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影响因素及溢出效应

2023-11-05 15:46谢明柱王磊王玮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新兴产业安徽省

谢明柱 王磊 王玮

摘  要:文章分析了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空间聚集的溢出效应,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基于安徽省市域2011~2021年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水平较低,但自2011年以来处于提升状态;资本投入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最显著,科研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科研经费投入的正向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资本投入,再次是政府支持,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力较小;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关键词: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3)05-006-09

一、引言

新兴产业是指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点,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1]。自国务院2010年10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以来,新兴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带领作用便备受安徽省重视。2015年4月,安徽省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将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定位为安徽省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战略,充分发挥产业空间聚集带来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2019年5月,安徽省印发了《关于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强调了推动新兴产业聚集,尤其是高质量聚集的重要性。目前,安徽省已经实施了资金、税费、人才、技术等多方方面支持政策吸引新兴产业在安徽聚集,已布局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二十四个新兴产业基地。此外,安徽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端装备、现代医疗、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先后共设立三百亿产业基金,用于推动人工智能、中国声谷、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推手,而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则是充分发挥其对当地经济带动力和辐射力的重要途径。这是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高度关注的课题,也是继续发挥新兴产业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作用力的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内学者们进行了研究,但大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新興产业空间聚集模式或路径的选择问题上,比如赵丽丽[2]、赵春艳[3]、Li[4]等从不同角度对新兴产业聚集的最佳模式或路径进行了研究。也有少数学者关注到了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比如柳春青[5]、Jeffrey[6]、赵昕[7]等分别探讨了财政支持、社会文化、科技等因素对新兴产业聚集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往往仅将眼光聚焦于某一个因素上,也没有考虑到产业空间聚集过程中的外溢效应,同时,现有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全国层面或少数经济发达区域,针对安徽省的研究则很少。本文针对安徽省探讨了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空间聚集的外溢机制,并利用现实数据进行检验,这对于安徽省推动新兴产业深入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假设提出

(一)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

产业空间聚集是指一定数量的相同或有联系的企业在某一地理空间内高度集中,聚集区内的企业之间具有网络性、服务性、延伸性等多个特点[8],新兴产业聚集区域的形成与发展首先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有关,同时也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借鉴现有研究成果[8][9][10][11],本文将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通运输

工业区位理论指出,企业选址的合理与否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关系重大,企业所在地与市场之间的交通便捷情况是企业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企业坐落于发达城市或路网完善地区能够显著降低生产原材料、产品等运输成本和销售成本,生产成本的降低为企业利润空间的扩大提供了可能[10],所以,交通发达区域会得到理性投资者青睐。因此,本文将交通运输视为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现代经济环境下,陆地交通已经成为企业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安徽省这种中部水域较少的省份,对陆地交通运输的依赖程度更高。陆地交通运输网络主要包括铁路网和公路网,铁路网主要承担的是中长距离运输,公路网是由不同功能和不同技术等级的公路组成,主要承担中短距离运输。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交通运输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

2.资本投入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认为经济是有比例、相互制约和支持发展的,根据该理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社会资源会依据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最优化配置。而资本投入是社会资源配置具体形式[12]。根据区域均衡发展理论,资本投入与区域新兴产业空间集聚之间有着长期均衡关系。一方面,资本投入可以推动一个地区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的快速形成,特别是对那些经济基础和比较优势都比较弱的地区的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推动作用更明显。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在某地区实现空间集聚会带来规模经济和生产率提升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竞争力。在追逐利润的属性下,资本也更愿意进入某一地区的优势产业中,推动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是安徽省近年来重要产业政策,新兴产业在安徽省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政府划定的相关新兴产业聚集区的优势往往更大,这对于投资方具有很大吸引力,有助于安徽省新兴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2。

假设2:直接投资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

3.科研经费投入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资本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不仅要在财政上支持企业创新,而且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推动民间资金和企业自有资金进入科技创新活动,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本基础[13]。新兴产业是一种以技术为指向型的产业,技术创新是其发展壮大的源泉,技术创新成为吸引新兴企业聚集于某一地区的动力,而基于创新理论,技术创新水平又取决于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所以,科研经费投入对新兴聚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假设3。

