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与创见:整本书阅读教学例说

2023-11-08 20:55代保明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整本书情境评价

代保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如是说:“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2014年9月18日“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北京发布会上的讲话《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中指出,整本书阅读是“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他还讲,“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兴趣的好办法”。整本书阅读在现实中多表现为学生的自由读,让学生了解书的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分辨人物性格是阅读目标和要求。至于为什么要提“整本书阅读”?“整”有哪些内涵?如何培养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进行教学探索者较少。温儒敏教授所言的教师的课堂指导尤其苍白无力。教师在落实“讲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时,精于“讲读”,而“自读”,要么变成“讲读”,要么就完全放任学生自己读,至于“课外阅读”,更是不知所措。特别是整本书阅读,不少老师几乎束手无策。讲的话,那么厚的一本书,该讲什么?不讲,学生义只了解一个大概故事,怎么办?

那么,整本书到底怎样读?阅读整本书的动力在哪里?2022年版课标中的以下表述值得思考: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根据阅读进度完成读书笔记,针对作品的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的话题展开研讨。

借助多种媒介讲述、推荐自己喜欢的名著,说明推荐理由;尝试改编名著中的精彩片断;尝试撰写文学鉴赏文章。

应该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宜集中使用每学期整本书阅读课时,兼顾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阅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清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就摘录的这五条来看,整本书阅读读出什么内容,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都有宏观的指导意见。整本书阅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高标准的,要在语言、形象、主题等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撰写文学鉴赏文章,要培养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统筹安排课内与课外、个人与集体的阅读活动”则指向了读前的兴趣课,读中的指导课,读后的交流课,这些课型特点明显,但具体设计什么内容,有相当的难度。整本书阅读,它是一种大视野的深度阅读,在诸多篇章、错综情节、纷繁人物中找寻其联系,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剖析整本书,探索人物命运的偶然和必然,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进一步研讨整本书在塑造形象、表达主题、运用语言上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那么,设计怎样的活动才能达成此目的呢?本文以鲁迅的《朝花夕拾》阅读为例,紧紧抓住“熔铸”和“创见”两个活动关键,运用项目式学习探索整本书阅读的路径。

一、确立项目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2022年版课标对初中学段的要求是:“每学年阅读两三本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索,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语文教材“名著导读”中的标题是“《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在教材的“读书方法指导”中说“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悟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可以涵养情性,启迪人生”。再则,《朝花夕拾》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正确认识经典,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喜欢阅读经典,是这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学习试图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设置驱动任务,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培养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认识鲁迅人生发展的思想轨迹,以读促写,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由此,本项目学习的目标为:

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梳理《朝花夕拾》的人物及人物故事。

2.了解鲁迅成长史,学习鲁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3.学写读后感。

二、设置问题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结合《朝花夕拾》整本书学习目标,本次项目学习的问题情境为:为了同学们深入阅读《朝花夕拾》,班级将专门组建一个阅读微信群,并在群内分别开展微信群名征集大奖赛、优秀阅读者大奖赛、优秀创作者大奖赛等活动。

三、推动项目实施,评价过程效果

为了确保项目学习的真实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本项目的三大活动将采取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策略,立足“整本”,熔铸全书,由理解到评价,由阅读到写作。先对《朝花夕拾》十篇文章和小引、后记进行综合分析,熔炼混合,然后再依“我”之见,铸造新的产品,即读后感写作。

活动一:群名征集大奖赛。

为了同学们深入阅读《朝花夕拾》,方便同学们交流阅读心得体会,我们拟建一个阅读微信群,现向全班征集微信群名,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参考资料:《朝花夕拾》之丛书前言;《朝花夕拾》之“作者小传”;《朝花夕拾》之“创作背景”;《朝花夕拾》之“内容简介”;《朝花夕拾》之“小引”和“后记”。

借助学生熟悉的微信群,让学生用非常凝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读了整本书的感受,学生必须通过分析、综合、评价这样的高阶思维才有可能达成目标。十篇文章,每篇文章所写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时间横跨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地域横跨鲁迅的家乡绍兴、南京、日本东京和仙台等,如此庞杂的内容,多样的人,纷杂的琐事,用1-10个字来概括,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要在整体上反映《朝花夕拾》的内容情感或艺术特色,且意蕴无穷。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地智慧碰撞,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小组成員认为满意的答案。小组确定一个答案后,还要充分阐释这个群名的意义,以理服人,否则,评委小组会给出较少的奖励。

