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静待花开

2023-11-05 18:16:14白金媛曹微刘雨新孙冬冬王莹莹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幼小育儿共育

白金媛 曹微 刘雨新 孙冬冬 王莹莹

当前,“家园共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家园共育模式下,家庭和幼儿园应寻求新的教育方式,采用更为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凝聚家庭和幼儿园的力量,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塑造良好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品质,使幼儿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家园共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引导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做好协同育儿的工作,成为当前家园共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在园所“真爱文化”的引领下,以“互联网+”为抓手,多举措、多元化地开展“双减”背景下的家园共育工作,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家长一起静待花开。

当今社会很多家庭开始意识到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作为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家庭关系,在儿童今后的人生发展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开端,且对儿童认知的形成、情感的发育及健全人格的培养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如何巩固和深化亲子关系,并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成了目前许多家庭需要深思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增进亲子关系,做到有效陪伴呢?

了解家长困惑,积极给予回应。幼儿园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征求近期的困惑和问题,了解家长的需求,学会倾听家长的心声,将心比心地站在家长的视角进行换位思考,切实可行地帮助家长解决问题。例如,班级中有79%的家长反映幼儿在家中不睡午觉,家中老人觉得孩子不睡就是不困,没必要强求。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应认真倾听家长的想法,并推荐一些关于幼儿午睡好处的文章,帮助家长科学引导幼儿有规律地一日生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同时,开展睡前故事活动,与家长携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开始慢慢适应午睡,家中老人在了解午睡的好处后,也能够配合爸爸妈妈做好环境的支持。

抓住家长情绪,做好角色定位。面对幼儿周末、假期的居家生活,家长有时会感到焦头烂额。对此,作为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家长的专业引导,帮助他们了解并适应自身角色的多元化。一是引导家长做良好环境的营造者。幼儿的一日生活和环境密不可分,环境作为他们认识、了解事物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途径向班级家长宣传环境的重要性,让家长对此有所认知;联合家委会了解家长对环境创设的理解,引导他们为孩子创设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和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环境的维护。二是鼓励家长做科学合理的膳食提供者。科学膳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性作用,家长往往会根据孩子的口味喜好制作食物,却忽略了营养的均衡。对此,为了帮助家长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不定时发送一些易于操作的营养食谱,和家长一同交流食物的营养价值;开展家长美食大比拼活动,促使家长在活动中制作出一道道营养均衡的美食;为家长间相互分享食谱提供平台和机会,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家长之间的互动性……每次活动也会为家长发放电子奖状,给予其充分的肯定、鼓励,这也是激发正能量传递的有效方法。三是提倡家长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春季是幼儿生长发育最为显著的季节,幼儿居家也可以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但是幼儿在家中独自游戏往往会缺乏一些社会交往。对此,家长的有效参与可以使孩子获得有效的陪伴,并促进倾诉。为此,家长首先需要在征求孩子的同意后加入游戏,并在参与过程中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避免干涉孩子的游戏。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进行尝试,最终收获新经验,同时使家长进一步感受到“身教胜于言传”。

(文/白金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但家长对于年轻班主任往往难以产生信任,更难给予支持与理解,导致家长工作很难开展。那么作为年轻班主任,应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共同帮助幼儿获得成长呢?

处处留心,注重积累。要作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教师首先应注重自我提升。只有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充实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更多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家长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一是留意电视节目、报纸等媒介的教育栏目,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二是遇到问题,多向老教师询问,讨教经验。在带班过程中,年轻教师往往会遇到很多束手无策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可以直接向身边的老教师讨教经验。

主动出击,定期沟通。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幼儿的特点,也需要和幼儿家长进行主动的沟通,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和教师的辛勤付出,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一是接送时的简短谈话。个别谈话是开展家长工作最简便、最经常、最及时的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到园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他们沟通幼儿的相关情况,并向家长反映问题,提出要求,商讨解决办法。这种形式的谈话时间较短,因此内容不宜过多,必要时可以与家长另约时间进行较长时间的谈话。二是有效全面的家访。家庭访问是家园沟通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家庭访问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儿在家中的真实表现,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态度和方法,家庭及周围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与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措施,介绍幼儿在园的成绩、进步与问题,争取家长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访的形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对顺利完成该年段教育任务的强烈责任感。而通过家访,家长也能接收到教师提供的育儿方法,从而更加支持教师的工作。