假设3:科研经费投入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

4.企业数量

根据社会分工理论,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相互之间的互补性是实现专业化分工的前提,彼此之间存在合作的条件和可能性[14],在实现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市场环境及要素资源合作共享的同时,也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劳动力、信息交流的成本[15]。而这种互补性的实现需要大量的各类型的企业为基础,同类或有联系的企业数量越多,越有助于提升产业聚集区内企业的多样化,进而提升企业之间的互补性,有助于降低产业聚集区的整体生产成本,进而推动产业聚集区的发展。所以,大量同类或有联系的企业是产业空间聚集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企业在聚集区内实现高度专业化分工的基础。因此,本文提出假设4。

假设4:企业数量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

5.政府支持

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需要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履行自己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同时还指出,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转变公共管理职能[16]。新兴产业发展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深入发展,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改善經济关系以引导新兴产业聚集、激励企业创新是政府部门适时履行和调整公共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或者调整相应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价格等政策引导和改变企业的投资选择,从而引导形成产业聚集区。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避免产业过于集中,使其在空间分布上更加合理。新兴产业是安徽省目前的战略性产业,推动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是安徽省调整当地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引导新兴产业聚集于当地。例如,2019年实施的“双招双引”政策,对于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5。

假设5:政府支持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

(二)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溢出效应

根据溢出效应理论,某一区域经济发展对该区域周边地区存在影响[17],这种影响可能是相邻或相关区域在经济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积极影响,即正溢出效应,也可能是相互制约的负溢出效应[18]。新兴产业的空间溢出包含两类主体,即溢出方和受溢方(接受方)。溢出方通过产业政策的调整承接较高梯度的产业活动或生产要素,还将较低梯度的产业活动或生产要素向周边邻近地区转移。溢出方和受溢方在产业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结合各自实际产业条件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模式[19]。溢出方和受溢方之间在经济基础和产业梯度上的差距不能过大,否则会因为生产要素条件的过大差异而影响产业承接能力和效果[20]。

在新兴产业聚集区域,不论是在同一行业内部,还是不同行业之间,其所发生的适度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从而使得企业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企业创新容易被其它企业效仿,带来同产业间的溢出[21]。此外,聚集区内新兴企业与聚集区外新兴企业通过协作共同面对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这便产生了空间聚集的外溢效应,有助于优化二者的新兴产业链和产业结构,确立产业聚集区的优势。同样,这种溢出效应也适用于溢出方新兴产业和受溢方其他产业之间。另外,新兴产业空间溢出的重要载体是区域间存在贸易活动,在贸易往来过程中,溢出方对受溢方会产生资本、人才、信息、技术等等生产要素的溢出,进而带动受溢方新兴产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6。

假设6: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三、模型、数据与变量

(一)计量模型

1.莫兰指数

莫兰指数(MoranI)是检验空间相关性是否存在及具体形式的一种方法,其取值在-1到1区间,大于0视为存在正空间相关,越近于1时表示正空间相关越明显。小于0视为负空间相关,越接近于-1表示负空间相关越明显;越接近于0表示空间发展越均衡。公式为:

其中,n为空间个数,xi和xj分别为i空间和j空间的属性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S0为空间权重聚合。借鉴査奇芬[22]、曹院平[23]等学者的方式,本文基于空间邻接关系构建空间矩阵,其计算公式为:

2.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数据在数据信息上即包含了横向空间维度信息,又包含纵向时间维度信息,能够更加全面的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面板数据模型是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的一种数学方程式,其表达式为:

yit=α+βXit+γi+λt+μit(4)

式中,i为空间个体数,t为时间单位数,y是被解释变量,α为截距项,X是解释变量,β是待估参数,γi为空间个体效应,λt为时间个体效应,μit为随机误差项。

3.空间溢出效应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的检验可以在面板数据模型基础上引入空间变量的方式实现,主要有空间滞后因变量和空间滞后误差项两种,对应的分别为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空间面板滞后模型假定被解释变量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描述了不同空间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果,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δ为空间自回归系数。

空间面板误差模型假定因变量主要依赖于个体自身的特征,但在误差项上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Φit为空间自相关误差项,ρ为空间自相关系数。

(二)数据筛选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自此以后,新兴产业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2011年可以说是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元年”。根据该决定,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9大行业,所以本文选择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1年间新兴产业9大行业的年度数据为量化分析基础。数据收集整理自历年的《安徽统计年鉴》、《安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安徽各地市统计年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数据库。个别缺失值采用同一地级市同一行业历年均值替代。所有计算过程由Stata16.0完成。

