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确切记载的贡茶
——东晋江州刺史温峤上贡茶茗

2023-11-03 08:58:46竺济法
农业考古 2023年5期
关键词:贡茶江州晋书

竺济法

中国贡茶历史悠久,但唐代之前贡茶少有产地、时间等明确记载。如当代流传较广的《华阳国志》关于巴地周代已开始贡茶之说,实际是求古之误读。该书所记巴蜀史事下限为东晋永和三年(347), 一些人随意将该书记述的茶叶等地方特产部分,直接连上历史沿革部分的周代,其实这些特产应该是作者所处的晋代, 至多是三国时代,作者可能引用了三国时代部分资料。而作为贡茶之茶叶产于何地? 由何处何人上贡何地?均无记载,只是笼统地说:“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苎,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1](P5)

同是三国时代,吴国孙皓在宫廷宴会上密赐茶荈,以茶代酒之典故,广为人知,说明当时宫中备有贡茶。

较早的贡茶,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晏子所吃之茗应为贡茶。 前几年西汉景帝刘启 (公元前188—前141) 陵出土了2150年前的贡茶实物,均不知产自何地,何人所贡。

东晋、南北朝时代,已见很多皇室赐茶、用茶等记载,均未知贡茶上贡之时间、地点。

本文梳理《九家旧晋书辑本·臧荣绪《晋书》补遗一卷》(以下简称《臧氏旧晋书》)《晋书》、宋《本草衍义》、清陈廷灿《续茶经》等史籍,考述东晋江州刺史温峤,向晋成帝上贡茶、茗,系最早确切记载之贡茶。

一、温峤其人

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之侄。出身太原温氏,聪敏博学,为人孝悌,17岁被举为秀才、灼然。西晋时,曾任司徒府东阁祭酒,补任上党郡潞县县令。 永嘉四年至建兴三年(310—315),其舅父刘琨,由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刺史升任平北大将军、司空等职,随之升任平北参军、从事中郎,领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司空府右司马。

温峤画像

建武元年(317),东晋建立,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温峤南下江东,历任散骑常侍、侍中、建宁县公、号前将军。咸和元年(326)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出镇武昌(治今湖北鄂州),三年后去世。一生功绩卓著,多有善政,《晋书》记载,温峤不幸病死于江州任上,年仅42岁,英年早逝,士人和百姓哭泣者多。

温峤所处东晋年代为建武、太宁、咸和等年号,分别为元帝司马睿、明帝司马绍、成帝司马衍。司马衍在位时间为325年—342年,年号为咸和(326—334)、咸康(335—342)。

关于江州刺史温峤任职和病逝时间,《晋书》卷七《帝纪第七·成帝》有如下记载:

(咸和元年[326])八月,以给事中、前将军、丹阳尹温峤为平南将军、假节、都督、江州刺史。[2](P99)

(咸和四年[329])三月壬子,平南将军温峤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始安郡公。……夏四月乙未(二十三日),骠骑将军、始安公温峤卒。[2](P102)

这说明温峤上贡贡茶时间在咸和元年至四年,其中以咸和二年、三年可能性最大。

二、南朝臧荣绪《晋书补遗》首记温峤上贡贡茶

关于温峤上贡贡茶的最早记载,系南朝齐史学家臧荣绪(415—488),号灌园叟、被褐灌园叟,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人。南朝齐国子监助教臧庸民之子,出身官宦之家,不入官场,潜心著述。著有《旧晋书》十七卷,补遗一卷,成为后来唐朝房玄龄、褚遂良等官修《晋书》的最重要蓝本。

今见《臧氏旧晋书》首次记载温峤上贡贡茶:

温峤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片,茗三百,大薄。《类聚》,茶,引《晋书》。[3](P67)

其中“表”为向成帝上表。“茶千片,茗三百”,宋《本草衍义》作“茶千斤,茗三百斤”。鉴于唐代之前以散茶为主,笔者倾向于以斤为准。茶、茗之别,应为采摘早迟之分。晋郭璞语:早采为茶,晚采为茗。“《类聚》,茶,引《晋书》”或为后人所补附注。《类聚》一般指初唐《艺文类聚》,时间在《晋书补遗》之后;《晋书》即指《晋书补遗》。如加上括号, 则容易理解为附注:“(《类聚》, 茶, 引《晋书》。)

