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连春 金晶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经典话语的实践魅力主要体现为经典话语“典”引方向、“典”燃信心、“典”明道理、“典”亮前景、“典”拨方法,助力宣传思想工作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探索经典话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所创造出的魅力,能够彰显出宣传思想工作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习近平;宣传思想工作;经典话语;实践魅力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01
中图分类号:D2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01-07
经典话语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最具代表性的词句。从本体上来看,它是原创性文本与独特性阐释的结合,提出一些人类精神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它们与特定历史时期鲜活的时代感以及当下意识交融在一起,富有原创性和持久的震撼力,具有开放性、超越性和多元性的特征。经典话语作为人的精神个体和艺术原创世界的结晶,它诉诸人的主体性的发挥,是公众话语与个人言说、理性与感性、以及真理与价值相结合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国内召开的重大会议、基层的调研、与青年学生座谈等,还是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借助于中国古代经史典籍、民间俗文俚语、红色革命文化、经典作家著名论断以及世界各国丰富文化成果等经典话语,为说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典”引方向、“典”燃信心、“典”明道理、“典”亮前景、“典”拨方法。
一、经典话语“典”引方向,坚定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利用经典话语“典”引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举旗帜”的使命任务,打造出能够引导受众思考、引领群众选择的宣传作品,彰显出经典话语在宣传实践中独特的引導魅力。
第一,经典话语“典”明宣传思想工作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宣传思想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融入更多的文化意蕴,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作出了示范与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以通俗易懂的经典话语为载体,让以理论形态展示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和鲜活的时代元素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说出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认可的“中国话”,进而转化为人民的坚定信仰和自觉行动。如以“共同富裕”目标为例,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社会共同富裕图景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积极创新宣传“共同富裕”的话语表达,2014年形象生动地用“做‘蛋糕与分‘蛋糕”比喻,2016年对《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的引用,再到2017年直白明了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3],使“共同富裕”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易于为人民群众所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用鲜活的经典话语还原出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活化与大众化,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领。
第二,经典话语“典”明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4]。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考虑受众的差异性,运用经典话语精准定位受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大程度地传播到不同受众群体心中,以此最大程度实现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如对党员干部的警醒上,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5]的比喻加深广大党员、干部对自我革命的理解和学习;在“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6]中,将一生命元素“钙”巧妙地引入政治生活领域,表达出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与普通群众交流时,“常用网络术语赢得群众的情感共鸣,如‘点赞‘蛮拼的等网络流行语展示出话语的艺术和魅力,使民众找到权威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契合点”[7],让主流话语不仅增强了时效性,还更加易于为当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所信服。与青年学生对话时,则大篇幅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代典籍和名言警句将抽象话语通俗化,实现春风化雨般教化受众。2018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战国末期《荀子》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宋代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及明朝王阳明的“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对青年提出要“知行合一”[8]的希望。与国外受众对话时,常用国外民众熟悉的典故传达出中国的善意,如“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9],习近平总书记巧用拿破仑的中国雄狮论,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增强了话语表达的针对性,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进一步展现出宣传思想工作中经典话语在助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实践魅力。
第三,经典话语“典”明宣传思想工作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在当下“信息过剩”和“公众注意力稀缺”的网络时代,使用多层次宣传方式能够在有限时空给宣传对象予以强烈冲击力和足够信服力。一是用“典”可达到“入眼”的宣传效果。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经典话语时不罗嗦、不绕弯,用最言简意赅的话语让受众印象深刻,产生出过目不忘的“吸睛”效果。“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10]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周易·系辞下》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1],论述世间万物只有不断随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长久生存的辩证真理,仅仅九个字就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恰到好处地凸显出来;二是用“典”可达到“入耳”的宣传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善于调配经典话语中押韵、音步、平仄等语音要素,用抑扬顿挫的节奏形成顺口悦耳的韵律美,给受众带来听觉上的立体享受,“这种节奏可以把涣散的声音组织成一个整体,使人读前一句时预想到后一句,读后一句时回想起前一句”[12],如用“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1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14]等表述使得宣传内容朗朗上口;引用“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15]、“忠信谨慎,此德义之基也;虚无谲诡,此乱道之根也”[16]等古代典籍词句增强宣传内容平平仄仄的音乐节奏。三是用“典”可实现“入心”的宣传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运用经典话语将朴实的家国大义与精湛的宣传技艺相结合,以文传情、以情动人。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生活激励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用自己在福建宁德下党乡的经历重申调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用自己在正定县的亲身感受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出一位大国领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细腻情感。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打造出既符合政治传播规律又满足受众心理的高品质宣传话语,使得中国声音达到了“听得进”“记得住”“忘不了”的最优化宣传效果,展现出经典话语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实践魅力。
二、经典话语“典”燃信心,唱响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主旋律,聚民心团结一致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巧用经典话语实现凝魂聚气“聚民心”的使命任务。用“典”增强受众对宣传工作的接受度,“典”燃起民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士气,“典”燃起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奋斗精神。