(三)变量设置

1.被解释变量

基于前文模型,被解释变量选择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空间基尼系数是目前学界在产业空间聚集水平测量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24][25],该方法是在传统基尼系数的基础上考虑了空间因素,能够更好的刻画产业聚集的空间性,本文亦采用此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yi是i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其取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于0表示产业的空间分布越均衡,反之,越接近于1表示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越不均衡,即聚集水平越高。Si为产业在i地区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比例,qi为i行业总就业人数占所有地区总就业人数比例。由于农村地区就业人口数不在政府统计范围内,为了数据收集的便利性,本文的就业人口数指城镇地区就业人口数。

2.解释变量

基于前文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解释变量做如下设置。

交通运输用铁路里程数和县级及以上级别公路里程数之和(单位:km)的对数替代,用字母T表示。

资本投入包括直接资本投入和间接资本投入,其构成的复杂性使得数据收集难度加大,为了降低数据获取难度,本文用各地市新兴产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增长额(单位:亿元)的对数替代,用字母A表示。

科研经费投入用各地市新兴产业的R&D经费内部支出额(单位:亿元)的对数替代,用字母R&D表示。

企业数量用各地市在册的新兴企业数量(单位:家)的对数替代,用字母Q表示。

政府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较多,其中税费优惠是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吸引新兴产业聚集的主要政策之一,本文以各地市针对新兴产业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出口退税的年度优惠比例之和(单位:%)替代,用字母G表示。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指标(表1)。可以看出,各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均值和中位数差距较小,标准差也比较小,各变量表现出明显的正态性。

四、计算与分析

(一)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现状与趋势

计算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1年期间各年的空间基尼系数,并各地级市的算术平均数,以此代表安徽省新兴产业的整体空间聚集水平,并繪制折线图(图1)。可以看出,总体上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水平较低,2011年以来的空间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下,最高的在2020年也仅达到了0.453。同时可以看出,自2011年以来,空间基尼系数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分布状态整体上处于由均衡向聚集转化的状态,空间聚集水平不断提升。

(二)模型校验

1.空间自相关性检验

计算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基尼系数的莫兰指数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2011~2021年间的莫兰指数均为正值,且至少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基尼系数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安徽省各地市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水平呈现出高值与高值、低值与低值邻近的现象,同时也表明本文选择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是合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从侧面证明了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具有一定的外溢效应。同时也可以看出,各年的莫兰指数值并不高,最高的是在2019年,达到了0.517,其他时间均低于0.5,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关联程度并不高。但整体上涨趋势明显,由2011年的0.257,增长到了2019年的最高值0.517,2020和2021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较小。

2.面板效应检验

面板数据模型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有随机效应、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之分,F检验可以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之间做出判断,而Hausman检验可以在混合效应和固定效应之间做出区分。表3中,在5%水平下,F检验认为本文面板数据模型更适合固定效应形式,而在10%水平下Hausman检验则认为更适合混合效应形式。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更高,所以本文的面板效应选择固定效应,包括时间固定效应、空间固定效应和时空固定效应。

3.空间效应检验

由前文可知,空间溢出效应模型有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和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之分,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检验(LM检验)和稳健的拉格朗日乘子检验(Robust LM检验)对这两种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如表4所示。在10%水平下,LM-Error通过了检验,而Robust LM-Error未通过,空间面板误差模型(SEM)对本文数据的适用性一般。而LM-Lag和Robust LM-Lag在10%水平下均显著,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更适合本文。

(三)参数估计与分析

基于前文检验结果,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公式(4)),用于检验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各影响因素假定,构建固定效应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公式(5))检验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外溢效应假定,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公式(4)下的各模型的Adj-R2均在0.4左右,公式(5)下的各模型的Adj-R2均在0.5左右,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整体解释能力较高,F检验的伴随概率(Pro.(F-stat))均为0.000,显著性水平很高,各模型参数估计效果较好。

