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2023-11-07 11:20孙景隆郭艳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8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思政

孙景隆 郭艳

(1.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6;2.上海市莘光学校 上海 201100)

课程思政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是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认识世界、理解人生、树立远大理想、勇担社会责任。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1]。武术以其独具魅力的传统理论和表现形式著称,是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传统文化和体育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来自于历史深处的文化自信,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沉淀和历史轮回的反复检验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源泉。现有研究已足够证明武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民族文化和国家安全的认识和尊重,但是在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课程内容现状

1.1 武术课程内容单一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主体专业,也是设置时间最早、规模较大的专业,担负着培养各级各类体育师资,特别是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重任[2]。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武术教学在体育课程标准之下,包含在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之中,在武术的现代化过程中,一味地使用“拿来主义”,很少用传统的思维辩证地探讨如何使武术发展传承的方式科学地适应现代社会潮流,导致如今以长拳为代表的竞技武术套路一家独大,长期将武术套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冲击奥运项目的突破口,片面地将其体操化、竞技化。不幸的是,学校武术的模板也是这样降低难度的、千篇一律的、没有文化内涵和技击功能的新编武术套路,这种目标导向下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内容是以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以长拳、太极拳、初级器械等武术套路的学习为主(见表1)。但是,武术套路本就是作为表演的操类运动,这种抽象和美化技击的特点易导致学生对于武术动作的理解不够深入,一知半解,加之攻防练习比较少,学生很难明白该动作的具体含义,并因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动作路线错误等,进一步导致了学生宁愿花钱在校外培训班学习跆拳道或其他搏击项目,也不愿在学校学体操式、舞蹈化的武术[3]。

表1 高校武术必修课技术内容与中小学所授武术内容的对比(n=20)

1.2 武术文化教育欠缺

虽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理论部分知识应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文化与武德教育、自卫防身基本理论与方法、动作术语与图解知识、太极拳健身原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介绍、武术类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内容,但同时也表示,武术类课程总学时中理论部分占20%左右,技术部分占80%左右[5]。受限于课时限制,教师通常并不能完整教授有关武术的文化知识与内涵,学生也只能学到空洞的武术套路形式。在武术课上,学生只能学到武术套路是什么的外在形态,对于为什么、怎么样的内涵一知半解,大多数学生对这种有武术成分却无技击内涵,有技击内涵却无文化支撑的似武非武的教学内容不太感兴趣[6]。

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要在实践中获得和感悟,而学校武术的文化学习部分几乎空白。失去实践中检验的学校武术,直接导致其健身、防身效果和文化内涵的丧失,学生既不明白学习内容的含义,也不清楚具体的应用,体悟方式单一化成为武术失去自身魅力的主要因素之一[7]。武术包含了中华民族兼收并蓄、谦逊谨慎的处世态度,不但具备最初的技击功能,还蕴含着修身养性、教化人心、以武载道的文化内涵。现代武术教育体系中的武术传承,往往是一种体育化的武术教育,没有历史、缺少文化,更无从谈及精神和情感,它只追求外在的身体语言表述[8],这样的武术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1.3 武术学习目的模糊

武术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失检验学习成果的方式。武术文化教育目的是通过长期练习武术而不断体悟其中的奥秘,这种过程在于体验、在于感悟、在于实践,没有实践过程就不能感悟其武术文化教育精髓[9]。当前的学校武术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通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而安排了应试教育,并无像篮球、足球那样普遍的校级比赛,学生没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这种观赏性不强,没有防身作用,也不能实现自我满足的学校武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使学校武术教育学习失去了教育意义,从而陷入恶性循环。有学者就曾指出:“我们‘成就’了武术的西化,但我们丢弃了武术存在的民族身份、认同的根基。传统成为另类,现代成为精英。”[10]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现有研究已足够证明武术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见表2),如民族精神、文化认同、规则意识等[11-13]。但是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学习的课程内容主要以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为主,忽视了武术本身所特有的深刻文化内涵及思政元素的融入[14]。因此,目前高校武术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发掘这些思政元素并且有机地将其融入武术教学中,“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15]”。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主客观两方面:一是客观上虽然各个学校都比较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但目前指导性文件也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一个,针对武术课程思政具体该如何展开并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性的指导文件,再加上缺乏新教材的参考,导致目前武术课程思政建设只能依赖教师自身的能力;二是主观上由于各高校教师大多是体育类专业出身,自身素质和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有限,且课程思政效果大多不涉及学生的成绩评定,因而导致部分教师对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热情,甚至是持消极的态度。

