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
[摘要]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生劳动日课程开发,要科学设置劳动内容,有效挖掘课程资源,合理优化劳动时空。江苏省启东市东海小学对劳动日课程进行学科性设计、活动性设计及项目化设计,充分发挥家校社的协同功能,发挥多渠道影响的叠加效应,着力实现“1+1+1>3”的育人整合效应。
[关键词] 劳动教育;劳动日课程;家校社协同;课程开发
学校劳动教育不仅要丰富学生的劳动知识、培养劳动技术,更要培养劳动习惯、优化劳动品质。在学校劳动教育活动中,我们每个月都安排固定的半日开展劳动实践,并把它定为“劳动日”。我们以劳动日课程建构、开发等为载体,充分发掘各种节日课程资源、素材,充分发挥家校社协同下的劳动育人作用。
一、学科性设计:让劳动日课程分门别类
劳动教育不应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从纸面走向地面,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家校社协同视域下的劳动日课程开发,要以学校为主体,要有能体现预设性、学科性、统筹性的设计与规划。学科性的劳动日课程开发设计的一大目标便是让劳动日课程分门别类。学科性设计就是要将劳动日课程法定化、学科化,确保每一周都有固定的劳动时间。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整体性目标要求,设计开发符合年级、班级具体情况的劳动日课程,让劳动真正走进社团、走进节日、走进课堂,让劳动课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感性显现,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
学科化设计劳动日课程就是要让劳动课程必修化、法定化、活动化。如此,劳动就不仅仅是认知性的,更是实践性的。我们将劳动日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并且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我们在设计开发学科性的劳动日课程时,以《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为纲,紧紧围绕“认知、技能、情意体验”三个方面展开。以“元宵节劳动日课程”的设计开发为例,我们引入了窗花、花灯、中国结、脸谱、泥塑等相关元素,将其有机整合,形成体系化的劳动课程。在劳动课程实践中,我们将地方的一些名人、乡贤请入课堂,现身说法指导学生的劳动实践。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能传承传统的劳动技艺,更能将传统的劳动技艺发扬光大。
学科性设计是劳动日课程开发的一个基本性的路径、策略、方式和方法。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学科性劳动日课程开发的第一责任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劳动日课程实践,从而让劳动日课程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接触、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文化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活动性设计:让劳动日课程丰富多彩
我们将劳动日课程有机融入学校的法定课程,不仅做到学科化,更做到活动化,让劳动日课程走进社团活动、走进大课间活动、走进课间十分钟。在活动性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晰劳动日课程的内涵、特质,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劳动日课程应当基于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我们将劳动日课程分为三大类:一是生活性劳动,包括自我日常生活起居;二是自我服务类劳动,主要包括整理个人的物品、清洁日劳动、值日生劳动等;三是实践体验类劳动,如播种、割小麦、晒柿子、制作面点等。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活动性设计让劳动日课程丰富多彩。在活动性节日劳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引起学生的劳动期待,让学生敢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如果说学科性的节日劳动课程设计是一种必修课程设计,那么活动性的节日课程设计则是一种选修课程设计。在活动性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寓教于乐,让劳动教育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例如,我们围绕传统节日开发的劳动日活动课程,清明节制作柳叶摊饼、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蒸米糕,这一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认识了节日的来历,认识了节日的习俗,认识了节日的活动项目,更在学生心中烙下了民族文化的印记,充分培养了文化自信。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性劳动日课程的设计开发,不仅是学生生存能力的确证与表征,更展示着学生的童真与智慧。活动性课程能有效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的互动通道,实现家校社携手共育。在活动性设计中,学生的劳动习惯逐渐养成,劳动的品质逐步生成,劳动的意识显著增强。活动性设计让学生在劳动中真正成为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
活动性节日劳动课程的设计研发实践,让学生接触了各种手工艺,认识了各种行业的人。在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发掘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充分探索家校社联动合作的新模式、新機制。活动性节日劳动课程的开发旨在丰富学生的劳动认知,增长学生的劳动智慧,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专业水准,让学生的生命成长因为劳动而精彩。
三、项目性设计:让劳动日课程有机整合
项目性劳动日课程的设计和研发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我们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劳动日课程开发与实践,构建美好劳动生态。实施项目化劳动日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充分联结起来,最终打造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相互协同、同生共长、平衡发展的生态环境。可以说,项目性设计能充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彰显劳动的育人价值。
在项目化设计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群策群力,众筹众谋。在项目化劳动日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具体班情,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实施劳动课程中的各个项目。我们在项目化劳动日课程开发中,安排了“丰收节”“美食节”“巧手汇”等活动;我们依托学校的一块生态绿地,以此为场域,打造了“农耕园”“嬉耕园”“田园乐”等项目化活动场域;我们将学生带出学校大门,拓展学生的劳动路径、劳动渠道,让学生在劳动中感知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项目化的劳动日课程开发,既能促进学生认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又能助力学生掌握相关的劳动技能,涵养优良的劳动品质。这一系列课程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个体性的劳动素养提升,而且给相关群体等带来了广泛的社会性效应。例如,“编织能手王同学”成为很多家长心目中东海小学闪亮的“新星”;“裱花高手张同学”的事迹被地方媒体播报,让学生家长称赞不已。
项目化设计改变了传统的劳动课程实施片段式、碎片化、零散化的实践格局,让劳动日课程的设计研发与实践具有更强的衔接性与持久性。项目化劳动是一种趣味性的劳动,它让劳动教育改变了传统分割、孤立的属性,而走向了一种本真属性。
[参考文献]
[1]鄢玲.构建三级课程审议体系 助推主题活动科学开展[J].福建教育,2021(42).
[2]周恒.“4+4+X”劳动教育课程的校本建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05).
[3]牟莉华.凝聚家校社合力 激活劳动教育生态[J].中小学班主任,2023(09).
张 飞 江苏省启东市东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