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3-11-05 20:44任喜波戴希尧
科教导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蔬菜种子园艺种业

任喜波,戴希尧,杜 静

(河北北方学院园艺系 河北 张家口 0751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农业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国家根据世界经济局势,优化与调整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定位,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农业院校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有关指导意见,深层次创新与改革园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着力于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解决园艺相关领域、行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亟须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农业人才。教师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专业领域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 “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价值

“蔬菜种子学”是园艺专业蔬菜方向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蔬菜种子学”课程为园艺种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种子行业正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种子科学和产业的迅速发展,势必会加剧专业人才的需求。当前,我国蔬菜种业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种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为加强蔬菜种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杰出蔬菜种业人才,以适应种业产业化的发展需求,高校应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

1.1 深化与细化主干课程

“蔬菜种子学”课程是园艺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设置目的和意义是在专业主干课程“园艺植物育种学”知识体系基础上的扩展,属于后续课程,将品种选育与种子繁育的知识体系衔接一起。为适应专业及对应种业领域的发展态势,增强专业课程的多样化,不局限于园艺专业固定的课程设置,农业院校应优化其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全面科学地进行学习与实践。“蔬菜种子学”属于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而形成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内容需及时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习得适应蔬菜种业领域发展的必要技能与素养。通过“蔬菜种子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改善以往实验学时压缩、实验内容陈旧等问题,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及采取多元的教学方式,以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目标。在具体开展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将蔬菜种子学课程的教学活动精细化。如此可灵活细化教学内容,引入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及市场竞争能力。

1.2 多途径补足学生能力短板

专业教师应明确“蔬菜种子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其在于确保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既要引领学生系统学习蔬菜品种选育、繁育等相关知识,又要对蔬菜种子的生物学、种子贮藏加工、种子检验等相关知识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际开展园艺专业课程教学时,应着力于补足学生能力短板。教师围绕“蔬菜种子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和相关案例时,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如组织学生学习蔬菜种子工艺学相关内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识别种子的技能,并能围绕其生物学特性自觉展开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而“蔬菜种子学”课程的设置不再局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层面,可在种子学研究方面提出新主张,围绕既定的课题展开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意识、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从这个层面看,园艺专业开设“蔬菜种子学”课程具有重大意义,要结合实际优化内容,确保课程教学内容具备实用性与前沿性。依托种业人才需求,通过课程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成为种子市场所需的优秀人才。

1.3 以“蔬菜种子学”课程为依托引领学习者实现“四会”

开展“蔬菜种子学”课程知识体系改革,有助于精细化呈现专业知识,细致了解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及检验等各环节的技术特点。围绕这些重要环节引入先进的知识及技术,引领学生学会种子识别、种子繁育与贮藏加工等,并能在蔬菜种子质量评价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学生既要了解蔬菜种子发育与种植相关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会检验其质量的具体方法和技能。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化,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学生逐渐学会培育蔬菜种子的方法,即无论是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技术要领,还是繁育环节的操作规程,都必须保证学生扎实掌握与熟练运用。此外,课程体系还要引入种子营销及种子法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学会种子营销知识,了解相关法律常识,以此提高学生的营销能力和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和提高自身素养。以“蔬菜种子学”课程为依托,引领学生实现“四会”,在岗位竞争中表现出更大的优势;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引领学生逐渐形成契合现代种业市场环境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将专业知识活学活用,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2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的根本遵循

2.1 遵循教育对象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需始终关注教育对象身心成长问题和个性化需求,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在全面推进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将重要知识点精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否主动,直接决定教学效果。若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超出其既定的认知架构和认知层次,就会大大弱化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自我效能感。剥离于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设计,难以实现教学信息的深层次渗透和有效反馈。而若想展现“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的成果与意义,须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始终遵循教育对象的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的深化与拓展,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2 遵循实践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内在要求

“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工作全面推进,教师需以全局意识支配具体的教学活动,既要明确企业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又要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特点和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围绕实践创新型人才培育全过程,充分彰显前瞻性与科学性,培育的人才须符合相关领域和行业的既定要求,否则会大大降低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不仅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浪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相关领域的发展。人才作为领域创新与改革的第一驱动力,既需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职业能力,又要在工作中表现出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以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依据进行“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在整个过程中始终遵循实践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内在要求。这样可更加明确和科学地进行课程内容丰富与扩充,不再盲目地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模式升级与转型,而是以实际的人才需要和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