诚恳邀请,参与讨论。一是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让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生活、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好的方法就是请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使他们对幼儿园和幼儿教师有更多的了解。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较为普遍的形式有:在“开放日”来园观摩和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节日期间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园同乐活动;参与参观活动,参加幼儿园的开学、毕业典礼等活动。二是共同讨论育儿经验。当前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都非常重视,也能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并在实际育儿过程中积累有效经验。教师与家长探讨育儿经验可以让双方获益很多,而且家长之间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基于此,在组织开展家长会时,可以适当加入共同交流育儿经验这一环节。教师前期先征集一些家长们比较关注的热点教育问题,然后请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家长进行交流发言。在家教经验交流会上,家长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通过摆观点、亮经验,将自己的观点讲得具体实在、生动亲切,有理有据,说服力强。通过共同讨论,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取得信任,获得提升。

(文/曹微)

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的过程就是幼小衔接。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能够使幼儿在身体、情感、社会性、学习适应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从而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幼小衔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不是幼儿园教师一个人的工作,同样是家庭教育的职责,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任务,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帮助幼儿尽快进入新角色,完成从外部环境到心理的全面转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早已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要做好家长对幼小銜接的科学认识,争取和家长同频共振,使家长认可并支持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

多措并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幼小衔接观念。一是顶层比对,树立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邀请小学教师一起教研,共同研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两个针对不同阶段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文件,并进行对照比对。用规范性的文件和专业化的解读让家长看到两个阶段在课程内容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教育目标上的递进性和衔接性,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完全能够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同时,争取学校向幼儿园教育方式的靠拢,由此树立家长对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的信任。二是专业盘点,明确科学幼小衔接的内涵。幼儿园要在全面梳理、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家长了解科学幼小衔接的内涵,明确幼小衔接贯穿整个幼儿园阶段,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在课程安排、活动组织、教育要求、作息安排等方面向小学靠拢,也不只是认知上的衔接、行为上的衔接,更是习惯、能力和心理上的衔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倾听习惯、时间观念、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才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三是引导体验,探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通过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借助案例分析让家长认识到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超前学习小学知识无异于揠苗助长,而不科学的幼小衔接则会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开展亲身体验活动,引导家长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认识到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动手操作和游戏探索,只有当其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也就是升入小学后,才适合学习拼音、识记汉字、进行加减运算等较为复杂的内容,以此确保家长不会让孩子过早、过度地进行知识学习,避免因此造成幼儿产生怕学、厌学的心理。

组织专题会答疑解惑,帮助家长缓解焦虑情绪。幼儿园通过设计开放性的调查问卷,征集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困惑和问题,再针对家长的实际困惑组织召开专题家长会,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邀请小学校长、教师现身说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分析幼小衔接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明确家庭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讲解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举办家长座谈会、家长沙龙,或邀请小学家长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经验分享,实现答疑解惑、互相启发、彼此借鉴,缓解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过度焦虑。

总体设计与儿童视角,共同做好科学幼小衔接。一是开展总体设计,家园协同促进科学衔接。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全面设计幼儿园三年幼小衔接规划,明确每个年龄段应培养的核心能力和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和活动内容。在此基础上,为家长全面展示和解读幼小衔接的设计,并在组织实施中连贯地给家长设置具体任务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二是关注儿童视角,家园联手引导主动衔接。幼小衔接不能一味地按照成人的设计和要求进行,还需要顾及幼儿的兴趣、需求、疑问和感受。因此,幼儿园应和家长一起关注幼儿作为幼小衔接的主角,他们的话题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整理幼儿对小学的各种疑问和好奇,并引导、支持他们进行问题的答疑解惑与探秘,使他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了然、释然,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三是指导“自我摸底”,家园配合促进个性化衔接。指导家长通过日常观察、交流谈话等方法,围绕以下内容“是否能自己照顾自己,能否根据冷热穿脱衣服、主动喝水、独自按时睡觉等”“能否自己收拾物品,用完的东西能否整理归位,是否对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对小学生活存在哪些顾虑和担忧,遇到困难能否主动请求帮助”“是否能自然地和家人以外的人交往”等内容,全面了解孩子在习惯、能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孩子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的有效引导。

总之,要实现科学幼小衔接,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幼儿园多方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界的积极沟通与合作,需要了解、理解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探索更贴近儿童的实践路径,需要各界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从而真正促进幼小有效而科学地衔接。

(文/刘雨新)

当前,如何帮助家长做好幼儿教育,提升家长的育儿水平,成为幼儿园教育重点思考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2015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基于此,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也可以尝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

“互联网+”为线上亲子互动赋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做好亲子互动是家长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借助“互联网+”开展线上亲子互动,可以协助家长进行教育规划,也能有效拉近家园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将优秀的亲子活动进行线上推广。针对家长职业不同、家庭组成不同的情况,为了了解不同家长的线上教育需求,教师以问卷星的形式开展关于家长线上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再结合家长需求和当下幼儿的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收集优秀的亲子互动游戏,并录制成视频发布在班级群,供家长在家中带孩子练习,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同时,帮助家长积累育儿经验,拓展家长高质量亲子陪伴的形式。

