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荔
柔和的反义词是猛烈、剧烈、激烈。在凌厉的时代,想找到柔和的觀念——具体表现为生活上的温和,教育上的耐心,思想上的容忍,人与人交往中的友善、慷慨、宽厚等,也许并不容易。我们似乎不相信并热爱柔和的价值。
什么是柔和?柔和如水,温如春光。柔和,是坚信人类最需要的是爱与自由,最理想的生活,是如行云在天,如流水在地,如春天万物欣欣、各得其所。什么是柔和?想想你坠入爱河时,那些美丽的时刻,如黎明或黄昏,沐浴在柔和金光中的一切都变美了,包括那个你深情凝望的人。恋爱中的人以为恋人是光源,其实她或他,也是被一道柔光所照亮的景物。那道柔光,是你心中涌流的爱意。
柔和的姿态是风雨过后的平静从容。生活中,你一定碰见过那种相处起来很舒服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柔和的。柔和并不是没有主见、个性模糊、唯唯诺诺,而是历经世事后显示出来的包容力。他们身上有一种过来人的谅解和洞察。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有自己的不容易,懂得每个人看世界的立场和角度有所不同,所以愿意给这种“人性”或者“宽厚”赋予一种个性色彩:让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鸢飞鱼跃、柳绿花红。
有些人,岁数越大,性子越柔和。他们也是从倔强的年代走过来的,但后来渐渐老去,看人看事便觉得“都不容易”。记得木心先生在一首诗中写过:“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他这样写来,不可谓不通达。可我一想到木心先生受过的苦,心下便凄然无言。强劲的阳光退下,天色变得暗沉、柔软——在周遭的一切变得温柔之时,心灵终于平和无比;当夕阳一寸一寸地向下沉,回首崎岖一生,突然就这样觉得“世事皆可原谅”。
也有一些人,上了年纪,由于生活或是别的什么,反而扭曲变形得厉害。他们从年轻时的清纯柔和,变得老练、沧桑、憔悴、狡猾、固执、霸道。这样的人,眼神更凌厉,嘴唇更刻薄,神情中也多了咄咄逼人的精明与强悍,哪怕保养良好、红光满面,也让人感觉凛冽。
岁月最可怕的,从不是躯体的老化和无孔不入的皱纹的强势馈赠,而是将一颗曾经柔软的内心,变得枯萎、萧索甚至狰狞。人生暮年,就如夕阳西下之时,来到了万川入海的地方,每个人的表情不都应该柔和起来吗?当黄昏降临,海面上洒满了夕阳的金粉,此时海水的颜色也显得温暖。大海可以装得下所有人的烦恼,一切不快都可以被海浪带走,只留下生命的本真。然而,在我们身边老去的人中,为什么总是不容易见到面容柔和而洁静的呢?
一想到“柔和”这个词,我就想到一丛丛秋天的芦荻。在秋天的煦阳下,那一处水岸或山坡上,芦花渐渐白了头,将白色的轻柔和飘逸揉成美景。微风吹拂,一条条银波从芦花枝头荡漾不歇,此起彼伏。凝望这样的芦花,心里会一片软和。秋天深了!这个世界的秋已深,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此时没有什么不能放下和原谅。一切不过是水岸山坡的一簇芦花,随风飘去。
在一个焦虑、浮躁又峻急的时代,在并不柔和的环境中,今晚我只想写一写柔和。不论是谁,都渴望更柔和的生活方式,不是吗?这个世界要透过柔和如水、软如轻纱的爱,才有光有色,有声有美,否则,只不过是个平凡为求生存的尘世。
抬头看,亘古不变的星空下,一轮柔和的月亮,以其甜蜜的柔光,照在或安宁或挣扎的人们身上。月色茫茫,那样含蕴柔情,照着一代代人的生前和身后,让我们一寸一寸地变得柔和起来。
黎 荔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高培中心主任、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专著《艺术导论新编》《视觉素养导论》《〈红楼梦〉与中国现代文学》《老子新学大全集》《易经的智慧》《道德经注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