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3-11-08 02:14赵越鸿张壮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国家公园碳汇双碳

赵越鸿 张壮

摘要: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也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双碳”目标设定下,如何发挥国家公园特有的绿色生态优势,不断提升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源,是国家公园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未来,可通过加强国家公园政策制度建设、优化国家公园产业结构、提升国家公园创新能力、构建碳汇市场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不断提升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从而助力“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双碳;碳汇;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X36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4.004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纳入到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習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等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根植民心。[1]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使用生态资源,如何在开发使用生态资源的同时反哺生态环境,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成为人们寻求未来发展路径时不断思考的内容之一。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会议中,我国首次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目标的提出既彰显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决心与信心,更展现了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作出的大国担当。中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无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还是对全球生态环境治理都将意义深远。

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资源存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之一。[2]当前由我国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已经正式发布。[3]《方案》共计遴选出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49个国家公园,涉及28个省份,占地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域内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完备,动植物富集,是我国的重大生态安全屏障,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因此,应积极探索国家公园在我国“双碳”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通过不断提升国家公园建设水平,助力早日完成2030 年“碳达峰”与 2060 年“碳中和”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二、国家公园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从战略高度定义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作为,将原来的高增长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要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开展节能降耗系列工作,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取得了新进展。国家公园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独特优势,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目标过程中,亦承载着更为广泛而深远的作用。[4]

●林草资源碳库储备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等国家公园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东北虎豹、武夷山等5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作为独立登记单元,初步完成了自然资源所有权边界划定和确权登记。与此同时,国家林草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可达110万平方公里。占地面积辽阔的国家公园将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为我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可能。域内的森林资源在国家公园制度保护下,森林绿色蓄积量和森林绿色覆盖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质量不断提升;广袤的草原分布也将对空气中所蕴含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达到草原资源的碳汇交易转化。因此,国家公园的森林和草原将成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的最大“储备库”,为如期完成“双碳”目标,提供生态自然物质基础。[5]

●碳汇经济功能加速“双碳”目标实现

碳汇是指通过林木等生态资源的自然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吸收的过程。这种通过自然条件转化二氧化碳的方式因其生态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被很多国家的民众广泛认可。我国国家公园占地面积较广,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碳储存量也相对较高,是我国的重要碳汇区。随着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公园在生态资源保护和开发方面的探索也在深入,其生态功能越来越显现,特别是在碳汇领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6]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国家公园亦可通过碳汇经济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再将获得的经济效益反作用于生态保护和开发,实现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的良性循环;企业也可通过付费给国家公园购买相应的碳排放量,进而提升自己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与国家公园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均摊生态成本,共享经济收益。此外,国家公园因其植被覆盖率较高成为碳汇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固碳能力和水平,提升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加速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加大对生态资源的监测和防护力度,通过加大种植人工林面积、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提升国家公园碳汇总量和质量。国家公园在绿色发展过程中,通过碳汇交易实现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有助于提升绿色竞争力,加速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7]

●新能源战略从源头上实现“双碳”目标

林木资源作为国家公园重要的森林生态资源,对人工林进行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将对我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新的路径选择。学界普遍认为林木生物质能源能够有效替代石化能源,对能源结构调整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林木生物质能源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远低于石化能源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的体量也小于石化能源,对减少温室效应起到明显作用。[8]利用科学方式对林木资源进行生物质转化,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能,使其在未来能够成为新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达到在源头上有效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的目的。国家公园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载体,既承担着我国林业资源的保护动能,也担负着我国森林资源的抚育和再生动能,是我国森林生态资源产能扩大的主要负责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森林生态资源保护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林木资源蓄积量和覆盖率不断提升,为生物质能源的广泛应用夯实了物质基础。此外,光伏、风电、氢能等新兴能源对石化能源形成的替代效应,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提供了可能。

三、“双碳”目标下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表现

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该区域与其它区域相比较而言在绿色资源富集程度、绿色资产价值转化程度、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所展现出来的优势。

●技术上的绿色竞争力

国家公园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9]既不能抛开保护谈开发,也不能抛开开发谈保护,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二者相互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形成集保护与开发为一体的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的发展不仅包括其生态发展,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公园科学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能使国家公园开发与保护更好融合,在技术层面为国家公园发挥绿色竞争力提供保障。例如:在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前期,利用数字化模式对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进行清查统计和建档开发,可以对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计算;在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中期,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国家公园生态资源空间布局情况;在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后期,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对开发过程中受到损害的区域或内容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修复。由此可见,在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中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国家公园保护和开发的水平,提升国家公园各类生态资源的使用率和利用率,从而起到更好地节约国家公园生态资源、提升国家公园效能、发挥国家公园生态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防护方面的功能。因此,国家公园具备从技术层面发挥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保障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条件。

