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国
在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不大。同时,一些教师也未能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没有处理好班级集中授课和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迫切需要重视情感教育和分层教學法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成功体验教学法创设情感氛围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原则之一。在我的作品制作课程中,我采用了成功体验教学法。以确保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为例,我引入了全方位的奖励制度,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功。评价不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而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我们会从小组中推选出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风采。这个过程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成功和关注,他们将会获得优秀作品奖。
对于坐在下面欣赏的普通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当时无法获得优秀作品奖,但我也会尽力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会点评他们的作品,针对他们的创意给予小小的奖励,比如点评奖、创意奖等等。此外,我也会用别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像是微笑、赞赏的眼神、肯定的话语和热烈的鼓掌等等。只要学生表现出色,我会真诚地表扬和激励他们,以便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到赞赏和鼓励。
二、运用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长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分层、教学分层、课堂教学分层、练习任务的分层、教师辅导分层、教学评价分层。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生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具有个性化和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因素,可以将学生分为A组(跃进层)、B组(发展层)和C组(提高层)三个层次。A组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能力优秀;B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习能力中等;C组基础能力有待提高,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这样各个层次内的学生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3~4位学生组成,并推选或任命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共同学习并互相帮助。
(二)教学模式分层。对学生分组后,在备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分层次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合理规划教学时间。
(三)课堂教学分层。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课堂教学的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实行全体、提优和奠基三条线索。课堂容量也要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提问上还要针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有所区别。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秀生、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即使是在共性指导阶段也要把握课堂提问的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所得。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利用学生们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
(四)练习任务分层。练习任务切记“一刀切”,学生的练习任务也要分层。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应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水平。练习要有针对性,精而少量,尤其针对接受程度较弱的学生,要以保持学生兴趣为第一目标,在学生对知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下,练习量不应该超出学生承受力,难度应该设定得较低,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优秀学生的作业量应该适当增加,增加能够体验到挑战能力的愉快感。
(五)教师辅导分层。教师辅导在分层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后进生,教师应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进行辅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对于中等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和教师提示的方式,促使他们互相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于优秀生,则要给予适当的独立思考和点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其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六)教学评价分层。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学习能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不同的评价,才能激励他们更好地学习。
综上所述,要想抓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我们不仅要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情感教育和分层教学法。通过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分层教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和练习任务以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