臧荣绪作为史学家, 父亲又是国子监助教,有条件看到大量东晋皇家档案,才能完成《晋书补遗》。其与温峤仅差一百余年历史,所记茶事真实可信。

笔者检索《晋书》,其中成帝纪、温峤传中均未见贡茶记载。

记载《九家旧晋书辑本》的古本书影,其中《臧荣绪晋书十七卷补遗一卷》排在卷首

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1936)出版的五册《九家旧晋书辑本》书封

三、《本草衍义》记载温峤贡茶及寇宗奭其人

《晋书补遗》之后,北宋药物学家寇宗奭《本草衍义》第十四卷“茗苦”条简记温峤茶事:

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4](P11)

其中“贡茶千片”被改为“贡茶千斤”;“茗三百”改为“茗三百斤”。

据《中国历代名医名术》等文献介绍,寇宗奭为北宋末年人,生卒、籍贯未详。曾在浙江、江西等地为官,政和年间(1111—1117年)官承直郎澧州(湖南澧县)司户曹事,官至通直郎。其有志于医药,十余年间博览本草,采拾众善,诊疗疾苦,和合收蓄之功,率皆周尽。针对《嘉祐本草》《本草图经》之疏误,撰成《本草衍义》二十卷,记载药物470余种,对药物性味效验、真伪鉴别、炮炙、制剂等,均有详尽说明,在医学、药学方面都有许多创新, 尤其是在医药理论上卓有贡献。 政和六年(1116),《本草衍义》书稿被送至朝廷,经太医学详细查阅,被博士李康等状申报至皇帝,于同年十二月很快得以刊印。

《本草衍义》卷首刊有“通直郎添差充收买药材所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通直郎为宋代文散官职,从六品。

四、陆廷灿《续茶经》转引《晋书》记载

清代著名茶学家、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知县陆廷灿,在其著名的十万字大型类书《续茶经》中,转引了《晋书》记载:

《晋书》:温峤表,遣取供御之调,条列真上茶千片,茗三百,大薄。[见下图《钦定四库全书》书影]

鉴于《晋书》无此记载,显然,该《晋书》即《晋书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所收《续茶经.卷下之三》书影。其中,陆廷灿被误为陈廷灿,未知何故

令人费解的是,《钦定四库全书》印本将陆廷灿之姓误为“陈”姓,标注为“候补主事陈廷灿撰”,不知是编撰讹误还是另有掌故,不得其解。

陆廷灿与《续茶经》,茶人多有了解,本文不作简介。

五、东晋江州辖地较广,未知贡茶具体产地

东晋辖地较广,温峤向成帝上贡之茶、茗究竟产于何地?《晋书补遗》及后续史料未作说明,也未见相关考据。

明末清初文史大家顾炎武(1613—1682),其《日知录·卷七》“茶”字条,将此记为巴蜀茶事之一例:“而王褒《僮约》云:‘武都买茶。’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茶冠六清。’孙楚诗云:‘姜桂荼荈出巴蜀。’《本草衍义》:‘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是知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5](P430-431)

顾炎武此说有误。温峤所贡茶、茗,是在其任江州刺史任上,并非产自巴蜀。

东晋江州范围包括今江西省大部、 湖北武昌、湖南郴州一带,辖11郡76县,治所豫章(今江西南昌)郡16县、鄱阳郡8县、临川郡10县、庐陵郡10县、南康郡6县、安成郡7县、武昌(今湖北武昌)郡6县、寻阳郡2县、建安郡7县、晋安郡8县、桂阳(今湖南省郴州市一带)郡6县。

上述各郡均为茶产区,由于没有相关史料,该贡茶究竟产于何地无法说清。相对来说,浮梁(今江西省浮梁县,隶属景德镇市)茶市、庐山(江西省九江市境内)两地茶文化历史悠久,前者唐代已是著名茶市,唐代王敷敦煌遗书《茶酒论》中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6](P41)之语,白居易长诗《琵琶行》则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这两地所产之茶可能性较大,也可能有多地提供。

作为一地贡茶,一次上贡茶、茗共一千三百斤,这一数量还是较大的。而当时贡茶应该不会局限于一州, 一般产茶各州都会向朝廷上贡。这为建康东晋、南北朝时期风行的饮茶风气和大量茶事典故提供了佐证。

一管之见,敬请识者教正。

猜你喜欢
贡茶江州晋书
嵇绍重礼
闻鸡起舞
送茶五吨
送茶五吨
杂文选刊(2018年5期)2018-05-09 06:01:18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江州帖》
中华书画家(2017年1期)2017-02-13 08:13:43
枕戈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人间(2016年9期)2016-05-14 15:26:47
贡茶第一寨仙游伍家台
民族大家庭(2016年5期)2016-03-20 14:52:42
宋朝贡茶
国学(2015年9期)2015-05-30 0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