●政策制度上的绿色竞争力

我国将生态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成型。我国各类公园和保护区建设和运行实践获得长足进展,国家公园的建设与运行充分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成熟经验,充分体现了政策制度上的绿色竞争力。在国家公园建设与运行的试点阶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而国务院对自然资源部关于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的请示进行了批复,原则上同意《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方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设立方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设立方案》《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方案》,这也标志着国家公园体制这一重大制度创新落地生根,从试点转向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与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相关的部门也在着力构建有利于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的政策。财政部和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公园建设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自然资源部向国务院报送且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政策方案,都贯穿着国家对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一以贯之的政策导向。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使得国家公园可以通过政策驱动来完成管理体制的优化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激发国家公园管理效能,释放国家公园运行活力,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优势及绿色竞争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家公园相关政策的出台既借鉴了国外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的经验,同时更基于我国公园建设和管理的实践。因此,国家公园的制度建设呈现出非常突出的经验优势,为国家公园发挥其绿色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其森林固碳能力,早日完成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

●产业结构上的绿色竞争力

当前国家公园区域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较大,域内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升级。对国家公园域内产业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升级,是国家公园更好发挥绿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国家公园建设与运行既要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又要求其不断提升市场化水平,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国家公园市场活力和竞争力。当前,国家公园产业发展主要依托生态资源形成产业链条,而国家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有着严格的红线限制。如何在政策允许条件下延长生态产业链条、拓宽生态产业业态,是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国家公园产业业态的形成应充分考虑国家公园生态资源蕴含的绿色竞争力。在各国民众皆注重生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当下,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具有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优势。在经济信息发展快速、市场经济开放包容、资本自由流动的今天,国家公园应利用一切利益相关条件,完成国家公园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绿色竞争力快速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既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亦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公园应把握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机遇,通过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变革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一系列推进机制,构建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新发展格局,从而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出了更高标准,也对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高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能。

四、提升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国家公园域内绿色竞争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合力、多措并举、久久為功。应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制度与市场制度的有效衔接机制,不断优化国家公园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用好“碳汇”市场和“碳汇”交易,夯实国家公园绿色发展质效,提升其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国家公园域内绿色竞争力。[10]

●加强政策制度保障

政策制度作为一项系统性的保障要素,其是否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是国家公园机构顺利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国家公园要想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应充分考虑将区域协调发展纳入到政策制度的制定中,统筹好制度和市场的双优势,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从顶层设计角度来讲,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制定并推动了一系列的工作部署,从而实现“双碳”目标。从经济社会长远利益来看,将“双碳”目标融入经济社会的各项指标中,将减排降碳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我国追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将“双碳”目标的具体要求与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相融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引进来”,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中成熟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要立足我国国家公园自身独特特征,制定更具中国特色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加高效的政策制度,创新国家公园政策体制。[11]要不断总结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实践探索经验,持续优化完善国家公园政策体制。国家公园应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障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有效提升,从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如期实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国家公园涉及区域较广,域内产业结构布局情况直接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进度与效率。因而,在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对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应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和升级,优化各类产业在国家公园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或利用技术手段融合一二三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从而发挥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中的经济效应。森林作为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固碳释氧和保持水土方面功能尤其突出。发展好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为农民和林场职工提供更多就业创收机会,也可为民众提供更多且优质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因此,要鼓励国家公园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激发国家公园自身优势,提升经济效益。应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相关产业或带动其他产业,在传统产业中注入绿色竞争力,提高生态产品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发挥国家公园生态优势,引导产业向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推动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碳汇经济、自然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国家公园应积极探索碳固定和碳存储有效方法,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为碳汇交易创造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提供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现实路径,创造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空间。[12]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年间我国最大力度落实了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生态成就。然而,我国国家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林产品进出口大国的现状并未有改变。国家公园区域产业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产品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较弱、应对气候变化主动能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突显了国家公园功能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技术创新要求不相匹配。主动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举措。而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开国家公园绿色竞争力更是完成“双碳”目标的应对措施。对于国家公园而言,应通过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来完成从资源依赖到技术依赖的转变,用科技创新来激活国家公园域内市场主体和个体的内生发展动力。国家公园要加大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相关产业的数字化和绿色化水平。要加大对生物质能源、减碳降排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巩固“双碳”目标取得的成果。要建立健全要素市场流通体制机制,放宽外部资金进入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的准入机制,促进国家公园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要学会借鉴国外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国家公园在病虫害防御、减震抗灾、资金监管等方面的优势,抓住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的机遇期,在节能、减排、固碳等方面寻求技术突破。国家公园要加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12]特别是参与碳汇产业生产和交易的企业在制定企业制度的时候,应充分借鉴成功经验,让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为国家公园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现实保障,为国家公园发挥绿色竞争优势提供基石。

