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冰 广东实验中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1)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提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各地相关部门积极响应,提出具体完善措施,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如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出台的《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压减考试次数,完善考试评价机制等(广州市教育局,2021)。可见,“双减”既要减少学习任务的“量”,更要提升教学和学习的“质”,是一个减负提质的过程。
既要减负,又要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好、学足,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学段的英语教师而言是新的挑战。一方面,作业总量、作业时长以及测验次数减少,学生受到的学习动机刺激也相应减少,学习动力降低,学习效果可能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得到的教学效果评价的信息频率和数量减少,也就意味着调整教学质量的依据减少,可能导致教师难以及时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调整,容易造成“误评”或“滥评”。要解决上述问题,切实落实“双减”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亟需找到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态度是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的、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章志光,2008)。态度具有内在的心理结构,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成分所构成的(时蓉华,2002)。结合以上定义可知,学习态度是一个从“内在状态”到“外部行动”的过程,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但同时具有趋向性,影响着人们对多项任务的选择,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陶德清,2001)。
如果我们关注学生学习态度中的情感、认知等因素,提高教学技术,我们就有可能延长学生语言学习的时间,增加他们学习成功的机会(Mantle-Bromley,1995)。这个研究结论表明,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语言学习者有持续正面的影响。例如,学习态度好的学习者通常拥有较高水平的学习动机,面对困难时有较强的抗挫能力,对新奇的想法与他人的反馈态度更为开放包容,因此更能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更大的机会提升自身外语的流利度和熟练程度。因此,将学习态度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对促学有积极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教学评价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第四,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第五,教学评价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部,2022)。因此,优化学习态度评价的行动研究也应遵循以上五项原则。根据《课标》的指导精神,笔者开展了学习态度评价路径的行动研究,进行了两轮方案的实施与反思。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要求,改进教学评价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出台了《综评成绩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取消了周测和月考,并规定平时成绩由“单元检测”和“学习态度”两个部分组成。“单元检测”指每个单元的学业质量评价,占平时成绩40%;“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以及交作业三个方面,占平时成绩60%,其具体评价规定如下:
学习态度分数= 60 分-无故缺勤扣分-课堂表现扣分-欠交作业扣分。
(1)采取扣分制,绝大多数学生60 分满分,个别学生扣分。
(2)无故缺勤扣分:每次扣2 分,扣20 分封顶。
(3)课堂表现扣分:严重扰乱课堂秩序者,每次扣3 分,扣 20 分封顶。
(4)欠交作业扣分:缺交作业达到总量的5%扣1分,达到总量的10%扣2 分,以此类推,扣 20 分封顶。
然而,笔者在采取《办法》规定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第一轮评价时,遇到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办法》没有给出明确的实施细则,评价结果区分度有待提高。《办法》只是在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交作业三个方面评价做了简单的规定,并没有给出详细的实施细则。以“课堂表现”为例,“严重扰乱课堂秩序”的具体行为定义不明确;又如在交作业方面,《办法》只对作业的“数量”提出要求,并没有对作业的“质量”提出要求,因而教师无法判断作业质量对成绩的影响。
第二,对于学习态度的评分采用“惩罚”机制,即在学生学习态度原始分为满分的基准之上,采用减分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扣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遵守《办法》规定,就能取得较高的分数。这种方式不利于鼓励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学业水平。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定期开展英语学科课外活动,如“英语配音大赛”“‘致经典’双语诵读会”“模拟联合国校内选拔赛”等。这些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但都不属于《办法》指导的范畴,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无法获得态度评价加分。
第三,评价结果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由于《办法》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标准不明确,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差异最终还是落在了与学习态度评价平行的单元检测这一项,也就是以学业成绩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导致最后所有对于学习态度的评价并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效果: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质量未能显著提高。除此之外,随着测验次数的减少,学习兴趣减弱、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也开始出现。
因此,笔者认为要对评价方式作优化处理,要让具备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评价成绩,要让观望畏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勤奋投入的学生及时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英语学习。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笔者优化了学习态度的评价标准,并形成《英语学习态度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包括“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单元知识达标评价”“个性评价”四个部分,满分60 分。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1)课堂表现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包含听课表现和课堂发言两部分。听课表现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否专注于教学内容并听从教师的教学指令,这是课堂参与的基础。课堂发言指的是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举手发言、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举手发言反映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是课堂参与度的重要表现。因此,在课堂表现评价总分中涵盖5 分课堂发言的奖励分数,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图. 英语学习态度评价方案示意图
(2)作业评价
作业是提高学业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拓展思维。《方案》的作业评价包括作业数量和作业质量两个方面,二者的分值相等。其中,作业数量评价采取扣分机制,学生缺交一次作业扣1 分,扣分不封顶;而作业质量评价采取加分方式,学生的作业若被评定为“高质量作业”,则可获得1 分奖励,奖励分数不封顶。学期末的作业评价得分=高质量作业奖励分+作业缺交扣分,最后总分20 分封顶,如果有负分,以零分处理。笔者希望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重视作业质量的学习习惯。
(3)单元知识达标评价
单元知识达标评价指学生在完成单元学习后对其学习结果的评价,因为设定了一个达标的分值,所以称为“单元知识达标评价”,它包括单元错题重测和语言积累两部分,主要采取书面测试和口头汇报的形式。其中,单元错题重测的评价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核心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每周两次的课前小测为主要评价方式。课前小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教学参考书“教学内容和目标”部分的重难点。对于这方面的评价,笔者只设定学期最低达标次数,如果学生达标次数超额,则可获得附加分奖励。附加分可以用来补偿方案中任何没有满分的部分。