公式(4)下的各模型中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为正数,但在显著性水平上却存在差异。各模型中A的参数估计值在1%水平下均显著,是所有解释变量中显著性水平最高的,资本投入对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成立。R&D和G的参数估计值分别至少通过了5%和10%的显著性水平,科研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均能够显著的正向推动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假设3和假设5成立。T和Q的参数估计值虽然也为正数,但显著性水平很低,虽然个别模型中的估计值通过了10%的水平,比如Q在时间固定效应模型中的估计值,但并不能代表二者在固定效应模型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所以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对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前文假设1和假设4不成立。进一步比较各参数估计值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发现,R&D在三个模型下的估计值均值为0.409,科研经费投入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力最大。其次是A,其估计值均值为0.217,资本投入也能够产生较大的正向推动力。G估计值均值为0.158,政府支持的正向影响力度一般。T和Q估计值均值分别为0.030和0.005,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力较小。

公式(5)下的各模型中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值依然为正数,估计值的大小关系以及显著性水平与公式(4)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δ的估计值分别为0.186、0.115和0.202,均值为0.168,显著性水平至少通过了10%,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前文假设6成立。安徽省某一地市的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会平均带动周边地市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提升0.168个单位,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新兴产业作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产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充分发挥其空间聚集带来的聚集效应和溢出效应对于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深入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理论分析了可能影响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其空间聚集的溢出效应,并提出了相关假设。而后利用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和溢出效应的空间面板滞后模型(SAR),对设立的各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2011年以来,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水平较低,新兴产业空间分布状态整体上处于由均衡向聚集转化的状态,空间聚集水平不断提升。(2)在显著性水平上,资本投入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最显著,科研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的影响也比较显著,而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3)在影响力度上,科研经费投入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力最大,其次是资本投入,再次是政府支持,交通运输和企业数量的正向影响力较小。(4)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安徽省某一地区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会带动周边地市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提升,进而带动周边地区新兴产业发展。

(二)政策建议

安徽省以及与安徽省类似的省份可以从产业空间聚集的影响因素及外溢效应角度出发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以推动当地新兴产业更加有效的发展。比如:

1.重视聚集效应,强化政府支持力度

产业空间聚集带来的集聚效应能够提升聚集区域内企业之间的知识传播和共享效率,进而推動整个聚集区域内企业的发展,聚集水平越高,这种聚集效应发挥的越明显。安徽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水平自2011年来虽然在不断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安徽省需要多方向采取措施以进一步推动全省新兴产业聚集水平快速提升。比如可以增加省级新兴产业园、新兴产业工业区等新兴产业聚集区的数量,将新兴产业的具体行业特点和各地市产业结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省级政府部门主导,通过土地价格、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支持、税费优惠等措施吸引各地市的优势新兴产业集中于当地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同时鼓励和引导当地弱势新兴产业在其他地市聚集区设立分支机构,甚至可以直接搬迁至其他地市,以尽可能的扩大各新兴产业聚集区规模。此外,还可以从全省层面出发,从新兴产业8大行业中挑选出基础较好、技术条件扎实的少数行业作为省级层面优先扶持产业,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和鼓励少数新兴行业发展和聚集,而后再在政策的引导下将其他新兴行业引入聚集区,以提升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业空间聚集规模。

2.充分利用外溢效应,加强地区间产业沟通

溢出效应是产业空间聚集的客观结果,在本文中也得到证实,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某一地区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效应能够外溢到周边地区,带动周边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和聚集,安徽省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这种积极的外溢机制。一方面,受溢方需要积极与周边新兴产业发展较好、聚集水平较高的地区加强沟通,推动和引导本地相关产业与溢出方做好对接与合作,以带动本地新兴产业发展。同时鼓励本地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周边地区新兴产业中,为本地经济发展创收的同时,可以将周边地区的优势生产要素引入本地,比如学习周边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建设经验等。另一方面,虽然溢出方在新兴产业建设上存在比较优势,但是产业的纵深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周边地区,比如生产原材料、产品市场、高素质人才及普通劳动力等往往对周边地区有较高的依赖。溢出方也应该主动与周边受溢方多渠道沟通,在生产要素上各自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进而实现外溢效应的最大化。

3.推动科研经费投入提升,注重多种方式并举

科研经费投入直接决定着新兴产业的技术水平,对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影响力度是所有因素中最大的。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虽然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但是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推动和刺激。在直接方式上可以通过给予企业更大幅度的技术创新奖励、研发经费补贴、人才落户补贴、信贷税率优惠等措施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在间接方式上可以采用技术研发指导、提供产学研合作支持等,间接刺激新兴产业提升科研经费投入,进而推动新兴产业空间聚集水平提升。

