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锻炼对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和孤独感的影响

2023-11-04 07:00刘传顺童美勤子徐洋凡沈龙彬陈卓铭
康复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空巢效应检验

刘传顺,童美勤子,徐洋凡,沈龙彬,陈卓铭*

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0;

2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3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空巢老人是指所有与子女分开居住或无子女的老年人[1]。2020 年第7 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64 亿人[2]。随着老龄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日趋变化,农村人口流出情况显著,农村空巢家庭数量成倍数增加[3]。有资料表明,目前国内空巢老人约6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20%需要进行干预治疗,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关注[4]。农村空巢老人由于思想守旧、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水平低下、养老及保险服务匮乏等原因,导致焦虑、孤独感等心理健康问题较城镇老人突显[5-6]。因此,探究农村空巢老人焦虑及孤独感的改善措施,不但能为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积极干预与帮扶提供依据,也有助于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国内外虽然已有一些关于运动锻炼利于心理健康的研究,但对农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还甚少。

“主动康健”APP小程序是由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陈卓铭教授团队研发,具有语音播报功能,以“筛查-评估-干预”为一体的应用小程序,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相对于被动运动,可以更好地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7]。该APP也将探索如何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主动参与。因此,本研究将基于“主动康健”APP小程序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小程序“运动锻炼提醒”功能进行预试验。有研究表明,比起非规律锻炼,对身体进行规律的锻炼能够更好地改善情绪[8]。因此,为促进农村空巢老人进行规律的运动锻炼,本研究将以每周运动锻炼提醒的形式进行干预,以探讨规律锻炼对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孤独感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 料

1.1 被试者选择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年龄≥60 岁,性别不限;② 独居或仅为夫妇共同居住的老年人;③ 意识清醒,具有语言交流能力;④ 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研究。

1.1.2 排除标准 ① 不愿配合完成筛查及评估者;② 重度认知障碍等不能配合完成试验者。

1.2 一般资料

于2022 年3—8 月取得福建省永安市吉山村(下文简称J 村)村委同意,了解到该村常居人口1 405例,长居(≥20年[9])≥60岁的老年人共320例,其中空巢老人129 例,空巢率为40.31%。收集空巢老人数据129 份,其中有1 例数据不完整不予纳入,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28 份,有效率为99.22%。本研究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KY-2020-036)。

首先对J 村的空巢老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随后依据自愿原则对符合条件的76 例空巢老人进行干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 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在中期评估期间因数据缺失,各脱落1例。在试验末期,对照组因失联有2例脱落,最终对照组纳入35例;试验组共脱落3例,其中2 例自动放弃,1 例不符合规律锻炼要求,最终试验组纳入34 例。试验组最终的运动参与率为89.47%。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s) Score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s) Scores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t/Z值P值例数35 34 PARS评分16.77±2.23 20.76±3.11 0.50>0.05 SAS评分42.96±10.47 45.29±8.47-0.19>0.05 UCLA评分34.31±8.43 34.62±5.63-0.46>0.05

2 研究方法

2.1 施测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小程序进行填写,对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采用纸质问卷填写,对于阅读能力差的老年人使用访谈法收集资料。一方面,为了确保小程序与纸质版问卷的一致性,从运用小程序评估过的空巢老人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0 例进行纸质版复测。结果显示,经Kendall W 检验,P<0.05,一致性系数为0.80,说明两者一致性显著。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初测10 d 后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抽样,随机抽取13 例(总调查人数的10%)进行复测。经Kendall W 检验,P<0.05,一致性系数为0.90,说明两者一致性显著。

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按照原来的生活习惯,进行活动或者锻炼。试验组在原来生活习惯的基础上进行规律锻炼的干预。通过手机拨打电话,每周进行1 次锻炼的提醒。并在下一次电话提醒时,核实记录锻炼情况评估是否达标,合计干预时间为12周。规律锻炼标准参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10]运动锻炼的标准:每周中等强度锻炼≥3 次,且每次锻炼时间应≥30 min。考虑到被试为老年人,运动强度要求辛苦程度在4~6 分(0~10 分,0 分为无感觉,10分为极辛苦)。在运动过程中若有不适立即停止。

2.3 评估工具

使用“主动康健”APP 小程序对社会人口学变量、健康情况、家庭情况及运动锻炼情况(内含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11])进行调查。焦虑状态采用段泉泉[12]汉化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标准分≥50 分为存在焦虑状态。孤独感选用由RUSSELL等1978年编制,并于1980年修订的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13],结果为<28 分以下的表示孤独感较低,≥28 分且<33分表示中等偏下的孤独感水平,≥33分且<39分表示中等水平的孤独感,≥39 分且<44 分表示中等偏上的孤独感水平。本研究界定有孤独感的分数为≥28分。

