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养成良好的课前有效预习新知的习惯,为课堂高效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怎样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步骤呢?怎样提高预习成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必要性
(一)不同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前有效预习。我校地处农村,地理位置较偏僻。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环境各异,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课前进行了认真预习,对课堂上老师要新授的知识提前进行了自主的学习,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就会加深,就能跟随老师的思维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观点或问题。
(二)学习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培养依赖于课前有效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个人独立完成的,在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需要自己读课文、自己勾画生字、自己了解课文背景、自己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如果没有认真的阅读就不能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如果没有思考就不知道该查找哪方面的资料。
(三)新知的铺垫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源于课前有效预习。如果学生重视课前预习,新授课文时涉及人物、地名、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时,学生就能拿出预先查找的资料,大胆举手发言,给同学们进行介绍,这样就能赢得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动脑,会提出一些预设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和老师课堂设计的问题不谋而合,也可能是老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性问题,这些预测对学习新知是一个良好的铺垫。
二、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水平不同,预习的要求也应有所差异。现针对小学低段和中高学段两个阶段来谈谈相应的预习方法。
(一)低段一二年级的预习方法:由于一二年级的学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拼音和生字的训练上,所以预习也是围绕这些方面进行要求:一圈画、二标段、三拼读。
一圈画:借助拼音试读生字,并对照书后的田字格将这些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特别是课文中要求书写的生字。
二标段: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为今后学习习作打好基础。
三拼读:将需学习的生字多拼读几遍,注意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把课文读通、读顺,结合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有助于更好地学习新课。
(二)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一圈画,二读文, 三查找,四梳理,五批注,六摘抄。
一圈画,二读文:即圈画生字词,通读全文。第一遍,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遇到“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义。第二遍,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题材是写景的、叙事的、写人的、介绍物品、寓言、童话等,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等。
三查找:即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充分利用课外书、网络等搜集资料。
1.了解作者的生平。新课标要求学生有“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可以比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了解文章的背景。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将相和》《草船借箭》等经典,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大致了解,才能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四梳理课文的脉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自主的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全文分为几部分,有什么联系?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做批注: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的使用妙处,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读到发人深省的句段,读到触动人心的部分,如《老人与海鸥》中海鸥围绕在老人的遗像前久久不肯离去的场景时,内心会有一些共鸣,也有想与作者沟通的欲望,让学生把这些独特的感受写在文章的旁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
六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语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首先积累好词是丰富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小学课文所选的都是经典名著和时代的典范文本,里面的好词好句更耐人寻味,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源泉,摘抄、诵读并将其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语文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与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为学生提供语文课前预习方法,使预习有模式可循。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有效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明确有效预习的作用,增强学生有效预习意识。让学生明确有效预习的目的,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预习作业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要给予肯定,从中激发学生预习语文课文的兴趣。
2.课前有效预习提示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前有效预习的要求因课型不同,有效预习方式也有差异。课前预习是学生课前的一种自主认知活动,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课文预先进行了解、质疑、思考的求知过程,是学好语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预习内容、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细致的指导,使学生逐渐养成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
(二)形成课前有效预习反馈机制,促进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预习作业设计要注意科学与合理性。语文课前细化预习内容,使预习有据可依,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明确语文课前预习要求,使预习有的放矢,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易于学生知识结构搭建,如果面面俱到只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针对学校学生具体学情,改进学生课前有效预习的形式。课前检查,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课中检查,课堂上围绕预习预设的问题而展开教学;课后检查,关注学生知识积累与运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之,通过语文课前有效预习,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查找资料的能力,更能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