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叙事形象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1:37:26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02:00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2:50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5:39
刍议尖扎藏族“则柔”的文化价值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50:17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