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陈军科 胡维超 高世宝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定点帮扶石泉县曾溪镇油坊湾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件精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劳动力外流、“等靠要”思想严重、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应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机制,筑牢返贫底线帮扶机制,建立长效人才帮扶机制、“扶志”常态化机制、产业融合帮扶机制、农产品消费帮扶机制,强化文化帮扶机制,促经济稳步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帮扶石泉县曾溪镇油坊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与村干部、镇干部及村民进行交流访谈、问卷调查,结合驻村干部工作实践及网络公开信息,深入了解驻村干部工作实际、油坊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和职业院校帮扶情况,探究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帮扶的有效工作机制,为职业院校帮扶推进乡村振兴、有力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石泉县曾溪镇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基础和现状
(一)石泉县曾溪镇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基础
1、自然环境基础
油坊湾村位于陕西省石泉县最西边的曾溪镇,是镇政府所在村。属浅山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海拔473-1128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资源丰富。国道210线穿境而过,交通便利,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等六处著名旅游景点就在附近,旅游资源丰富。独有的自然禀赋、交通便利和农业区位优势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产业发展现状
油坊湾村主要以蚕桑、畜牧、蔬菜、魔芋、烤烟等种植养殖产业为主,全年共种植大棚蔬菜50亩,陆地蔬菜500亩,养蚕发种173张,年饲养生猪2500头,种植烤烟230亩,养蜂450箱,玉米大豆套种203.8亩,大豆扩种273.1亩。以康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齐兵牧业有限公司、格一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庄房蚕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在建项目产业联盟路基养鱼厂投放喂养;村校开展校地合作,探索发展陕南小吃特色产业,成立了“曾溪乡厨”陕南小吃实训基地及陕南小吃绿色产业招商服务中心。从调查情况来看,产业规模小且零散化,龙头企业不多,产教融合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经济效益较低。
(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帮扶基础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精良的师资队伍和设备先进的安康市综合培训实践基地,为乡村振兴帮扶提供了有力规划指导、人才输送和技能培训保障。学院在探索与发展中形成了医药卫生、师范教育、工程技术、经贸管理、现代服务等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成人高等教育涵盖了种植养殖等乡村振兴所需专业。社会培训项目、职业资格(等级)鉴定工种各30多个,年完成企业员工、农民技能提升培训近万人次,技能鉴定评价3000人次。现有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22人;拥有硕士学位人员150人,“双师型”教师21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各1人,国省级技能大师、技术能手、教学名师12人。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对石泉县曾溪镇
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帮扶基本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夯实驻村帮扶责任
一是学习吃透各级各类政策理论文件,研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夯实驻村帮扶责任。二是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工作队日常管理和住队时限要求。三是严格落实“日必办、周清单、月通报”工作机制。
(二)实地调研,做到指导精准帮扶有效
学院领导、党员干部、教职工和专家经常走进定点帮扶村开展党建共建、考察调研、产业指导、技术支持、志愿服务、素质拓展等活动,并就乡村规划和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进行交流、指导和帮助实施。
(三)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省市县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文件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全村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达标、饮水安全达标,无一例失学辍学现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落实好种植养殖补贴,促农户增收
驻村工作队利用产业奖补、农业保险等多种政策鼓励在家务农群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扎实开展“保生产、稳就业、促增收”工作。2022年共兑现耕地保护、一次性种粮、玉米大豆套种奖、大豆扩种奖等补贴分别为320户81655.8元、277户10969.48元、72户41660元、109户35565元,购买玉米、水稻、土豆、油菜保险分别是95户384亩、9户25.5亩、56户69亩、60户143亩,申报一次性交通补贴155人、一次性求职补贴29人,激励农户养殖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农户稳步增收。
(五)深入推进乡村治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工作队建立健全乡村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平安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全村道路管护机制完善、管护到位;农村电商、网络运行良好;改厕任务按时保质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有效,环卫设施齐备、机制健全,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平安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新民风建设有序开展。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对石泉县曾溪镇
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帮扶存在的问题
(一)防止返贫任务重,保稳经济增长压力大
工作队通过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稳就业等措施强力落实“保生产、稳就业、促增收”工作,促经济稳步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但因病、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返贫时有发生,牵制了一定人力物力,保经济增长压力大。
(二)劳动力外流严重,质量不高
油坊湾村常住农户401户1306人,具有劳动力803人,外出务工535人,除去公益岗位20人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创业人数为248人,接受过技能培训为53人,其中直接从事餐饮行业人员52人。分析调查数据,油坊湾村具有一定文化和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占比低,创业和接受技能培训人数不足劳动力的三成,乡村振兴缺乏人才的有力支撑。
(三)种植业养殖业未形成规模,“等、靠、要”思想严重
油坊湾村以旱地山地、种植业为主,水田不足,养殖业发展缓慢,玉米、油菜等为主要经济作物,小麦水稻等主粮种植较少,个体农户分散经营,处于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经济效益低下,主要靠国家补贴增收,农民自愿种植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这种观念桎梏种植业的发展。
(四)产业基础薄弱,融合度低
油坊湾村产业主要有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材、魔芋五大特色产业。蚕桑业、养蜂业、烤烟种植规模小,增收有限;无高标准农田,蔬菜种植陆地为主,大棚蔬菜种植占比低,烤烟种植基本靠天,生猪养殖有一定规模,但没有肉类加工产业链。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特色不明显,科技支撑基础薄弱,产业间关联度不高,难以有效融合,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弱,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对石泉县曾溪镇
