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秋,徐鹏琛,宋乾坤,刘雨,邱菊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作为人畜共患病之一,21世纪以来多种动物亚型病毒已具备感染人的能力,已发生多起动物、人流感疫情传播流行[1]。流感流行表现为特定的季节性、周期性,一直以来流感的防控作为公共卫生领域一项重要工作[2]。流感暴发流行在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巨大影响[3],加上全球新冠肺炎流行叠加的背景下,流感的防控形势和应对策略也发生了变化[4]。因此,加强流感哨点监测,掌握其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为流感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1 病例定义 参照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0年版)标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病例可视为流感样病例(ILI)[5]:(1)发热(24 h内体温≥38 ℃);(2)伴咳嗽或咽痛(小儿为咽红)之一者。
1.2 资料来源 从国家流感监测信息系统获得该医院2019—2020年度、2020—2021年度、2021—2022年度连续3年流感监测数据,如ILI年龄、性别、病例数及所在就诊科室的门诊总数、阳性标本、毒株分型。
1.3 纳入标准 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四个诊室的ILI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只符合ILI定义一项条件:如体温≥38 ℃但无咳嗽或咽痛患者,或只符合咳嗽或咽痛临床表现但体温<38 ℃的患者;(2)符合ILI定义但病程超过3 d的患者;(3)已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1.5 监测方法 内科门诊、内科急诊、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四个监测科室医务人员对符合ILI患者进行ICD-10编码诊断并弹窗选择(1)发热(24 h内体温≥38 ℃);(2)伴咳嗽或咽痛(小儿为咽红)之一者,两项都选择“是”,则自动提取到医院ILI报表系统。医院专职采样人员每周选取不低于20例且具代表性的ILI采集咽拭子标本,并于48 h内运送至市疾控中心流感网络实验室,以便后续进行标本核酸检测及病毒鉴定分型工作。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每周一负责收集上周数据,并将数据录入到国家流感信息监测系统。
1.6 质量控制 (1)诊室医生准确掌握ILI定义标准,采样工作人员熟练掌握采集部位及采集禁忌;(2)按照《全国流感监测技术指南》(2017版)要求,选择完整的流感监测年度(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视为一个监测年度);(3)信息上报人员确保周报表及时率、一致率、无漏报;(4)标本采集保存条件应严格在4 ℃冰箱保存,采样数量要达标,送检及时;(5)分年龄组(0~<5、5~<15,15~<25、25~<60、≥60)采样,做好年龄登记,便于统计分析。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蚌埠市某哨点医院不同年度门急诊ILI病例报告率比较
表2 蚌埠市某流感哨点医院不同年龄组 ILI病例患病率比较
2.3 ILI病例时间分布 2019—2022年度,从整体波动趋势来看,IL1病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节为高发期,其他季节流行强度较低。周次分析可知,ILI发病总体小高峰出现在每年第6周至第12周,报告率为3.01%~6.87%;最高峰出现在第13周,为6.87%;最低点出现在第1周,为0.40%。见图1。
图1 ILI病例时间分布图
2.4 ILI病例病原学分析 2019—2022年,该哨点医院共采集ILI病例标本3 565份,实验室检测阳性标本250份,阳性率为7.01%;其中,2020—2021年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2019—2020年和2021—2022年,不同监测年度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度ILI病毒检出阳性率比较及病原学别分布情况
市流感监测实验室对阳性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检测显示,Victoria型共214例,占比最多。分年度看,2019—2020年度,流行毒株为Victoria型和季H3型,Yamagata型最少。2020—2021年度,未检测出阳性毒株,未进行毒株分型。2021—2022年度,流行毒株为Victoria型,无H3型和Yamagata型。
