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探讨

2023-11-09 14:08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意译谚语原文

刘 颖

(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引言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现象和人情世故的高度语言概括,属于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总结。谚语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沿用至今,就说明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谚语,都具有隐喻的特点,并且往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作用。谚语也具有一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性,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谚语在内容和句式结构上存在差异,主要与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有关。在中英谚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中英两国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先将自己代入到英语语境中,充分了解英语谚语的意思和遣词造句技巧,然后根据汉语的遣词造句逻辑将英语谚语的内容翻译出来,使得译文也有谚语言简意赅和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主要以中英谚语为研究对象,简单介绍了谚语的产生与特点,并从价值观、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三方面分析了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并通过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和增补译法四种翻译方法来提高中英谚语翻译质量,确保中英谚语翻译的信达雅。

一、谚语的产生与特点

各国各地区谚语源自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实践,谚语中包含了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总结,这些谚语往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间文化,诞生了大量的谚语,例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就是表示人多主意多,力量大。再例如“不怕山高,就怕脚软”就是表示努力能够使人成功。英国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也诞生了大量的谚语,例如Blacksmith said,“A good anvil does not the hammer.”(铁匠说:“好砧不锤。”来表示优秀的人不需要人督促就会成功。)再例如Carpenter said,“Such carpenters, such chips.”(木匠说:“什么样的木匠,出什么活。这句话表示人的能力决定其作品和工作的质量”)这些谚语大多言简意赅,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因此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并流传至今。

谚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精练性。谚语大多“以片言明百意”,即言简意赅,避免冗长的说教,一般谚语就一两句话就能将深奥的道理表达清楚。例如“有志者事竟成”就用六个字表现了人的志向的重要性。二是口语性。因为谚语大多源自民间,基层人民大多说话比较口语化,例如“瞎猫碰到死耗子”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等,都是将文人墨客比较忌讳的“死”和“瞎”直接说出来,用词粗俗,但却充满生活气息。我国谚语的口语性不仅表现在其用词粗俗上,还表现在对生活现象的形象生动的描绘上,例如“口里叫哥哥,背后摸家伙”就是指说一套做一套,再例如“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是指事情接连不断,这些谚语都将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更让人理解其中的道理。三是声律美。谚语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即具有声律美。常见的谚语有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等类型。四言谚语有“入乡随俗”,节奏是“二二”;五言谚语有“日久见人心”,节奏是“二一二”;六言谚语有“狗改不了吃屎”,节奏为“二二二”;七言谚语有“天狗吃不了日头”,节奏是“二二三”。我国谚语不论句式长短,都具有言简意赅和朗朗上口的艺术美感。大部分谚语不仅注重节奏,也注重押韵。正是因为谚语具有精练性、口语性和声律美等特点,使得谚语能够在我国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二、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

(一)价值观差异

中英谚语的文化差异首先表现在中英两国人民的价值观上。英国人比较推崇个人主义和自由浪漫,因此会有谚语“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闲事)”的诞生,这句谚语充分体现了英国人不管闲事,专注自我的生存之道。中国人比较崇尚集体主义,讲究家国情怀,所以中国谚语是比较排斥个人主义的,例如“人怕出名猪怕壮”和“树大招风”等,这些中国谚语都体现了中国人集体主义价值观。正是因为中英两国在民族价值观念上存在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中英谚语时就要注意谚语背后的文化差异,有的英国谚语可能采取的反讽手法,译者就不能直接翻译,而是要根据英国文化背景来了解谚语背后的反讽内容与寓意,再通过汉语的深加工翻译出来,确保英国谚语的译文不仅能够表现原有的内容与寓意,还能够经过本土化的艺术加工读起来更加有节奏、有韵律和有哲理。

