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初中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以说促思,以言引思,通过提高学生的发言水平达到分享与协作,这是一种合作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因材施教,点面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形成严密灵活的思维,实现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大胆展现学生思维的精彩。
[关键词] 学生发言;语文课堂;现状调查;应对策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发言就是讲话。发言者既可以和别人分享个人想法,同时也在倾听他人的发言中补充、纠正、梳理自己的思路,从而建构更高的自我认识水平。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就是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的想法,以说促思,以言引思,从而达成一种合作学习。可以说,课堂发言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学生发言现状及归因分析
笔者目前任教于一所生源基础一般的初中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从全校三个年级的问卷和个访情况来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比率低于30%。由此可见,只有少部分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阶段那样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做到独立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学生的发言说明学习行为正在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真实外显,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不少学生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课堂上不敢主动举手发言,甚至闷不作声。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情况:一是不够主动,不敢说出来。学生不愿意主动回答,即使被教师点名发言,表达与分享的意愿也不够强烈。二是不够全面,缺乏条理性。有的学生因缺乏日常训练,发言时容易语无伦次,磕磕巴巴,条理性不强,思维不缜密,逻辑性较差,发言内容甚至丢三落四。三是不够深入,处于浅层次。有的学生浅尝辄止,发言只是碎片化地呈现想法,缺少独立的思考,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更缺乏有价值的质疑。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这就要求师生能够平等地交流,在发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可以说,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积极发言,整个教学过程就会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学生也就无法成为教学的主体。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一)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过于威严,让学生不敢自由表达。学生惧怕老师,习惯了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一旦回答错了就会被老师责备,还不如“明哲保身”。
其次,教师“满堂灌”,提供的发言机会相对不足。长期以来,不少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授课方法老套,有的教师一味地为了赶进度,很少提问,甚至学生举了手,教师也不提问他们,打击了他们主动发言的积极性。
最后,发言氛围营造不够,问题设计缺乏吸引力。学生发言的氛围是需要积极营造的,如果教师所提问题過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只需要简单的集体回答(是或否),或缺少引人入胜的情境,显得氛围生硬,学生回答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
(二)学生方面
首先,学习基础差,知识积累贫乏。学生因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一有提问便“听”而生畏,干脆选择了作壁上观或缄口沉默。
其次,自信心不足,自尊心强,怕被否定。很多学生一讲话脸就红,这是畏惧心理作祟,如此恶性循环容易导致思维不敏捷,甚至在发言时吞吞吐吐。
最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发言质量不高。有的学生即使被点到名,也是仓促应答,语意大多不连贯,更不用说语言流畅和简明得体了。
二、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发言水平实践的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同时,还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新课标对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培养相应能力具有指导性,并给出了具体的方向。
作为语言习得类的母语学科,学生的发言表达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及时发现其真实的学习状态和对知识的内化掌握情况,据此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总结,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发言水平。
学生发言水平的提高远非一日之功。课堂上的发言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胆量和自信,有效呈现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最好的舞台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大胆发言,促进学生口语、写作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才是预期中的开“口”有益。
如果说课堂是研究室,教师就是研究者。我们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角度入手,通过观察并调查初中学生语文课堂发言的现状表现,从心理角度客观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发言水平受限的原因,努力探索在课堂这一主要教学环节中提高学生发言水平的方法与策略,具体如下:
(一)研究学生心理,充分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
师生关系的平等、融洽、宽松,可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拉近师生距离,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发言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尤其在课堂上,对于不爱说话的学生,要调动他们的优势,同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羞怯、内向的缺点,他们会更加敢说、愿意说;对于性格外向、爱表现的学生,要给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乐说、善说,充分展示个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评价课堂效果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是否高涨,也就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尤其是发言的状态。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创造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少数教师性格急躁,缺乏耐心,喜欢武断地打断学生的支支吾吾,直接剥夺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哪怕该生延误了一些课堂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教师也要适当地等待,给他们更多的表达、思考、互动、自我评价的机会。
(二)营造发言氛围,创新问题设计
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教师注重给予学生团结进取、共同提高的精神熏陶,久而久之,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发言的畏难情绪,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真切地感受到发言的乐趣。
1.感染激发。教师作為课堂上的激励者、辅导者、引发者,以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学生,树立榜样。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方向和学习效率。
2.善待发言。我们不能苛求学生过高的发言正确率。从某种意义来说,发言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挑战。其实,哪怕错误的回答也是有一定价值的,它有助于以反衬正,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正确想法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学生主动发言的结果,无论对错、优劣,教师都应该给予善意的评价并加以及时引导。
3.知人善任。尊重对方,学会倾听,真正理解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要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在课堂上角色的变化会带来双重效应,当“小老师”的学生会很珍惜这个机会,其他听众也会颇具新鲜感而跃跃欲试,在下次发言时积极争当“小老师”。
少数教师备课不充分,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无吸引力,根本不具有回答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创新问题设计,提升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做有效提问、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要学会等待,静下来倾听,慢下来等待学生的表达。此外,还可以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发言时吐字清晰,表达流畅,避免吞吞吐吐和语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跟进评价激励,强化表达能力和技巧
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导向性很重要,良好的评价是对学生的提升和点化,是提高学生发言能力的关键抓手。评价语言要言简意赅,要指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对开放性较强的问题,要把握“言之有理”的评价标准。
1.在倾听中融入评价。教师要多一点耐心,坚持多肯定少批评的原则,促使学生不断地展示“我会说”“我能行”的行为,逐步树立起自信心,进而渐渐地乐于表达,由原来“要我说”的被动表达转化为“我要说”的主动表现。
2.在激励中渗透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全面、及时、准确,达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的作用,让学生更加自信与投入,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每周评选“发言之星”,期末评出“发言大明星”。
3.在互动中相互评价。一节课由于时间所限,无法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言,但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人人过关,让各个层面的学生分别充当组长、汇报员、记录员、计时员、监督员等,各司其职。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发言技巧的指导,持续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练习机会,训练发言的连贯性、概括性、系统性,从而促进学生将知识积累与生活体验外化成口头语言,提供一个由读到说的展示自我的平台。
①针对性训练。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资源、训练口语,如复述课文、看图说话、完善补充、结尾续说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设定好主题,每天轮流安排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主题演讲,让其他学生在台下简要点评,用这样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胆量和表达
能力。
②拓展式口语训练。教师可以开展“请你当导游”“现场采访”活动,训练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这些举措不仅可以积累丰富而规范的语汇,而且能增强语言表现力,使学生积极思维,快速反应,敏捷表达。
③以写促说训练。在写作课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以讨论构思、先说后写、修改评议的方式将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给以良好的熏陶并加强锻炼,以写促说,以说促写,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新的高度。
初中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语言感知和表达的可塑性很强。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最好的舞台之一。学生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大胆地进行发言,可以促进自身口语、写作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或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坦诚地陈述个人观点,或对别的同学发言不完整作补充,或纠正别人发言的错误,或质疑个人存疑之处,这才是预期中的“开口有益,百生争鸣”。
经过三年的实践,本校各年级学生的发言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可喜的成绩,也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继续加强研究,大胆摸索。与此同时,我们不一味地追求发言的数量,而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发言质量,不唯多,只唯实,努力从发言的勇气、态度、思维、内容、方法等不同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既有肯定赞扬,又有鼓励指正。
课堂教学的“留白”是一门艺术,一味“赶进度”不是目的,课堂上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思考与发言时间,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自由的氛围中乐于思考、敢于表达,形成严密灵活的思维和富有逻辑的语言表达,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赵东明 江苏省南京市沿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