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新驰(河南省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河南省驻马店市)
读写模式就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相互协作、互相促进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极高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阅读不同的文章或者段落,并分析其中的写作要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要运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或者结合相关的诗词、实践故事,创作出优秀的作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需要创新读写结合模式,使语文教学变得多元化,以帮助教师打造高效课堂。为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二者的融合路径。
首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自身的阅读量比较匮乏,那么就会因为语文知识储备不够,导致其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时候,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可见,学生大量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顺利开展写作的重要基础。学生积极开展阅读,还有利于学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些知识可以在学生的写作实践中派上用场。由此可见,广泛的、大量的阅读是基础,良好写作能力的培养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
其次,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对文本理解不到位,就会产生写作偏题、跑题的情况。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知道该怎样把握文章的中心,同时也能够看出别人的文章立意,在写作时也可以对其进行借鉴,避免出现在自己写作中背离出题人意图的可能性。同时,通过阅读从材料寻找中心和要点,可以逐渐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除了可以让学生找准材料,分析写作的要点以外,对某些命题写作,学生也可以明确出题意图,不至于犯下写作偏离中心的错误。
最后,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增强。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语感有所增强,从而在写作时能够减少病句的出现。不少学生在写作时,会在同一语句中重复使用同一含义的词。刚开始教师或许注意不了,但久而久之,学生在其中养成的习惯也就不好改变。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提升自身的语感,从而使得自身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语句更为流畅,同时也可以发现其他人的语句错误,有利于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的融合就是用阅读来提升写作的水平,用写作来提高阅读的能力。同时也是让学生反复学习、积累、运用的过程。促进阅读与写作融合的过程,一方面满足了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文学语言的驾驭能力和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提升了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读写教学就是要实现读写的相互转换。大多数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新课改后,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理解课改的内容,这就造成了对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工作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起到的效果还是未知,所以学生没有打破固有的教学方式,还是处于观望阶段,教师仍然分别教授阅读和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后,教师简单地谈写作的内容,而没有进行深入的读写一体化教学。有的教师虽然了解读写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形式进行读写教学,没有通过阅读内容对写作进行深入指导,学生也很难及时掌握一些读写技能。同时,部分教师在进行阅读以及写作教学过程当中缺乏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情况并不关注,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从而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还会让学生对于写作和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导致其积极性降低。除此之外,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的阅读量相对较低,写作素材积累量少,在写作的过程当中学生无法下笔,就会出现写作困难的情况。
俗话说,兴趣是深入学习最强的内驱力。因此,要想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教师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有产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才会喜欢书籍,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阅读当中,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能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通常都会在阅读中产生一定的想法,此时就需要运用写作的方式表达情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阅读,并将自己阅读后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及时记录下来。在教师的鼓励下,很多学生会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和写作实践当中,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运用有效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注意到将二者在课堂讲解中联系起来,却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这很容易导致学生陷入学习误区,也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培养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首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堂阅读,并在文章中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于词句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模式,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并感受它们在文章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被有效养成,对促进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订时包含了散文、诗歌、文言文、小说等多种类型的作品供学生学习,其中不乏很多名著的节选片段,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对名著展开详细的分析,丰富写作素材。在以往的课堂中,名著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对于冗长的内容并没有研读兴趣,多数情况下采取应付的态度,使学生无法领悟其中真理,失去名著的教育意义,更难以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名著阅读,不用完整地看完整本书,针对教材中提供的片段认真研究即可,而后写出自己的观后感。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进一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接着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主人公的看法,有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最后将其落实到书本上,以观后感的形式写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包括名著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在主人公身上学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等,都可以进行描写。教师通过对名著的分析逐渐渗透学生的写作意识,保证了读写的有效结合。
开展读后感的写作训练,同样也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与写作技巧。开展读后感的写作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对特定图书目的研读,并对图书的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整合。同时,写作读后感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因此,让学生们在学习《祖父的园子》之后,让学生进行阅读笔记的书写,让学生记录《祖父的园子》中怎样对花朵加以描绘的,积累如“在园子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奇好看”等优美词句。另外,增加阅读量是有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方法,这也是防止学生由于写作材料同质化,造成写作没有突破的方法。阅读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良好地完成写作,教师应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包括《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写作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对写作内容加以模仿,并非单纯地复制粘贴,而是对写作方法的认识和把握,将模仿中积累的材料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
在写作练习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无法把握题目内涵、思维固化的问题。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很容易出现低分作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很多教师开始在实践中引入授课情境,但很多学生的思考方向都是相似的,反而会使这种模式丧失原有价值。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不同的写作情境,以《多彩的活动》这个题目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就可以融入不同的阅读情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参加过的活动有哪些、这些活动的规模是怎样的,以及具体的举办流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思路逐渐拓宽到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而不只是校园内的活动。通过多元化写作情境的引入,学生的思路能够被打开,在写作的过程思维会更加发散,有利于自身写作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养的发展。
正因为阅读与文章是相互促进,而且又能够相互促进,所以写作素养提升的同时,也会有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在进行阅读以后,学生就必须对自己所撰写的文章内容加以审阅,从而改正其中的错误,这一过程实际上就属于是语文阅读的过程,但是如果缺乏足够阅读知识加以支持,学生或许就会对自身的文字错误视而不见,甚至无法看到其语言不流畅、逻辑上有漏洞的地方。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写作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能,来全面看待自己所写的文字,并利用对文字的不断改写,来协助学生增强个人的素养和阅读技能。
例如,在《生活万花筒》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情景,通过让学生自己回想自己生活中有趣的事件,或者教师构建校园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构建的情景中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趣事,从而让学生对写作能力进行强化。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我家的杏成熟了》一文之后,对自己有过的田野生活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生活万花筒》的写作。
教师在讲课时,需要采用灵活、生动的语言,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趣味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熟悉和掌握自主学习教学、合作学习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的文本科学备课,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上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在学习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全身心投入则会事半功倍,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自主阅读,互相讲评,合作学习,取得小学语文阅读、写作双赢。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作者采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鲁迅先生的形象”“你最喜欢的一段是什么?为什么”,让全班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整理思路后,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求每位同学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由一位同学记录归纳,最后再安排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每一组的学生在进行小组汇报时,都需要全班学生仔细聆听,教师点评。然后下一节课就学习《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将上节课总结出的写作方法复习一遍,让学生在日常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学习到的写作技巧来完成习作。最后小组成员互相批改习作,发现问题,修改润色,共同进步。
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下,教材内容早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有限的教学方式也不符新课程改革的规定。因而,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学生阅读和写作具体内容。教师要根据阅读逻辑思维和写作构思的发展趋势,通过社会实践、课外读本和互联网教育资源,协助学生扩宽阅读视野,合理扩展写作素材。
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因为节选内容所限,文章很有可能没法呈现人物的全部鲜明特征。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里的有关章节,使其进一步深入了解有关人物特点。比如,在详细介绍人物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原文中人物的相关信息。随后,在学生了解剧情的前提下,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
总而言之,写作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都是学校一线语文教育执行者所关注的核心焦点,通过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紧密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强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对写作方法的掌握,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总体素质,从而促使小学生的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