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纯
摘要:目的: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保护与发展彝族漆艺具有重要意义。彝族漆艺发展与保护面临诸多挑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积极推进相关问题解决,助力彝族漆艺发展与保护。方法:文章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彝族漆艺发展与保护,应进行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彝族漆艺文化传承、彝族漆艺产业发展,是推进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的基础。同时,相关合理性创新、保护存在一些具象发力,应全面植根于艺术底土、积极发力于守正创新、务求切中于乡村振兴。具体创新、保护工作方式是多样化的,民间自发、地方督导、企业应接,有利于落实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资源投入与合理布局、专才战略与产业升级、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有利于优化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结果: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彝族漆艺的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极为必要,通过合理的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可以解决问题,促进彝族漆艺可持续发展。结论:通过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彝族漆艺,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彝族漆艺,助力彝族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21-00-03
彝族漆艺,色彩致美、外形俊丽,其艺术属性可谓厚源溯古,是极为特殊的民族艺术,更是极为突出的艺术语言风格、表意艺术体系。基于诸多因素,以往彝族漆艺传承、创新等存在不少难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彝族漆艺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更需要得到柔性保护。在新时期,“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1]等新诉求、新目标,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彝族漆艺创新、保护提供发力方向。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是守正创新式的科学发展、兼顾综合效果的合理保护。通过践行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可以不断提升彝族漆艺品质,同时助力彝族乡村振兴。
1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的必要性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具有极高的价值,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具体必要性在于彝族漆艺文化传承诉求、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需要。
1.1 彝族漆艺文化传承诉求
彝族漆艺是我国漆艺中极为特殊的部分,蕴含彝族人的艺术理解、艺术语言、艺术思维,具有丰富的保护和传承价值[2]。彝族漆艺的艺术文化属性是优质的、厚重的。彝族漆艺中黑红黄艺术颜色语言、自然属性纹饰设计、实用便利的艺术思维、尚美重生活的艺术精神,共同构成了彝族漆艺文化力量。如彝族漆艺中的美感纹饰语言,其突出花鸟山水等自然属性,蕴含彝族文化基因。但是由于自然地理等因素,以往彝族漆艺外化传达、内化传承,均存在一些难题。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应有效传承彝族漆艺文化价值,完成艺术语言的基因式保留。同时,彝族漆艺文化传承需不断进行合理创新,实现自然属性发展。彝族漆艺文化传承诉求,是基于彝族固有艺术形式、艺术精神等文化传承责任,以及彝族漆艺的基因保护需求。特别是社会的发展对彝族漆艺从业者、技艺、产业等形成冲击,彝族漆艺传承多有停顿、滞后等。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彝族漆艺文化传承诉求更加强烈,对彝族漆艺色彩、纹饰、器型等方面的传承诉求更加精细、具体。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实践,彝族漆艺文化传承诉求标识化、指向性显著,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呼吁,更是一种具象化实践落实需求。
1.2 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需要
彝族漆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发挥其艺术价值,强化彝族漆艺产业属性。以往漆艺产业发展滞后,相关产品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缺乏品牌意识”[3]等具体困境,制约着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落实,彝族漆艺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需求明显。一方面,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需要进行更好的规划、管理、协同,这是建立在彝族漆艺创新发展基础上的。只有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漆艺产业才能重获新生,产业调整才能合理发力。如彝族漆艺产业创新升级,能改进彝族乡村企业的供给策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市场影响力等。另一方面,彝族漆艺的柔性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持漆艺产业发展。立足于彝族漆艺产业发展需要,通过采取合理的柔性保护策略,可以提升彝族漆艺产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等,解决产业分散、产品滞销等问题,实现彝族漆艺产业可持续发展。
2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的具象发力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存在具象发力,包括艺术底土、守正创新、乡村振兴这三个层面。
2.1 全面植根于艺术底土
彝族漆艺是艺术语言,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需全面植根于艺术底土,开展以彝族漆艺自身属性为基础的工作。全面植根于彝族漆艺艺术底土,推进创新发展、柔性保护,需要突出彝族漆艺的艺术特质、品质,更要夯实文化符号、艺术基因的基础。“工艺精湛”[4]、用料扎实等,是彝族漆艺艺术底土的细化。彝族漆艺艺术底土,是彝族漆艺材料选择、色彩理解、技法实践等具体艺术语言,更是彝族漆艺所展示的艺术生活、艺术精神、艺术文化等深层力量。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就是要兼顾这些艺术语言、深层力量。如推进创新发展,不应摒弃彝族漆艺黑红黄三色等。开展柔性保护,也不应刚性回避新式漆艺创作等。彝族漆艺艺术底土,是一种彝族艺术母体。全面植根于彝族漆艺艺术底土,可以为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建构文化主线、价值基础。