至于用哪个字作为微信群名,或者说哪个字能够概括《朝花夕拾》整本书的主旨或艺术特色,答案的开放性很大。学生提供的答案很多,一个字的有“忆”“花”“香”“讽”等,三四个字的有“趣与乐”“理与礼”“温馨理性”“童年万岁”等,10个字以内的有“迷惘与清醒”“吾将上下而求索”“逐梦扬帆孤魂影”等。这些概括都有道理,但似乎都不令人满意。虽然最恰当的答案没有找到,但学生在讨论辩解中,对《朝花夕拾》整本书有了深入的理解,对整本书的主题、艺术手法也有了新的认识。这个设计最大的收获在于,在甄别一个个微信群名时,为获得A+的同学们面红耳赤地争论与辨析,出现了表述的破绽、表意的含混、逻辑的不严谨等问题,但都在辩论中得以纠正,这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效果自然也事半功倍。而这个活动的挑战性所激发的学习兴趣,教学结束后依然在持续。

活动二:优秀阅读者大奖赛。

有同学在群内发了以下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跟帖,我们将根据回帖的质量分别给予奖励。

问题一:你觉得鲁迅的朋友圈会有哪些人?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这个问题立足《朝花夕拾》10篇文章,学生必须逐篇去核查分析人物思想性格,在充分分析鲁迅思想性格的基础上确定其朋友圈的名单。借朋友圈这个平台,让学生逐个辨识文中的人物,分析人物个性,归类人物性格,进一步了解鲁迅成长的人文环境,为后面的学习铺垫。

问题二:下列《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让你们每一次只划掉一个你不喜欢的,你将逐一划掉谁?最后只剩一个,你将保留谁?为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这个活动仍然是以分析人物性格为目的,但比问题一扩大了范围,各种人物混杂在一起,在比较划掉“不喜欢”人物时,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在说明划掉理由时,要运用书本的情节故事来证明。当然,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先划掉谁,最后保留谁,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但学生在逐个划去自己“不喜欢”的人名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标准参照,不能随意选择。

问题三:如果鲁迅先生在你身边,你们最想问他什么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参加。

这个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向《朝花夕拾》的作者提问,要有条件限制,不可随心所欲,必须看人看书提问。既要考虑语言交际的对象,又要考虑自己提问的质量和水平,还要考虑《朝花夕拾》整本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问题的提出要有难度、高度、深度。这个问题的开放性极强,无参考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由辨识书中的人物,到评判人物,再到与作者交流提问,从而探究整本书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三个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强化整本书视角,立足宏观视野,在整体分析中去评判,去提炼,去发现,从而得出自己的人物评价观和主题观。这三个任务,问题设计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参与的欲望也很强烈,让学生发现读名著是这样好玩,有趣,从而喜欢读整本书,也达到了“消除与经典隔膜”的目的。

活动三:优秀创作者大奖赛。

1.清用一副对联评价鲁迅和他的《朝花夕拾》,以个人为单位参加。

对联示例:

①朝华带露香,夕拾兴味长。

②绍兴南京仙台求学路漫志存高远,童年少年青年思想激进家国情怀。

③狗猫鼠山海经五猖会百草园父亲病苦乐年华,陈莲河严九郎郭文举衍太太范爱农百态人生。

此活动意在通过写对联这个平台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整本书阅读的高级表达式,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美丽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立足整本书,融通整本书,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需要学生的高端思维能力。

2.读后感写作,

围绕《朝花夕拾》这本书,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评价这本书的主题,可以评价书中的人物,也可以评价某篇文章的写作手法,1000字以上。文章要有内容的概述,要有观点的阐述,且观点鲜明,论据充分。

学生作文(略)。

读后感写作,系读写结合学习活动。学生读整本书的效果怎样,是否真正读得深、读得透,“写”是试金石,是读的直接反映,“读”后是否有新的感受,感受是否切合原著,感受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写”成的文章一眼观尽。“写”是对读的反思和总结,是对自己读的深化和优化,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现。因此,读后的“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良好载体。

四、反思项目实施,优化教学策略

一是努力凸显教学方式的整体性。

项目式学习的最大优势是教学内容的大容量,教学课时的大跨度,教学过程的参与性。因为一个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必须是多个小项目的分别落实,需要多个材料或多篇文章的支撑。简言之,项目式学习的整体性,即教学的内容、过程、途径的整体性。

