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利 张丽萍 钟金东 吴建顺 杨毅诚 张朝晖
近年来骨科诊室收治的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患者逐渐增多, 其致病原因大多是由于车祸肇事、高空坠落、重物压砸及矿井作业时受到挤碾等, 一旦发生开放性胫骨骨折应立即就医治疗, 如果清创不及时和治疗方法不得当不仅会增加患者深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还会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给患者带来更难以承受的痛苦, 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恢复, 影响康复进度。以往传统的创伤口愈合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但是术后骨折愈合效果差, 深部感染发生率也较高, 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新型的伤口负压治疗方法渐渐走入大众视野, 成为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1,2]。经临床大量实践证明, 伤口负压治疗手段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加快患者康复进度, 已被医生和患者广泛认可接受[3,4]。本文对采用伤口负压治疗对开放性胫骨骨折并行延迟性软组织覆盖的患者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 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1999 年9 月~2022 年12 月开放性胫骨骨折并行延迟性软组织覆盖的患者98 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探析组, 每组49 例。常规组中男26 例, 女23 例;年龄最小25 岁,最大65 岁, 平均年龄(45.15±7.15)岁。探析组中男26 例, 女23 例;年龄最小26 岁, 最大66 岁, 平均年龄(46.18±6.9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开放性胫骨骨折;②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自愿参加同意书;③患者临床资料完全。
1.2.2 排除标准 ①患有听力和语言障碍者;②严重血液传染性疾病者;③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患者传统敷料进行清创处理和治疗。首先利用生理盐水将创伤口周围的组织进行局部的冲洗, 对伤口内部的一些污染杂质进行清理, 避免出现感染情况。然后采用传统敷料将皮肤及其周围组织以及创伤面缺损的地方进行填充或覆盖, 用无菌纱布进行加压包扎, 并注意观察创伤口渗出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敷料和无菌纱布。
1.3.2 探析组 给予患者伤口负压的方法进行清创处理和治疗。①皮肤清创:使用盐水对创伤口周围皮肤组织进行清创处理, 将其周围坏死的皮肤组织、污渍等彻底清洗干净, 清洗过程一定要仔细不留死角,避免感染发生;清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神经组织和血管, 清洗完成后仔细检查有无出血点、有无神经和血管露出情况, 如果发现应立即处理;如若患者创伤口周围的毛发比较多, 应对其进行备皮处理, 然后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周围组织的消毒处理。②负压封闭:采用专用敷料贴将皮肤、软组织以及缺损的创伤面进行填充或者覆盖, 并利用生物半透膜对创伤面进行覆盖, 覆盖的面积需要超出创伤面, 让伤口处于封闭的环境中;将吸引器械与创伤口处的敷料贴连接, 进行持续的负压引流, 通常负压压力保持在0.06~0.08 MPa, 并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调整负压压力大小以及治疗时间, 并定期更换负压敷料。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与感染病菌情况 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创伤面深部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并检测感染病菌情况,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2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包括骨折不愈合、伤口延迟愈合、骨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4.3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指标 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ICU 停留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与感染病菌情况比较 探析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与感染病菌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5 例、伤口延迟愈合7 例、骨筋膜室综合征2 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探析组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1 例、伤口延迟愈合2 例、骨筋膜室综合征0 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探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2.3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指标比较 常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2.41±1.09)d、IUC停留时间为(4.35±0.71)d;探析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18±1.13)d、IUC 停留时间(2.58±0.53)d。探析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指标比较(±s, d)
表3 两组患者的康复进度指标比较(±s, d)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 IUC 停留时间探析组 49 16.18±1.13a 2.58±0.53a常规组 49 22.41±1.09 4.35±0.71 t 27.777 13.984 P 0.000 0.000
开放性胫骨骨折发生时的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是小腿会产生剧烈的疼痛, 其周围的肌肉组织会迅速发生肿胀、淤青, 可明显看到创伤口, 甚至严重者通过创伤口可以清晰看见骨折断裂处, 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创伤口的深部感染和骨折的不愈合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是骨折患者当中极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尤其对于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来说, 发生此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不断的改进治疗方法, 伤口负压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于骨科诊室中, 且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证明, 该种方法在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同时也为减少患者深部感染发生率, 加快患者康复进度提供重要保障[5,6]。
伤口负压治疗是近些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型先进的治疗方法, 它与以往传统的创伤口清创处理和负压引流有所不同, 伤口负压治疗主要是通过较低的负压间歇式的工作方式进行创伤口的愈合治疗。而开放性胫骨骨折严重时会导致其周围组织严重缺损与碾挫,因此对于创伤口面的清理和保护相当重要[7-9]。采用传统的敷料方法进行清创后, 需要时刻关注创伤口的渗出情况并进行每日或隔日换药, 而每次换药的时候还要仔细检查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 如果发现有坏死的组织还要立即进行清理, 操作方法比较繁琐且治疗周期也较长, 在此期间如果没有及时对渗出物进行引流清理, 那么将会导致深部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导致骨折愈合时间较长, 并且经常换药也会导致患者疼痛次数增加, 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无法配合治疗。而伤口负压治疗方法操作简单, 其特点是引流效果强、抗感染性好、创伤口恢复快等, 主要是通过使用专用敷料贴膜覆盖在创伤口表面, 把创伤口封闭起来, 同时也可以防止体外的细菌跑到伤口内部造成交叉感染,并通过引流管和负压装置进行连接, 通过吸引器调整负压压力的大小, 进行持续的负压吸引, 进而降低开放性创伤口周围的压力, 促进其内部的血液流动, 起到刺激周围肉芽组织的生长, 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使伤口内部的坏死组织、血渍积液以及细菌等物质及时的排到伤口的外面, 起到一定程度的抗感染作用, 并能够加快创伤口的愈合[10-12]。通过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探析组患者创伤面深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探析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探析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充分说明伤口负压治疗方法的优越性, 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深部感染的风险, 同时也能够降低其发生并发症发生率, 缩短住院时间和ICU停留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因此伤口负压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受到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综上所述, 在骨科临床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并行延迟性软组织覆盖患者中, 采用伤口负压治疗方法对创伤口面的愈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可以降低深部感染发生率, 更加减少因感染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为患者减轻痛苦, 缩短住院时间和ICU 停留时间, 促进机体快速恢复健康, 应大力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