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春 李 缙 邱 宾 王 箩 胡海丹
(海南省肿瘤医院疼痛科,海口570300)酮P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通常被定义为在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 HZ)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出现疼痛持续至少1 个月,是HZ 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受损神经支配区域持续性疼痛[1]。本文就1 例因“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又罹患PHN 病人,采用氢吗啡酮PCA 居家镇痛治疗3 年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病例:男性,79 岁,主因左侧腰腹部HZ 伴疼痛2 余月入院。病人于2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皮疹并伴烧灼样疼痛,呈自发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及生活质量。曾就诊于外院,经中西医多种手段治疗,虽皮疹消退,但疼痛缓解不明显。自发病以来,病人因皮损区剧烈疼痛导致睡眠严重紊乱,食欲下降明显,体重减轻约10 公斤,精神状态萎靡,甚至出现自杀倾向。为求进一步诊治,2020-02-25 来我院疼痛科就诊,门诊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收治入院。
病人既往于2002 年因上睑下垂在外院确诊“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即开始口服醋酸泼尼松每次3 粒,每日1 次,至今已达20 余年。高血糖2 年,服用二甲双胍降糖,自诉血糖控制尚可。
查体:体温36.7℃,脉搏每分钟103 次,呼吸每分钟19 次,血压133/72 mmHg。发育正常,重度营养不良,表情痛苦,轮椅推入,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腰腹部沿T9~T11肋间神经分布区皮肤可见散在褐色色素沉着,神经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病人入院时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 评分 7~9 分。入院后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9 nmol/L,总蛋白54.50 g/L,白蛋白33.30 g/L,余未见明显异常。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繁房性早搏。
入院当天即以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先行镇痛治疗,同时完善各项检查。镇痛泵配方为氢吗啡酮30 mg、咪达唑仑60 mg、利多卡因6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28 ml,总量300 ml。参数设置:背景剂量每小时0.5 ml,追加剂量每次1 ml,锁定时间20 min。次日起,每日静脉输入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神经妥乐平)注射液9 ml 与维生素C 注射液1.5 g,同时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每12 小时1 次、阿米替林片12.5 mg,每晚1 次。轮换交替进行皮损区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及皮内注射疗法,隔日1 次,分别实施5 次,并辅以营养及支持治疗。经以上综合治疗后病人疼痛明显缓解,精神状态、睡眠及食欲明显改善,NRS 评分降至1~3 分,镇痛泵于2020-03-11 药液用尽(时长2 周),遂依照原配方再次配制并于次日带泵出院居家镇痛。
居家镇痛早期曾试图以口服用药为主,暂停PCA 治疗,但病人神经病理性疼痛又复加重,并导致睡眠障碍,遂决定长期使用PCA 居家镇痛。为方便居家镇痛期间治疗需要,遂将PCIA 改为病人皮下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subcutaneous analgesia, PCSA)。
由于本例病人合并“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虽经住院治疗16 天后取得明显疗效,但并未达到临床治愈目的,无法停用PCA 镇痛治疗。出院后在口服普瑞巴林胶囊、神经妥乐平片和阿米替林的同时,继续维持PCSA 镇痛治疗至今。截至发稿为止,已实现居家带泵镇痛3 年有余。
病人居家镇痛3 年,睡眠及饮食基本正常,生活可正常自理,社交不受影响,定期复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每间隔15~20 天,即来院更换1 次药袋。目前镇痛泵配方为:氢吗啡酮26 mg、咪达唑仑20 mg、利多卡因6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40 ml,总量300 ml。
PHN 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特殊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2]。本例病人罹患“炎性神经脱髓鞘病变”,需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又伴发HZ,导致PHN 的危险因素陡增,治疗极为棘手且难以治愈,属于罕见病例。
本例病人属重度PHN,生活质量极度低下,控制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首要目标。仅凭住院期间有时限的治疗,并不能满足病人后续日常生活全过程中的镇痛要求。在不能彻底治愈PHN 的现实情况下,尽最大限度缓解疼痛,改善睡眠,提升病人生活质量,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住院期间使用PCA 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上,将其顺延到居家镇痛治疗,已成必然选择。PCA 既可满足治疗需要,又使病人得到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从而达到与PHN 长期共存的状态。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7 年第53 号文件《处方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之规定: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痛病人和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外,麻醉药品注射液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3]。该病人属于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完全适用麻醉药品注射液可在医疗机构外使用的规定,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医患双方的难解之题,意义重大。
PCSA 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依从性好,安全性高,医疗费用较低,适合于居家镇痛治疗的优势[4]。氢吗啡酮属于新型强效阿片类药物,几乎可以忽略呼吸抑制风险,已广泛用于临床镇痛。国内《难治性癌痛专家共识(2017 版)》发布氢吗啡酮为难治性癌痛治疗推荐药物,适合持续给药(静脉或皮下),镇痛效价优于吗啡[5,6]。国内也有多篇氢吗啡酮用于PHN 的文献报道[7~9]。
PCA 镇痛配方采取联合用药模式的原则,遵循以强阿片类药物为主,加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为辅。氢吗啡酮、咪达唑仑和利多卡因[10]三药联用,可多机制、多模式协同镇痛,以达到改善睡眠,缓解焦虑等多方面作用,并且可减少各自药物的毒副作用。
鉴于医疗资源的紧张性和有限性,居家镇痛已成为医院、病人和家属的共同心愿[11],由于药物装载于可编程的电子输注泵中,且属于多种药物的混合制剂,相较于口服或其他剂型保存时间较短,不容易发生流弊和滥用风险,更适合包括癌痛在内的中、重度慢性疼痛的居家治疗[12]。
本例病人采用氢吗啡酮PCSA 联合用药模式,可最大程度契合病人需个体化治疗的特点,尤其适合居家镇痛[13]。氢吗啡酮PCA 不但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势,还可相对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用药成本,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