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老油坊

2020-04-29 12:04郭松林
金秋 2020年21期
关键词:油坊菜油榨油

※文/郭松林

我下乡插队时,生产大队有一座榨油坊,离我们知青点很近。初夏时节,队里的油菜籽收割回来,完成统购任务后就开始收拾油坊,准备给社员们榨油。下工后,我常去油坊看他们榨油,一来二去,我就和油坊的油工成为了朋友。后来还在书中看到: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压榨取油的技法;北宋时期,已出现了大型的楔式木榨。

乡村油坊一般在村头或村尾修建,三间高大的房屋,一间库房,一间操作间,一间油工休息的地方。踏入油坊,昏黄的灯光下,一部榨油的机具(其实只不过是用一段巨大的圆木掏空做成的)安装在半人高的一排牢固的木架子上。在它的正前方,是一根实木制成的长约15米的油梁。在民间,用来做击打的油梁又称“油龙”,是油坊的神圣物件,严禁外人尤其是妇女触摸,说是会影响出油率。

油坊榨油从选料到做工都很讲究,其中包括选菜籽、晒菜籽、磨坯、蒸坯、包坨、压榨、沉淀等7道工序。粉碎后的菜籽粉,先要拿到大蒸锅上蒸2-3分钟,然后才能做榨油的饼。做饼时,用布将蒸好的料包起来踩实了,套上铁箍。菜籽经过蒸料这个环节,榨出来的油才会有特殊的香味。

榨油是很辛苦的。油坊的温度高,油工们都是赤膊上阵。榨油时,油工们把做好的油籽饼放进铁箍里依次排好,然后中间再加进去木栓。击榨是最后一道工序,只见三五个汉子同时抓起那根吊在横梁高处的粗壮“油龙”,在老油匠指挥的号子声中,一齐向后退去,将“油龙”拽到最远位置,然后随着老油匠那一声铿锵有力的呐喊,这数百斤重的“油龙”便呼啸着前行,“砰”地一声,重重地砸在木榨上,那声音沉闷有力,震得整个油坊都在摇晃。如此反复击撞,在强大外力挤压下,铁箍周边沁出了晶莹的油珠,顺着油槽汩汩滴下,不一会儿,便汇成纤细的油流,朝榨肚下的大瓮里流淌,浓浓的油香四散开来,浸润着整个油坊。

油坊开着伙食,炒的菜油水大。一次,我到油坊时他们正吃晚饭,油工师傅见我来了,就舀了一碗米饭,又从油瓮里舀了一勺热菜油倒入米饭中,还美其名曰“油拌饭”。我吃了几口,就觉得油腻反胃,吃不下去了。他们笑着说:“还是知青肚子里的油水大。”过不了多久,生产队便给每家每户分菜油了。六月的乡村,在醇香菜油的滋润下,变得富足殷实而又充满家的温馨。

随着机械榨油机的普及,原始、费工、效率低下的老油坊基本绝迹,若有也恐怕成为特意保留的乡村景观或文物了。但我还时常想起过去老油坊那热热闹闹的劳动生活场景,仿佛还嗅到了老油坊散发出的浓烈的菜油香,不由得口舌生津,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油坊菜油榨油
驴磨油坊
老油坊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
土榨油是否越“土”越健康
父亲的榨油坊
一担菜油
365个被菜油浸香的日子
广西龙胜:手工榨油坊茶油飘香
菜油 存在库存下滑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