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讲清楚道理学理哲理

2023-11-05 13:35贾绘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学理哲理道理

贾绘泽

摘 要:思政课要讲清楚道理学理哲理才能准确把握和找准思政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讲道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学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支撑,要用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讲哲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需要,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道理、讲学理、讲哲理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互相渗透,有机统一于思政课教学,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思政课;道理;学理;哲理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3.013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3-0076-05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刻苦鉆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1]同年9月,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中又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要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视察调研时又进一步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2]。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而且要讲清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新时代实践成功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这样才能深刻把握思政课的功能和定位,快速找准思政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

一、讲道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要求

道理即道之理,因果逻辑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从教书育人的角度看,其本质要求就是讲道理,而且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同时要处理好讲道理过程中“情与理”“教师教和学生悟”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一, 思政课要讲好新时代学生需要了解的“大道理”。《弟子规》中有“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讲清道理才能说服人、凝聚人、掌握人、争取人。毛泽东指出:“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4]思政课讲的道理主要是“大道理”。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学科专业的学生、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5]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是党和国家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坚定的理论自信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讲清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深刻意蕴,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和真理性,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巨大魅力,才能被新时代大学生所认同、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具体行动。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大道理”。钱穆曾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揭示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的“大道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实践取得了巨大成绩。思政课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丰富的中国道理,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显著优势和强大力量。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大道理”。从纵深视角讲好一百多年来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深层原因,深刻揭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不是政治宣示和口号,而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历史选择;从多维视角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基本内容以及与中国发展进步的内在逻辑,尤其是与取得“两大奇迹”成就的必然关系;从国际视角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优势和特色,尤其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13大显著优势和特色,深刻揭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层次、根本性变革的制度原因;从现实角度讲好“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四是讲好人生发展的“大道理”。思政课讲的道理是立德树人的“大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要当“大先生”,要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思政课教师要讲好人生道理,包括人生的真谛、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好社会与人生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以及他人的关系,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第二,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道理的要求是“讲深、讲透、讲活”,关键是方式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讲深需要重研究。毛泽东指出:“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6]而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自觉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因此要提前做好对道理的深入研究,把道理的研究和道理的讲授结合起来,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和“所以必然”,用学术和思想的力量引导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真懂、真信、真用。二是讲透需要说明白。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有助于拉近理论与学生的距离,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认同理论的必备条件,因此要立足讲授重点,增强现实关切性,聚焦价值塑造,把思政课的道理尤其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用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通俗化的话语讲出来,让学生能听得懂、听得明白、听得进,从而自觉接受和认同思政课的道理,而不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三是讲活需要新方法。就是要摆脱教条式说理,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把道理讲的有血有肉、有灵有魂。比如,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案例讲道理,从而使学生更深受启发和教育,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入心。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讲好道理,而且提出要用好档案、文艺作品讲好故事。当然,强调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不是要把思政课变为各路人马的“演艺场”、无所不包的“大杂烩”、花里胡哨的“花架子”,而是要下大功夫推进改革创新,防止思政课的随意化、碎片化、娱乐化。讲深、讲透、讲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讲深才能讲透,讲深讲透才能讲活,也只有讲活了才能落实讲深讲透。

第三,准确把握讲道理中几对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思政课要把握好讲道理过程中几个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是情和理的关系。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是思政课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通情才能达理。感情因素在思政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要重视对情的运用和把握,尤其是需要教师的热情、讲道理的动情与共鸣。情与理虽不同,但在教学中互助互补,协同发力,缺一不可。情与理的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讲道理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满足学生心理和成长的需求与期待。二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通过社会调研和实践,深刻感悟思政课讲的道理,从而对道理的理解更深刻,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方式方法,让鲜活的社会实践育人资源赋予思政课以鲜活时代感,用鲜活的事实把道理讲活。三是建设性和批判性。政治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清醒。讲道理要注重正面的建设性的讲授方式,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同时要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彻底和坚决地批判,揭示其错误的实质、危害和根源。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和正面的建设性讲授是同步的,批判从反面剔除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正面学习则从正面确立正确认识,二者互相补充,能够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四是教师讲和学生悟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7]一方面,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用心教。思政课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只有这样才能用心讲道理,才能直击心灵、深入人心,把道理讲到学生心里去。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用心悟。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對思政课所讲道理有更好地理解和感悟,从而转化为自身价值观念和实际行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讲学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科学支撑

所谓学理就是科学上的原理或法则。学理性就是从科学角度或规律性角度进行深入分析、阐发和释义,通常表现为分析透彻、逻辑严密和思想彻底。思政课教师不能把思政课讲成简单的政治宣传,而是要以严肃的学理和严密的逻辑去驾驭内容,“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8]

第一,讲学理体现了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9]要在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基础上,重视思政课的学理性。一是讲学理是学科和教学的必然要求。思政课讲学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同步的,要按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要求创新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同时要遵循课程建设规律,通过正规、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训练实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目前,思政课还存在以宣传代替科研,以“口径”代替“问题”,学术性权威相对较弱,不善于思辨究理,对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重视不足,不关心解决真实问题等现象。二是讲学理符合思政课目标。思政课是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价值塑造。学生认同不认同某种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理论本身的彻底性、真理性。没有学理支撑,思政课所授理论的彻底性、真理性就得不到说明,价值性就难以贯彻落实。要使一套思想理论和话语深入人心,需要借助学理分析,否则很容易形成政治上自说自话,而人们不认同和不接受的局面。三是提升思政课话语权的需要。思政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主导话语权,从一定意义上讲,话语权的大小或强弱关乎学生价值塑造的实现程度。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坚定的理论自信,用中国概念、范畴和表述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进行深刻阐释,提升主导话语权和影响力。