2.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录入通过双录入核查的方法实现。研究数据使用SPSS 26.0 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夏皮洛-威尔克(S-W)检验其正态性,以(±s)来代表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未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满足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组间对比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未满足正态分布计量数据使用非参数Wilcoxon 秩和法,一致性分析使用Kendall W 一致性分析。干预效果分析使用2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检验,组内各水平数据满足球形检验,查看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若不满足则查看“Greenhouse-Geisser”检验结果。所有双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横断面调查结果

① 年龄:60~91 岁[平均年龄(70.16±7.48)岁];② 性别:男55 例,女73 例,男女比例约为3∶4;③ 受教育程度:小学文化91 例(71.09%),初中文化25 例(19.53%),高中及大专以上文化12 例(9.38%);④ 职业:以务农为主112 例(87.50%);⑤ 收入:收入<2 000 元113 例(88.28%)。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J村空巢老人一般情况表Table 2 General situation of empty nest elderly in J village

研究结果显示,在128例空巢老人中,有焦虑状态43 例,焦虑状态检出率为33.59%;无焦虑状态85 例,发生率为66.41%。低度孤独40 例,发生率为31.25%;一般偏下孤独23 例,发生率为17.97%;中间水平孤独30 例,发生率为23.44%;一般偏上孤独15 例,发生率为11.72%;高度孤独20 例,发生率为15.63%;一般偏下以上孤独占比68.75%,为孤独感检出率。

3.2 干预结果

由于本研究的干预措施为远程“运动锻炼提醒”,对于核实运动情况也是用手机回访的方式确认。考虑到运动情况的真实性与否,试验后期从试验组中随机抽取20 例增加PARS-3 的自评,让被试者在无压力的环境下进行填写,并与电话回访的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经Kendall W 检验,P<0.05,表明存在显著的一致性,一致性系数为0.75。说明试验组的被试对自己的运动情况进行了客观的汇报。运动情况及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3.2.1 远程运动锻炼提醒对运动锻炼水平的影响分析

远程运动锻炼提醒6周后试验组规律锻炼的参与率为97.37%。远程运动锻炼提醒12 周后,试验组运动锻炼的参与率为89.47%。经S-W 检验,2 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分别对2 组前测和中测差值、前测和后测的差值、中测与后测的差值进行差异分析。

前测与中测差值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前测与中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测相比,试验组中测PARS 评分明显更高,增加了23.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1。

图1 2组PARS前测与中测比较Figure 1 Comparison of PARS pre-test and mid-test between two groups

前测与后测差值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测相比,试验组后测PARS 评分明显更高,增加了26.9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2。

图2 2组PARS前测与后测比较Figure 2 Comparison of PARS pre-test and post-test between two groups

中测与后测差值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 组中测与后测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3。

图3 2组PARS中测与后测比较Figure 3 Comparison of PARS mid-test and post-test between two groups

3.2.2 规律锻炼缓降低SAS 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经S-W 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另球形检验结果,其中Machly W=0.99,P>0.05,符合球形检验。因此,以一元方差分析结果为准。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测量次数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测量次数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P<0.001),说明可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

组别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干预前测组别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中测组别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测组别的简单效应显著,说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后测的SAS评分明显更低(P<0.05)。

测量次数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说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中测SAS 评分结果明显更低,后测SAS 评分结果最低(P<0.001)。

多重比较发现,对照组前测、中测、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中测SAS 评分显著更低,试验组后测SAS 评分也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测与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规律锻炼降低焦虑状态SAS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Table 3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sults of regular exercise reducing SA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3 2组规律锻炼降低焦虑状态SAS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Table 3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sults of regular exercise reducing SAS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组别主效应测试次数主效应组别×测试次数前测42.96±10.47 45.29±8.47中测43.79±8.58 42.04±7.59后测44.89±9.97 39.50±6.66重复测量F检验F值P值偏η2 0.82 3.96 15.84>0.05>0.05<0.001 0.01 0.06 0.19

3.2.3 规律锻炼降低UCLA 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经S-W 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另球形检验结果,其中MachlyW=0.94,显著性P>0.05,符合球形检验。因此,以一元方差分析结果为准。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的主效应显著(P<0.05);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P<0.01);测量次数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说明可进一步进行简单效应分析(P<0.001)。

组别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干预前测组别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中测,组别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测,组别的简单效应显著,说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后测的UCLA 评分明显更低(P<0.001)。

测量次数简单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说明与基线比较,试验组中测UCLA 评分结果明显更低,后测UCLA 评分结果最低(P<0.001)。

多重比较发现,对照组前测、中测、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试验组后测UCLA评分显著更低,与中测比较,试验组后测UCLA评分也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前测与中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规律锻炼降低UCLA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Table 4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sults of regular exercise reducing UCLA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

表4 2组规律锻炼降低UCLA评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s)Table 4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sults of regular exercise reducing UCLA score between two groups (±s)

