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

2023-11-02 10:15:34陈秀兰
文理导航 2023年35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思维品质

陈秀兰

摘要伴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展开对所教授数学课程的深度探索,依托于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与程度来明确一些操作类活动的形式,使学生进入到严谨的推理之中,明确各个步骤之中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结合亲身感受来导出数学原理,实现建模思想与空间观念的进阶;教师也应善于从贴近于学生生活实践的角度来挖掘一些元素,营造出相对有效和饱满的感知氛围,使学生落实抽象知识的转化,产生强烈的迁移运用意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成长。

关键词思维品质;迁移意识;转化能力;课堂活动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不断贯彻与落实,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愈发被广大教师所重点关注于意识起来。学生核心素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深层次地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引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等。在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他们创设出相对有力的思维空间,辅助学生进到其中,落实属于自己的发现思考、逻辑解析、抽象转化、数形结合、归纳联系、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获得多个维度的成长与发展,逐渐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本文展开了关于在此方面的一些思考与探索,从以下维度落实了论述,希望给予广大教师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设计驱动型操作观察类课堂活动 启发学生自主推理

自主学习的历程,是培育学生思维进阶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小学学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全面关注到驱动性操作观察活动的有效设计,在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积极展开对所教授数学课程的深度探索,重点结合其中所呈现出来的一些关键性原理来明确活动的主题,依托于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与程度来确定活动的形式,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完成多角度观察与思考,逐渐获得更有意义的成长。

(一)驱动操作类课堂活动设置的价值

1.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

由作者所积累的教育观察来分析,处于小学时期的的学生,其本身的思维能力是还是相对薄弱的,尤其表现在建模思想和直观想象等方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解析经常停留在浅层之中。与此同时,他们单一地将学习成果的标准设置为单纯的记忆或刻板地运用。尤其是在参与一些公式原理的学习时,他们更是会直接忽略掉教师的推导过程,出现跳跃学习的情况。在这些因素的限制下,学生则无法真正地掌握知识,其本身的思维与核心素养则得不到提升。而驱动型操作观察类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则能够全面改善这一状况。可以说,这些活动本身的推进,往往会衍生出来一些实际性的材料或具体的工具等等,而这些内容最为明确的价值,就是可以为学生带来观察的基础。当学生参与到其中时,他们都则可以结合这种工具来感知,其本身与数学原理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在不断操作的历程之中,学生更是逐渐在会在自己脑海中建立一个明确的成像。或者说更加清晰地感知到处于知识框架结构中所涉及到的各个部分等等。在潜移默化的历程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则会变得更加的完善,进而获得建模思想的形成。

2.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与此同时,作者认为,这种类型的活动推进更是有助于形成一种数形结合的模式,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意识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真正参与的过程中,活动的步骤更是会延伸出来一些具体化的数据,或者说一些结构概念等。这些内容都能够辅助学生进入到严谨的推理之中,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有力的导出基础。与此同时,学生更是会明确各个步骤之中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确定数据之间的联系性等等。因此,他们则可以结合亲身的经历与感受来完成更具有价值的探索。经历预测、想象、推理解析、归纳整合等步骤,来获得完整的思维进阶历程,最终立足于宏观性的角度与视域,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将教学活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设计驱动操作型课堂活动来启发学生自主推理的实践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圆柱体的表面积》一板块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托于这种类型的操作观察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培育他们深度解析,多维度感知圆柱体侧面积以及表面积的运算方式,发展小学生可以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这二者的思维;强化小学生观察思考、操作践行、概括組织的能力,发展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数学思想与意识。在具体推进中,教师首先可以启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模具,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启发学生感知与归纳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并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并思考),逐渐拆分并实现思维的转化与发散(如图1),灵活地采取把曲面想象为平面的方法,归纳圆柱体侧面积,恰恰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媒体出示结果进行验证。由此可见,驱动型观察操作类课堂活动的有效设计,在全面的发展学生数学意识方面表现出来了独特的优势。其方式以真更具直观性的实物为辅助,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与推导分析为方式,逐渐将他们植入到了一个更富有层次的思维空间与环境之中,完成了不断的进阶与成长。相关的教师应善于采取这种活动的模式来实现对学生启发,满足他们的核心发展需求。

二、构建项目型生活化践行类课堂活动:引领学生解决实质问题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是学生核心素养成长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在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历程之中,学科教师应全面关注到项目型生活运用类课堂活动的有效构建,在更好地推进学生迁移运用能力提升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定优势,积极展开对所教授学生多视角观察与解析,从贴近于他们生活实践的角度来挖掘一些元素,导入到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站在更贴切的环境中来完成对知识的解析与贯彻使用,在更多元的体验中获得解决问题意识的成长。

