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以蒙古族舞课堂教学为例

2023-11-09 14:08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3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

杨 柳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 551400)

民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发展的起源,是人们劳动和生活的提炼,民族民间舞蹈是文化进步的表现,也是民族审美培养的关键。在历史、地理等环境影响下,蒙古舞的舞姿多元化,风格各异。男子的舞姿奔放、粗犷,女子的舞步端庄、挺拔,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创新能力都具有一定的考验。因此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促进学生对蒙古舞教学的感知。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是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作的舞蹈艺术,同时主要流传在民间,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舞蹈主要是结合不同地域、民族划分界定的舞蹈模式,是具有民族性的舞蹈,比如蒙古族舞蹈指的是主要流传在蒙古族区域的蒙古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舞蹈表演形式。简单来说民族民间舞蹈在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上都与人们的生活相关,同时与地理环境以及风俗习惯具有紧密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中,首先具有传承性,舞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变迁下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转变,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1]。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方式来看,主要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可以保证民族民间舞蹈的完整性,但是同时在舞蹈艺术传承中也具有传播范围小的劣势。其次,民族民间舞蹈是对民间生活的反映,但是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又高于生活,需要对舞蹈进行艺术创新。一方面在舞蹈内容上的创新,通过头脑中对舞蹈动作的想象,并转化为现实。另一方面加强对民族民间舞蹈配套设施的创新,舞蹈表演离不开服化道的支持,同时这些方面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可以使舞蹈表演更丰富、生动。

二、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舞蹈教学方式落后

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其他舞蹈类教学科目教学无异,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结合舞蹈教学的特点,会融入部分示范、指导的环节。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是采用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都是采用单向传播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被动的一方,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传统式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的传承方面具有一定的劣势,缺乏与时代结合的意识,导致传统舞蹈教学受到限制,舞蹈教学模式落后。

(二)舞蹈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

从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舞蹈理论知识教学相对薄弱,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实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时,他们仅仅是在侧重对民族民间舞蹈技术与动作的教学,却缺少对我国民族文化内涵的教育,因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出现了单一性,显得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枯燥,进而减弱了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应有的魅力[2]。

(三)舞蹈教学缺乏个性化培养意识

民族民间舞蹈既有舞蹈对肢体协调性的要求,也有民族的特色,因此舞蹈是个性与共性的结合。但是部分教师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过于强调舞蹈的个性,导致学生对舞蹈的认知片面,只能从一个民族的角度去思考和感知舞蹈,无法结合整个舞蹈艺术视域进行创新和传承,难以帮助学生抓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本质。此外,部分教师则过于强调舞蹈的融会贯通,导致民族民间舞蹈的个性逐渐弱化,舞蹈间的动作、表演形式等趋同,影响舞蹈的发展和传承。

(四)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有限

当前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已经覆盖教育领域,为教学提供新的活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以及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积极的学习氛围,将舞蹈教学内容活化后形成更生动的形式进行展现,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保证教学效率。但是从当前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情况来看,虽然构建了多媒体教学体系,但是应用作用有限,主要用于对舞蹈动作的分解展示,学生们根据视频播放内容模仿、学习,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三、提升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有效性策略

高职院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开展中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受到限制。为了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探究相应的解决策略,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平台,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学生参与舞蹈课堂的兴趣

舞蹈教学虽然相对于其他文化课学习来说,打破课堂中正襟危坐听讲的限制,可以自由活动身体。但是实际的训练中却异常艰苦,一个动作要想做得标准,必须要反复练习,才可以帮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保证每个动作控制到位。舞蹈课堂教学具有非常强的枯燥性,部分学生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就会失去信心,缺乏训练兴趣[3]。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舞姿打动学生,使学生感受专业的震撼和魅力。比如,在蒙古舞目《天鹅之歌》表演中,舞动中注重模仿天鹅,但是由于蒙古舞的粗放性特点,在模仿天鹅的过程中与其他舞种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舞蹈中对天鹅的模仿往往是优雅、柔韧的,而民族舞蹈中展现出来的天鹅动作则柔中带刚,既有天鹅本身的优雅性,又不失蒙古族舞蹈奔放的特征。教师通过自己舞姿的展示,并结合音乐为学生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盛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设置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教学是“教”和“学”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需要注重师生间的互动,而不能是“教”的单向传播,还需要注重“学”的反馈和需求了解。因此教师在舞蹈展示完成后,可以向学生们提问,通过这支舞蹈可以感知哪些情感,可以联想到哪些画面,引发学生对舞蹈内涵的思考。舞蹈表演中内涵的理解是基础,只有掌握舞蹈表达的思想才能够通过舞姿,融合自己的感情实现对舞蹈的二次创作,更好的展示舞蹈特点,促进学生与舞蹈共融。