分病原学别看,B-Victoria型最多(占85.6%),其次为季H3型(占14.0%),B-Yamagata型最少(占0.4%)。各流感病毒亚型中,B-Victoria型占比最大。见表3。
表4 各年龄段ILI病毒检出阳性率比较及病原学别分布情况
2019—2022年收集的ILI标本中,男性阳性数为133例,女性阳性数为117例,2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间ILI病毒检出阳性率比较及病原学别分布情况
流感哨点监测可一定程度上了解当地流感病毒的流行特性及病原学变化特点,为流感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提供一手信息资料,还可为流感防控提供决策依据,对减轻流感传播造成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意义重大[5]。该哨点医院在2019—2022年三个监测年度结果显示,ILI病例发病高峰在每年第6周至第12周,即冬、春两季病例较多,这与我国北方地区流感流行趋势呈冬春季节、发病例数呈“U”型曲线模式基本一致[6-7]。
监测期间,ILI报告病例占门急诊就诊人次的比例介于1.51%~2.83%,与我国大部分省份流行水平相似[8]。0~<5岁年龄组报告率最高,5~<15岁组次之。这可能与该年龄段儿童群体免疫力较低,对流感病毒更易感有关。另外,校园和托幼机构内密闭的环境易引起聚集性传播,家长对儿童健康的高关注度增加了就诊率。以上因素均可影响该地区15岁以下年龄段儿童ILI病例报告率。≥60年龄组病例最少,可能与新冠流行期间老年人更注重自身健康,外出减少,与人群接触少,自我防护意识强,发病症状不明显,且就医意愿较低,选择居家治疗等因素有关。
该哨点医院2019—2022年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显示,2020—2021年度比2019—2020和2021—2022年度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低。可能原因为,该时期受新冠疫情影响,地方积极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引导居民规范佩戴口罩、日常注意手卫生和大力宣传优化外出方式和降低外出频率有关,降低了流感病毒流行传播风险。但2020—2021年度ILI病例报告率高于2019—2020年度。可能原因为,2020年下半年其他呼吸道病毒传播较多,临床症状与ILI相似,有小高峰出现,且就医意愿增加,该情况和与其他省多家流感哨点医院监测结果类似[9]。
本研究结果表明,ILI阳性检出率最高年龄组为25~59岁,这与已有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10-12]。可能与青壮年咽拭子采集依从性高,采集部位标准有关。0~<5岁组和≥60岁组阳性率最低,这与吴照春等[13]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1)儿童和老年人采集咽拭子时依从性较低、配合度较差致使采样部位不到位;(2)就诊时儿童和老年人对自身临床症状表述不清;(3)医生对流感样病例纳入标准不严,导致一部分非流感样病例被纳入采样[14]。虽然≥60组老年人检出率低,但作为流感易感人群,建议监测医院在咽拭子采集时按年龄分层采样,使老年人达到一定采样比例,以便贴合本地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不同年度的优势毒株流行情况有所差异,2019—2020年度以B-Victoria和季H3亚型流行为主,B-Yamagata亚型仅出现1例;2020—2021年度未检测出毒株;2021—2022年度以B-Victoria亚型流行为主。2020—2021年度无流行毒株出现,可能与新冠流行期间减少外出、人群防护较好、重视疫苗接种、全年流行强度较低等因素有关。这与其他地区流感流行趋势一致[15-16]。提示在流感病毒流行前期,应重点做好本地的B-Victoria和季H3型流行毒株预警、宣传教育及预防接种工作。疫苗接种为有效预防流感传播的手段[17]。加强疫苗接种宣传教育,在流感流行季来临前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流感疫苗接种,提高人群接种率,能最大限度降低流感流行传播及危重病例的发生[18-19]。
尽管如此,本次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新冠疫情叠加影响,门急诊就诊量和ILI报告数可能导致存在一定的误差;所选哨点监测医院位于市区,病例来源以市内为主,街道和乡镇病例就诊比例较少,样本代表性不足,使结果外推时受限,后期研究应控制上述偏移因素。
综上所述,该哨点医院2019—2022年流感流行高峰为冬、春季节,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流行型别以Victoria型和季H3型为主,该地区应继续加强病原学监测,掌握流行情况,可更好地为当地流感防控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