●建立健全碳市场交易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采取了一系列较为严厉的政策和措施,有效控制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使我国更加趋近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要求。碳汇交易一方面连结着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另一方面连结着生态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侧,其本质在于生态资源向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转换及生态产品向生态效益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生态产品和服务通过碳汇交易模式完成了生态价值的转换。要努力提升国家公园生态产品数量和质量,在“双碳”目标下,形成支撑碳汇经济的产业优势。要鼓励发展碳汇经济,提高生态资源固碳增汇能力和水平。要在国家公园开展科学监测和培育动植物样本,保证域内生物呈现多样性和完整性,从而拓展国家公园碳汇供给源。国家公园作为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方,其布局将直接影响碳汇布局。应不断优化国家公园碳汇供给布局,加强国家公园碳汇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国家应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和运行,不断完善生态资源布局,进而通过生态资源布局完成碳汇交易结构的合理布局,健全碳汇生产、开发、交易的全产业链条,促进碳汇交易健康发展。[13]当前,我国内蒙古、安徽、福建、黑龙江等地均已有碳汇交易的成功经验,还有近年来出台的《黑龙江省生态系统增汇规划(2021-2030年)》,这些探索和实践为我国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转化成为经济效益提供了路径参考。建立成熟的碳汇交易市场是碳汇交易可操作、可执行的必然条件,也是国家公园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之一。国家公园应抢抓碳汇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碳汇产业,提高科技化和绿色化水平,提升国家公园碳汇储备能力,建立健全碳汇产品交易市场,最大限度地将生态产品和服务转化为生态价值,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国家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双碳”目标的实现。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升国家公园区域绿色竞争力,不断夯实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全球生态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基金项目

2023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重点调研委托课题《加快建设现代产业新体系:青海篇》(2023ZDDYWTKT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壮,赵红艳.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管护长效机制构建建议[J].环境保护,2022,(24).

[2]张海霞,薛瑞,王爱华,张玉钧,姚霖.从局域到脱域:国家公园共同体理论思辨及其政策启示[J].自然资源学报,2023,(4).

[3]冯丹娃,刘向越,曹玉昆.“双碳”目标下重点国有林区后发优势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2,(4).

[4]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J].国土绿化,2020,(3).

[5]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鹏,张平,张自然,薛村,刘霞辉.绿色优先战略下的增长路径探索与治理实践经济研究[J].经济研究,2022,(9).

[6]张文卿,董景荣,张海涛,罗佳惠.环境政策促进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机制、困境与对策——基于创新模式选择视角[J].经济评论,2023,(1).

[7]张彩云,孙坤鑫.环保目标责任制能否提升绿色生产率:一个经验验证[J].江汉学术,2023,(2).

[8]程鈺,王晶晶,王亚平,任建兰.中国绿色发展时空演变轨迹与影响机理研究[J]. 地理研究,2019,(11).

[9]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J].国土绿化,2022,(3).

[10]赵红艳,何林.系统观视域下的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J].环境保护,2022,(19).

[11]王尚慧,姜嫄,王泰棋,黄梅,谢晶.构建和完善国家公园人才保障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2022,(7).

[12]李树强,高丽,李桦,蒋晋豫,黄明剑,郭敏,昝林森.陕西省国有林场森林植被固碳量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2022,(11).

[13]黄玮祎,张强.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现状及完善建议[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2,(6).

作者简介

赵越鸿,中共伊春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经济学。

张壮,中共青海省委党校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国家公园等。

责任编辑 解梅娟

猜你喜欢
国家公园碳汇双碳
浅析“双碳”目标下的中国特色生态架构新发展策略
四川桑园历史碳汇的评估工作完成
山西省碳汇造林及碳汇交易发展研究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科学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
境外国家公园社区管理冲突:表现、溯源及启示
青阳林场不同林分类型碳汇计量及碳汇价值评价
对内蒙古发展森林碳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