4.吸引资本投入,引导资本分配合理化

资本投入是安徽省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显著正向影响因素,其对新兴产业空间聚集的正向推动力度也很大,安徽省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各种优惠措施,吸引省外各种资本进入当地新兴产业,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空间聚集水平提升提供资本基础。同时,在进入资本有限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各地市的实际情况,引导资本进入各地市的优势新兴产业中,合理化分配有限资本,以最大化提升全省新兴产业的空间聚集效应。比如,近年来合肥市的新能源汽车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基础扎实,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在吸引资本进入时可以重点向这两个行业倾向,以进一步提升这两个行业在合肥市的发展速度和聚集规模。芜湖市高端装备和绿色环保行业相对其他地市有比较大的优势,目前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聚集规模,在省政府的支持下,芜湖市可以给予这两个行业更多的政策优惠,以更多的将外来资本聚集于这两个行业。

参考文献:

[1]Gong, H., Binz, C., Hassink, R. Emerging industries: institutions, legitimacy and system-level agency[J]. Regional Studies, 2022, 56(04): 523-535.

[2]趙丽丽.新常态下河南产业聚集区发展策略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04):21-23.

[3]赵春艳,谢国根.皖江城市带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4):46-48.

[4]Li,X.,Wu,T.,Zhang, H.,et al. Digital technology adop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digit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igital strategy[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and End User Computing,2022,34(08):1-18.

[5]柳春青,郭勇兵,汪虎.秦皇岛市财政支持产业聚集区发展的调研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2(34):58-62.

[6]Jeffrey,G.Y.,Michael, J.L. Exploring the socio-cultural determinants of de novo versus de alio entry in emerging indust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35(13): 1930-1951.

[7]赵昕.“一带一路”科技文化的发展对我国西部新兴产业集聚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03):59-62.

[8]王良虎,王钊.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20(05):99-106.

[9]李健,唐燕,张吉辉.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05):94-100.

[10]范晓莉,黄凌翔,卢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4):139-143.

[11]李凤娇,刘家明,姜丽丽.东北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22,41(04):541-553.

[12]Roberta, C.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ies and formalised economic approaches: an evolving relationship[J].Italian Economic Journal, 2019, 5(01):1-16.

[13]Schulz, G.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ccording to Schumpeter theory and economic history[J]. Vierteljahrschrift für Sozialund Wirtschaftsgeschichte, 2020, 107(04): 544-545.

[14]李松龄.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区域平衡充分发展[J].学术探索,2021(04):1-9.

[15]Robert, P.G. Marketeconomies with anendogenous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2019, 60(02):821-849.

[16]Pan, S.K. South Korea's fast response to coronavirus disease: implications on public policy and public management theory[J].Public Management Review, 2020, 23(12):1-12.

[17]张明龙.产业聚集的溢出效应分析[J].经济学家,2004(03):77-80.

[18]朱喜安,张秀.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基于面板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0(03):169-184.

[19]陶金国,刘海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35(05):26-34.

[20]曾刚,耿成轩,翁旻.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技术经济,2021,40(02):56-64.

[21]张晴.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安徽省地市空间面板模型[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12):30-34.

[22]査奇芬,谢明柱.农村人口老龄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04):37-42.

[23]曹院平,宋颖.西部流通产业聚集度经济效应评估与研究——基于空间自回归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19(07):19-21.

[24]吴雪萍,赵果庆.中国空间基尼系数:测算、改进与趋势[J].统计与决策,2017(03):5-9.

[25]王欢芳,张幸,熊曦,等.中国生物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及其变动趋势——基于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地理,2018,38(08):101-107.

Factors and Spillover Effec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

XIE Ming-zhu, WANG Lei, WANG Wei

(Schoo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23008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constructs a panel data model and a spatial panel lag model,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Anhu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21.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level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 is low, but has been improving since 2011. Capital investment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support is also relatively significant, an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investment has the largest positive impact, followed by capital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support, with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ranspor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being relatively small.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 Anhui Provi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

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Emerging Industries; Spatial Aggregation; Spillover Effect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新兴产业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