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王永葭 裴硕 倪乐
北京市第三幼儿园以“融”为文化核心,将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活教育”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中,边学习边体会,边实践边创新。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条件,深入挖掘运用园所周边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支持、引导、陪伴幼儿,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饺子的“缘起”
立冬即将来临,中班的幼儿对饺子产生了好奇。于是我思考:怎样支持幼儿进一步探究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教育源于生活,终究回归生活。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基本学习方式,幼儿是在体验与实践中感受生活、了解生活的。既然班上这么多幼儿都有包饺子的兴趣和需要,正好立冬也要来临了,我开始结合节日节气进行活动,于是,我在班级的“节日节气体验馆”中投放了包饺子所需要的材料,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饺子的由来
关于饺子,许许多多问题装满了幼儿的小脑袋。他们急切地想探究关于饺子的“秘密”,便相互诉说着自己知道的关于饺子的那些事儿。你们知道饺子有什么形状吗?还见过其他形状的饺子吗?为什么冬天人们喜欢吃饺子呢?于是,幼儿们通过向父母同伴寻求答案、谈话、查阅等方式了解了饺子的由来和立冬节气的习俗。知道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在冬至为了给人们治病做出来的食物,绵延至今形成了现在立冬吃饺子的习俗;知道了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特色食物;还了解了“花式饺子”,饺子的外形多种多样;知道了包饺子需要的工具,等等。这些更激发了幼儿对饺子的思考。
制作饺子
关于饺子的一切,包括材料、工具、制作方法等,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奇的。活动的第一天,几个幼儿一拥而上,有的想和面,有的想切菜。和面的幼兒首先玩起了面粉,切菜的幼儿也不甘落后,拿着工具刀和蔬菜便开始切了起来。不一会儿便听到了许多杂乱的声音。“哎呀,你的面粉弄到我的蔬菜上了!”“这个面怎么揉不成面团呀!”“我的面粘在板子上了。”很快,桌面上一片狼藉,面粉、蔬菜、各种工具混作一团,空气中飘荡着幼儿欢快的笑声,有时又夹杂着一些哭闹声。面对此情此景,我并没有急于干涉他们,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记录,并拍摄下他们的活动过程。我想,这是一个多么真实的问题情境啊。
在活动结束后的讨论环节,我先请幼儿谈一谈第一次用真实的面粉、蔬菜制作饺子遇到的问题和收获。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面粉被我调得太稀了,根本做不出面团。”“做的时候面粘在板子上了。”“白菜太难切了,我切的块太大了,包不进饺子里,饺子老露馅儿。”……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互相交流着自己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动脑筋,提出了好的办法,下次就可以试着用这些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啦。最后,我播放了他们初次包饺子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幼儿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思考活动中反映出的问题,来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他们是在与小朋友的互动、操作中,学习尝试着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相信这比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更能深刻地影响他们的行为,更有助于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制作饺子的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幼儿已经能够熟练地配合制作出饺子,他们对制作饺子的过程也有越来越多的了解,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比如面粉弄到了别人的蔬菜上,双方小朋友都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对别人说“对不起”“没关系”,并把弄脏的部分收拾、整理好,其他的幼儿也会来关心、体贴他人。后来,我们又开发了包彩色饺子的活动,活动中依然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但是每一次幼儿都能积极谈论解决,最后成功包出了彩色的饺子。
立冬是一个温情的节日,它以特有的方式和言语,释放着它的韵味。以食为媒,培养幼儿健康、快乐的人格品质,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不断地传承下去,让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我们相信,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在幼儿童年记忆中涂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
(文/刘阳)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无字的书、活的书,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最近发现,班内的幼儿频繁提到大栅栏里的老字号,似乎对其很感兴趣,为了追随幼儿的兴趣,我们决定带领幼儿进行一次探索活动——“大栅栏里的老字号”,并邀请家长志愿者进入课堂,共同开展本次活动。
老字号大调查
为了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我多次去实地探店,确定瑞福祥、内联升和张一元老字号的位置,并且分别找到幼儿想要探索的知识,认真听服务员给我讲解,认真做笔记,再用幼儿听得懂的语言梳理出来,作为幼儿探索后的经验梳理。此番调查,教师们群策群力,为更好地追随幼儿的兴趣,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预设了活动计划,以任务打卡的形式进行活动。每一组的探索重点都是幼儿的兴趣所向,如:在瑞福祥老字号里寻找织锦布料,记录内联升的千层底制作工序,以及在张一元老字号中制作一个茶包等。同时还邀请家长志愿者帮助教师一起指导、引导幼儿完成任务卡。一切准备就绪!
