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神想到京剧兴周灭纣

2023-11-08 00:48张永和
北京纪事 2023年11期
关键词:马连良渭水封神

张永和,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作: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同光十三绝合传》《马连良传》《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

我从4岁看京剧,看了快80年,我爱她的高雅隽永、我爱她的京腔京韵,因此我参加京剧团、北京曲剧团、新剧本杂志,弄剧本、写文章、出著作,一个目的,为了让传统戏曲有更多的人喜欢她,愿她长寿长存。

不久前,全国影院都在上映古装神话影片《封神》第一部,后面还会上映第二、三部。据报载,《封神》的第一部,票房收入就已经达到25亿,可谓火上加火。影片《封神》目前上映的這第一部,主要是反映古代残暴的商君纣王,与仁慈的西伯侯姬昌对待黎民百姓的不同态度与行为,最后得到有道术的姜尚姜子牙的帮忙,奋起反抗残暴不仁的商纣的故事。

封神好戏

从这部影片的隆重推出,我想到在京剧舞台上,有许多出自《封神榜》的好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出了连台本戏《封神榜》,许多著名京剧名伶参加演出,并且运用了新式的布景、灯光、转台,甚至空中飞人吊威亚等技巧,令沪上观众大开眼界。作为京朝派根据地的北京,也不甘落后。20世纪50年代初,久站北京大栅栏庆乐戏院的新兴京剧团,演出以有新式灯光布景的新编连台本戏著称,在1951年至1962年,这十几年当中,该剧团最上座的两出连台本戏,都是和封神榜有关的神话剧:一出《姜子牙与哪吒》,另一出为《广成子与殷郊》。神话色彩浓郁的体裁,特别是这两出戏的第一主角姜子牙是由著名的高派老生艺术家李盛藻扮演,而哪吒和殷郊 则是由著名武生常长升扮演。当时两位文武名演员,一位是享名久矣的高派老生艺术家,另一位正年富力强,正好文武兼备。另外,这种题材又非常适合所谓彩头班的特长,因此这两出戏都是连演数月,观众依然爆棚。还有一出很叫座的封神戏,是1958年,当时的中国京剧院,由马少波和翁偶虹在老戏《摘星楼》的基础上,改编的一出同名优秀京剧。这出新编历史剧,前半部讲商纣大臣黄飞虎 ,因妻子贾氏,被好色的纣王活活逼得跳下摘星楼而致死,所以黄飞虎率他的部下反击了朝歌;后半部写无道的纣王,众叛亲离,最后火焚摘星楼把自己烧死。这出戏集合了当时中国京剧院二团所有的优秀京剧艺术家,李和曾、张云溪、张春华、景荣庆、江新蓉、李世章等,可谓全梁上坝,所以卖座也很好。

但笔者认为 ,最有生命力的是一出传统老戏《文王访贤》,也叫《兴周灭纣》,说的、讲的,很多和影片《封神》第一部内容相同。这可是一出无论从内容上或者艺术上都没得说的好戏,可惜这出戏近些年来不大见于舞台,我希望各地的京剧团能够花点心血把它推上舞台,否则长期埋没在箱底,实在有些可惜了,为什么这样讲?请听在下道来。

“愿者上钩”

该剧的情节是这样:说商朝末年,有个非常有本领的老人,姓姜,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因其先祖是贵族,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故又称吕尚。姜尚家贫,但他始终苦学各种学问,期望为国报效。但商朝纣王无道,姜尚便离开商朝,来到实行仁政、经济发达的周国,欲帮助西伯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一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他来到渭水之滨垂钓,以观天下变化。据说姜尚的钓竿前面的钓钩没有弯是直的,这便留下了那句成语:“愿者上钩”。这一日姬昌偶得一梦,梦见飞熊入帐。翌日召大臣散宜生卜卦,散言吾主该得贤臣辅佐,可往山林偏僻之地寻访。姬昌乃率文武大臣出猎渭水之滨访贤,途遇释犯武吉,问其何以不投案?武吉言渭滨遇一老年渔父,教以避脱之术。姬昌得知渔父道号飞熊,喜其正对梦境,遂令武吉引往,果遇童颜鹤发之姜尚。姬昌询以国事,姜尚指陈大事侃侃而谈,姬昌惊其雄才大略,即拜为相,并亲自为姜尚推辇八百零八步。姜尚感其敬贤真诚,言道:要保周朝八百八年,故此戏又名《渭水河》《文王访贤》《八百八年》及《飞熊入梦》等。

