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梦雨 郭延龙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中国制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汉代就已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墨技术,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墨的品种也越来越多,在众多墨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徽墨。徽墨产于徽州地区,具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的特点,是徽州传统工艺的标志性符号之一,集典雅的形态、精巧的工艺、精美的图式于一身,在墨业中独树一帜。
徽墨特征鲜明、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代表着中国制墨艺术的最高成就,具有极重要研究价值和艺术特色,对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徽墨作为一种独特的跨界艺术载体,实现了与书画等艺术相互成就、共同发展与交融传承,是中国文化的一座瑰丽宝库。
1.徽墨种类
徽墨从材质上分为油烟墨和松烟墨,其中油烟墨是以桐油、胡麻油、猪油等动植物油为燃料,不完全燃烧后取其烟炱后加工所得,坚而有光,黝而能润,入纸不洇;松烟墨以富含松脂的松枝经不完全燃烧而得的烟炱为主要原料加工所得,浓墨无光,入水易化,质细易磨。
徽墨从用途角度,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批量生产的普通墨、自制墨、定制墨、御墨、朝贡之墨、藏墨、馈赠之墨、药墨。[1]
2.徽墨制作原料与流程
徽墨制作的主要原料包括烟料和胶料,其中烟料有松烟、桐油烟、漆烟、炭黑等;胶料有动物皮胶、骨胶、鹿角胶等。
以松烟墨为例,徽墨制作通常分为以下9 步。
(1)炼烟:墨工取碗倒扣于点燃的松木之上,松木燃烧所产生的烟灰会附着于碗壁,待烟灰冷却后由墨工刮取烟灰得到烟炱。
(2)杵捣:包括烟炱的各种原料经过搅拌、捶打,揉搓成墨胚,墨胚经过反复捶打将更细腻有韧性,上好的墨往往要经过数百次捶打,故素有“墨不厌捣”之说。
(3)烘蒸:墨胚在冷却后风干变硬,将墨胚进行烘蒸,可以使其变得柔软,制墨时切取小块便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捶打:二次捶打使墨更加细腻有光泽。
(5)称重:墨常见一两、二两、五两等多种重量规格,墨泥定制前需先称重确保规格一致。
(6)定型:将墨条放入预先刻制好的墨模中定型,使墨条成型,不同重量的墨条成型时间往往不同。
(7)修剪:对初成型的墨锭边缘进行修剪,修正形态。
(8)晾墨:成型的墨条放在阴凉的房间中风干,晾墨对环境温度和湿度均有苛刻要求,墨工需要定时给墨条翻面防止其变干燥,晾墨时间往往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9)描金:以金色涂料描绘出墨条上面的图案和文字。至此制作完成。
3.墨谱
墨谱即在墨上镌刻画面图谱,是装饰徽墨过程中汇总装饰图示所印出的图集,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有实力的制墨商家投入大量资金印制墨谱,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便是《方氏墨谱》《程氏墨苑》《方瑞生墨海》和《潘氏墨谱》,是明代著名的“四大墨谱”。
徽墨墨谱反映了一个时代墨家的商业需求,折射出古人在文化、美学、商业等方面的独特“密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其装饰图式呈现出的文化内蕴大致分为人文情趣类、民俗观念类、名胜风景类,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与自然风景的向往。墨谱内容之多样、底蕴之丰富,使其意义超越了对墨锭简单的美化与装饰作用,附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与人文内蕴。[2]
徽墨技艺的弘扬与推广,有助于民众深入了解徽墨文化,尤其是徽墨的实用功能、美学价值、文化内涵、审美情趣与历史发展,对于当地保护以徽墨为主的“非遗”和手工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墨厂生存模式与发展情况、传承人待遇与现状、游客出行目的及徽墨市场流通情况,在这一目的下,笔者于2022 年8 月基于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胡开文墨厂、安徽省黄山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与周围商业景区,深入了解徽墨在商业、旅游业、文化产业中民众的认知程度,并向社会发放了调研问卷,了解民众对于徽墨非遗文化的认知。
1.实地调研
胡开文墨厂自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 年),由徽州人胡天注创始,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墨厂内设有雕模、点烟、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十多个生产车间,既保留着传统工艺精华——古法手工点烟技术,也注重以现代科技服务徽墨生产,是当下最具盛名的墨厂,深受国内外书画爱好者喜爱。
笔者基于田野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胡开文墨厂及其周边文化产品店、对话文化特色产品店员、访谈墨厂传承人墨工王师傅,得到产业信息现状的基本情况如下。
(1)胡开文墨厂情况概述。墨厂由多个车间以流水线模式组成,包括墨模制作车间、墨模雕刻车间、描金车间、打磨车间、晾墨车间、制墨车间、包装车间等十多个车间,从模具的造型设计,到徽墨制作的八道工序,再到产品外包装,均于墨厂内完成,厂内便可完成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
(2)墨工情况概述。制墨车间中墨工师傅平均年龄达到50 岁以上,最小的墨工师傅已年过40 岁,最年长的墨工师傅已学习参与制墨技艺44 年,且本车间均为男性,无新学徒。而墨模雕刻车间、描金车间、打磨车间、晾墨车间、包装车间中工人基本均为年龄在25—40 岁的年轻女性。