老字号的解密时刻
“出发!去前门大街看看老字号!”王老师说,“我们今天来到了你们一直想来的前门大街啦!高兴不高兴?兴奋不兴奋?”幼儿们兴奋地鼓掌回答:“高兴,终于来前门大街了。”教师用完成任务卡的小方法,激发幼儿分组去探索的积极性。最后将探索后的结果拿回来,与老师、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困难,然后引导幼儿找到解决的方法:
找不到织锦布料怎么办?瑞福祥老字号里,小朋友正拿着教师提供的照片和店铺里的各种布料进行对比。店里各种布料图案各异,却都透露着中华文化之美,每一种布料的工艺都细致入微,粗看过去如出一辙,但细看又各有千秋。有的小朋友观察力特别敏锐,很快就找到了织锦布料做的衣服,顺利完成任务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但是也有的小朋友实在找不着,显得有些着急。我看见萌萌搓着小手,十分着急,她可能是想要寻求帮助了,但是又不敢。家长志愿者看到了,就主动过去引导她:“小朋友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呢?”但是萌萌因为太着急去表达导致说不清楚,家长志愿者轻轻地提醒她:“不用着急,慢慢说。”在家长志愿者的一点点引导下,萌萌成功说出了自己的困难,并且向店员请教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最后成功找到了织锦布料做的衣服。
不理解这些专业词语怎么办?到了内联升老字号,萱萱正拿着纸、笔,听着店员阿姨对千层底工序的介绍,拥有百年历史的千层底工艺当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的,时不时冒出来的一些专业词语让萱萱手忙脚乱,她只能着急地劝说:“阿姨您等等我,您慢点。”于是店员阿姨重新具体地解释了一遍,并且对萱萱说:“如果有什么地方不明白了,就勇敢地提出来,阿姨给你讲。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哦!”接下来,萱萱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就向店员阿姨“求教”,阿姨也能及时解释,最后完成了任务卡。
用什么办法记下这么复杂的步骤?在张一元老字号里,各种茶叶的清香萦绕着,在这样平静的环境中,小朋友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老师傅讲解茶包的制作方法。跟市面上的普通茶包不同的是,张一元茶包的制作步骤十分繁多,一会儿是研磨,一会又是过滤,小朋友们被绕得头都晕了,根本不能清楚地记下来,该怎么办呢?这时,我听见帅帅对身边的家长志愿者说:“阿姨,您能帮我把制茶的步骤照下来吗?步骤太多了,我记不住。”家长志愿者竖着大拇指说:“可以呀,你可真聪明,知道寻求别人的帮助,还能想到用照相的办法。”教师利用帅帅这个好方法,引导其他幼儿遇到问题也积极想办法解决,最后大家都成功制作出了茶包。
老字号带来的收获
“大栅栏里的老字号”活动接近尾声了,幼儿兴奋地拿着任务单回到起点,迫不及待地想跟老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探索结果。有分享布料的,有分享鞋子的,还有分享茶包的,更多的小朋友收获的是“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询问,向别人寻求帮助”“合作力量大”等等。通过本次的活动,幼儿们都有了各自的进步,都得到了各自的提升,并且更加热爱探究,更加善于交流,更加善于思考了。他们既收获了探索以及探索成功的乐趣,也提高了社会交流、科学探索的能力,當然,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品牌与传统商业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传承之美、文化之美!