第一,经典话语“典”燃能量,推进宣传思想工作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客观事实,设置简明扼要的话语议题传播政治理论和思想,构筑起牢固思想防线。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习近平总书记以经典话语为载体澄清人们思想领域中的模糊认识,增强主流话语的公信力。如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时,用“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7]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历史检验、合时代潮流、由人民选择的道路;如在讲述我国政治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时,以历史上其他发达国家制度体系的漫长成熟过程,论证中国的制度体系也是循序渐进的,而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朝夕之功,“这套制度成熟起来时间就更长了”[18];如在指出当下和今后前进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风险与困难时,用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硬骨头——险滩”[19]、“死水一潭——暗流涌动”[20]等比喻社会变革中难以解决的复杂利益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多种多样的经典话语来应对各方话语挑战,结合典故的叙事逻辑有效化解了民众的质疑和误解,帮助大众更好地甄别各种社会思潮,巩固了政治话语权。
第二,经典话语“典”燃精神,引领宣传思想工作振奋全国人民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继承党一贯“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21]的宣传风格,既对现已取得的“亮点”毫不吝啬夸赞,又对客观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揭露,激发出人民群众的高昂斗志和巨大热情。如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經典话语讲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引用“敢教日月换新天”[22]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借用“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23]比喻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用“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24]的故事讲述“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伟大抗战精神;用“白衣为甲、逆行出征”[25]的故事讲述“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伟大抗疫精神等,调动起广大民众自觉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满腔热情。又如习近平总书记也运用经典话语揭露工作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负面现象。尤其是在反腐倡廉方面,他用“打铁还需自身硬”[26]的清醒认知,借“老虎”“苍蝇”“狐狸”“害群之马”“心中贼”等经典比喻,以“拉拉扯扯、吹吹拍拍等歪风邪气”[27]“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28]等用语,尖锐批评腐败现象;并且还用“物必先腐,而后生虫”[29]的预防意识,“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30]“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31]的处理原则,“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32]“手莫伸,伸手必被抓”[33]的零容忍态度,“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34]的铁腕手段,向民众传达党和国家在反腐倡廉问题上与人民群众同仇敌忾的坚定立场,展现出直面问题时坚定的自我革命魄力。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燃起人民群众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热情。
第三,经典话语“典”燃士气,促使宣传思想工作团结全国人民一心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所运用的经典话语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将枯燥抽象的政治话语转换为充满激情的动员话语,最大程度地提高受众对宣传话语的接受度,调动全国人民一心向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典”燃士气是经典话语得以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达成“聚民心”使命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善于将宣传内容与多种号召性经典话语相结合,极大激发了受众将宣传内容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实践热情。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典话语的继承,运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5]及“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6],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培育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激励他们自觉承担起肩上的历史责任;又如对百年党史中经典话语的引用,运用长征时期极富号召力的“革命理想高于天”[37]、毛泽东同志的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38],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秉持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再如对俗文俚语中经典话语的创新,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39]、“开弓没有回头箭”[40]表达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号召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前进,努力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点燃大众士气,让大众在强烈感情的召唤下,更加一心向前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三、经典话语“典”明道理,聚焦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价值导向,培育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引用经典话语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的使命任务。用“典”能够通俗易懂地讲明道理、传授方法,在润物细无声中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
第一,经典话语“典”明宣传思想工作要自觉承担起育新人的使命任务。宣传思想工作不是机械地向受众灌输思想观点的直白说教,而是力求浸润心灵的传道育人,经典话语历史底蕴深厚,经受岁月的打磨淬炼,蕴涵深厚的宣传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借用经史子集语句中蕴含的教化思想,助力宣传思想工作育新人的使命任务。首先,在坚持立德树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文化服务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对民众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引导。在国家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41]、《荀子·天论》中“天行有常”和“应之以治则吉”[42]倡导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在社会层面,引用《韩非子·有度》的开篇语“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43]和《上殿札子》中“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44]来突出法治的威严;在个人层面,引用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5]和戚继光的“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46]来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其次,在以文化人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援古证今,用经典话语充分激发出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增强了受众对宣传内容的文化认同。从引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7]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到运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8]宣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再到借用“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49]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经典话语与宣传内容的完美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经典话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用之不竭的营养,持续营造塑造公民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教化效果。
