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2023-11-06 16:25方财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18期
关键词:淋巴结炎喜炎肠系膜

方财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 南阳 473000)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指分布于肠管周围肠系膜上的淋巴结出现急性炎症,主要由沙门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该病多发生在肠道炎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后,临床表现为呕吐、便秘、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和阑尾炎很像,常难以区分[1~2]。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治疗时,首先要禁食,静脉输液纠正因发热、呕吐、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可以根据症状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有效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终止繁殖,改变细菌内部代谢,影响脱氧核糖核酸合成,使细菌不能重新复制新的细胞物质而死亡[3]。喜炎平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中药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提取物,有清热解毒和抗感染的作用,可发挥化湿止痢的功效,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药理学研究显示,此药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消炎、镇咳、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4~5]。本研究探究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96 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 例。对照组年龄3~10 岁;平均(6.52±1.25)岁;病程1~10 d;平均(3.55±0.21)d;男25 例,女23 例。研究组年龄3~9岁;平均(7.01±1.13)岁;病程1~8 d;平均(3.86±0.19)d;男29 例,女1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号:kL-202105-014)。

1.2 入组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诊治》[6]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相关诊断标准;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大多数是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8℃左右;腹痛是阵发性痉挛样的疼痛或痉挛绞痛,且大多数腹痛部位不固定,可以脐周疼痛为主,也可以是右下腹部疼痛;腹部超声显示肠系膜所在部位的淋巴结出现明显增大或充血、水肿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肠道痉挛及其他外科急腹症者;功能性腹痛者;急性阑尾炎者;伴有其他脏器严重损伤,且肝肾功能异常者;近期服用过解痉药物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纠正因发热、呕吐、腹泻引起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将10 mg/kg 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3268)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 中静脉滴注,1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26249)治疗,将5 mg/kg 喜炎平注射液溶于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效果。依据《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诊治》[6]分析疗效,患儿大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消失,彩超检查提示肿大系膜淋巴结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患儿大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改善,彩超检查提示肿大系膜淋巴结体积缩小超过1/2 为有效;患儿大便未恢复,临床症状(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未消失,彩超检查提示肿大系膜淋巴结体积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症状缓解时间。比较两组大便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3)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治疗前后评估两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大小。(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清降钙素原(PCT)。治疗前后抽取患儿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2 ml,取1/2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WBC、N%;剩余1/2 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PCT 水平。(5)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并计算CD4+/CD8+比值。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研究组大便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d,)

?

2.3 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对比(mm,)

表3 两组肠系膜淋巴结大小对比(mm,)

?

2.4 两组WBC、N%、PCT 水平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WBC、N%、PCT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WBC、N%、PCT 水平对比()

表4 两组WBC、N%、PCT 水平对比()

?

2.5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高,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对比()

表5 两组免疫功能水平对比()

?

3 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由以下原因造成:肠系膜血液循环不良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引发淋巴结炎,造成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造成;或是长期的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引起,大多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增生、水肿、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等[7~8]。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方法主要是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但单独治疗疗效不满意,加之患儿的腹痛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反复发作[9~10]。

喜炎平注射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非处方中药制剂,其可有效抗炎、清热、抗菌、抗感染,不仅对体内呼吸道合胞病毒有较强的杀灭作用,还可灭活腺病毒、流感病毒,改变小儿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炎症渗出物渗出量减少,降低炎症对机体的损害,另外喜炎平还能将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杀灭细菌、病毒。此外,喜炎平可刺激血清中溶菌酶分泌,从而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之松弛而失去对细胞的保护作用,最终使细菌溶解死亡,进而增强细胞免疫,故可广泛地适用于治疗各系统疾病引起的感染性疾病[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大便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表明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肠系膜淋巴结为供应肠管血液组织上的淋巴结,主要功能为清除体内的有毒和有害物质,淋巴结在体表主要分布在颈部、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区,在体腔内,胸腔、腹腔及盆腔均有较多淋巴结分布,盆腹腔的淋巴结并未分布在肠管表面,而隐藏分布在肠系膜上,若出现肠道炎症改变,则相应肠系膜淋巴结会出现肿大[13~14]。有学者研究表明,肠系膜淋巴结炎会使胃肠的运动功能降低,不能及时排空及消化食物,导致饮食减少、腹胀、腹泻、厌食、大便稀松或难闻、喜暖胃等,另外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睡眠不足、情绪不良等会损伤脾胃,影响机体的正常活动,导致血液凝结聚集,引发胃部疼痛[15]。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发病是由于淋巴在肠道分布较多,一旦发生感染,病毒、细菌会通过血循环到达肠道淋巴结处,引流速度极快,导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肠系膜淋巴结炎[16]。喜炎平中穿心莲提取物对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各种细菌的滋生,此外,喜炎平的药理机制研究显示,其可特异性地与蛋白质、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结合,使DNA 片段暴露出来,从而将病毒杀灭;还可通过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护溶酶体,抑制炎症发展;另外,还可以增强体内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帮助细胞快速吞噬白色念珠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强血溶菌酶的活力,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调节免疫系统,且不会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快速地重建肠道功能[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小于对照组,WBC、N%、PCT 水平及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常规抗感染的同时,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可使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另外还可调节患儿体内T 细胞亚群,使免疫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常规抗感染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使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得到控制,另外还可调节患儿体内T 细胞亚群,使免疫力得到提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淋巴结炎喜炎肠系膜
扁桃体炎并发颈淋巴结炎 贴敷见效快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
喜炎平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