语言积累评价采用口头汇报形式,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笔者在本学期选取学生已经学过的10 篇课文的部分文段,让学生选择以背诵、复述或者表演的方式去积累语句、语段,从而提升语言素养。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段代替课文完成任务。
(4)个性评价
个性评价是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语言活动而设置的,主要包括主题演讲、读书报告分享和校内外竞赛活动三个具有个性特征的评价项目,总分值5 分。其中“主题演讲”“读书报告分享”是笔者所带班级的特色项目,前者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三分钟以内的英文演讲;后者的评价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方式是让学生在读完指定课外读物后分享读书心得。而最后一项“校内外竞赛活动”的评价目的是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校内外竞赛,提升语言能力,学生在参赛后递交参赛证明或奖状复印件即可获得分数。对于这三种评价形式,学生参加其中任何一项都能拿满分。
确定了《方案》的具体评价标准后,笔者向学生澄清标准。澄清评价标准有三个目的:第一,既有助于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学习管理,也有利于家长根据评价标准协助学生学习,实现家校协同育人;第二,能使学生和家长清楚了解评分依据,从而避免他们对期末综评分数不满而质疑评价公平性等问题;第三,能缓解学生、家长、老师、学校等因单一的考试评价而产生的压力。
学期结束时,笔者统计评价结果,并反馈给每一个学生。学生的表现不同,得分自然也不一样。对于获得满分的同学,笔者除了在学期总结会进行公开表扬,还会减少他们的假期作业,作为对他们一个学期的努力的肯定,也鼓励他们利用闲暇时间自主学习。对于得分较低的学生,笔者会找合适的机会和他们面谈,从评价的四个维度分析其本学期学习态度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制订改进计划,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评价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该行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显著提高。《方案》实施后,学生参与课堂的意愿明显提升,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举手发言的人次明显增加。课堂发言更积极意味着学生听课效率更高,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笔者分别统计了《方案》实施前和实施后10 节课中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和次数。表1 反映出课堂举手发言的人数和次数在《方案》实施后都有显著提高。
表1. 《方案》实施前后学生举手发言人数及次数对比统计(10 课时)
第二,师生关系日渐融洽,形成良好的教学合力。笔者在各项评价中都尽可能及时地给学生反馈,学生根据笔者的反馈提出疑问或改进措施,然后笔者再给出相应的反馈。学生学习态度的进步能得到及时肯定,从而有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师生频繁互动也有效促进了双方的信任和默契,这份信任和默契不但能直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进入语言学习的舒适区,有助于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信心。表2反映了《方案》实施前后5 天内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人数及师生互动频次。
表2. 《方案》实施前后师生互动情况对比统计(5 天)
第三,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热情增高。由于“个性评价”奖励分值较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等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表3 反映了《方案》实施前后一个学期内学生参与课外英语活动的人数变化。
表3. 《方案》实施前后参加英语课外活动人数对比统计(一个学期)
第四,教学目标达成度显著提升。笔者随机抽取20 名学生,在《方案》实施前后,组织他们参加了10次考试,对共10 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单考核,根据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判断教学目标达成度。由表4 可知,《方案》实施后,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达到良好及优秀的学生人次占比由24.5%提高到71.5%;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较差及非常差的人次占比由26.5%下降到11.5%。这反映出《方案》实施后,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之前有较大提高。
表4. 《方案》实施前后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人数对比(合计200 人次)
第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成绩进步。随着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断改善,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提高了。笔者任教的班级学生的学期测试平均分和优秀率较《方案》实施前一学期有了较大的进步。表5 显示,《方案》实施前后,学生英语平均成绩提高了8 分,同时高分段人数也有明显增多,这反映了《方案》实施前后笔者班学生英语学习整体学习成绩的提升。
表5. 《方案》实施前后学生的整体英语学习成绩对比统计
通过本行动研究,笔者总结了优化初中英语学习态度评价的三个思路。
(1)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构建学习态度评价体系
在本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笔者的学生在《方案》指导下,不断调整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此外,他们还能定期归纳巩固语言知识,积极参与课外语言活动。这些行为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见,本学习态度评价方案虽以学习态度为评价点,但却是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因此,相关的学习态度评价可具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案,有助于学生在改善学习态度的同时,提升语言能力。
(2)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动态持续的评价
高频率、持续的评价既能让教学不断改善,也能让学生重视自己的进步(林立,2015)。动态持续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监控并调适自己的学习策略。笔者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把学生的课内外表现纳入学习态度评价的一部分,并进行持续、动态的追踪。如每天开展听课和作业评价、每周开展两次单元知识达标评价、每学期开展至少一次课外活动成果评价。这种动态、持续的评价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直观把握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增量发展,不断更新调整学习目标,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3)以正向评价为主
评价是一柄“双刃剑”,恰当的评价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而不当的评价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以正向评价为主,发挥评价的正面作用。《方案》评分机制以“基础分+奖励分”为主。学生在学习上要获得基础分数并不难,但是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要在“课堂发言”“单元知识达标评价”等方面多努力,获得附加分以补偿任何没有满分的项目。但是,学生也不用担心偶尔的失误会对综评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从而建立起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
笔者根据《通知》及所在学校《办法》的指示精神,对学习态度的评价方式进行了优化处理,并开展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态度评价方法路径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五方面的成果: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师生关系得到改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热情增强,教学目标达成度显著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进步。但该方案在实施层面仍然有一些不足。首先,该方案部分评价标准对学困生有难度。如,优化方案里面的“作业评价”涉及“作业质量”,“个性评价”涉及“课内外竞赛”等需要较高语言能力的活动,可能会使部分学困生产生畏难情绪和逃避评价的心理。其次,评价方案若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任课教师必须定期反馈评价结果,并指导学生反思并改进学习态度,这将耗费教师较多的精力。今后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协助教师完成高效反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