第二,经典话语“典”明宣传思想工作要培養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通过引经据典阐明“育新人”的时代要求,首先,用“典”教育时代新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游刃有余地引用中外经典,充分凸显出其高度的文化自信。他不仅借用“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50]强调政治工作这一优良传统在我军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而且还运用西方希腊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达摩克利斯之剑”[51]来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其次,用“典”教育时代新人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经典话语恰到好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也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本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52]的人民主体地位,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53]的互利共赢的国际交往关系,无一不传达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次,用“典”教育时代新人要具备高强的才干本领。经典话语从引用内容的选取到引用场合的斟酌,无不表现出大国领袖的高超政治智慧和教育领导才能。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常常运用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物来辅助介绍宣传内容,比如以我国农村中传统的农作物耕作方式“墩墩苗”[54]来引导军队中对军事斗争第一线锻炼的重视,还比如引用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酸菜里面出政治”[55]来告诫全军官兵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的必要性。最后,用“典”教育时代新人要怀揣深厚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将大量经典用语十分贴切地用于宣传思想工作,流露出他在宣传教育实践中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与关怀之情,以身作则地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既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56]从宏观上阐述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又引用“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57]具体地聚焦于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以自身行动为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光辉典范,促使民众在榜样示范,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四、经典话语“典”亮前景,展示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创新活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实践中不仅“典”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美好前景,而且“典”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发展的光明前景,完美践行了宣传思想工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兴文化”的使命任务。
第一,经典话语“典”亮宣传思想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当中,不仅能够极大增强话语内容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也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典”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前景。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用“典”广泛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在时间跨度方面,用“典”涵盖了中华民族不同的历史阶段,既有民众耳熟能详的《论语》《史记》《人间词话》,也有大众不太熟悉的《官箴》《抱朴子》《默觚》。无论是众所周知的热门典籍,还是鲜为人知的“沧海遗珠”,都被习近平总书记熟稔地运用到宣传思想工作中。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用“典”合理开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质资源。宣传思想工作中精华荟萃的经典话语不是直接生搬硬套,而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原典灵活化用,如将房玄龄《晋书·宣帝纪·制曰》中原本的“夫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邦国之贵,元首为先”化用为“天地之大,黎元为先”[58],去除其残留的封建君主思想,传达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还有对典故的本义进行引申,使其贴近时代新义,如“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59]一句用于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演讲的开场白,没有拘泥于原典最初对君主和百姓关系的阐述,而是将之引申为国与国的真诚交往,借此表现出中阿之间的深厚情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用“典”深度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在宣传实践中真正做到“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60]
第二,经典话语“典”亮宣传思想工作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发展的前景。针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不只一次地强调过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61]以及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2]。习近平总书记运用红色经典丰富了宣传工作话语表达,实现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用“典”引导民众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视。从山东“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63]到安徽“金寨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64];从浙江嘉兴的“红船精神”[65]到甘肃“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66],其背后皆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经典的高度重视。而国家领导人以身作则的提倡,不仅会激发普通民众的兴趣,而且还能广泛吸引专家学者的关注,引领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氛围,促使人们进一步重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意蕴。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的用“典”凸显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模范榜样作用。如以山西右玉每任县委治沙“不贪一时之功”的长远眼光、焦裕禄起草《干部十不准》“把泪焦桐成雨”的爱民情怀、黄文秀投身于一线扶贫工作“把责任扛在肩上”的坚守初心等案例树立先进典型,能最大程度给人们以精神激励,推动民众自觉地传承革命薪火,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良传统。
