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倒塌”背后的“黑手”揭秘

2023-11-03 12:32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41期
关键词:东芝半导体日本

日本东芝创立于1875年,一度被视为“日本之光”,曾打造出横跨家电、电气、半导体、能源、基建等领域的庞大商业帝国。然而就在9月21日,东芝对外宣布,以日本国内基金“日本产业合作伙伴”为主的财团完成对东芝的要约收购,东芝最快将于今年内退市。出现这样的结局,除了其自身经营不善、财务造假等问题,这背后还有一只隐秘而关键的“黑手”。

借机制裁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半导体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芯片供应方。当时,美国对日本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大量日本科技产品涌入美国市场,美国社会则沉浸在一种对日货既追捧又敌视的复杂情绪里。

1985年,美国召集英国、法国、西德和日本五国政府代表在纽约的广场酒店开会,产生了“广场协议”。“广场协议”旨在通过政府干预货币市场,使美元相对于日元、英镑、法郎和德国马克等主要国际货币贬值,从而促进美国出口,平衡贸易逆差。

一时间,美元贬值,日元升值,日本人惊喜地发现自己手中的日元购买力大增。很多日本人在美国大肆收购高档住宅、高级酒店等固定资产,曾被视为资本主义国家象征的洛克菲勒中心和帝国大厦也都被日本人收入囊中。

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90年代,汇率大涨带来的虚假繁荣和泡沫经济最终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停滞。

而对东芝而言,1985年更是企业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美苏冷战时期,东芝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禁令,以35亿日元的高价,向苏联出售了4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让美国海军失去了探测苏联潜艇水声的优势。1985年,此事被东芝内部人士曝光,立刻成了美国对东芝动手的绝佳理由。美国政府开始声讨东芝,称其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日本政府被迫于1986年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从此,日本生产的半导体只能限价出口美国,企业利润逐年下滑。

1987年4月,美国又对日本价值3.3亿美元的存储器加征100%惩罚性关税。很快,美国就通过了《东芝制裁法案》,取消一系列采购合同,并在2至5年内禁止东芝所有产品向美出口。同时,东芝机械公司铸造部和机床事业部的两名部长被日本警方逮捕。随后,东芝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多名高管辞职。东芝内部的许多技术文件,也被美国中情局以调查为由带走。东芝还被迫投入1亿日元在美国主流报纸上刊登“谢罪广告”,声誉严重受损。

胁迫外交

1989年,美国再次和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迫使日本开放其半导体产业的知识产权。

对此,英国历史学家希尔在《剖析恐惧:美国的“黄祸”政治》一文中分析称,美国政治受对日贸易逆差影响颇大,两党都将日本汽车和电子行业崛起视为对付对方的“楔子议题”,“痛击日本”在当时获得广泛共鸣。

“东芝事件”后,东芝半导体业务持续衰落,最终在2018年将其芯片业务出售给美国并购公司贝恩资本。而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的占有率也从之前的50%以上,跌到10%左右。

长期以来,从经济制裁到技术封锁,从政治孤立到武力威胁,美国都称得上是胁迫外交的“集大成者”。

1993年,克林頓在就职演讲时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必须担负起带领全世界的责任”。既然要当世界警察,就得配有武器,而臭名昭著的《反海外腐败法》及所谓“长臂管辖权”,便是美国常用的一种经济制裁武器。在该法案授权下,美国政府几乎可以追诉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

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德雷兹纳曾撰文称,历届美国政府一直在“滥用经济胁迫和经济暴力”,而制裁对象根本没有“敌我之分”。如今,不少“盟友”已经不愿事事都紧跟美国,甚至有时还刻意与美国保持距离。在《欧亚时报》网站看来,当美国的主要盟友都喊出“不再做附庸”时,恐怕就是美国主导地位走向终结的开端。

(据央视新闻10.3)

猜你喜欢
东芝半导体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太阳能半导体制冷应用及现状
《黄金时代》日本版
2018第十六届中国半导体封测年会
90MB/s旅行拍摄最佳拍档东芝极至瞬速EXCERIATMN302 SD SDHC卡体验
采用半导体光放大器抑制SFS相对强度噪声
东芝Q Pro 256GB
杭城里的东芝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