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也指出:“教材编写要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统编教材增选了大量的红色经典名作,其要旨是,以这些红色经典名作为载体,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同时,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当代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那么,如何用好教材中的红色经典,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力量,为青少年精神成长铸魂,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助力?本文以红色经典名作《白洋淀纪事》的教学为例,从教学价值分析和教学实施过程两方面切入,谈红色经典名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白洋淀纪事》文本价值分析
《白洋淀纪事》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推荐给学生的自主阅读作品之一。作品收录了作家孙犁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所创作的五十四篇小说和散文,包括曾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被誉为“荷花淀派”代表作的《荷花淀》《芦花荡》《采蒲台的苇》。
《白洋淀纪事》这一类红色经典名作与学生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学生们在阅读时经常会产生理解障碍,难以真正理解或喜欢上这样的作品。那么,如何挖掘这类作品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来达成学生思想情感熏陶与语言学科素养和谐发展?教师应该充分挖掘作品的教学价值,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以便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汲取足够营养、丰富阅读体验,从而获得情感和素养的增长。
(一)思想教育价值
家国情怀是红色经典名作首要的思想教育价值。“《白洋淀纪事》真实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巾人民的斗争样态,揭示了他们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思想和情感”,然而,作品中极少正面描写战争以及战争所固有的残酷,多通过寻常百姓,尤其是农家妇女在这场卫国战争中的言行,来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抵抗外侮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正是当代青少年学生极需继承和发扬的,也是本书阅读最重要的思想教育价值。
此外,作品处处体现出来的严明的纪律观念、团结协作的精神、健康的人格和美好的人性等传统美德,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熏陶,这是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注重挖掘和引导的。
(二)语言学习价值
《白洋淀纪事》具有丰富的语言学习价值,主要体现在:
1.个性丰富的人物形象:作者塑造了众多有着独特性格、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这些艺术形象中,尤其以农村青年妇女和少女的形象最突出,她们是作者精心勾画的,也是最为打动读者的,她们乐观、聪明、果敢、坚毅、识大体、顾大局,身上散发着善良、纯真的人性美。
2.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孙犁的作品有着“诗的语言”的赞誉,语言清新自然、通俗易懂且细腻。阅读《白洋淀纪事>能够提升学生文学语言的推敲与锤炼能力。
3.文学意境的营造:孙犁的作品是诗的、美的。为了表现这种诗的、美的艺术作品,《白洋淀纪事》非常善于通过富有特色的景物来烘托作品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澄澈透明的记忆。比如,《荷花淀》里这段文字: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明月”“清风”“荷叶”等优美的诗一般的自然景物构建了水天一色、梦幻般的银白世界,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心灵。
本书将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逼真、人物心理刻画细腻,所以,整部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好文本。
(三)教学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阐述,适宜的教学目标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对《白洋淀纪事》教学目标的定位,有助于明晰红色经典作品教学的目标,确保育人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实现。
1.知识积累目标: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相对陌生的题材的机会——红色经典。
何为红色经典?通常意义上来说,红色经典指的是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作品。从这一视角看,《白洋淀纪事》是作为整本书红色经典编入统编语文教材中的。从语文课程和教材编写者的角度看,这部作品除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红色经典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中国人民的抗战史、理解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而能从更深远的历史时空探寻国家发展的根基,寻求国家努力前行的理念信念,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為学生的精神立基。
2.能力提升目标: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归根结底是要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即文字阅读和表达的能力。”《白洋淀纪事》作为教材向学生推荐的整本书经典名作,相对于单篇的篇章教学,其教学是引导学生读完、读深的活动,是培养学生长文阅读、专题研究的能力,是运用略读、精读、批注式阅读等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是习得整本书阅读能力的过程。
同时,本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还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在文学史上,本书是作家孙犁的代表作,也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诗意的语言、唯美的场景、细腻的描写等,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取代的,对学生语言学习也是独一无二的。
3.策略建构目标:通过本书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整本书阅读这一阅读样式,如何让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顺畅地完成阅读?本书的阅读教学便具有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的指导作用,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策略。比如,通过阅读目录观其大意,通过略读课文粗知概要,通过精细品味感受书本的精髓,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策略。
4.精神成长的目标:通过本书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基础上,获得人文的熏陶和精神的成长。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白洋淀纪事》作为红色经典作品,承载着我国优秀的革命传统文化。无处不在的家国情怀、团结精神、识大体顾大局的品格和情怀,是当代青少年学生人生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教学过程中,我们在重视作品的工具性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本书的德育教育价值,重视其育人的价值,达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