2.3 遵循专业教学的内在规律

“蔬菜种子学”课程是园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门新兴和重要的专业课程,必须要因时而新,始终彰显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用性。专业教师以创新教学组织与开展“蔬菜种子学”课程教学活动时,要始终遵循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在既定的教育教学框架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而无论是利用蔬菜种子学课程教会学生识别种子的方法,还是教授专业知识以外的营销策略与手段,最终目的都要指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园艺专业教学的内在规律成为“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的依据或标准,不能脱离专业教学本身的范畴,否则会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而设置与开展“蔬菜种子学”课程,主要目的和意义是补足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中蔬菜良种繁育的能力短板,因此必须着力于主干课程进行内容扩充,继而在整个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3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策略

3.1 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精品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凸显知识的多元性和趣味性。“蔬菜种子学”课程可适度删减验证型内容,丰富创新内容,围绕这部分知识设计多媒体课件。既要优化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也要根据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精品网络课程,以及易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不同内容的课程设计要具备关联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重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理论修养。在更新与优化“蔬菜种子学”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始终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规律,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学生喜欢在虚拟网络中获取与共享信息,可以在网络课程建设中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多媒体课件。依托虚拟和开放的网络空间,突破时空障碍传递教学信息,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都能以知识探讨为媒介连接教师与学生这两个关键要素。多媒体技术在“蔬菜种子学”课程教学中的介入,主要是帮助教师生成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从课程中提炼出不同的主题,设计多媒体课件,并在线上和线下与学生探讨,依托优质的交叉融合型课程,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与学习思维。在开放性教育模式下,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将多媒体课件与实践课程巧妙衔接,如在实践训练前以视频动画的方式讲解技术要点或活动流程,确保学生有序和规范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在设计与应用精品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学情调查与分析,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采集素材,最终生成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能动性的视频课件。例如,学生通过观看农场智能育种技术视频,对现代农业生产流程和模式建立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农业生产或蔬菜种子繁育活动中,以此训练其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3.2 “学习小组”模式贯穿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全过程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需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进行动态优化,如实践教学内容“蔬菜作物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的繁殖技术”,要求学生根据理论教学讲授的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的繁殖方法,自己选择方法并设计完成繁殖环节任务,这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环节,通过优化实训内容,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调整实践教学的运行模式,如根据学生爱好、学生数量和实验条件,科学地组建科研小组,不同小组独立设计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学习小组模式,衔接好理论课堂与田间课堂。例如,教师在讲授“蔬菜种子学”课程中第3 章的内容时,可将理论讲授转化成田间教学。具体来说,将第3 章中涉及蔬菜种子生产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分类,与田间教学衔接。从育苗和整地到定植与田间管理,再到种子生产都要协同推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确保学生扎实和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后,引领学生进入田间进行亲身操作。对各个小组及成员分配适合的教学任务,确保全员积极参与田间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亲自完成实训操作环节,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构建与实施学习小组模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和自觉地探索实践环节中的各种知识与生产技术,在深入和趣味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较高水平的实践创新能力。

3.3 全面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夯实教师队伍质量

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既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优化,还要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进入种子企业学习种子繁育与加工的最新技术和工艺,将这些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高校与专业对口的企业或行业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此为教师深度参与生产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例如,校企共同建设种子生产基地或科研基地,以此为依托,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只有全面推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夯实教师队伍质量,才有可能大幅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并能针对“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利用校企共建的科研基地强化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过程中,高校可分批次组织人员参与蔬菜育种课题研究,深入研究繁育和远育相关的知识原理和技术要领。通过深度参与课题研究活动,使专业教师对“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利用各种科研项目和参观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此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利用更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4 结语

在“蔬菜种子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彰显科学性,不能完全以教师的意志和经验为中心,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以此增强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要充分保证课程体系的丰富性,根据人才培育要求,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无论是对“蔬菜种子学”课程内容的优化,还是实践教学的有序实施,必须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传授知识是手段而非目的,教师需保证学生熟练和创新应用蔬菜种子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学和改革才更具有意义,更具价值。

猜你喜欢
蔬菜种子园艺种业
蔬菜种子催芽技术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山西省7.42吨蔬菜种子出口海外
园艺系
园艺
针对不同地域环境如何选购蔬菜种子的思考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