(一)项目型生活运用类课堂活动设计的优势

由数学学科所具备的独有性质来分析,最明显的就是工具性与实际运用性。在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也围绕着学生能够更好地联系生活来迁移而开展的。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应试心理与升学任务,使绝大部分小学生的意识思想与实践能力并不够明显与突出,或者说他们更缺乏在实际性的空间来落实运用等等。其本身对知识的把握设置在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之上,学生本身的核心素养发展就会得到限制。而项目进行生活运用类课堂活动有效设计,则能够有效改善他们的这一状态。可以说,学科教师所精选的生活元素和常见内容绝大多数都是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能营造出相对有效和饱满的感知氛围,学生则会自发性地置入于生活情景与实践中,展开关于数学知识的抽象转化,将更多不便于理解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实际性元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之中,学生则会逐渐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之间具备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感受二者的交互性等,肯定数学知识的独有价值与使用魅力,产生强烈的迁移运用意识,获得核心素养的成长。与此同时,作者认为,这种模式的有效运用更有助于彰显教学的延伸性价值,帮助学生在真正的生活实际建中来贯彻使用,包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或者说更加高效率快捷地开展一些客观的实践等等,为学生创造出更多隐形的锻炼空间,培养学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中获得积累与沉淀,推动他们的成长。

(二)构建项目型生活化课堂活动来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分段计费》一板块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托于这种类型的生活运用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培育他们在更加有价值的情境中经历相对完整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历程,启发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历程中熟练掌握一定的能力;培育学生在参与真正的解决问题时,能夠体验到解決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正确解答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在具体推进中,教师首先可以进行情境与材料的引入(如表1),提问“学生同学们都坐过出租车吧,你知道出租车怎样收费吗?今天咱们就来研究出租车计价的问题,小明周末坐出租车去体育馆运用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观图并解决。

由此可见,生活化运用类项目的有效介入,在全面升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方面也表现出独特优势。其方式以学生密切接触的一些生活事物为基础,以他们自主性的抽象转化与应用为辅助,逐渐将学生放置到一个思维转变与问题解决的空间之中,培育学生建立了迁移的思想与运用的综合能力。相关的教师应善于去创新这种模式来启发学生,贯彻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三、明确整合性学习单工具的运用 培育学生归纳梳理知识

学生知识框架的完善,是他们核心素养成长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小学学段的数学教育历程之中,一线教师应切实关注到整合性学习单工具的有效介入,在更好地推动学生思维水平成长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核心意义,全面落实渗透式的培养,启发学生在正确导向下,展开属于自己的单元整合或知识梳理,实现多维度的成长。

(一)整合性学习单模式运用的作用

从数学学科的分布情况来解读,是相对均匀的,因此会涉及到不同的年级单元。而小学生本身的能力与数学品质又处于一个不太成熟的时期,因此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是更具有模块性和细分性的。在他们的思维空间中,经常无法搭建起相对广阔的空间结构结构,更是无法建立一定的数学概念。而整合性学习单工具的有效运用,则能够全面改善这一方面的状况。可以说,这类型工具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清晰与层次分明。可以将同一单元主题下或概念模块下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收纳与呈现,辅助学生解析其中所存在的各种共同点与差异,站在总结性的角度来实现对同一类型知识统筹,逐渐把握其中所存在的规律,形成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有力把握,明确其中的核心概念。

(二)运用整合性学习单培育学生梳理知识的实践

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圆柱与圆锥》一板块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依托于这种类型的整合活动来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培育学生感受圆柱与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整合历程,掌握关联的计算公式。尤其是经过切割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进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过程,向学生浸透转变思想,培育学生的剖析推理能力。在具体推进中,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自制,得出立体图形的求体积公式,并展开这几个图形的归纳与总结,强化学生的立体概念,使学生意识到这类图形都是由底面积乘以高而演变出来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四、结语综上所述,在新的教育方向与目标不断更新与变革的今天,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育愈发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出更多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立足于亲身的经历与感受来完成推理解析与归纳整合,落实自主学习以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原理,或是实现综合性的运用等等,将教学活动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参考文献:[1]李佳.关注学生发展 培养数学意识[J].考试周刊,2021(13):69-70.

[2]陈秀爱.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39-140.

[3]宋乃庆.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刍议[J].小学教学(数学版),2022(11):1.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思维品质
课堂的“生命”在于“活动”
考试周刊(2016年99期)2016-12-26 10:14:38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活动设计
未来英才(2016年2期)2016-12-26 10:11:13
英语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42:04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11:35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与学做到合一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6:31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20:00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