教学方式的整体性要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立足整体,从宏观视角来落实教学中的各个活动。本次项目式学习所设计的微信群建设情境,其中的每个任务都立足整体,实施教学的方式也立足整体。如此,学生的视角始终处于高阶思维层次,充分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思维来参与学习,来阅读整本书。师生共同利用整本书,熔铸《朝花夕拾》的每个篇章,从每个人物、每个故事中去探寻人物之间的关系,去探究每个故事背后的时代特征与影响,最终探究鲁迅人生成长之路和其精神成长史,从而领会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人格和伟大品质。

教学方式的整体性还必须注意学生参与的整体性。在项目式学习中,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把学生的整体参与作为重要目标。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全体参与?这也颇费思量。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的合作学习,集智凝才,有些问题则需要学生的独立学习。怎样的驱动任务能让两类不同的问题相得益彰?在教學方式选择上需要多方斟酌,特别是情境任务的设置一定要有整体性。这样,学生参与才有合作的动力。

除此,还必须注意教师“教”的整体性。教师的“教”是示范,是引领,只有教师的示范引领立足于整本书,学生才会模仿而从整体去思考。教师“教”的整体性,一是立足整本书的整体观。不宜对整本书拆解,进行篇章的具体解析,而是要对整本书选择角度作宏观分析,找出整本书所写事与所写人的内在联系,或者说,找到能够关联的大概念,从而宏观地深入分析整本书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把整本书读薄,读出自己的深刻感受。这样的整体观,非常考验老师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如果教师都无法从宏观角度来审看整本书,甚至连整本书解读的视角和策略都欠缺,有關文学解读的理论匮乏,那“教”的整体性就无法实现。二是教师“教法”的整体观。“教法”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特别是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再具体为真实教学情境的预设和实施,如何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真做,真正利用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这样的真实情境问题不碎屑,能够让学生综合运用整本书的内容去解决问题?也有待老师们的深入研究。如果情境设计不当,或者情境与整本书关联度不大,或者情境只能关联到整本书的少部分章节,那就不是恰当的“教法”整体观。

二是无限增加驱动性任务的内驱力。

在项目式学习中,情境预设和驱动性任务起关键作用。情境预设和驱动性任务如果恰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关注,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如何无限增加驱动性任务的内驱力?一是真实情境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迫切需要运用这些语文知识和能力去解决,并且学生深刻地感觉到这个真实情境也是日常生活所需,学习语文在今后的生活中有大用。二是驱动性任务有趣好玩。教师设计的任务链不古板、不死板,像游戏般的充满诱惑。《朝花夕拾》课例中的几个问题,采用大奖赛的方式,并且奖给A+,因为A+于学生而言作用很大,类似于班级银行存款,所以学生参与非常踊跃。再加上每个大赛任务设计很新鲜,有挑战性,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其中。三是驱动性任务需要团队参与。只有任务靠团队参与才能完成,每位学生才会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性,才会去主动学习,与同伴合作,从而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一个驱动性任务需要团队完成,关键要靠教师的教学设计,考验教师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过程性评价保驾教学方向。

2022年版课标要求教学评一致,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做好过程性评价是关键一招。有了较好的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一定美满。但过程性评价也是个繁杂的工作,评价量标怎样才能科学地反映某个教学活动的学习质量,并有效促进“教”与“学”的改变?评价量标怎样做才简单易操作,不成为师生沉重的负担,较迅速地反馈一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效果?评价量标怎样运用,什么时候运用,才能做到与课堂教学环节无缝衔接,相得益彰?评价量标怎样才能适应不同的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测评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激励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参与各个环节的学习,而不是因为评价不当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评价量标怎样拿捏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关系,不重复,不累赘,不脱节,而是互为补益,巩固提高?过程性评价的这些问题,还有待老师们深入研究。

教师最熟悉的是终结性评价,是考试题的命制与评阅。对于过程性评价量标,它与普通试卷差别很大,评价的对象不再是对知识掌握和运用量化的卷子,而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时的状态、方式、策略和进程,更多的是考虑达成终结目标的诸多要素,以及要素间的关系。所以,过程性评价量标一定不是试卷的命制,而是对教学目标达成诸要素的研究、运用与测评。这样的过程性评价量标制定起来愈发困难,有些可量化,有些不可量化,要让量标能使学生可操作,符合学科特点,教师的质量观和教育教学测评理论积淀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认真研究学科教学,还要研究学科评价。

整本书阅读要收到扎实的效果,要激发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兴趣,真正让学生读懂整本书,读透整本书,先读进去,再读出来,融通整本书,研读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式、课型、途径、评价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廓清。特别是在当下,媒体发达,学生可阅读的东西多、杂、新,传统的名著如何才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更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巨大难题。

猜你喜欢
整本书情境评价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