组别对照组试验组组别主效应测试次数主效应组别×测试次数前测34.31±8.43 34.62±5.63中测34.91±4.01 34.21±4.18后测36.06±5.24 28.35±5.65重复测量F检验F值P值偏η2 5.59 8.49 26.64<0.05<0.01<0.001 0.09 0.11 0.28

4 讨 论

本研究主要以打电话提醒运动锻炼作为干预措施,对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进行探索。以J 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的影响因素作为本研究的背景,充分论证了规律锻炼可以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焦虑状态和孤独感。同时打电话提醒运动锻炼大大提高了空巢老人运动锻炼参与率,结果达到了本研究的预期。

4.1 运动锻炼提醒可有效提高运动锻炼水平

经调查了解,空巢老人有氧运动方式以散步和广场舞的形式居多;通过远程运动锻炼提醒可有效提高运动锻炼水平。干预6 周后试验组PARS 评分增加23.37 分,干预12 周后试验组PARS 评分增加26.97 分,提示在提醒空巢老人锻炼的过程中,可以调动空巢老人的积极性,提高其运动的参与率。也就是说,运动锻炼提醒是有效地提高空巢老人运动锻炼水平的方法,这也为“主动康健”APP 小程序提醒锻炼功能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由此说明,开发具有运动锻炼提醒功能的APP具有必要性。

4.2 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孤独感发生率高

在本研究中,农村空巢老人焦虑状态发生率为33.59%,高于最新(2022 年)的1 项关于中国空巢老人焦虑症状检出率的Meta 分析结果32.80%[14]。这可能与本试验研究被试为农村空巢老人,所处的环境和医疗条件欠佳,以及经济条件困窘等因素相关。

在本研究中,空巢老人孤独感的发生率为68.75%,远高于王敏等[15]和王惠雪等[16]对农村空巢老人孤独感的调查,其结果分别是46.00%和60.59%,与潘静宜等[17]的研究68.70%相当。国内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水平比普通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对于家庭的眷念和孙辈的依恋,随着空巢环境的出现集中体现在孤独感的滋生上[16]。

4.3 规律锻炼相比非规律锻炼可以更好地改善焦虑状态、孤独感

没有经常锻炼的空巢老人比有经常锻炼的空巢老人焦虑状态检出率高,规律锻炼相比非规律锻炼可以更好地改善焦虑状态。这一结果与WU 等[18]、KAZEMINIA 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较少锻炼的老人更易产生身体状况不良的情况。加之,不锻炼的老人可能比经常锻炼的老人社会参与程度和受到的关怀也更少,从而导致焦虑的产生。干预6 周后及干预12 周后SAS 评分显著降低(P<0.05),说明规律锻炼可以显著地缓解农村空巢老年焦虑状态。运动锻炼是重要的主动康健手段。有研究表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常态化期间,规律的锻炼是主动调节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20]。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干预,不论短期、还是长期效果来说都可以减轻焦虑状态且效果良好。这与胡芳芳等[21]和刘雯静等[22]的研究一致。依据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人的需求包含自主、能力和归属地这3 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需求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若需求没被满足就会发生各种情绪问题,其中就包括焦虑状态[23]。运动锻炼是一种可以自己选择的一项活动,也能体会到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使人们自我效能感提高,得到运动能力、自我掌控能力的胜任力,在一些集体活动中能获得归属感。

有学者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社交焦虑互为因果,改善社交焦虑也有助于缓解孤独感[24]。本研究结果显示,规律锻炼6周能够改善焦虑水平,但无法改善孤独感水平,这与吴莉娜等[24]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干预时间不足有关,无法在短时间内降低空巢老人内心持续已久的孤独感。当社会关系的需求与实际水平产生较大的差距时,孤独感就产生了[6]。在此次研究访谈的空巢老人中,大部分老人对自己的空巢表示失落与无助,认为晚年生活无人赡养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大多的西方空巢老人则认为空巢是生命周期中的必要阶段,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产生这一认识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传统的长期继承和积淀所产生的作用。西方是“接力模式”而中国是“反馈模式”[25]。因此,要改变空巢老人的孤独感,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干预。本研究在干预12 周后孤独感有了显著的改善。这一结果也表明,长期坚持规律的运动锻炼有利于降低孤独感。随着空巢老人焦虑状态的改善和负面情绪的减少,老年人的社交范围也会扩大,人际关系也会改善,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从而改善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水平。

综上所述,空巢与消极情绪下的农村老人,是一个比较特殊而又弱势的人群。其身体健康情况不良,伴随多种疾病困扰,精神娱乐匮乏,缺乏关爱,属于弱势群体。再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原本就存在瑕疵的社会网络造成重大影响,立足于疫情常态化的防控期间,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共同致力于进一步提高其生活。原有的研究多在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而没有对目标人群进行有效的实践干预及干预辅具的探索。因此,重视空巢焦虑状态的干预及相应辅具的探索,以脚踏实地改善焦虑状态下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改善老龄群体生活,是得民心、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猜你喜欢
空巢效应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空巢生日不孤独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