2.2 積极发力于守正创新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必须积极发力于守正创新,进行不失底色的革新实践。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不是为新而新,而是一种基于传承发展的合理革新,具有适度合宜的基本诉求。守正创新式发展能保证彝族漆艺创新发展的稳定性、艺术基础性。如坚守彝族漆艺传承基础,合理创作新式漆器等。守正创新式发展,可以为彝族漆艺时代化、优质化发展奠定艺术文化基础。同时,彝族漆艺柔性保护,是以守正创新为基础进行的合理保护。柔性保护重视合理方式、合理实践,通过合理的创新力量实现保护。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柔性保护不是固执、迂腐的保护,而是灵活、融入式的保护,需要借助守正创新进行落实。彝族漆艺柔性保护,实质上是守正创新式保护。
2.3 务求切中于乡村振兴
在新时期,彝族漆艺需要大格局式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可以充分落实在乡村振兴实践中。乡村振兴战略为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市场等资源优势为彝族漆艺创新、保护提供支持。同时,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新式彝族漆艺产品,能促进彝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务求切中于乡村振兴这一主线。如彝族乡村企业推进漆器创新、品牌开发等工作,可以提挈彝族乡村发展质量,服务彝族乡村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乡村振兴,彝族漆艺的创新发展、柔性保护才有方向、有目标、有归属、有希望。
3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的践行方式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的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方式可以归纳为民间自发式、地方督导式、企业应接式等。
3.1 民间自发式
漆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漆艺的传承、发展、革新、保护,民间智慧的辅助是实际的、有实效的。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民间自发对彝族漆艺进行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其实为彝族人自身发力方式。民间自发式体现了民众的力量,具有实践科学价值、经验智慧意义。特别是围绕漆艺原材料选择、技法传承等基础工作,通过民间自发式建设乡村舞台,适当借鉴古代人的智慧,落实于乡村振兴实践。如以往“漆与粮的并作”[5]等方式,应进行基层式合理推广。民间自发式具有强大的基层力量,能切实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3.2 地方督导式
漆艺发展具有区域性、地方性,地方政府应承担漆艺创新传承、保护等责任。在彝族漆艺发展中,地方政府应开展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的督导工作,促进彝族漆艺发展规范化、合理化、目标化。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相关品牌推广、产业布局等工作,需要借助地方政府的力量。如立足于乡村振兴,漆树种植、企业整合、产品宣传、市场布局等,均需地方政府进行规划、落实。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推进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地方政府不仅是第一承担者,更是最核心的推进力量。
3.3 企业应接式
彝族漆艺传承发展,需要市场供需基础、支持。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彝族漆艺相关企业应积极发挥自身价值,开展应接工作。如地方漆艺企业应针对现代青年人审美诉求,推出现代彝族漆艺装饰品等。乡村企业以漆艺保护多元化方式,应对市场诉求差异,进行漆器收藏、产品展示、文化交流等。基于市场属性等因素,企业应对彝族漆艺进行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
4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創新发展与柔性保护的优化落实
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应重视相关优化工作,提升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的效力。
4.1 资源投入与合理布局
乡村振兴视角下,彝族漆艺创新发展与柔性保护,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应增加基础性资源投入,重视漆树种植、技法传承、匠人保护等工作。同时,合理布局彝族漆艺产品市场,避免低阶、重复、冲突等问题,增强彝族漆艺产业布局合理性。
4.2 专才战略与产业升级
为服务乡村振兴,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应有所侧重,持续推进彝族漆艺专才战略,促进彝族漆艺产业升级。彝族漆艺专才战略,应重视传承性、创新性、文化性等层面漆艺人才选任工作,特别是重视民间与高校联合式人才培养,兼顾技法、经验等。彝族漆艺产业升级,应重视品牌价值的提高,创新彝族漆艺产业分类、分区,整合供给,提升彝族漆艺产业发展质量。
4.3 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
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应当强化乡村振兴实效,突出艺术助力地方发展的优质效能。优化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应当突出经济社会带动、艺术保护传承、产业革新发展等综合效力。同时,将彝族漆艺文化自信作为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的关键原则,保证彝族漆艺不失真,保留文化精神内涵、提升艺术文化品质,增强文化自信。
5 结语
彝族漆艺发展与保护,是推进彝族乡村振兴、传承彝族文化艺术的关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有序开展彝族漆艺创新发展、柔性保护相关工作,可以有效传承彝族漆艺文化,提高彝族漆艺发展质量,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
参考文献:
[1] 杨罗军,王越,钟一帆.产业兴旺视域下彝族漆器产业创新发展路径探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4):60.
[2] 余奕楠.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活态化保护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23(4):3.
[3] 滕明堂,黄梦娟.凉山彝族漆器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J].工业设计,2022(8):125.
[4] 赵浩.彝族漆器酒具之咂嘴酒壶设计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23(1):61.
[5] 王振涛,龙先琼.传统生计方式的文化生态适应研究:以黔西北百纳彝族“漆粮并作”的生计方式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