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帮扶建议
(一)党建引领,建立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机制
一是聚焦组织建设,强化堡垒固根基。按照“一厅三室一广场”的要求,积极主动指导帮扶村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党员活动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去处,增强基层党支部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二是聚焦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新动能。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稳定传统产业。三是聚焦环境整治,强化“颜值”提升。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目标,按照“先清脏、后治乱、再添美”的思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垃圾、污水、环境卫生整治,拆除乱搭乱建,开展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推行积分制管理,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制度机制。
(二)筑牢返贫底线帮扶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前提保障
一要压紧压实责任。制定实施工作方案,逐户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和劳动能力情况,对症下药确定帮扶措施。對风险单一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单项措施;对存在多种风险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二要增强脱贫村民内生发展能力。稳定公益就业岗位,进行扶志扶智帮扶,“授人以渔”激发脱贫村民的自我发展的内生能力,拓展就业领域,增强“自我造血”持续发展能力。三要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派驻强有力的工作帮扶队人员,确保帮扶力度不减。
(三)建立长效人才帮扶机制,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一是鼓励毕业生回到家乡就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输入鲜活人才血液。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多类与乡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振兴等密切相关的专业,为青年学子在农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学院鼓励学生抓住乡村振兴大好机遇,回到家乡就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人才活力。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帮扶力度。立足安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技能评价鉴定机构,发挥中式烹饪、焊接、茶艺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电工、美发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开展烹饪、焊接、茶艺、电工、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实现帮扶村留守体力型劳动力向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转变,弥补帮扶村劳动力技能短板。三是积极探索实施“兜底招生”“倾斜招生”等措施,为贫困边缘群体和易返贫家庭生源上学提供保障。招收帮扶贫困户子女就读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并提供资助,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为家乡振兴学知识、长技能,形成持续帮扶机制;以“教给一门技术、帮扶一个家庭、振兴一方乡村”为目标,制定新一轮对口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让乡村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源头上确保培养质量。四是扎实做好农村职教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张贴宣传画、手绘墙绘、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提高村民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知晓率。适时利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时机面对面耐心宣传,让村民们认知到职业教育“学职教一个、谋就业一人、防返贫一家”的作用。
(四)建立“扶志”常态化机制,转变“等、靠、要”观念
一是将脱贫不脱钩政策讲明白,消除脱贫村民的认识误区和依赖心理,真诚地帮助脱贫村民算一算脱贫过程国家帮扶的经济实惠账、生活条件改善账,引导脱贫村民明白家庭住房、收入、生活水平等变化从何而来,感恩党和国家一心为民的好政策,进而激发他们感恩之心而自立自强。二是挖掘好贫困群众身边依靠智慧、勤劳双手、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本身边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以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激励脱贫村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帮扶产业创新,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主动占领市场,以市场求利润求生存求发展,增强自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转变依赖“补贴”过日子思想倾向。
(五)优化产业融合帮扶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纵深发展
一是积极指导推进农业种植养殖业与文化旅游、小吃餐饮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开发农产品二次加工、农村电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畅通销售环节,发挥好“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动态实现价值链提升,实现多元价值。二是指导蚕桑产业纵深发展。油坊村适合发展养蚕产业,但目前养蚕产业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经营,体量小,增收有限,且技术力量薄弱。必须要集中优势资源,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种养,通过村企合作,打造从育苗植桑、养蚕、蚕茧销售、缫丝到各类蚕桑副产品开发的完整流通产业链,实现村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
(六)建立农产品消费帮扶机制,促进农产品“活”起来
聚焦“专业+技术”服务品牌优势,借助“互联网+”渠道,发挥师生能量,拓宽线上消费帮扶新渠道,探索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专场活动。积极牵线搭桥,搭建产销对接会,开展直播活动,现场推介农特产品。鼓励全校教职工采购帮扶对象农特产品,推动消费帮扶规模化、常态化。
(七)强化文化帮扶机制,促进农民精神“富”起来
一要构建和拓展乡村文化帮扶的多样形式。帮扶工作要主动积极挖掘和广泛宣传新时代乡村先进模范和乡贤的典型事迹,培育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团结等文明乡风。二要挖掘和提升文化帮扶的内容资源。以乡土文化和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乡村传统技艺和民俗文化为源泉,提炼本土文化特色,让文化软实力持续成为乡村帮扶的“硬支撑”。三要以文化帮扶赋能乡村帮扶、产业帮扶。通过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知识,激发群众自发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23-02/13/content_5741370.htm。
[2]朱德全、王志远:《协同与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14-125页。
[3]《2021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方案》,安职院发〔2021〕43号文件。
[4]《2022年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方案》,安职院发〔2022〕38号文件。
作者简介
王 康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军科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胡维超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
高世宝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