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昕
在螺母积木区,有几个孩子拿了一大桶螺帽玩起了“卖糖果”的游戏,导致其他打算玩建构游戏的孩子没有螺帽可用,于是同伴之间发生了争执。
当孩子将螺帽当作糖果来售卖时,通常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样的玩法不恰当,会使玩建构游戏的孩子受到影响。接着,教师也许会引导那些把螺帽当糖果的孩子寻找其他材料当糖果,以免同伴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导致游戏玩不下去。但是,我并没有阻止孩子们,因为这是他们在游戏中碰到的真实问题,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成长的,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如果我去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就剥夺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决定在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聚焦这一“螺帽全被当作糖果”的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讨论。
问题1:针对这件事情,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首先通过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看法,在倾听同伴的观点并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中了解他人的观点,拓展自己的思维。
文文:人是最重要的,人要吃饭,螺帽糖果就是我们的饭,所以我们很需要。
点点:人吃饱喝足是第一重要的,所以我们需要拿那么多。
满满:多吃糖果会有蛀牙,小朋友不能吃很多。你们拿太多了,可以分给别人。
天天:螺帽是假的糖,不会蛀牙。不过,你们拿了那么多,别人都没有螺帽用了。
艺艺:螺帽是用来拧螺丝的,不是糖果。你们用不了那么多,拿太多了。
文文:我们在开“糖果店”,你们如果需要可以来“糖果店”买呀!
琪琪:我看到他们开了“糖果店”,就去向他们买了螺帽来用了。
满满:我向你们买螺帽,但是你们只给了我几个,不够我搭房子的。
点点:我已经把“糖果”卖给你们了,如果全卖给你们,就不够卖给别人了。
乐乐:螺帽是幼儿园里的,本来就是大家一起用的,为什么我们要去你们那里买才能用?
……
在对话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亮出鲜明的观点,充分表达对“螺帽全被当作糖果”这件事情的看法,同时在互相倾听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不仅努力用各种方式说服同伴,而且尝试换位思考,寻找解决策略。“卖糖果”这一游戏行为恰恰是他们在“占有”和“共享”之间找寻到的一种平衡方式,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与同伴合作互惠的智慧。
问题2:你们是怎么拿螺帽的?当想用螺帽但发现螺帽被拿光时,你会怎么办?
鉴于孩子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尝试让孩子们从自己经历的事情入手,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朱朱:我觉得不应该把螺帽都拿走,需要多少拿多少。我都是需要了才去拿的,不会拿很多。
林林:大家排队一个个去拿。如果看到还有人排队,说明别人也想要螺帽,那就少拿一点,留一点给别人。
文文:我们要开“糖果店”,肯定需要很多螺帽。如果没有糖果,就不是“糖果店”了。搭东西是不需要很多螺帽的,但我们开“糖果店”需要很多。
点点:我们玩的游戏不一样,需要很多螺帽才能玩。
豆豆:螺帽都被拿光了,我今天就不能搭东西了。
娇娇:螺帽被拿光了,我就向其他人借一点螺帽。
峰峰:可以在画游戏计划时就算好自己搭东西需要多少螺帽,要多少就拿多少,这样就不会多拿了。
……
如同往常的交流分享一样,孩子们凭借已有经验表达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想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简单梳理一下孩子们的观点,不难发现他们对游戏中如何分配使用螺帽有不同的想法,但他们都是从自己的立场和需要出发的,不会换位思考,这也是由孩子“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决定的。
问题3:到底什么叫公平?
从孩子们的表述来看,他们在这场对话中对“公平”这一问题已有所觉知和关注。于是,我提出了“到底什么叫公平”这一问题,目的是引导孩子通过一个具体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拓展交流分享的价值。
满满:在游戏的时候,别人把螺帽都拿光了,自己没有螺帽用,这就是不公平。螺帽是幼儿园里的,应该大家一起用,这才是公平。
琪琪:每个人都有螺帽玩,就是公平。
林林:大家玩的时间一样,你玩半分钟我玩半分钟。轮流玩就是公平。
文文:也可以今天我玩螺帽,明天你玩螺帽。这样分好哪天谁玩,就很公平。
乐乐:平分,你拿一半我拿一半,是最公平的。
峰峰:大家玩的螺帽一样多是最公平的,可以先数一下有多少螺帽,然后大家分到一样多的螺帽。
天天:那么多螺帽要数很久,可以把螺帽放在天平秤的两边平分。
朱朱:要让大家都开心才叫公平。我也满意了,你也满意了,这就叫公平。
……
当孩子们围绕“公平”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时,他们的思想既有交锋也有融合。若脱离了游戏中最为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脱离了分享交流过程中多方参与的思维碰撞和观点启迪,是很難获得这样的认知的。当说到“轮流”这个办法时,有的孩子表示可以“你玩半分钟我玩半分钟”,这表明孩子们对于“分钟”的概念是模糊的,下一步我可以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判断这个按时间轮流的办法是否可行。
正因为孩子们都有切身的游戏感受,所以在这次讨论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但很显然,孩子具有“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待问题。我是否可以让孩子们学习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来客观地看待类似问题呢?
问题4:你怎么看待其他班用梯子的事情?怎样才叫公平?
我有意借助其他班发生的事情来引导孩子展开讨论。事情是这样的:在游戏一开始,有的孩子就把四把梯子占为己有,以备后用,这直接导致其他真正需要梯子的孩子没有机会使用,所以这些孩子觉得不公平。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其他班,但这样的情景对孩子们而言并不陌生。于是,我引导孩子们继续对“公平”进行讨论。
乐乐:谁的游戏计划里要用到梯子就让谁去拿,这就是公平。
林林:这么多人的计划里都要用梯子,那就把梯子放在那里,谁需要谁就去拿,这才是公平。
文文:分成四组,每组拿一把梯子,每组都有,这就很公平。
豆豆:一个人拿到梯子后,如果另一个人需要时就可以借给他。大家轮流用,每个人都能用到才叫公平。
天天:可以自己用积木搭一个台阶代替梯子,把梯子给真正需要的人用。
……
当孩子们讨论发生在其他班的事情时,他们似乎变得非常理智,能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并形成积极的观点和策略:不独占,小组共用,人人可用,给最需要的人。这一讨论的过程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去发现不同人的立场和需求。而有了这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他们在表达观点时就会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和考虑他人的想法、需求。
总之,在这个案例中,我将孩子们在游戏中的问题作为对话起点和思维基础,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支持孩子们质疑和探究,以此提升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在游戏交流分享中,孩子们自己创造了有意义的学习,我对孩子们也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