(文/王永葭)
随着秋天的来临,幼儿园中的树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幼儿每每入园都喜欢到掉落的树叶中奔跑、观察。这天香香突然捡起一片落叶说:“哇!这个树叶看起来好不一样啊!”乐乐见状也捡起了一个:“这就是秋天的树叶呀!”香香说:“你们快都来看看呀!”幼儿们都围了上来。基于幼儿对树叶的兴趣,我们开展了本次“瞧,秋天的树叶落下啦”活动帮助幼儿探究树叶的奥秘。
过程实录一:自由感受树叶
户外活动时间到啦,幼儿跑到了树叶堆中。我说:“你们今天可以和树叶做朋友呀!”幼儿们开心地欢呼起来,很快进入树叶的探索游戏。坤坤将树叶大把地抓起,高高地扬落:“秋天的树叶落下来啦,你们看我像不像童话中的王子。萌萌,你要不要当公主?”萌萌说:“好啊。”于是萌萌慢慢地走着、旋转,坤坤则在一旁扬起落叶,萌萌打开双手感受掉落的树叶。玩了一会儿,涵涵说道:“这里的树叶那么多,我们能不能用树叶做一个树叶之路呀。”巧巧听完兴奋地说:“我有看过人家求婚的时候用玫瑰花铺满的道路,好好看啊。”于是在涵涵的指挥下,小朋友们开始使用树叶铺成一条弯弯的树叶道路,大家开心地走在上面。
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中探究树叶的多种玩法。幼儿们能够将树叶大把扬起,将树叶掉落的氛围与童话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相结合,这是幼儿经验迁移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能够因地取材,将树叶铺成树叶之路,充分感受树叶给人带来的氛围。幼儿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并且尊重别人的想法,这也促进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过程实录二:树叶创造记
结束了户外活动时间回到了班级中,小阿说:“我感觉都还没玩够呢!”涵涵说:“老师,我们能不能把树叶都带回班级来啊?”我说:“可以啊,你们可以捡自己喜欢的树叶回来哦。”于是幼儿们又回到了户外,捡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并将捡完的树叶带回到美工区中。在区域活动时间,幼儿们到美工区中制作树叶篮子。在树叶篮子制作完成后,幼儿自主将其贴于墙上。楠楠说:“你们看!我的树叶篮子好好看啊!好像是长在我们班级的树叶一样。”双玉看了看说:“是啊!好好看!”过了两天,双玉的树叶篮子开始枯萎了,双玉看着自己的树叶篮子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走到双玉的身边问道:“双玉你怎么啦?”双玉说:“我的树叶都坏了,它们都不美了。”彤彤走近摸了摸树叶说道:“我感觉可能是树叶口渴了,它在告诉你它想要喝水。”涵涵说:“现在都秋天了,会不会是因为它太冷了。”香香说:“它离开了它的树妈妈,所以它死了。”幼儿们各执己见。为了验证幼儿的猜想,我们请他们进行实践验证,幼儿分工每天定时给树叶喷水,把树叶篮子放到太阳底下暴晒,大家一起到户外观察掉下来的树叶会不会枯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以及实践,双玉说:“我们的树叶真的是会自己老去啊!”凯凯说:“我们能不能把树叶都留住啊!”香香说:“那我们把它们制作成标本吧!”于是幼儿开始了解制作标本的方法,最后,大家一致选择用书本夹住树叶的方式。确认方法后幼儿找来自己的喜欢的树叶做成了树叶标本。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基于幼儿的活动兴趣,我们将户外的树叶带回到班级中,突破室内外空间的限制。幼儿在捡树叶时,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将树叶带回到美工区中进行树叶篮子的制作。幼儿在制作完成后,自主展示作品,并主动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经过几天的时间后,树叶开始枯萎,幼儿发现树叶枯萎时,都很难过。针对树叶枯萎的现象,幼儿大胆猜想,教师引导幼儿验证猜想,最终得出树叶会自己老去的结论。幼儿发现树叶枯萎后探索树叶标本的制作方式,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日生活皆教育。活动中教师及时抓住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探究自然的兴趣,巧妙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讨论、记录调查、操作探索、实验验证等方法大胆探索,在幼儿的探究过程中始终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支持幼儿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文/裴硕)
北京中山公园风景优美,景色迷人。园内有一处民族式自然园林名为“蕙芳园”,里面翠竹成林,幽静雅致,虽不如繁花抢眼,但也能带给人舒适恬静、惬意清凉的别样感觉。生活在“园中园”三幼的小朋友们知道,中山公园里的竹林美景可不只在蕙芳园。因为,在我们美丽的幼儿园里,也生长着几片竹林,幼儿每天不论在园中,还是上学放学的路上,都能将几片竹林景色尽收眼底,在竹林旁快乐的游戏。
你认识竹子吗?
