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哲忱 陈旸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思想精髓;现实议题;中国与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理解,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于2023年6月26日联合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世界”学术论坛。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涛,清华大学党委原常务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姜胜耀出席并致辞。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郭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
副所长、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金民卿,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中央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姚坚,南京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保平,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贺东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朝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长聘教授杨雪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文玲,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孙尚武,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主任、教练员学院院长、体育总局党校副校长曹卫东,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文兵,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等近30位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与会研讨。论坛分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精髓”“发展、治理与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议题”“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三个议题展开。
于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在世界范围凝聚共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画出最大同心圆;可以在民众心中达成共情,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各方理解支持;可以在国际变局推动共赢,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共同问题。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同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共同组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世界”学术论坛,对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理性研究,深化对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规律性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于涛表示,中国外文局高度重视、稳步推进一流智库建设,努力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打造成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重镇高地;打造国际交流对话平台,举办一系列以治国理政、全球治理、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国际活动,包括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和人文交流论坛,组织国际文化交流“兰花奖”评选,实施“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广泛传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需要有专业的学理支撑,需要生动的案例故事,需要融通的话语叙事,期待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的合作不断深化拓展,多形态、多渠道运用好论坛成果,共同促进相关主题高层次研讨机制化、常态化。
姜胜耀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重大影响,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一系列课题,急需我们予以全面研究和深入阐述。如何解读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和思想内涵,是我们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根本基础和逻辑思路;如何持续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与创新,解决治国理政中的现实问题,是我们研究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应当回应的实践之问。希望本次论坛通过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基础研究与探索,为深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历史逻辑与思想精髓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升华
李忠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和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认识,更加坚定地执行去除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大力吸收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命题和要求,必将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合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这样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母版,而是这种文化的创新版、发展版、升华版。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经验总结归纳的成果
金民卿指出,从中国近代史上各种对现代化探索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可以归纳出现代化的成功必然需要:第一,必须要有先进的政治组织来领导才能形成一个核心,否则一盘散沙无法建设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第二,必须要有先进科学思想指导,只有这种思想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矛盾,进而制定正确决策,从而走向真正实践。第三,必须要有强大的人民力量支持,人民不参与进来,现代化根本无法进行。第四,必须要有一种先进的生产关系、先进的制度来保证现代化持续向前。第五,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走中国自己的路。第六,必须要处理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立足中国与胸怀天下,借鉴世界与立足自我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总结历史、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结党的历史奋斗经验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道路,其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近代历史上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上的失败正是因为缺少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
(三)中国式现代化是长期思考提炼凝聚的成果
郭湛认为,回顾历史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中国历史发展和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思考研究和实践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经历了从“中国的现代化”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转变。要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形式的式、方式的式、模式的式、构式的式、程式的式、法式的式六个方面去思考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精髓。同时,还要从哲学高度概括中國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确保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且带动世界走向一个更合理的发展方向。
(四)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
张占斌指出可以从五个方面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第一,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提供理论上的支撑。第二,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要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内在本质和本质要求,要和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有明确明显的区分。第三,要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努力破解中国式现代化前进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第四,要胸怀天下,海纳百川,有针对性回答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引领。第五,要有更大的国际责任和历史担当,要站在历史正确一面,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五)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陈志刚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体两面。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又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重大转变。其次,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又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社会主义文明从经典形态向当代形态的转变。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借鉴了西方现代化发展经验,但是又超越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
二、发展、治理与安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议题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道阻且坚
陈文玲认为:第一,中国式现代化将改写世界历史,重塑世界格局。当今世界上中国和平崛起是影响世界格局的最大变量,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实现,将决定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世界定局。第二,中国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当今中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挑战,美国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遏制、围堵、打压,并且力图重构全球格局,从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盟友体系重构,价值观重构等各个方面去中国化。在大国竞争博弈中,中国式现代化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和平发展的环境。因此急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安全格局、新文明格局。第三,中国式现代化实际上是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提供了发展范式和发展道路示范。要继续发挥示范效应,就要把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使中国式现代化顺利实现。
(二)以数字化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孟庆国指出,我国数字化发展战略用两个关键词概括即是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包含八个方面内容:第一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第二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是以信息化培养新动能;第四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第五是突破技术封锁实现技术创新;第六是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第七是推进全球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数字中国战略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以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通过网络强国战略来夯实基础,也要通过数字中国战略来凝聚目标与共识。通过网络强国战略,夯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数字中国战略,勾画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形态。
