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撬动课堂转型

2023-11-05 18:16:14林雪芳姜欣孟倩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例题语篇家庭

林雪芳 姜欣 孟倩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单元教学的意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单元教学的特点在于整体设计与有序实施,即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心系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实施时贯彻单元整体。在单元教学中,将孤立、细碎的知识点结构化、体系化和情境化,引导学生建立联系的、统整的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本文中,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的几位教师从单元教学的素养达成、整体理念、课时细化等角度,以实践为依托,将自己对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大家进行分享,以期给老师们提供借鉴并在总结梳理中实现经验的提炼,为以后进一步开展单元教学奠定基础。

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整体规划,包括教学实施中的结构安排、教学流程的设置。解直角三角形是在三角形内角和、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由某些已知的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在“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教学中,把代数中的方程、函数、不等式运用到几何图形中,是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它还要解决测高、测距、工件角度等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把现实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转化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去解决实际问题。

夯实基础,化归基本类型

数学概念、基本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学科的灵魂,也是学生进行计算、解题、证明的依据。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转化、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如在平时的例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逐步地体会转化、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循序渐进,做到稳扎稳打

当基础知识落到实处后,还需要在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理解、掌握并能够应用数学知识。为此,教学设计上要循序渐进,做到稳扎稳打。

紧密结合学生实际,合理选择问题 与学生有关的问题是学生非常关心的,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小明去一家超市,这家超市在一楼至二楼之间装有一部倾角为27°的滚梯,天花板与地面平行,滚梯顶部距对面天花板的水平距离为4米,上面有安全警示牌:小心碰头。小明乘滚梯时没有碰头的危险,姚明身高2.29米,他乘这部滚梯时会有碰头的危险吗?背景是学生熟悉的商场,姚明是学生关心的热点人物,这样情境的设置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循序渐进 客观现实的多样性使得实际问题的背景很复杂,它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不够,往往不能正确领会问题所传达的信息,常常不知从何处下手。整体设计上要低台阶,小步走。“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这一单元内容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感知”“构造数学模型”和“设计解决方案”。“初步感知”阶段的题目比较简单,阅读量及阅读难度不大。例如:计算一棵大树高度、燕尾槽问题等,这类问题根据实际情景较容易找到相关的直角三角形。“构造数学模型”阶段的题目需要构造直角三角形转化为数學问题解决。例如:危险区域、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等,这类问题的难点是理解实际问题的含义,做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设计解决方案”阶段需要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利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给以下工具:皮尺一根、教学三角板一副、测角仪一架。一是请同学们选择测量工具,并设计方案,写出必需的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并画出测量图形,并用测量数据(用字母表示)写出计算博雅塔高度的算式。二是若测量位置无法直接到达,该如何设计测量方案?这三个阶段是层层深入,相互关联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优选解法,提高解题策略

例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的教学示范作用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非常有效的手段。充分发挥例题的效能,不仅要在选题上下功夫,更应该在例题的教学设计上花更多的精力。例题教学设计要做到两点。一是以例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例题的思路和解法。二是以例及类,能解与例题同类或相关的题目。课堂中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例题教学的最后环节,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在各种方法的比较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题多解,多角度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认识问题的本质,优选解法从而提高解题策略。例题教学还要注意设计有层次性的问题,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材料。

总之,在单元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夯实基础,化归基本类型;循序渐进,做到稳扎稳打;优选解法,提高解题策略。

(文/林雪芳)

单元教学是帮助学生有效建立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呈现了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代特征。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主要讲述了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进步以及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传入西方影响世界。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与时代背景的发展密不可分,也是这一时期中国发展领先世界的重要表现。本文通过探讨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的发展历程、外传影响、特点原因及认识,探索单元教学下课时教学的有效落实路径。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涌现得益于宋元时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民族交往等历史背景,因此关于本课的导入,通过出示单元目录,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时空框架,为分析和理解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奠定基础。

璀璨夺目—三大发明的问世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在造纸术发明后,文化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但仍然受到限制,直到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首先引导学生思考雕版印刷术的优点。北宋时,毕昇,“又为活版”。关于毕昇,引导学生结合史料提取信息,并思考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原因,认识毕昇的科学精神。之后,结合活字印刷术流程图讲述其工艺流程,比较从雕版印刷术到活字印刷术最突出的变化。汉字浩如烟海,活字印刷还面临着“找字”的问题,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通过对活字印刷术发展历程的梳理,学生能够感受到,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才有了科技的进步。

指南针的应用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称为 “司南”。北宋《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当时出现的人造磁铁制成的指南工具,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罗盘。指南针之所以产生重大影响,是在它主要的应用领域内产生的。北宋时,指南针已经应用于航海领域,到南宋时,成为航海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了使学生更形象地体会指南针应用于航海领域的意义,笔者运用了学生们熟知的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图,正是因为指南针的应用,才有了这项远洋航行的伟大实践,为学生理解指南针的影响做铺垫。

