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耳石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3-11-05 06:54潘黎静戴林钟叶静静吴步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30期
关键词:耳石规管手法

潘黎静 戴林钟 叶静静 吴步云

(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耳石症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类型,其在临床中又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相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短暂性眩晕感为主,归属于内耳半规管类疾病,一般是在头位发生改变时,存在相关症状出现[1]。该病占全部周围性眩晕17%~20%,属眩晕性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2]。体位改变后症状加重,还可能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3-4]。因此,对于患者的病情需要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复发的发生。现有的依据表明,本病是由于椭圆囊中变性耳石向半规管脱落,在半规管内随着头部位置的变化所致[5]。在患者中,以后半管最为常见,水平半管次之,前半管最少见。目前认为耳石症有两种类型,即壶腹尖顶和半规管耳石症。将半规管内的耳石按特定的顺序改变头的位置,通过重力的作用逐渐移动,最终到椭圆囊内,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至2023年4月59例以耳石症为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男13例,女18例,病程0.5~4.5个月,平均(1.59±0.26)个月,年龄25~75岁,平均(41.37±3.45)岁。疾病类型:半规管管石症15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13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3例。对照组:男12例,女16例,病程0.5~5.0个月,平均(1.65±0.31)个月,年龄25~73岁,平均(40.58±2.96)岁。疾病类型:半规管管石症13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12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6]①符合田勇泉编写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学》耳石症的临床症状、体征及2017年制定的《耳石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标准。②头颅CT/MRI无异常。③依从性较高可配合检查。④患者或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7]①心脑血管病急性期。②合并颈椎病变。③vHIT检查的禁忌证。④认知、沟通障碍、精神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患者手法复位治疗。

1.3.1.1 颗粒复位手法 称为PRM复位:①坐床,头朝患侧转45°,护理人员扶住患者头部,头朝下垂30°(同头朝健侧转90°),迅速将患者由坐位变为平卧位。②对患者头部连同身体进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③让身体由平卧变为侧卧,头部和地面呈45°时,继续将患者身体转向健侧90°。④坐起时动作要慢,保持2 min左右的时间,头稍微前倾。采用前三步体位法每次做完1个循环后,在眼震或旋转感消失之前,保持1 min。双侧者接受一侧PRM,第3天再接受另一侧治疗。

1.3.1.2 Semont手法复位 ①坐在床沿上,垂下双脚,头旋转45°至健侧。②端坐,然后迅速侧卧,后脑勺贴床、鼻尖朝上患侧侧卧。③从患侧卧位坐起,当额头或鼻子贴在床上、后脑勺朝上时,再迅速转移到健侧卧位。坐起来的时候要慢一点,稍微让头往前倾一点。用第二步、第三步体位法保持姿势,直到眼震消失或旋转感觉消失为止,再保持1 min。为患者进行复位治疗时首选PRM手法复位,PRM手法无效后再考虑Semont手法复位。为提高复位成功率,前半规管BPPV的手法复位方法采用Semont方法治疗。

1.3.1.3 Barbecue翻滚 ①头朝健侧转90°,坐位变平卧位。②由平躺转俯卧,以90°方向转动头部至健侧。③保持头朝健侧90°的转动。④端端正正地坐着。

1.3.1.4 壶腹尖顶半规管耳石症 左右侧头卧式训练,使壶腹尖顶耳石脱落,变半规管耳石症,行Barbecue翻滚治疗。

1.3.2 研究组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新乡市新辉药业,国药准字H41021346)口服,每次10 mg,每日1次,持续30 d。手法复位方法参照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眩晕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①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头晕、头重昏蒙、视物旋转症状以5级评分法,分值0~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②以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睡眠障碍程度,匹兹堡睡眠障碍指数共6项评价内容,总分为21分,其中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障碍越严重,也就是睡眠的质量越差[8]。③以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中文版)指数评估患者眩晕障碍程度,其中包括躯体P为0~28分、情绪E为0~36分、功能F为0~36分3个指数,分级标准为总分0~30分轻微障碍;31~60分为中等障碍;61~100为分严重障碍。④功能独立性测量(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ment,FIM)包括运动功能(自理能力为6~42分、括约肌控制为2~14分、转移为3~21分、行走为2~14分,总评分13~91分)与认知功能(交流为2~14分、社会认知为3~21分,总评分为5~35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相关功能独立性越好。⑤生活质量则以健康调查量表36作为标准,总计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分布在0~100分,本研究以总分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数越高代表相对应的生活质量越好。⑥治疗效果评价[9]:每2周随访,共3个月。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耳石症疗效评估标准评定。结果分为痊愈、改善、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分析数据。用()表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数据,行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严重程度、睡眠障碍评分比较 在治疗后,两组症状严重程度、睡眠障碍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1 治疗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分,)

2.2 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眩晕障碍评分较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的眩晕障碍评分比较(分,)

表2 治疗前、后的眩晕障碍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在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升,其中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1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在治疗后4周时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疗效比较 [n(%)]

3 讨论

引起眩晕症的病因多种多样,耳石症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耳石症多见于女性患者,多为单侧受累,双侧受累的患者比较少见。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与少数患者的遗传因素也可能有关[10]。近年来,半规管结石理论得到认可,认为由于外伤、耳石膜功能老化、耳石脱落后游离于半规管内,存在于淋巴液中,在人体剧烈运动和外伤后引发[11]。多数患者主观症状较多,会产生焦虑、害怕等情绪,这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治愈率才能得到提高。对于耳石症治疗上,一般是可用保守性的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治疗为主,在保守性治疗的前提下,也可联合用药物进行相关的治疗[12]。临床多选择手法复位的治疗,因为其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的治疗方法。但在治疗前,应当对于身体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明确患者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手法复位治疗,通过有效的手法复位方式,能够可以更为快速且相对有效的治疗耳石症的患者[13]。BPPV眼震后半管复位主要是以向地面、旋转或向上的方法,BPPV眼震水平半管则以向地面或离开地面复位方法,而BPPV眼震的前半管则以向下复位为主。病因假说中被广泛接受的是壶腹变陡和半规管耳石症[14]。前者疾病类型中,则多数的患者将其认为是属于一类变性耳石,在其日常的生活与运动中,在发生脱落时,则会附着在半规管壶腹上,后者则是将疾病的发生,被认为变性耳石颗粒不附着在半规管壶腹上而是漂浮在淋巴液中,而淋巴液在半规管的长臂内部。临床上的检测方法,则是可通过开展DIX-HALLPIKE诱导试验、平卧侧头诱导试验等方法,对于患者进行明确诊断[15]。一旦患者的疾病类型被明确诊断,就可以实施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在临床中,多根据患者的耳石症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法复位方式,如PRM、Semont和Barbecue翻滚,使耳石不断地向重力方向移动,最终从半规管非壶腹返回椭圆囊。

但手法复位治疗的弊端明显,治疗后维持时间较短,复发概率高。整体效果难以令人满意[16]。药物治疗一般以前庭抑制剂为主,本研究所用的氟桂利嗪属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对血管收缩有抑制作用,可增加小动脉蜗内放射血流量,对前庭脏器微循环有改善作用,对动脉血管有一定选择性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眼震、眩晕的作用。本研究中,在治疗后,症状严重程度、眩晕障碍程度、睡眠障碍较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治疗后两组眩晕障碍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提升,且研究组提升程度更明显(P<0.05)。在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在耳石症患者的治疗中,以手法复位治疗,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严重程度,减轻眩晕障碍及睡眠障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以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下,患者的症状改善更明显,且治疗后4周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耳石规管手法
层递手法
神经内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分析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七步洗手法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