(三)以生态文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姚坚以“双碳”战略的实施为视角探讨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双碳”目标是当前国际社会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最容易辨识的共同利益和最大公约数。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上宣布的我国自主贡献“双碳”目标,承诺在30年内完成历史上最短时间的碳达峰到碳中和,体现出的不仅是国家自主需要,更是在道义和价值观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重大贡献。“双碳”战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积极探索,在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的科技和制造业进步,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平台。
(四)以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任保平從数字经济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未来要直面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使数字经济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引擎,用数字经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版本。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版本的具体路径主要包括:第一是要加强数字技术创新,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新版本当中的科技现代化。要积极构建适应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在数字技术基础研究、科技与技术、关键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布局。第二是要加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特别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深度融合来打造新型实体经济,使得实体经济底座发生变换,发展形态发生变成,效率得到提高。第三是要强化数字经济治理,强化数字经济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通过数字经济治理来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经济带来的不平等。
(五)以社会认同维护中国式现代化
贺东航强调,加强社会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同,首先要在国家主流话语建构时注意社会多元化的关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做到协调有序、兼容共生、和而不同。努力通过建立一种社会思想共识来构建一个具有亲和力、渗透性的认同体系,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其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发现社会普遍价值,并用民众语言进行重新阐释和表达。民众对中国式现代化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的普遍认同才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最后要凭借着政党的先进性推动世界现代化话语的重构,对西方的现代化理念进行再造,最终在全世界形成更大的社会认同。
(六)以社会治理促进中国式现代化
彭宗超认为,中央提出构建新安全格局,在统筹发展与安全方面,需要思考一系列发展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思考新型重大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类型。新安全格局到底如何构建?重点难点问题到底是什么?过往研究比较关注公共安全、社会安全、心态安全、国家安全等方面,忽略了治理。现有研究发现,即便从环境到心态到行为这些因素变的越来越差,只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较强,整体风险形势可控。但环境、心态、行为风险不突出时,如果治理能力较差,相关社会安全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也很大。所以需要特别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辩证关系,积极改革创新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稳定。特别是要关注社会心态风险、治理风险这两个变量,通过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
(七)以统筹治理理念解决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杨雪冬指出,当今的全球化面临着经济放缓、生产链重塑,国家和社会在全球化态度上发生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各自中心化,全球化造成相互依赖的双刃剑效应越发明显,全球化进入“平台期”。西方学者认为,任何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都无法解决好国家主权、国内民主、经济全球化这三者的关系。去解决这一问题有三个建议:第一,要清醒认识到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动力发生转变,治理主体发生调整。第二,要树立解决国之大者统筹理念,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变革国家、转型国家,面临现代化挑战和问题时需要树立解决国之大者问题的统筹理念。第三,需要把统筹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具体而言,首先要确保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性,同时要树立全局观念;其次要从现代化长时段来分析解决问题,根据不同情况确定阶段性重点和中心任务;最后要注意通过资源整合解决各种“卡脖子”问题,将统筹治理理念落在实处。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新时代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式现代化担负全球价值重建使命
宋朝龙指出,西方近代文艺复兴时期,从人的一般本质理性中进行论证,形成了理性主义的普世价值,包括人格权、所有权、契约精神、永久和平等等一系列观念。资本主义兴起后,巧妙将自身的商品、货币、金融资本等等从自己形式特征中概括出的一套规范与理性主义的普世价值混淆起来,延伸出新自由主义普适价值,包括对私有制与自由市场绝对崇拜,对国家干预的抵制,对国家权利的削弱,基于霸权的世界稳定论,等等。西方这种从资本主义形式特征引申出的新自由主义普适价值,背后隐藏了一个重大问题,即垄断资本虽然运行于形式自由之中、契约自由之中,但其背后实际的运行逻辑是资本对社会的剥夺。资本的剥夺性积累在上升时期会对自由主义普适价值进行利用,在危机时期会对自由主义普适价值进行否定,当资本开始否定自由主义普适价值的时候,西方的价值危机就会出现,正如今天西方社会中发生的情况一样。在此时期,社会主义应成为承载全球价值共识的一种新制度主体,中国式现代化应当担负起全球价值重建的使命。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西方现代化理论迷思
曹卫东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五方面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第一个方面就是关于现代化范畴统一的迷思。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既把现代化范畴统一了,也把西方范畴统一了,而西方这个范畴就像东方这个范畴一样,都是西方人为构建起来的,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东方范畴,更没有一个统一的西方范畴。第二个方面在于破除现代化在时间上历史化的迷思,西方把现代化历史化导致世界各国认为西方走过的路是所有非西方必须跟随的路,所有人都无法绕开同样的历史进程,实际并非如此。第三个方面在于现代化等于空间上西方化的迷思,西方的现代化在西方有效并不等于在全球都有效,而西方将其视作全球统一的概念。第四个方面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第五个方面是把现代化在文明层面上等同于基督教化。西方把现代化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契合度和西方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契合度提高到一个无可攀比的高度,是西方现代化概念迷思当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对于非西方和非基督教文明,既跟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存在不契合性,也跟现代化之间存在不契合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两个结合”在制度层面和文明层面上打破了西方现代化迷思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
(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创政治经济学新范式
赵可金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核心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政治经济学,成功融合并升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西方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以阶级为本位,以劳动无产阶级为中心实现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不以资本为中心,也不以劳动为中心,而是以新发展理念驱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将资本和劳动结合起来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也发展了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中央集权政府经济学,其实现目标是天下为私,而中国式现代化将其转换为天下为公的政治经济学,发展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促进人类进步,为世界作出贡献。西方政治经济学是以西方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走的是殖民扩张和霸权对抗的道路,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全球为中心,以人类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胸怀天下的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创新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政治经济学。
(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世界现代化理论赋予科学新内涵
陈文兵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视域下的三大全球倡议,为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破解全球治理的难题,贡献了中國智慧和中国方案。首先,三大倡议天然地立意于中国式现代化之中,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情怀重要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世界观、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的重要体现。充分展现我们党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政治体系和责任担当。其次,全球发展倡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特色。再次,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点。然后,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征。最后,涵括了三大倡议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丰富世界现代化理论内涵,拓展世界现代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三大倡议不仅体现中国式现代化全球维度,而且还为世界现代化赋予新的科学内涵,注入了强大活力,成为推动世界现代化理论与时俱进,与时代潮流和人类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动力之源。
(五)生动立体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孙尚武表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理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要做到这一目标,首先,要加强话语建设,深入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要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始终贯穿和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两个结合突出范例,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最后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是三大规律具体体现,符合共产党执政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其次,要创新叙事表达,生动展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需要讲好凡人故事,凡人小事最能共情,人间烟火也最能抚慰人心,以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向往为出发点,生动讲好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展现好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需要借嘴说话,一方面可以利用好在华工作学习的大量外国人群体,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拓展海外人脉。与此同时还需要强化技术赋能,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回应国际关切,突出宣介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应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和平,为全球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环境。还应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开放,为各国发展提供广阔机遇。最后应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独立自主,为各国发展提供崭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