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诺,赵琳,贺文阁,赵国衡,曾宪鑫,魏敏杰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沈阳 110122)
医药产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1世纪我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1]。医药类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与理念,强化医药结合模式下临床药学专业的内涵建设,培养“懂医精药”临床药学专门人才,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教育教学理念,成为当下医药类高校的工作重点。
高等院校为发挥自身职责作用,强调教学管理的深度改革,在健康快速发展时期必须保证教学管理理念与时俱进,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从2002年起就对临床药学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从组织机构、课程建设、实践培养模式及教学质量保证等环节入手,形成了一套合理有效且较为完善的临床药学管理体系,学院教学管理工作逐渐走向科学、高效和规范化轨道。
教学管理体系设计与构建是高校及其内设机构生存之基础、运行之保障[3]。目前二级学院承担大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已成为教学质量的直接管理部门和最终落实部门[4]。
学校专业建设实施“学校主导、学院主体”的模式。教务处立足学校发展,制定全校专业建设规划,负责指导、督促各学院和各专业加强专业建设与管理。各专业根据学校专业建设总规划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药学院遵照学校教学管理要求,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党政沟通协调、决策和监督机制,凡属专业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决策之前,院长、党委书记经充分沟通酝酿,取得共识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凡涉及专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或与教职工利益相关的问题,决策之前须向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组织征求意见。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设置专业负责人和专职教学秘书,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负总责,专职教学秘书负责开展专业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药学院建立由书记、院长、分管院长、行政办公室、二级科室的管理组织架构,同时在各实习医院建立了主管教学院长、教学管理机构、药学部的教学运行组织架构。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有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供了保证。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临床药学专业建设组织结构图
教学大纲的修订应遵循新旧结合互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高校学生若愿意参加课堂活动,课堂学习氛围则活跃,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5]。因此完善课程大纲会起到增加课堂学习效果的作用,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制(修)订教学大纲的原则,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在教研室内充分讨论后制定或修订,经学院负责人审核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批执行。教学大纲执行过程中不得轻易改动。一般每五年全面修订一次,特殊情况下也可提前修订。
如何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促进医学与药学知识的融合,增加课程间的衔接与联系,强化实践能力的有效训练,是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2.2.1 结合专业特点,改革授课知识侧重点
围绕临床药学专业“懂医精药”的临床药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了更加符合临床药学专业特色,药学院对授课过程中的知识侧重点进行了改革,着重突出临床药学专业特色,结合临床药学专业特点,编写相关课程病例教案。
对于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等课程,授课内容偏重于应用,如药物化学课程内容更加注重药物的构效关系,而非合成方法;药物分析学课程在授课内容中增加治疗药物检测、体内药物分析应用实例等相关内容;生物药剂学授课内容强调药物剂型和人体生理病理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毒理学课程结合专业特点,教学团队编写药物毒理学病例教案时增加病例中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临床疑难病人用药讨论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情景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及与其他学科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2.2.2 加强临床师资配备,提升药学服务临床匹配度
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培养的必须是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反应敏捷的应用型人才[6]。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教学仍采用“教为主、学为辅”的形式,不能有效实现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紧急情况能力的培养[7]。本院重视临床药师在课程教学中的关键作用,着力提升临床药师的教学意识和能力,授课内容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有效提升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和能力。
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治疗学课程教学团队以临床药师为主,以临床合理用药评价为核心,针对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和重点疾病,围绕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合理选择、使用以及患者用药指导等内容开展教学;教学增设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临床典型病例或用药案例,围绕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用药问题。
2.2.3 重视思政教育,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和落实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应以课程思政育人为主体,也需以新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保障[8]。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在临床药学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于2019年提出“党建+思政+专业+创新”一体化工作格局,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推进“三全育人”,鼓励全体授课教师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让每一门课都实现育人功能,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纵向需要层层激发动力、形成共识,横向需要多部门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二级党支部牵头抓总、科室具体推进落实、各部门密切协同、教师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工作举措:学院党委牵头组织课程思政工作;教务科将“课程思政”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编写;党政办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考核内容;党委推动教师党支部抓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教师党支部考核指标体系;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在各类评优评先表彰中,将课程思政增列为要求。