以上内容就是京剧《兴周灭纣》的剧情。这些非常有趣的情节是根据明代许仲琳所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和宋元时代的《武王伐纣平话》改编的。无论小说还是平话,都带有一些讲史的成分在内。小说《封神演义》,其中大部分内容是神魔斗法,斩仙封神,法宝满天飞、神奇怪诞之事,信手拈来,读者们的兴趣往往也在此。但由于它是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所以大的历史事实,还是不曾胡来,有一定史实根据的。如写书中的第一主角姜子牙,史籍上都曾记载着这位后来成为政治家、军事家的姜尚,虽然出身贵族,但是到他这一代早已没落成为普通人家,然他博览群书、兵书战策,但他既不曾做过官,还不善于生计,一直家贫如洗,当过屠夫宰过牛,开过小酒馆,甚至他70多岁的时候,老妻马氏还离他而去。但他看到自己所在的商国,纣王残暴不仁,而西伯侯姬昌所主政的周国,却勤于农耕,发展生产,安民乐业。于是这个70多岁的姜尚,从河南来到了陕西,并在渭水直钩钓鱼,有人问他这能钓上鱼吗?答曰:我是钓人不钓鱼。原来他是在等待伯乐。果然,西伯侯在一次出猎的时候,来到渭水发现了这个特殊的钓鱼者。他是有备而来,但不是如戏上所表演的是梦见飞熊而找来的,而是姬昌做了一次占卜,卦词上说这次他将有所得,什么呢?非龙非螭,非虎非熊,而是辅佐他成霸业的大贤者,果然他在渭水遇见了姜尚,两人一交谈,相见甚欢,于是姬昌就请姜尚和他共乘一车而回。您看,戏的情节和史书所载相差不多,姬昌发现了这个一生坎坷,已经72岁的大韬略家,而也正是这次发现,使姬昌父子建立了800多年的大周朝。

《兴周灭纣》的辉煌

我有幸曾于1947年在当时的长安大戏院现场观看了马连良、金少山合演的这出戏。马先生扮演的周文王,赤诚、谦逊,唱上潇洒、帅气;金霸王扮演的姜子牙,豪迈、耿直,开口一唱,黄钟大吕,声震屋瓦,两位顶级艺术家在此戏中将所塑造的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位名家分场次所穿的服装,也均恰到好处,体现了人物的身份。整出戏带给人极大的艺术享受。

《兴周灭纣》这出戏很早便见于戏曲舞台。清中叶三庆徽班来京献艺的著名艺人有黄腔老生张上元,他与著名花旦高朗亭俱为该班之台柱。张上元之子张三福擅演的老生戏中便有这出又名《渭水河》的好戏。张三福以生行扮演姬昌,名净吴全禄扮演姜尚。既然是三庆徽班的名老生领衔主演,该剧主要唱腔都是二黄调式,只在结尾处,姜尚有一段【西皮原板】。故笔者大胆揣度,此剧大概来源于徽剧,后来在扬州徽剧、汉剧第一次初步合流时,以二黄腔为主,又混入西皮调,而成为今之《渭水河》的原型。

但是数十年后,这出皮黄戏,在一号人物西伯侯姬昌应工的行当上有了很大变化。据记载,姬昌由老生转变为花脸应工,扮演者为光绪年间第一铜锤花脸金秀山。此公原为北京旗籍票友,生于咸丰五年(1855年),自幼酷爱皮黄,十几岁便去票房走票。由于他天赋奇佳,有一条实大声宏的好嗓子,“悲壮沉着,比于黄钟大吕。”(见王芷章《清代伶官传》)很快便拜老伶工、名净何桂山为师,正式下海演出,时在光绪三年(1877年)。金秀山一方面学习其师有“铁嗓子”之称的何桂山的演唱艺术之精华,唱得“猛”,唱得“狠”,气力充沛,一泻千里;同时他又吸收前辈名净穆凤山善于用鼻音增加韵味的唱法。戏曲大家翁偶虹对金秀山有极高评价:“高亢处见浑厚,收敛处见宽宏,转折处见丰腴,流走处见响切。”也就是金派唱工的特点。翁先生并说:“后来的‘铜锤唱法,差不多都是在金派的基础上发展的。”

根据史料,同时演西伯侯的名净还有穆凤山、裘荔荣。穆凤山在咸同年间的名净当中资历是最老的,他铜锤、架子、武花均工,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好演员。他的唱工没有何桂山那样铁嗓钢喉、高亢嘹亮,但他好研究新腔、垫字、耍板,又于行腔中运用鼻音,特别是将老生腔嵌入花脸腔中,所以当时颇获得内外行的赞许。裘荔荣后改名为裘桂仙,即净角表演艺术家裘盛戎之父。他幼年学艺,12岁即搭班唱戏,所以他的辈分并不低,和金秀山、刘永春是同时的。他的技艺也相当可观,只是中年时嗓子坏了只得改操胡琴,一度为谭鑫培操琴。民国初年,裘荔荣嗓音恢复后再次登台献艺,技学穆凤山的鼻音,何桂山的“猛”与“狠”,清纯洗练,苍劲老辣,很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也享有大名。三位名净刻画的姬昌各有千秋,惜无影像资料,难睹真容!