“互联网+”为提升家长育儿能力赋能。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帮助其更新育儿理念和提升育儿能力是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的重点。由于家长进入幼儿园的机会较少,对幼儿园教育理念的理解也不够深入,我们将家长教育需求的调查问卷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家长很需要教师在育儿策略上给予相关支持。于是,我们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了与“育儿理论学习”“亲子沟通”“幼小衔接”“幼儿常规培养”及园所公众号“本真课程系列”等多个主题相关的链接和文章,并定期推送分享给家长。除此之外,教师还结合区级学前部门推出“学前家长大讲堂”活动,组织家长展开线上学习,在满足家长育儿需求的同时,不断丰富他们的育儿知识,有效提高其育儿能力。

“互联网+”为家园沟通赋能。家园沟通是家园共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可以利用幼儿早来园、晚离园时間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短暂沟通外,线上沟通往往在家园沟通中占据了很大比例。“互联网+”在此时就能够发挥出协同桥梁的作用。线上沟通的形式主要包括线上家长会、活动推送、个别化沟通指导等。学期初和每个月的线上家长会,可以帮助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发展情况,以及班级的工作计划和家园共育的工作内容,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完成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每周班级教师会将幼儿参与班级活动的照片或视频制作成“简篇”分享到班级群,方便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增进家园之间的互动,为后续的家园沟通奠定基础。

在以往的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往往是在线下面对面进行的。“互联网+”的家园共育模式就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着眼于当下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幼儿生活环境,开创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教育的创新互动方式,有效实现了“互联网+”的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文/孙冬冬)

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家园合作现状和效果并不理想,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家长主动参与、与幼儿和幼儿园产生深度联结的活动方式便成为我们的目标。

剖析家园共育现状

一是家长被动参与活动。很多情况下,家长参与家园合作主要是完成教师和幼儿园的任务,很少有能体现家长主动性的活动。然而,家园合作需要双向互动,家长不仅要作为支持者配合幼儿园,更应该在合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就是幼儿园与教师的责任,导致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家园工作只是幼儿园的“独角戏”,难以实现双向的平等互动。二是家园合作“重过程,轻反思”。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很多家园合作只重过程,结束后缺少反思。教育工作者要明白:在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如果不能主动影响家庭,就无法帮助幼儿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三是形式单一,实效性不强。幼儿园开展的家园合作活动多是表演、观摩展示性活动,形式单一,参与性不强,且活动之间没有延续性,活动结束后不能引发家长的深度思考和感悟。这样的家园合作活动缺乏实效性,不能达到真正合作的目标。

家园共育策略研究

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促进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对幼儿的认识和了解,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长,且教师与家长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此外,幼儿受年龄限制,还不懂得明辨是非,需要家长引导其前行,所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通过加强沟通与联系,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园同步。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亲子关系。一是绘本阅读,共同学习。幼儿园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群等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绘本,并请家长坚持每天进行半小时的亲子阅读;采用多种形式拓宽幼儿对阅读材料的认知和理解,如通过亲子表演、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展示亲子阅读成果;引导家长记录幼儿的阅读成长,将其每个阶段看过的书以“火车”“长龙”等形式张贴出来,并关注他们在阅读时的反应、好恶等,从而更加了解幼儿的阅读发展情况,进一步开展重复阅读或延伸阅读。二是合理安排,锻炼体魄。借助亲子互动体育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增进亲子关系。对此,教师可以向家长分享易于开展的居家小游戏,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热身、衣物增减、水分补充等。家长也可以借助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经验的分享和交流,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更多自创、趣味性强的体育游戏得以推广。三是亲子活动,共同成长。利用传统节日或幼儿园活动日,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共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共绘一幅画、共讲一个故事等活动,缩短家园距离的同时,让家长感受到亲子陪伴的益处;请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带孩子走向田边,走进自然,走近大海,走进社会,在陪伴中与孩子一起成长。四是搭建平台,促进沟通。构建家园共育QQ群、微信群等线上平台,并将捕捉到的幼儿参与活动的精彩片段上传分享给家长,利用各种家园互动群拉近了家园之间的距腐,实现家园双方的有效互动。

总之,家园共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家长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共同性决定了两者必须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保持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只要教师树立指导家长工作日常化的意识,积极营造相互赏识的家园互动环境,不断将家长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和深入,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才能使家园共育之路走得更远。

(文/王莹莹)

(作者单位: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新城嘉园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幼小育儿共育
学校携手 共育共进
家长(2024年10期)2024-05-26 06:58:16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偷偷摸摸育儿
英语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38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