火药的应用 唐朝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辽宋夏金元时期,火药武器已经广泛用于战争,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在民族交融中,各政权也创新发展了火药的应用。要理解火药应用的影响,不仅要了解火药的特性、原理,更要通过与冷兵器对比,分析其优点。通过数据对比,分析火药武器的优势,认识火药武器杀伤力更大,射程更远更精准,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交流互鉴—三大发明的外传

关于三大发明的外传,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了解外传的特点。通过《宋元科技传播示意图》,引导学生依据地图,分别描述传播状况,并给予学法指导,即要分方位、结合重要地理位置描述路线、体现路线的特点。

润物有声—三大发明的世界影响

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大放异彩,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通过史料研读,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三大发明的世界影响。活字印刷术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行技术的发展;火药促进了作战方式的变化,推动了战争进程,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存在的。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跟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联系、培养时空观念,再次出示第二单元目录,引导学生思考宋元时期取得这些科技成就的原因。宋元时期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和对文教事业的重视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繁荣推动了指南针在航海事业中的应用;政权并立的局面推动了火药应用于军事并出现新发明。最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关于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的认识。最后总结升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结出丰硕成果,璀璨夺目,滋养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中华文化传播至世界,使这些成果绽放了更夺目的光辉,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文/姜欣)

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中提出,加强单元教学的整体性,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的王蔷教授提出“大观念”的概念,大观念是连接课程内容与课程核心素养的纽带和桥梁,是学生完成单元学习后所形成的对特定主题相对完整的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大观念的形成对学生的品格、品性和行为选择能够产生持续的影响,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碎片化的问题,所设计的课时话题之间无关联,课时与课时之间没有呈现循环递进关系,缺少整体构建,因此无法呈现完整的单元整体教学,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从大观念的视角推行单元整体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案例分析

下面以外研版《英语》七上第二模块My family为例,根据王蔷教授提出的单元大观念框架图,说明如何进行大观念视角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模块的主题是家庭,属于“人与自我”主题群下的子主题“家庭与家庭生活”。本模块中,共有三个语篇,下面分别从What(主题意义和主要内容)、Why(写作意图)和How(文体结构和语言修辞)三方面进行文本分析,说明如何提炼大小观念。

研读文本,分析每个语篇的主题意义,为形成大小观念奠定基础 语篇一:“What”本语篇是一个对话,介绍了托尼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其主题意义是了解家庭的成员构成。“Why”介绍了托尼的家庭成员构成。“How”文本呈现了英语中通过全家福询问他人家庭情况的语言,如“Is this...?”等。文中还出现了表示人物在全家福中位置的方位词“on the left”等。

语篇二:“What”本课是对语篇一的延伸,四个主人公介绍了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地点。其主题意义是了解父母的职业信息,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父母。“Why”介绍父母的职业信息,更深入了解自己的父母。“How”每一段都按照主人公的姓名、國籍、父母的职业信息等顺序展开,各段脉络清晰。

语篇三:“What”本语篇介绍了国际家庭的构成,属于家庭构成的范围,和语篇一属于同一个小单元。“Why”拓展了家庭构成的类型,开阔了学生的眼界。“How”以举例子的方式说明国际家庭的构成。

基于主题和现有语篇的主题意义,增加补充材料首先,语篇一直提到Tony的家庭成员及称呼,为了让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简单的外貌和性格描述,比如tall,nice等,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动。然后,分析三个语篇,学生能获得关于家庭成员的构成和职业相关信息,但对家庭这个主题并不能形成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所以需要增加补充材料。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选择了深受学生们喜欢的卡通动画《小猪佩奇》中的Piggy in the middle(过顶传球)作为补充材料。动画讲述了佩奇和弟弟乔治一起玩球,可是佩奇嫌弃弟弟太小不会玩而取笑他。随后爸爸妈妈加入了游戏,并通过引导和教育让佩奇明白了如何与弟弟友好相处。通过小猪佩奇的故事,学生明白了如何与家人相处,学会包容与理解。此外,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形成美好家庭的概念,我们增加了阅读“最美家庭”申请表范例,并撰写自己的“最美家庭”申请表。

建立各语篇之间的关联,形成单元大小观念 综合分析三个语篇以及补充的拓展材料,得出本模块的单元大观念为:了解家庭的构成,感悟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初步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小观念分为三个,分别为:认识和了解家庭的构成;感悟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学会和家人和谐相处;积极创建最美家庭,形成正确的家庭观。根据大小观念,提炼出本模块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运用所学及“家庭成员及职业”的相关表达,介绍自己的家庭及家人,热爱自己的家人,创建和谐家庭。

通过对本模块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关于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父母职业相关信息,而且感悟到家庭成员的相处之道,意识到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家庭观。由此可见,立足大观念以单元为载体开展整体教学对当前的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实施学科育人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文/孟倩)

(作者单位:北京第五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例题语篇家庭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恋练有词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