有趣的是,又一个十数年后,即20世纪20年代末,“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看中了这出戏。他想到三庆班曾演出此剧,西伯侯姬昌是由老生扮演的,于是便请文人略微整理此剧。首先将《渭水河》易名为《兴周灭纣》,一听这个剧名便不是个小戏,马连良把它作为大轴戏,就是看中了这个戏君王不惜付出一切而访贤的主题。他邀请众多名伶,如郝派的创始人郝寿臣扮演姜尚,文武名丑王长林扮演樵父武吉。此时为1926年,马连良25岁,他嗓音已完全复原,原来唱扒字调(即凡字调,属于低调门),如今可以唱正工调,嗓音又甜又高亮,再将许多花脸腔嵌入老生腔中,使唱腔新颖好听,颇受观众喜爱。数年之后,上世纪30年代,马连良又将此剧剧名改为《八百八年》。他依然扮演姬昌,由团里的名丑马富禄反串姜子牙。马富禄有一条高、宽、亮的好嗓子,膛音又特别好,所以虽然是反串,但唱花脸别有洞天,颇有韵味,观众觉得很新鲜,仍然很卖座。

1947年下半年,马连良去上海演出前,在北京演出了一个时期,其中又贴出《八百八年》,再次特邀“金霸王”联袂演出。笔者那时虽童稚,也就八九岁,但却随最爱看“十全大净”金少山戏的家严看了此剧。那天这两位名伶都铆足了劲儿,现场掌声雷动。我只记得金少山的姜子牙,头几场穿一件老斗衣,系一条黄大带,戴一个草帽圈,白头发、白胡子,拿一个钓鱼竿,唱上一段,嗓门大得嗡嗡的。西伯侯戴王帽皇冠,穿一件黄帔。到最后一场,两个人都换装了。老渔父戴一顶道冠,穿一件八卦道袍,手里的鱼竿扔了,换成一个拂尘。姬昌换了一件红袍,外边又穿了件红斗篷,戴一个红风帽。还记得金少山大个子,挺魁梧,唱不多,每句都有好。老姜尚没有勾脸画脸谱,而是揉了一个老脸,眼角画着几条鱼尾纹……马连良文王造型很潇洒,走的台步稳稳当当,很漂亮,拉辇时挎在肩膀上的是一条红带子。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居然还在脑中留有深刻印象,可见这出戏还是有一定魅力的!

然而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直至近年来,很少见到有剧团演出这出戏。幸而在本世纪初,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春节晚会,邀请尚长荣、马长礼两位净、生领军艺术家,演唱了这出重新下挂、整理改编的《文王访贤》一剧的精华。在短短的15分钟,更加突出了西岐主政者重视人才、爱护人才,千方百计要让人才为国家所用、为己所用的故事。当西伯侯姬昌访到在小溪边垂钓的姜尚时,心中大喜过望,要求老人家帮助他兴周灭纣,可姜尚却谦虚地说“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时,姬昌动情地说:“为民除害,贤者所为,你怎么能够拒绝呢?”早有志为民除暴的姜尚,立刻答应了西伯侯,不顾自己年迈,立即登上车辇,去往西岐调兵遣将,并激动高亢地唱出:“八旬豪情冲霄汉 ,白头尽遂平生愿。”而访贤的姬昌也兴奋异常地唱道:“久旱苍天赐甘泉”。接下来君臣二人,一在辇上,一在地下,臣唱道:“君敬臣来臣不敢!”而西伯侯则唱道:“臣敬君来好香甜”!最后君臣携手相扶,齐唱道:“君臣勠力创江山,共保大周八百年!”那访贤贤君、受命贤臣互敬互爱的氛围,充满了屏幕前,现场的观众 无不深受感动,暴风雨般的掌声陡然而起。

这出戏的意义太好了,不仅是守正创新的典型,同时更可以将这个传统题材赋予新的内涵。通过这个戏,我们可清晰地看到,如果真是人才,如姜尚,八十岁前尽管暂时不被发现,但他后来依然成为周朝的开国元勋,国朝首相。这个中国故事,说明只要是人才,只要不断充实自己,总有一天会黄金破土,璞玉成碧;而西伯侯姬昌的求賢若渴,虚怀若谷,终于消灭了残暴的商纣。

您看这是多么深刻的主题,也是一个多么古为今用的主题。姜尚的才华横溢、深谙文韬武略,特别是他兴利除暴的情怀;西伯侯姬昌,爱民如子,求贤若渴的壮举。这个三千多年前的历史事件,展现了自古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完全可以在原剧的基础上,以时代的目光,重新创编出一个充满正能量、讴歌时代的好戏甚至大戏。

猜你喜欢
马连良渭水封神
乌尔善 封神U23,制造新惊喜
渭水秋歌
七月,票房“封神”
马连良巧解矛盾
渭水访贤
《封神三部曲》开始配音工作 李雪健与乌尔善现身
渭水舍渔
马连良的最后时光
战后好莱坞编剧作家的封神之路
家住渭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