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教学法应用探究

2023-11-07 14:38:03者军一
高考·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

者军一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学科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有所下降,所以如何让学生重视学习历史,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将是所有高中历史教师应当着重思考的问题。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文史结合教学法,对于提高教学的效果会产生越来越显著的作用。而且近年来高考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历史的材料和故事,因此这也就启发教师要重视使用文史结合教学方法,将其更好地应用到歷史教学活动中,让它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本文首先对文史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进行概述,其次以高中历史“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章节为例,阐述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的应用举措,最后做出总结。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历史;文史结合;教学举措

新高考背景下,不再划分文理科,而历史学科作为选考科目,在教学内容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高中历史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较强的综合实践性,这也是新高考试卷中历史学科考查学生的重点内容,学生只有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取得理想的分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非常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相较于传统高考来说,新高考试卷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背景下,历史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

一、文史结合教学法基本内容概述

整体来看,历史学知识内容丰富,涉及从古代到现代,涵盖整个人类从出现到发展的方方面面。历史学是由众多的学科知识组成,要想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和用好历史知识,关键是要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理解效率[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把众多领域或者不同年代的知识,快速地融为一体,建立知识框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于历史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也要重视选取其他学科的材料,帮助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程度。

从高中历史教学角度来说,历史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丰富历史课堂内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近年来文史结合教学方法备受关注,它能够更好地丰富历史课堂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历史课堂的生动性。从表面上看文学和历史之间存在非常重大的区别,但实际上两者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文学作品用丰富、形象且生动的语言去描述已经发生的或者当前正在发生的甚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通过使用多种多样的叙事风格和表现手法给人们营造出一个生动且多姿多彩的文学事件[2]。俗语说“文史不分家”,而且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近年来高考历史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反过来推动着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要向学生全面细致地讲解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思维,同时更要意识到文学和历史之间的紧密关系,通过众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文史结合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知识是形象的也是生动的,理论上它应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考试的引导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重视让学生去记忆历史知识,围绕具体考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学生“为了考试而学”。所以在我国整体的教育环境以及具体的高考要求下,教师要努力创新教学的方式,尝试应用文史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教师不能只是当“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要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语说“文史不分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恰当地引入文学知识,把一些文学作品等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优化教学流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把枯燥的历史概念通俗化,让学生愿意学习历史知识,能够牢记历史知识以及学会运用历史知识。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证史能力

俗语说“《六经》皆史”,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看成是文学作品,但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历史作品。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文史结合教学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以及提高学生的文史互证能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积极地引入一些文学作品,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所学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而且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要将已经学习的历史知识融入文学作品中,从历史角度去理解和剖析文学作品,从作者的时代环境去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历史课堂同时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的两大重要特征。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果

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用文史结合教学法能够进一步发挥历史教学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积极影响,历史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记录,而文学是将这种记录进行一种更加形象和生动的表达的载体[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文史结合教学方法,既可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又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恰当引入一些文学内容,将能够唤醒学生民族意识,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相较于反复灌输历史知识的教学方式会更加有效和科学,也更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果。比如:高中历史教师要想让学生去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国家解放民族独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时,可以选择《与妻书》这部文学作品,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文学作品内容,配合一般性的历史教学活动,更好地去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发挥出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三、文史结合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应用思路

(一)加入古诗词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教材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但是如果单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历史知识,势必枯燥无味效率低下,历史知识中加入古诗词可以改变这一情况。比如:教师在讲解“陈胜吴广起义”历史知识时,就可以引入《伐无道,诛暴秦》这一篇文学作品中的词句。再比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楚汉相争”的历史知识时就可以引入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的诗句。总之,在历史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入一些古诗词更好地去还原历史场景,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仅需要记忆和背诵历史知识,更是通过学习历史知识来体会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更加高效,也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不再感到枯燥和乏味。