幼儿喜欢大自然,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也经常会对自己的所见感到好奇。一次户外活动时,几个小朋友站到竹林旁,指着竹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这是竹子,大熊猫就喜欢吃!”“它好高呀,有绿色还有黄色。”有的小朋友在提问,有的小朋友在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小朋友用手轻轻地摸着竹子。
竹子的奥秘
“竹子绿绿的、高高的,有竹竿,有叶子,身上是一节一节的。”这是小朋友们对于竹子外观的形容。为什么是一节一节的呢?很多小朋友也感到很好奇。原来这是竹节,可以让自己长得更结实。竹子一共有多少节呢?小朋友们试着站在高高的竹子下一节一节地向上数,发现数不清、够不到了,我们就共同查阅资料,了解了每个品种的竹子的节数是不一样的,竹子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能制作成乐器和凉席。
我们可以用竹竿做什么?
偶然间,有小朋友发现园林叔叔在砍竹子,好奇砍下来的竹子除了制作乐器和凉席还能做什么。于是,我趁幼儿午睡,请师傅帮忙找来几根砍下的竹竿,做了清洁和修剪,并把这些长长短短的竹竿拿到了班中。幼儿们看到后兴奋极了,我请小朋友们拿着锯成一段一段的竹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游戲。有的小朋友来到美工区,画出大熊猫吃竹子,并加上漂亮的竹叶;有的小朋友用竹子制作风铃、乐器;还有的小朋友来到建筑区,用竹子垒高,搭建竹子乐园、蕙芳园等等,幼儿玩得不亦乐乎。
跳竹竿怎么玩?
长长的竹竿在教室里不好摆放,我们就拿到户外,竹竿自然而然成为游戏材料,幼儿最喜欢玩的就是跳竹竿。玩跳竹竿游戏时,跳一根竹竿的小朋友用小兔子拔萝卜的方法双脚跳;两根竹竿像过小河一样先跳过一根,再跳过一根。有的像小螃蟹一样迈一只脚跳进去,再迈一只脚跳过去。还有小朋友们把竹竿摆在一起,尝试连续跳过三根、四根。不一会儿,欢乐游戏中的幼儿却陷入了争吵。原来是大家的小眼睛都在专注地盯着竹竿,却没注意到身旁的小朋友,互相之间总是发生碰撞。这可怎么办?晶晶指着竹子的一边说:“这是起点,我们都从这里跳!”幼儿都跑到竹竿的一边,却发现互相之间紧紧挨着根本无法前进。小朋友们开始探究:一根竹竿旁站几个小朋友,跳起来才不会拥挤呢?通过站队、点数,他们发现:十人一队,前后的小朋友已经站到了竹竿外面。八人一队,一跳起来还是会和旁边小朋友碰撞。原来,六个小朋友才是最合适的。于是,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小朋友们不再拥挤了。在后来的游戏中,幼儿又遇到了许多问题,如怎样固定自己跳竹竿的位置?怎样掌握摇竹竿的节奏?幼儿一起交流、探索,尝试,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教育源于生活,源于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践行活教育的教师要足够大胆,和幼儿一起尝试新事物。也要足够细致,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研究价值所在。地处中山公园的我们,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大到公园中的独特建筑,小到飘落的一片树叶,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索的神奇奥秘。今天,一根竹竿,连接着我和幼儿快乐的游戏时光;明天,我们将继续探寻身边更多的奇妙。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也在玩中享受着生活的趣味和美好。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幼儿创造感知、体验和操作的条件。同时,也是陪伴者,与幼儿一起感受成长的快乐。
(文/倪乐)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