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8岁的杨冬珍,是河南省淅川县九重镇张楼村上冲组人,1993年6月,她和爱人张少发一起到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开了一家小油坊。如今,她的小油坊已发展成为以经营油料为主,兼营服装、鞋类等商品的大门店。在同一条街上,同样都是榨油的,一样的机器设备,怎样才能招揽到顾客?杨冬珍有她的妙招。
在“钱”字上下工夫
首先,对待顾客她从来不使假,偶尔因自己眼拙收到了假钞,她也会自认倒霉,绝不会在和顾客的生意来往中把假钞再花出去。
其次,公平买卖。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地山区的一些老人中文盲较多,不会算账。来到杨冬珍的油坊,则不用担心称错秤、算错账。多少芝麻榨多少油,该付多少钱,凡是该找给顾客的钱,杨冬珍一分也不会少找。即使当时顾客把账算错了,多付给杨冬珍钱了,下次来时,杨冬珍照样认账。
迎客上门 留客吃饭
杨冬珍刚开始开办油坊时,上门榨油买油的顾客很少,咋办?杨冬珍就舍下脸皮主动上街喊顾客来此榨油。每天她早早吃过饭开门营业,在门店前二三十米处的街道上转悠、溜达。当她看到背着蛇皮袋或手拎油壶的人从门店前的街道上经过时,就热情地邀请他们来自家的油坊里榨油或买油。到了吃饭时间还有顾客在油坊等候榨油时,她常常真诚地挽留顾客在自己家里吃饭。在她的油坊里榨油,顾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使她的油坊里回头客很多。
多种经营 积少成多
在当地,开办油坊春季和夏季属于淡季,生意较差,大多数油坊只是保本经营,获利很少。头脑灵活的杨冬珍“生意淡人不闲”,她从河南老家收购一些旱烟叶、小辣椒放在自己的油坊里,作为油料生意的“副业”来经营。此外,她还兼营米面、服装、鞋类等生意。能赚一分是一分,集小财为大富。
李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