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玉海(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以固定的答题套路授课,很难帮助学生建立积极主动的阅读情感,所以阅读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面对新时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根据对语文核心素养的了解,思考构建多元阅读模式的策略,发挥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获得更加全面的进步与成长。
语言构建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需要学生以语言构建与运用为基础,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品位,从而锻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实践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且在各个学段的语文教材中都有着传统文化内容,如古诗词、文言文、名著导读、传统节日等等。因此,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有效开展阅读模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继而促进学生其他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最终获得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语文关键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导下,阅读教学策略应从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打破枯燥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激发学生阅读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优化。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基于学生身心特点以及对语文认知水平的了解,探究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阅读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下几点,是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验,关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作出的论述:
基于对初中生学情的具体分析,大部分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缺乏思考意识,无法对阅读内容形成深刻印象,也会逐渐减少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思考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合理问题,以创新的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从而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阅读教学活动,锻炼学生进行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以自信的态度走进阅读教学活动中,实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时,首先,教师可先从学生的诗词知识储备提出问题:“大家对李白有哪些认识呢?李白的诗歌中出现‘月’字的有哪些?”接着,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对李白有更多的了解,引入了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为学生投入学习状态中作了良好的铺垫。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题目,帮助学生了解“左迁”的意思,为学生提供阅读诗歌的时间,希望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形象美。之后,在学生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面对这轮明月,诗人想说的话有哪些?”以开放性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诗句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理解,使学生懂得了作者和朋友的深切友谊。最后,教师引入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同学生一起品味古代诗歌的语言美,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让学生体会到月亮这一意象在诗歌中起到的作用。
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时,首先,教师可为学生介绍李清照的生平,通过《浣溪沙·闺情》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两首词让学生认识到李清照有婉约的一面,通过《夏日绝句》这首诗让学生了解到她也有豪放的一面。然后,基于阅读教学主题,对学生提出问题:“这首词属于婉约的词风?还是豪放的词风?”要求学生阅读词句,快速做出回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了词作的豪气所在。接着,基于这首词的具体内容,继续对学生提问道:“词人为什么希望‘蓬舟吹取三山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李清照高远飞扬的境界。之后,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李清照不同风格的古诗词,让学生自主赏析,交流李清照的魅力在哪里,以求培养学生学习李清照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希望学生课下积极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样,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结合阅读教学内容创新提问方式,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得到了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主观意识,充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切实取得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优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师过于重视自身在课堂中的身份,缺乏引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意识,使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有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教学意识,从而采取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探讨文本内涵的时间,在民主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充分提高,构建精彩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基于单元主题向学生说道:“本单元以‘生活的记忆’和‘重要的他人’为主题,以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由此调动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为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再对学生介绍我国的开国元勋朱德,让学生了解到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他和母亲的故事,希望能够唤醒学生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对文章内涵、作者情感理解得更加深刻。接着,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细读文章,为学生设计合作任务:在小组中探讨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之后,询问学生的探讨结果,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再进一步为学生设计合作任务:探讨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找出文中你们认为最饱含深情的语句,说出原因。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抓总领句概括文章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交流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
又如,在引导学生阅读《背影》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播放《背影》的画面,以激发学生视听体验的策略先将课文主题进行导入。接着,从生活出发,对学生说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的感动。关于父亲,有哪些地方感动过你呢?”接着,将学生划分成了学习小组,让学生展开交流互动。然后,为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写作的背景,从而令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文章内涵奠定了情感基础。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文中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合作探讨作者落泪的具体原因,以及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题是否具有美学意义,旨在增强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关于背影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归纳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样,采取探讨文本内涵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分析文本的阅读过程当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效落实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引入直观画面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是增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且符合“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时代主题。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应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根据对教学阅读文本的深入分析引入直观画面,创造充满美的课堂环境,从而引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在恰当的点拨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醉翁亭记》这篇文言文时,首先,教师可先利用信息技术呈现醉翁亭的图片,为学生介绍欧阳修生平和创作背景,希望学生可以形成初步的阅读兴趣。继而让学生按照课文自然段接龙式阅读,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并对学生出现的文字障碍进行指导,锻炼学生读准文言文字词的表达,为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奠定基础。然后,借助信息技术先后引入琅琊山美景图、朝暮四季风光图、太守滁人游宴图、众宾太守归去图,以这四幅图为辅助,与学生共同聚焦山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领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之后,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帮助学生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对文章脉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归阅读过程,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这篇文言文的感受。
这样,以引入直观画面的教学策略授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本文质兼美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印象,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令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基于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顺利开展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编排的深入分析,各个单元的课文符合群文阅读的概念。因此,教师可探寻群文阅读活动的开展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同时认识到形成群文阅读能力的难度,从而充分把握课堂时间,结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其进行指导,以求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效果的目标。
活动导入环节,教师可分别为学生介绍本单元中作者生平以及相关文学常识,希望学生能够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去阅读课文,以提高阅读效率。然后,分别引导学生阅读这几篇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和文言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魅力之处,激发学生全文阅读的兴趣。之后,考虑到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五首》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这几首诗词,希望学生用心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最后,教师再根据群文阅读的内容,为学生合理地布置课下作业,希望学生在课下完成其他内容的阅读,在单篇阅读教学活动中有更高的学习效率。
教学初始阶段,教师可将本单元的课时安排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简单为学生介绍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再向学生介绍群文阅读的具体任务。然后,为学生提供快速浏览课文的时间,点名学生表达这几篇课文的共通之处,由此发展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接着,通过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片段,重点讲解《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帮助学生探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锻炼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后,要求学生探究其他几篇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强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根据群文阅读主题,引导学生总结如何在小说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希望学生阅读名著小说的能力可以更上一层楼。
这样,通过对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指导,在丰富的形式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充满难度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优化了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充分提高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效果。
总之,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初心,构建多元阅读模式,既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基于此,教师当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学思想,深入研究阅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兴趣继续思考如创新提问方式、探讨文本内涵、引入直观画面、进行群文阅读指导的教学策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于课堂之上,升华学生阅读情感,使学生对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态度愈来愈积极,所获得的核心素养愈来愈全面,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愈来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