二、《白洋淀纪事》教学实施过程
(一)读前导读课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读完篇幅较长的一整本书,并非易事,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活动规划必不可少,读前导读课就是重要一环。可设教学过程如下:
1.诗意语言,激趣导入。
全班诵读《荷花淀》开头一部分,以诗意的场景、静谧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作品语言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浏览目录,猜想内容。
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从目录开始,记下猜想,小组交流,概览全书。
3.介绍作家作品,感知书本要义。
安排学生阅读《走进名著》和《资料链接》,了解作家、作品的基本信息,重点关注本书的内容和名家的评价,感知本书的要义,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制订阅读计划,开展略读。
分小组讨论拟定阅读计划,讨论阅读方法,加强学生个体自读中的督促和管控,帮助学生养成日常阅读的习惯;开展以略读为主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快速了解本书的大意。
(二)读中研读课
读中研读课,指的是“在学生基本完成略读的基础上,对书中的精华篇章实施,组织以项目式、研究性为形式的专题研读”。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比较注重课前导读课,却忽视或缺失了读中研读课,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缺乏深度,长期以往则极易导致整本书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鸡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种忽视读中研读课的现象值得语文教师重视。
读中研读课通过以项目式、研究性为形式的专题研读活动充分挖掘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和语言学习价值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由浅表性的阅读走上深层次的深度阅读的表现,也是由日常阅读向学习阅读转变的标志。可设教学过程如下:
1.检查略读效果,强调质量管控。
各小组汇报本小组成员阅读进度,检查阅读圈点批注情况,引导学生将日常文字阅读向语言学习阅读转变;抽查读书笔记撰写情况,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汇报略读收获,呈现阅读的关注重点。
各小组汇报阅读的初步的体验,用自己的话概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一段情节或一个细节,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关注情节、人物等,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述能力;整理汇报书中的主要人物及该人物的刻画方法,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掌握刻画人物的表达技巧。
3.讨论专题研究项目,开展专题学习。
研究项目1:书中的人物:人物特征、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细节刻画等。
研究项目2:书中的环境:描绘历史画卷的环境描写、描绘风俗画卷的环境描写、描绘风景画卷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等。
研究项目3:书中的人性之美:说说你熟悉的故事中的哪些人物、哪些情节?从战争的故事当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研究项目4:书中的诗意语言:谈谈书中人物的语言,探究这一人物语言背后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一人物行为的?
研究项目5:……
研究项目6:……
项目式学习、专题性探究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这些专题性研究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4.组建研究小组,实施专题性探究活动。
建设以兴趣基础的读书小组,共同实施专题探究活动,在精读活动中将书本读细、读精、读深,并以小组为单位着手准备成果展示汇报活动。通过集体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持续进行。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的发生。
(三)读后展示课
读后展示课指的是在以粗知书本大意为目的的略读和以精细品读知其精要为目的的精读活动结束后,开展的以综合性展示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阅读教学课堂。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强化阅读体验,固化学习成果,交流学习经验。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红色经典作品的德育熏陶价值和语言学用价值,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间的互相评价和教师的点评,为学生整本书个性化阅读提供方法总结和策略构建,让学生由“读这一本”习得“读这一类”的知识与能力。可设教学过程如下:
1.经典诵读,激趣导入。
各小组诵读(或表演)书本精彩篇章段落,导入课堂。
2.趣味活动,交流阅读体验。
设置知识抢答,手抄报,思维导图,宣传海报,读书笔记,专题研究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以合宜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展示中交流学习体验。
3.成果展示,总结提升。
学生展示成果,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表彰优秀作品和阅读达人。通过展示提升阅读质量,汇聚学习成果。在总结表彰中巩固激发阅读动力。
三、《白洋淀纪事》教学反思
主要指向红色经典作品教學和整本书阅读教学:
(一)红色经典作品教学
1.重视兴趣的激发。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红色经典作品由于特殊的时代色彩,学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如何让学生消除阅读时的这种陌生感和畏惧感?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产生探究未知的欲望,并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将阅读的兴趣保持下去。
2.融德育于阅读体验中。文学作品的育人功能应该是无痕的,红色经典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价值,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作品的情感教育内容,在语言文字阅读中融情感教育于无形,在语言文字品读中触发学生的情感点,激发学生的胸中情。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
1.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到整本书阅读,我们既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一本书,又要引导学生习得读这一类书的方法。
2.将督促与评价贯穿于阅读学习始终。整本书的阅读一般需要三至四周的时间才能完成,如何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活动?除了在整个过程当中适时组织导读课、研究课、展示课外,我们还可以设置课前三分钟演讲、撰写读书随笔、阅读打卡等日常阅读活动,督促学生将整本书阅读持续深入进行。同时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红色经典作品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和语文学习价值,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文本,精准确定学习目标,有效组织日常阅读,提升学生思想素养,提高学生语言习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