同时,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专业所有课程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多个维度进行课程目标的设定,在以往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各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特点和具体内容发掘和设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密切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特点、课程具体内容,找到最佳切入点,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目标。
2.2.4 加强案例库建设,构建线上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依据实践性、典型性、针对性、新颖性和真实性原则,确立案例采集的来源和标准,制定案例库标准化规范,制作了100余个含有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理学、中药生药学等课程的案例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在互联网时代,为了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力补充,临床药学教学团队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把精品课程、教学自主开发的课件以及各类学习资源上传至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教学资源,学习方式日趋多元化。不断养成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等习惯,学生学习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专业实践教育是本科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9]。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设计了实践性教学的总体思路(图2)。学院以不同师资团队为保障,以多重实践平台为依托,通过实践-实习递进平台的建设,增加实践课时比例,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和社团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图2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总体思路
2.3.1 实践类课程、见习及实习安排
临床药学专业开设基础类课程(化学类、生物学类、医学基础类、药学类)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课。学院要求学生在药企完成为期2周的见习,见习内容包括GMP、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检测环节、经营环节等;在医院药学部门和临床完成为期42周的实习,其中药学部门实习12周,主要在门急诊药房、住院药房、调剂室、药库等二级科室;临床实习30周,需选择3个及以上临床专科,优先选择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等,每个专科实习时间不少于6周。临床实习由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组成带教组进行学习指导,每个带教组指导学生不超过3人。临床实习要求开展临床药学教学查房。各专科实习结束时,学院须对实习生进行出科考核并评定成绩。
2.3.2 社会实践要求与安排
聚焦临床药学专业特色,由业务能力出众、有一定社会实践指导经验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学生,参与由医院、社区或医药相关单位组织的社会(社区)实践活动。以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方式,紧贴医疗、用药等社会实践活动可加深学生对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增进学生对医药相关岗位的认知,加深学生对患者的心理和需求的理解。
2.3.3 科技创新实践安排
为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研室制定了20周的科技创新实践要求,由高级职称或资深讲师以上教师带教,锻炼学生科研思维,提升科研能力。教研室以科研设计、文献综述、研究论文等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学院备案。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学院在提高教师教学投入度方面,进行了多种措施和评价方法的探索,努力促进和保障教师潜心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1.1 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学院要求教师参加学校、学院教学发展培训项目,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学校通过短期培训、专家讲座,举办医学教育年会、主题研讨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培训。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支持教师出国进修,提升专业能力。形成一对一的扶持机制,由老教师对年轻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独立胜任本职工作。
3.1.2 落实考核与激励机制
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药学院把教学工作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聘任的重要标准,实行教学工作一票否决制,改变单纯以科研论文和科研课题的考核方式,侧重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奖励。
学院实施教学奖励措施,将教学活动评价纳入教师和教研室年度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津贴政策中增加教学的权重,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成果作为聘任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
高校要结合本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对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进行修改完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解决[5]。教学督导组通过深入课堂,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然后进行分析、评估,将信息再反馈给各教研室,进而督促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水平[10]。
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评估与教学质量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形成了“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详见图3。学校教学督导、管理干部、教师同行评教评学以及学生评教和评课的方式,各部门均参与课程体系设置和评价修订过程、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审查过程、课程教学过程监督检查以及课程考核方式和内容审查,具体工作流程如图4。学院同时开启了毕业生跟踪评价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就业去向和就业质量、毕业生职业满意度以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等相关信息,以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
创新临床药学专业管理模式,积极探索适应新时期医药发展的教学规律,是药学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教育永恒的追求。结合“懂医精药”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从课程内容优化、教学体系设置、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入手,创建了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和创新知识拓展为主线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体系,为培养医药兼修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贡献力量。
图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图
图4 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