第二,讲学理需要系统性和多维度展开。思政课讲学理不仅体现为运用本学科及其他学科原理和知识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学理阐释,还体现为对现实中重大理论和实践的学理分析,同时还体现在思政课教学本身的学理性。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学理阐释。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理阐释,不仅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观点,而且要深入阐释新的概念、范畴和命题,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通过学理阐释实现理论的寻根究底。二是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学理阐释。思政课教学中面临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仅靠单学科知识较难解决,亟需要多学科知识展开对话和不同学科方法的参与,尤其是多学科之间发生的内部交叉所形成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有利于阐释清楚一些仅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无法回答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三是对现实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的学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10]思政课要针对现实中的问题,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深入浅出的教学表达,既经得起各种“为什么”的追问,又避免空洞说教和照本宣科。四是重视教学过程本身的学理性。学理性不仅意味着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而且意味着传播知识,也即“教学的学术”。思政课教师要高度重视教学的学术问题,如教学过程是复杂的过程,要与学理分析一样,经过问题的选择,查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解决方案,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也就是注重问题性、研究性,重视和分析学生的成长性、可变性、多样性,灵活运用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第三,讲学理要实现与讲政治的有机统一。思政课讲学理不是追求脱离具体实际的“头脑中的逻辑”,而是与讲政治有机统一。一是讲政治是思政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政治引导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11]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要体现政治引领、价值塑造、培根铸魂的方向和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12]二是要处理好学理和政治的关系。学理是学术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学术和政治的关系时指出:“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13]一是不能把学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就是不能把凡是经典作家说过的话当成固定结论,任何人不得再讨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14]二是不能把政治问题当成学理问题。学术研究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忽视政治,不能把政治问题当成学理问题。尤其是当前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一些带有明显错误政治倾向、政治色彩的理论观点,如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论”等,都有明显的政治诉求、政治目的,都披着学术的外衣扩散传播。

三、讲哲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需要

哲理是关于人生、社会等的理性认识,它往往充满辩证、智慧和力量,能给人以深刻印象并使人受到启发,促进人的反思和反省。思政课要充分运用意蕴深刻、令人震撼的故事和案例,不仅要讲好人生发展哲理,而且要讲好党和国家发展哲理、人类发展哲理。讲哲理契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能够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讲好人生发展哲理。价值塑造是思政课的核心目标。青年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有强烈追求人生真理和目标的渴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確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15]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故事,包括党的故事、革命故事等,总结和提炼出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深刻哲理,给学生以启发,不仅使其长智、促其聪颖,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标准、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比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包括有丰富的故事和哲理,也包括大量运用简单的语言阐释深邃道理的实例。习近平总书记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用“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明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用“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强调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用“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强调青年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不能心浮气躁,朝三暮四。讲好这些故事、案例中的哲理需要思政课教师既依据教材,又跳出教材去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接受到最大的教育,受到最深刻的启发。

第二,讲好党和国家发展哲理。党和国家发展哲理是党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总结和反思实践经验以及关注社会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能够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智慧和力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蕴涵哲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包括中国道路蕴涵的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哲理、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蕴涵的矛盾转化哲理、共同富裕问题蕴涵的辩证哲理、人类命运共同体蕴涵的社会发展趋势哲理等。同时,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马克思指出:“人要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16]中国共产党既善于从胜利中获取经验,也善于从失败中总结教训,“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17]。思政课教师要在党史学习中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讲出党的发展哲理,包括党的成长的哲理、党的自我革命的哲理、党的群众路线的哲理、党的发展战略的哲理等。这些哲理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铁的纪律、政治本色。比如,中国共产党人在两万五千里长征中蕴涵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着党在艰苦环境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辩证法,不仅是共产党人当年胜利走完“长征路”的力量源泉,更是新时代走好“长征路”的精神指引。如果不讲清楚这些哲理,就很难仅凭个人感觉和自发感情而形成理智而成熟的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第三,讲好人类发展哲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既展示了大国责任担当,又引领人类进步方向,从而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思政课就要坚持大视野、大格局、大历史观,从人类发展的大潮流中、世界变化的大格局中、中国发展的大历史中讲好人类发展哲理。一是讲好人类发展总体趋势的哲理。人类发展趋势和潮流,不以某些人、某些国家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准确把握人类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才能对中国和世界的关系清晰定位,也才能正确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这一总体趋势可以从多个角度阐释,比如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走向共产主义的伟大愿景等。二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类发展的哲理。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世界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又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国始终立足具体实际,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以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要讲好人类社会发展曲折和前进的统一哲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关系的哲理等。从这些哲理中引导学生在洞悉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中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从而形成包容、开放、乐观的精神,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总之,思政课要讲清楚道理学理哲理,但是道理学理哲理不是互不相通、互相割裂、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只有在思政课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内容,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三者之间关系,并把其有机统一于思政课教学实践,才能充分发挥三者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人民日报,2021-03-02(1).

[2][7]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3][8][9][10][11][12]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5,12,15,13,12,10.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48.

[5]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6.

[13][14]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94,93-94.

[1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3.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5.

[17]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80.

[责任编辑:孙 皓]

猜你喜欢
学理哲理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道理
双回单训释教学新法的学理依据
哲理漫画
漫画哲理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漫画哲理
哲理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