表2 武术课程思政切入点

3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对策

3.1 增加武术理论教学

3.1.1 丰富武术理论内容

武术理论是学生了解武术的基础,是连接武术与中国文化、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但以往的学校武术教育缺少理论性内容的教授,导致学生心目中的武术同现实中的武术存在错位[16],这是武术理论教育应当重视的首要问题。要深入探究武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是要着眼于武术技能和动作的本质特征,分析其物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科学原理,加深学生对武术技术的理解,并引导学生通过武术体验和实践,感悟武术精神和哲学思想,如顽强拼搏、自我超越、修身养性等。二是加深学生对武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识,如尊师重道、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等,以及将这些道德规范融入日常生活中去。三是探讨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例如从体育运动、文化遗产及文化产业等角度探讨武术。

3.1.2 严格把控武术教材

对于武术理论内容的选择,还需要研究和甄别,目前我国对于出版物的审核非常欠缺,导致武术书籍质量良莠不齐[17],甚至是大型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资料,也常常存在错漏之处。应选择武术文化而非武侠文化,武术文化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与中国武术发展息息相关的推动武术向前发展的力量之源,而武侠文化是艺术创作。当然,不可否认武侠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武侠影视对武术文化传播的贡献,但是武侠不等于武术,特别是目前影视剧中飞来飞去、呼风唤雨的武侠形象,已经对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故而在选择武术教材和推荐参考书时应慎之又慎,这就对高校武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在仔细阅读和考证之后择优选取武术教材。

3.1.3 延长武术理论课时

武术理论课与技术课是一体两面,调整教学计划,增加武术理论课程的课时比例必然会压缩技术课的课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也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内容,课上精讲多练,课后督促学生积极复习,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利用武术赛事、文化活动、专家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武术理论知识的补充和拓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武术理论,鼓励开展调查研究、论文写作等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 丰富和强化武术套路攻防含义

武术套路的形式难以完整体现武术所具备的文化特征,极易导致其所蕴含的课程思政内容无的放矢,武术是由技入道,技击的导引在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中尤为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武术教学内容便是武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武术套路本就是抽象和美化的技击动作,排除起势收势等衔接动作,大部分武术套路的攻防含义是有迹可循的(见图1)。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典籍资料中相似动作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来加深学生对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动作,让学生明白武术套路动作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拉近历史与现在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这部分隐藏在武术套路背后的技击元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攻防演示,来强化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的认知。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打破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内容也有了更轻松自然的融入点。学生不仅能在武术学习中学到技击知识,还能在对抗练习中强化规则意识,更加重要的是,史料的辅助学习加强了学生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联系,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

图1 《武术》教科书配图与武术典籍配图对比

3.3 增加对抗性武术运动内容

武术套路是简单的,无非是一些重复动作的排列和组合,同时武术套路又是复杂的,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毫不相干的动作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对动作顺序、动作路线只能是死记硬背,这种枯燥的、几乎没有成就感的学习,恰恰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逃避、厌学心理,甚至是习得性无助,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许多学者建议适当增加简单的对抗性运动,但只有部分高校设置了诸如散打、防身术等内容。高校武术课程可以加入如中国式摔跤、长短兵等搏斗运动的内容,形成套路对抗一体两面的学习形式,相比于武术套路,对抗性的武术内容有更清晰的目标,即在对抗中获胜,而且对抗性的武术内容更具观赏性,学生也更易获得成就感,正如戚继光所说:“既得艺必试敌。”要注意的是,对抗性武术内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授课时一定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在竞赛规则的选择上,应选择那些清晰、明确、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有完整系统和判定标准的规则。另外,关于护具和器械的使用,要强化学生的礼仪和武德观念,在开始学习阶段,就要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爱护器材、关心同学、沉着冷静、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增加了中国式摔跤这一内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许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将增加“中国式摔跤”等武术搏斗内容,但是受限于武术发展的境况,目前最大的阻碍是师资问题。

4 结语

武术教学既是一种体育技能训练,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将武术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能,还能够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当前武术课程内容不能满足课程思政建设的需要,并且已开始与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脱节,所以,新一轮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一轮改革中,新的武术课程思政指导纲要也呼之欲出,面对新的挑战,高校教师应主动承担责任,为新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思政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