(3)墨工工作环境与待遇。墨厂中随随处可见搬运原料与制墨留下的痕迹,但整体环境整洁,墨香浓郁,制墨车间设有空调,墨工专心致志整体状况良好,制墨车间中每人平均每天可生产100—200 块墨,但经济收入不高,人均收入3000 元左右。
(4)游客参观情况。墨厂内从早到晚均有游客参观,其中大多数为学校组织的学生团队或旅行团,许多青少年慕名而来,到墨厂参与研学课程,实地观察徽墨的制作流程,并体验描金,购买自己参与制作的徽墨产品。
(5)周边商品店情况。徽州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发源地,徽墨由于制作工艺相对简单、造型种类单一,虽然墨厂周围聚集有多个徽州文化特色产品店,但是店中墨所占商品数比例偏少,在店面中并不突出。普通游客在挑选徽州文化特色产品收藏时,往往优先选择造型多变、美观性更强的砚台,而非徽墨。
(6)墨模情况简介。手工制作一块墨模的制作时间往往要在7—30 天,且在制作约400 块墨时出现损坏,时间成本高,墨场需求量偏大。除胡开文墨场坚持采用手工制作方式外,大多数墨厂提供激光雕刻的方式制作模具。
(7)徽墨相关设计情况。墨模造型设计与徽墨产品的包装设计均由墨厂内部完成,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成品徽墨的造型与包装设计美观度欠佳。
(8)销售情况。墨的生产渠道多元,且由于近年来政策支持,宣传推广方式多样,徽墨产业蓬勃发展。
2.问卷调研
通过向社会发放徽墨调查问卷,了解社会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及徽墨技艺的了解程度。
从调查问卷可看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仍处于初级阶段,较少关注有关部门宣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有82%的人不了解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具体时间。36%的人未曾听说过“徽墨”,其余64%人中,70%的人了解徽墨的途径为网络,且仅7%的人参与过徽墨相关活动。整体来看,民众对徽墨技艺仅有较为模糊的了解,不了解徽墨技艺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1)后继传承不足。制墨技艺流程复杂,过程枯燥辛苦,技艺掌握时间周期长,薪资待遇偏低,目前制墨车间中墨工平均年龄已达到50 岁,年轻人多不愿从师学艺,后继力量薄弱。
(2)品牌建设能力不足。相关品牌战略的整体性与前瞻性意识较差,缺少具有专业能力的设计团队、营销团队,创新型产品少、美观性不足,市场上流动的徽墨大多设计呆板,题材老旧,缺乏与时俱进的文化内涵,缺乏行业整体规划。
(3)产品具有可替代性。19 世纪墨汁被发明,因其无须研磨、随需随用的特点,至今仍被人们广泛接受与喜爱,墨锭不再不可替代,除书画家及学习爱好者,鲜有人选择。
(4)以徽墨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受到现代工艺美术的冲击。近几年来,随着新时代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受到了现代工艺美术的冲击,了解徽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使用场景日益缩小,实用功能不断弱化,逐渐成为书画爱好群体的专属用品。[3]
1.在当代日用品中融入墨元素
现代市场出现了“墨”巧克力、可“食用”墨汁,以及能制作点心的“墨模”,这些产品趣味性十足,使非遗文化不再脱离群众,走进人民生活。
2.将“墨”之韵味融入产品及其包装设计
诸多设计未直接采用如墨谱、相关原材料等制墨元素,但将墨色泽黑润、坚而有光的特点融入产品及其包装设计当中,并从中读出中国传统徽墨文化的韵味。
3.将墨元素应用于展馆的装置艺术
许多艺术馆、博物馆采用墨元素,进行重复、打散、重构等方式,制作相关艺术装置,是参观者读取墨之气韵和艺术家表达自身感受的平台。
4.墨的创新再设计
部分设计对墨的某项元素进行再设计,赋予其在当代蓬勃发展的能量,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桥梁。
徽墨工艺既有维护传统社会的功能,也有构建未来社会的使命。以下为针对徽墨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的解决现阶段问题的几点方法。
1.设计赋能文化产业
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创不能以固定模式硬搬硬套,目前,将非遗+文创做到有声有色者并不多见,出色作品一些经由设计师和手艺人对文化与情怀的坚守,一些得益于传承人开阔的眼界和思考创新。应有更多出色的设计师、传承人,相互合作,投身于徽墨文化创新设计,以设计赋能非遗文化产业、通过专业视角建设非遗文化品牌,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2.文旅融合
文化可作为旅游的内容吸引物,旅游可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能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感,集经济效益、心理学意义、社会意义和推动文化传播于一身。为使徽墨技艺走出徽州、面向世界,文旅市场的重组融合将作为重要契机。这对于徽墨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徽墨文旅的发展创新,将推动徽州文化做大做强,实现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转型,在时代召唤下焕发新的生机。[4]
3.宣传推广
对徽墨的宣传推广更能使得徽墨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民众关注、推动徽州旅游文化的发展。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墨是不可或缺的物质载体,其强大的书写功用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前进历程。在当代社会,徽墨文化产业仍具有大片市场空白。如何克服困难,解决现存问题,抓住时代机遇,通过“设计赋能文化,文旅融合助力发展”的创新模式,加速徽墨技艺的现代化转型,是我们现在乃至未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