(二)地域与生存环境的差异

英国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使得英国天气变幻莫测,这就使得英国人格外重视天气,因此聊天时会经常讨论天气,很多谚语也是关于天气的,例如“for a morning rain leave not your trip(不要因为早晨下了一场雨就不去旅行)”,英国人也根据天气变化总结了一系列的自然规律并编成谚语,例如“It was a bright light, the river rose ten feet(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再例如“Red cloud nigrescence cloud,there is rain on(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使得气候四季分明,人们为了便于农耕和生活,也从气候变化上总结了规律编成谚语,例如“早看东南,晚看西北”和“春雾日头,夏雾雨,秋雾凉,冬雾雪”等。正是因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不同,使得中英谚语在表达上存在差异,因为英国四季不明显,也缺乏时令观,使得谚语中关于四季变化的内容较少。因为天气、地理位置等生存环境存在差异,英国人往往以北为尊,而中国人以东为尊,这在中英谚语翻译时也要注意。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英两国风俗习惯具有很大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相同。在中国谚语中会有“望子成龙”的说法,这是对龙这种动物的褒奖与肯定。但是在英国人们却将其视作怪兽,所以英语谚语中的龙多是反面角色,例如“The young dragon slayer eventually becomes a dragon”(屠龙少年终成恶龙)。总而言之,正是因为中英两国存在较大的风俗习惯和事物认知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中英谚语时一定要注意同一事物在两国之间的象征意义,避免翻译出错。

三、中英谚语翻译策略

(一)直译法

中英谚语翻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直译,直译是对英语谚语逐字逐句的翻译,直译能够确保译文与原文的意思相近,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也基本一致,而且直译也最容易被读者理解。直译过程中要保留英语谚语中的各类修辞手法,这样才能充分还原英语谚语的文学魅力,例如“Though you cast out nature with a fork,it will still return.”这句英语谚语直译就是“人的本性赶走了也会回来。”也可以意译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两个译文的意思是相同的,但意译比直译更加有韵律和文学色彩。这里不是说直译比意译差,为了确保英语谚语的原汁原味,还有很多英语谚语建议采用直译法。例如“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盲人国中,独眼称雄)再例如“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是甜的)等等,在英语谚语翻译中要充分利用好直译法的优势,充分还原英语谚语原文的意思与修辞,使得译文不仅能够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也能兼顾修辞手法和谚语的文学性。

(二)意译法

意译是指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来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本土读者的认知与观念,也确保原文意思的优先表达。意译可以将原文中难以翻译的文字简单翻译出来,并且提高译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历史、政治、风俗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英语谚语中有很多专有名词难以通过直译法来翻译成中文,即便是通过直译法翻译出来,也难以让中国读者理解译文的含义。例如“The gray mare is the better horse.”通过直译就是“灰母马是较好的马。”这样的翻译容易让读者不得其解甚至摸不着头脑。主要是因为这个英语谚语涉及到一个专有名词“gray mare”,在英语语境中是指能力胜过丈夫的妻子。因此这句英语谚语可以意译为“良妻当家”。总而言之,中英谚语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意译法,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也要兼顾译文的修辞和文学性,使得译文能够像中国谚语一样言简意赅和朗朗上口。

(三)直译意译兼用法

在中英谚语翻译中,又要想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又想准确表达原文意象,就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兼用法,即先用直译法翻译出原文意思,然后再通过意译法对译文进行深加工,增加译文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魅力。直译意译兼用法一般用于直译难以让读者理解,意译又失去原文特色与内容的英语谚语中。例如“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直译为“趁着有太阳来晒干草”,直译加意译为“莫失良机。”在中国谚语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更容易使用到直译意译兼用法,例如“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以翻译为“It’s easier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 than to change the character of a person.”“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可以翻译为“ Thunder travels so fast that there’ s no time for plugging one’s ears.”

(四)增补译法

所谓的增补译法就是将音译、直译和意译联用并互为补充的翻译方法。利用增补译法需要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协调,利用该方法可以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文字语言特征和风格,也可以利用译文来明确原文的意思,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所传达的内容与思想。例如“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直译是:好狗应该得到好骨头。意译是:有功者当赏。)再例如“(There is)no rose without a thorn.”(直译为:没有不带刺的玫瑰。意译为:人无完人。)总而言之要充分利用直译、音译、意译三种翻译方法来进行中英谚语的翻译工作,使得译文能够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也能够确保译文具有谚语本身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四、结语

语言是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载体,谚语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一样,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谚语大多言简意赅且富有哲理,对人有教育意义。中英谚语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明白谚语背后的隐喻和真实意思,要充分了解中英两国在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对同一事物因国别不同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翻译。同时译者也要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和音译等多种翻译方法,进行一种、两种或三种翻译方法的组合增补,将谚语原文准确无误的翻译出来,并且要兼顾谚语本身的简洁性、教育性和韵律性等特点,使得译文也具有谚语该有的优点,这样翻译出来的谚语才能被读者理解和喜爱。

猜你喜欢
意译谚语原文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说说谚语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谚语趣画(一)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