五、经典话语“典”拨方法,创新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话语表达,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论述中用“典”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典”明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担负起宣传思想工作“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第一,经典话语“典”出共情记忆,创新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话语的传播方式。宣传工作应充分考虑宣传对象的特征、态度和兴趣。马克思为奥地利《新闻报》撰稿时曾说过:“《新闻报》,或者更正确地说,它的读者,是否对这一切有足够的兴趣。”[67]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充分考虑国内外受众的个性特征和身处的话语环境,不仅用“典”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而且用“典”丰富对外话语内容。一方面,用“典”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打破意识形态壁垒。考虑到中国与其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性,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尊重与承认话语双方的平等地位,挖掘中外文化发展史,在对外宣传中借助共通的历史文化记忆来实现不同意识形态间的互动贯通。如在谈及中秘关系时,用“130年前成立的‘中华通惠总局”[68]追溯中秘友好情谊的历史渊源;在讲述中墨交往经历时,用“墨西哥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带领中国队创造记录闯进世界杯和“中国跳水教练马进”[69]指導墨西哥跳水队夺金的体育故事,展现中墨合作共赢的实际案例;在诠释中巴深厚情谊时,用巴基斯坦在汶川地震中对中国的倾囊相助和中国在特大洪灾、白瓦沙恐怖袭击中对巴基斯坦的及时援助,以及两国互相帮忙撤侨的故事,挖掘中巴之间肝胆相照的现实依据。这些宣传表述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增进国外民众对中国的情感,搭建起意识形态国际传播的桥梁。另一方面,用“典”丰富对外话语内容,提升话语的说服力和亲和力。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70],但仅从理性角度用客观事实说服受众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感性层面用充盈情感打动国际受众,这样才能将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结合起来,实现宣传效果的最优化。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大量东道主国家熟悉的经典话语在外宣实践中引起听众共鸣,如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远航”[71]展望中俄两国的合作发展前景;用非洲塞内加尔开国总统桑戈尔的“让我们向新生的世界报到吧”[72]号召中非人民一起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贡献力量。
第二,经典话语“典”出胸怀,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塑造出中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一方面,用“典”塑造出底蕴深厚的“文明大国形象”和全面发展的“东方大国形象”,如从引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73]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思想,到借用“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74]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再到运用“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75]表达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实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引用,涵盖了治国理政、生态文明、国际交往等各个领域,不仅传达出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底蕴厚重的“文明大国形象”,而且还向世界彰显出我国是注重全面发展的“东方大国形象”。另一方面,用“典”塑造出和平发展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和亲和开放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紧密联系当下世界发展潮流,用历史上连接起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丝绸之路”,提出共商共建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倡议;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捍卫人类共同利益和价值的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打造出融通中外、引领未来的政治主张,既正面彰显了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风范,又直观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包容的合作姿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76]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话语的运用,拓宽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思路,显著提升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实际效果,为我们今后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光辉典范。尤其是在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加需要创新宣传话语内容和方式来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参考文献
[1][14][16][35][36][38][45][47][60][61][62][63][64][65][66][7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14,129,187,219,113,3,113,113,530,29,10,25,26,27,29,16.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3][11][4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6,250,508.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6.
[5][17][19][20][29][39][71][7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75,273,348,93,246,346,277,349.
[6][30][33][34]習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94,395,394.
[7]刘晓慧.以话语创新提升党性教育亲和力的深层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6):125.
[8][56]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9]习近平.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3-29(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265.
[1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5.
[13][26][32][37][48][49][5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44,161,161,4,214,296,446.
[15][22][2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535,6,13.
[18][68][69]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讲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7:217,243,157.
[2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2.
[23]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2).
[24]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2).
[25]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09(2).
[27]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 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韩正出席会议 赵乐际主持会议[J].党建,2019(2):5.
[31]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102-103.
[40]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1-01(3).
[41]习近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4-19.
[42]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8-04-11(3).
[43]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2).
[46]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2).
[50][54][55]刘志辉.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军事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216,61,156.
[52][53]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70.
[57]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5-29(2).
[58][59]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第二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1,177.
[6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30.
[7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72]习近平.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21-11-30(2).
[73]习近平.深化伙伴关系 增强发展动力——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6-11-21(3).
[7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01(2).
[责任编辑:孙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