(二)联系语文课文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与历史相关,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选择一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通过这种方式,去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难度,提高学习的效果。比如:从1840年到1949年,这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文学作品去讽刺批判社会,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学生也能够比较好地理解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比如鲁迅先生。他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抨击。在近代史中推翻“三座大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鲁迅把“关在铁笼子”里的中国大众作为批判对象,希望全体中国人民都能够冲出牢笼,谋求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由此可见,高中历史教师引入一些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对于历史知识有着更多的理解和思考。

(三)运用名篇名著

除了上述两种形式以外,高中历史教师在使用文史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入一些名著作品。名著是重要的而且也是极佳的历史学习材料,通过对名著中的片段或句子进行分析,也能够更好地去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和思考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与学科素养。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史结合的应用举措

与史学不同,文学是使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去描述现象、反映事实以及表达情感,史学需要使用事实性的语言去描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是对客观真实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它不是虚构的[4]。所以应用文史结合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双方的特点,更好地去实现融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需要教师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为例,结合新高考及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阐述运用文史结合教学方法的具体教学举措。

第一步,教师选择中央电视台文史节目《经典咏流传》中第二季《论语》部分的相关视频,给学生播放视频,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论语》是哪个时代的作品?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借助《论语》相关视频来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第二步,教师向学生介绍,近几年来高考中的一篇作文题,作文内容是“春秋时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这一段文字材料,再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去分析当时整个社会环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齐桓公能够在当时称霸。高中历史教师引用高考真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更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去引入本节课中关于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相关历史知识内容。

历史教师向学生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地图,给学生形象化的表达,让学生去回答春秋时期的社会环境,也就是在春秋时期各路诸侯为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加自己的实力,相互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和冲突,分封制和宗族制所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小,周天子权威受到严重冲击。尽管战争一直持续,但是各国之间的人员交往、文化经济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说,不同民族的相互交融,各个地区文化的不断融合,也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增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教师让学生回答“齐桓公为什么在当时能够称霸?”这个问题时,在这一段文字材料中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齐桓公惜才爱才,包容心和宽容心强,而且他尊重敬重有知识有能力的人,随着本国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不断增多,也就让国力不断增强。通过让学生去了解春秋时期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再结合春秋霸主齐桓公的一系列的做法,高中历史教师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关于家国情怀和关于心怀天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这一段文字材料的过程中也能够受到启发,在确定作文选题时应当要从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第三步,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教材《史记·苏秦列传》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一部文学作品中记载的关于战国时期的主要经济变化情况,从而理解战国时期各个国家致力于不断推动改革,推动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是形成于特定的时空条件,而经济就决定着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5]。

第四步,教师引用课本教材中的文章来帮助學生进一步去理解“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这一章节知识,比如高中历史教师选择《论语》《道德经》中有关孔子思想、老子思想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去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诸侯纷争和变法运动”这一章节知识时,也可以把“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活动中,这对于学生理解这一章节的知识能够产生比较重要的积极影响,让学生能够对“百家争鸣”的基本学派思想以及对“百家争鸣”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有着比较好的理解和体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文史结合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参与历史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非常重要的积极影响。它能够让学生越来越重视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也提高在考试中的表现。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广泛阅读文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文学材料融入历史教学中,积极推动文史结合教学方法,让学生都能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正凯.文史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运用探究[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2(12):51-52.

[2]窦莞.文史结合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研究[J].思维与智慧,2022(16):52-53.

[3]颜政.以“文史结合”为路径的初中历史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资源,2022,18(4):11-13.

[4]王军.文史结合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学园,2022,15(1):51-53.

[5]蒲建平.浅谈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六),2021:625-627.

[6]周吉云.文史结合理念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5):73-74.

猜你喜欢
新高考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56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7:21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4:02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0
高中思想政治主观题解题技巧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7:19:53
浙江新高考化学《有机推断与合成综合题》的特点分析与复习策略
浅析新高考改革
求知导刊(2016年8期)2016-04-21 14: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