(二)强调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共性与个性平衡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舞蹈个性的强调可以展现出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的特点,这也是民族舞蹈个性表现的根本。舞蹈的个性可以促进舞蹈艺术发展中的百花齐放,同时舞蹈的个性则是舞蹈艺术本质的体现。蒙古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也需要保持个性与共性结合的精神,在保持蒙古族舞蹈特性的同时,还需要兼容并蓄,吸收其他舞蹈的表演优势。蒙古族舞蹈是北方游牧人民在长期畜牧狩猎生活中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由于生活气候以及环境的影响,蒙古族舞蹈具有舞姿豪迈、舒展、浑厚的特点。以盅碗舞为例,一般采用女子独舞的方式,舞者需要头部顶着瓷碗,双手持盅,结合双手盅的抨击节奏,双臂采用舒展和屈收的方式,通过身体的进退展现出蒙古族女性的端庄和刚柔并济的气质。在舞蹈中融入诸多抖肩、软手的动作,表现出一种含蓄的舞蹈风格。在舞蹈的动作上具有非常浓郁的蒙古族特征,但是舞蹈动作的编排具有自由性,舞者可以在跳舞的过程中随着音乐和自身想要表达的情况自由发挥。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空白的舞蹈动作自由拓展,学会从其他舞种中兼容并蓄舞蹈动作。可以为学生设置任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舞曲自行创新动作。要求融入动作与整个舞曲的内容相符,同时动作中可以吸取其他舞种特点,但是必须要与蒙古族舞蹈有可以融合之处[4]。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创新和编排。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和思维空间,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学会舞蹈的融合,实现舞蹈教学共性与个性的结合。

(三)创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理论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大多以组合动作教学为主,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往往只是“单向”传授舞蹈动作,学生在学习中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和风格性掌握缺乏理论认知,因此需要通过加强互动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并优化舞蹈教学步骤。蒙古族常年游牧在广袤的草原上,人们在天地间练就了豪迈的性格。常年需要与恶劣的环境以及猛兽抗争,使他们形成一种粗犷的力量,这些都是形成蒙古族舞蹈的文化影响因素。比如在蒙古族马舞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蒙古族是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蒙古族舞蹈中有大量模仿马姿态的动作,比如轻骑马步、奔驰马步,这些舞蹈来自于他们对马的观察和模仿。从而引导学生们想象并模仿马儿在草原上奔跑的状态,进而理解蒙古族马舞吸腿步和跑跳步等动作要领,更好的理解舞蹈风格特点,提升教学效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避免枯燥的理论灌输影响学生兴趣,也可以避免学生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生硬的练习舞蹈动作引起学生的反感,能够促进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精髓的掌握。

(四)构建云课堂信息化教学平台

高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模式需要保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善传统教学方式,利用云课堂技术手段,提升舞蹈教学效率。首先,加强对云课堂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构建以云课堂平台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实现舞蹈资源共享。微课堂的发展为教学工作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微课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上传和分解,可以为学生碎片化教学中掌握更多的课堂资源,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首先,结合新课标编制教案,将教学的实践内容设置为不同的教学脚本,然后根据脚本设置微课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利用云平台建设翻转课堂,将学习主动权彻底交换给学生,教师不再大量占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并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自行观看视频、查找资料以及小组讨论等获取学习资源。学生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留言请教老师。课后学生还可以结合微课内容自行设计复习规划,掌握学习节奏,形成个性化学习模式。比如,在蒙古族舞肩部训练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进行预习,在观看视频后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蒙古舞肩部动作的来源、特点。并结合学习问题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要及时给予答复。教师可以统一答疑时间,使学生定时查看教师的解答和提出的建议等。通过课前的预习为学生课堂学习奠定基础,课前预习中学生可以基本掌握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与蒙古族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相关。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草原牧民骑马、摔跤、射箭、挤奶时的精神状态,进而理解蒙古族舞蹈硬肩、柔肩、耸肩、绕肩、抖肩等动作要领,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舞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舞蹈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动作要领,并融入自身的情感实现二次创作。但是传统教学中由于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足,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当前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中,需要加强教学改革,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实现舞蹈共性与个性的共融。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将理论融入实践中,避免机械重复、枯燥教学模式的影响。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课堂翻转以及课堂教学的拓展,打造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蒙古族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学舞蹈的男孩子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