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3-11-06 19:07刘艳梅饶素良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3期
关键词:攻坚思政精神

刘艳梅,饶素良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一、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培育社会认同与国家认同、坚定理想信念与价值引领,提升国民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脱贫攻坚精神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理论与实践素材。因此,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方式,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理论课堂和社会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对中国精神的传承、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的深化,还是对丰富课程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以及提高大学生的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理论意义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脱贫攻坚精神完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新境界。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接续奋斗,矢志创新,充分展示并传承了新时代中国精神[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进脱贫攻坚精神及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不仅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而且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意义重大,更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实践意义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3]。作为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家总布局,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关键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决定了以脱贫攻坚精神引领乡村振兴、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必要性,通过思政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感受农村脱贫攻坚成果的来之不易,积极参与农村建设,树立将所学技术技能奉献于农村的理念,成为乡村振兴新一代建设者和实践者。

二、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一)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实现路径

1.讲清楚脱贫攻坚精神的科学内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也赋予了脱贫攻坚精神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的丰富内涵。“上下同心、尽锐出战”蕴含着中国人民团结一致、重拳出击的磅礴力量;“精准务实、开拓创新”诠释了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顽强斗志与为民情怀和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4]!

2.讲清楚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成果。(1)脱贫攻坚精神创造了中国奇迹。历经8年,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我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不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学生更加深刻感受中国制度的优越性[5]。(2)脱贫攻坚精神贡献了中国智慧。2012年以来,党中央下定决心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成功走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道路,使全国832个贫困县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谱写了人类消除贫困的新篇章,不仅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也加快了全球减贫进程,提振了全世界消除绝对贫困的信心,为他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中国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6]。弘扬与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应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加强学生的认同感。

3.讲清楚脱贫攻坚精神的伟大意义。(1)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事业的进程中,党中央不断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党的事业的突出位置,践行了初心使命,坚守了人民立场,弘扬了艰苦奋斗精神。(2)脱贫攻坚精神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完美诠释了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新境界,使学生认识脱贫攻坚精神是党领导人民与绝对贫困进行伟大斗争的力量源泉,正是这种拼搏进取的昂扬斗志汇聚起脱贫攻坚的磅礴力量,创造了中国减贫的奇迹,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用脱贫攻坚的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砥砺奋进,开拓进取,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二)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实现路径

1.脱贫攻坚优秀案例(人物)学习实践。脱贫攻坚中涌现了大量贫困地区立足实践创新的典型案例和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模范人物,体现出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将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脱贫工作的各方面,他们用自己最好的年华灌溉了脱贫事业。通过扶贫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全面理解扶贫的实战经验与顶层智慧,让学生感受到脱贫攻坚的每一位参与者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筑起坚实的思想堡垒,从而系统感受扶贫的榜样力量与个体体验,并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2.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乡村振兴。乡村不振兴,脱贫攻坚就不可能巩固。脱贫攻坚胜利后,还需要接续推动相对贫困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而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分了解乡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所学知识积极寻找突破点,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在脱贫攻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的征途上,要以接力脱贫攻坚精神致力乡村振兴,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努力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实现路径

1.理论宣讲。在学校及居委会、村委会等地举办脱贫攻坚精神系列宣讲活动,由“教师+学生”组建宣讲团,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理论宣讲。根据受众不同,设计面向居民村民、中小学生、高校学子等三类人群的宣讲方案,采用一场一改、一场一策的方针,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宣讲融入参访实践、入户慰问等多种元素,让学生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加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让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贡献青春力量,将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让青年的声音为讲述中国之理而发,为回答时代之问而鸣。同时,在宣讲中把握机会,倾听老百姓的生活和诉求,为群众事业贡献青年力量。

2.案例教学。将扶贫精神、扶贫故事与扶贫案例编写进思政辅导教材或融入课程思政中,把扶贫干部请进课堂,通过个别谈心、集体座谈、公开讲座等方式,将其在扶贫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传授给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学生多角度深刻认识脱贫攻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意蕴。结合脱贫攻坚楷模、先进个人的事迹引导学生践行脱贫攻坚精神,增强育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3.体验式教学。通过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锻炼等体验式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增强学生对扶贫工作与扶贫活动的认知,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使其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三、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呈现

(一)脱贫攻坚精神有助于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一是在坚定道路自信方面。脱贫攻坚精神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勇气,是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赓续传承。将国家对乡村振兴的大力投入、对人民美好生活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例融入思政课堂,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紧跟党走的意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二是在坚定理论自信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乡村振兴实践的制胜法宝,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思政课堂,能拓展学生对其了解的深度与广度,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从而承担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三是在坚定制度自信方面。脱贫攻坚精神深刻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将全国拧成一股绳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有力数据通过思政课传递给学生,能进一步筑牢学生的制度自信根基。四是在坚定文化自信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发展要求和逻辑必然,高校思政课将本土文化的意蕴与价值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引导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脱贫攻坚精神深化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脱贫攻坚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其中蕴含的上下同心的团结伟力、尽锐出战的昂扬斗志、精准务实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进取品格、攻坚克难的坚韧气质和不负人民的高尚情怀,正是当代青年学生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充分运用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引导、激励青年学生,使其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个人发展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同自身成长发展的个人梦想结合起来,为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凝结脱贫攻坚精神,促进青年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开阔新视野。

结语

脱贫攻坚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奋斗得来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一,是奋进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持久动力,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猜你喜欢
攻坚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思政课“需求侧”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