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乃锋
[摘 要]本文归纳了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动产质押难等问题。结合物联网设备将融资流程分为融资端和设备端,融资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动产质押难等问题,为改进信贷评估体系提供了数据基础;设备端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了物联网设备成本高和质押品处置难的问题。
[关键词]物联网;出口供应链金融;农产品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5.030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3)15-0100-04
0 引 言
早期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参与方通过资源有效协调来创造新增价值[1]。随着产业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加速普及,以产业链条为载体的融资形式的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以金融机构为中心的供应链金融模式,逐步发展为以金融机构、产业企业、专业平台以及金融科技等多角度协作的供应链金融模式[2]。与传统的买方出口信贷、卖方出口信贷以及混合信贷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强调以整条供应链企业信用状况为风险评价依据,进行资金整合和商品流转。
1 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定义
目前供应链金融在各行业应用广泛。其中,农产品供应链金融(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Finance,APSCF)主要用于解决在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中参与方的融资约束问题[3]。主要参与方包括农产品生产者、分销商、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海关等政府部门以及互联网交易平台。以金融机构、核心企业和出口电商平台为核心的融资模式构成了当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三种主要类型,并以应收账款、存货质押和订单质押三种贷款方式为主。
在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难以实时掌控、质押品价格波动以及汇率波动等多重风险。为缓解上述风险,农业物联网设备的使用逐步展开。物联网将供应链上下游的物体的信息相连,对其进行定位、追踪、监控以及智能化管理。生产端,农业物联网设备根据功能不同大体分为生长监测、气象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水产水质监测以及软件控制设备等几大类别;运输端,运用射频识别技术、3S系统(卫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红外感应技术等实现物流过程中物体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递[4],能够为供应链金融中的各参与方提供实时数据,便于融资双方采取动态决策保证资金安全。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已经较为广泛,养殖企业、种植企业等均已对物联网设备应用较为熟悉。但针对物联网技术改进传统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对该模式的改进进行深入分析。
2 農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根据农产品流通程序分为三类,即订单融资、存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分别对应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和销售阶段的融资形式。三类贷款的本质均是基于某类产品的质押贷款,如农产品、应收账款、加工产品等。
实务中,中小企业和农户受以下因素制约,面临严峻的融资约束。
信息不对称。在供应链融资过程中,资金供给方获得上游和下游中小企业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核心企业的信息传递,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限制着核心企业有效传递各方的基本信息。客观上,核心企业无法同时掌握上游和下游大量合作方的实时信息,且由于供应链较长,处在较上端的分散农产品供给者和下端的零售商的信息难以有效在整个产业链中无损传递,这导致了信息的严重失真。主观上,可能制约产品销售的各类不利因素会被核心企业主动掩盖,导致信息无法传递给资金供给方。
动产质押难。供应链金融是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信用向上下游辐射,并以链条上的产品和单据作为质押品的一种融资形式,因此动产质押的难易程度就决定了供应链融资的成败。农产品出口中,产品质押以在途农产品质押为主,但在国际贸易中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容易对资金供给方造成信贷冲击,汇率的大幅变动也会限制资金供给意愿。资金供给方对在途农产品进行估值、确权、监管和处置的难度较大,因此对质押率、拨备率等指标难以估量,造成信贷阻塞。在部分以单据质押的情形中,易出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相互勾结,进行空单质押或重复质押等操作,资金供给方难以辨别交易真实性。
3 农产品物联网设备及应用现状
为完善物联网在农产品出口供应链中的功能,首先需要明确物联网设备的现有功能和企业运用方式。
目前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的用途分为环境监测、生长模型、地块标注三类[5],环境监测能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包括气候、空气、水质、土壤、温度、湿度等信息,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农产品生产的外部风险,帮助生产者提前准备风险应对措施。生长模型能够监测农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为生产者提供农作物的实时生长数据。地块标注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农产品地块进行影像生成、影像分析和场景分析,帮助资金供给方高效确定地块信息,减少调研成本。
主要的农业物联网运营方式有三种,即企业自建型、科技公司合作型和政府提供型[6]。企业自建需要企业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经济实力,以自主研发的形式为集团打造个性化的农业物联网设备。但受规模效应约束,目前大部分农业企业难以负担高昂的生产成本,该种运营方式较少。与科技公司合作可极大地减少企业的开发成本,农业企业可以通过购买或租赁的形式从物联网设备公司获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等服务,减轻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但受观念落后、人才缺失等因素影响,目前该种形式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政府提供以“政府出资+企业运营”模式为主,主要是为了打造示范农业产业园,深入探索农业物联网的运营模式。该种模式仅起到示范作用,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推广。
4 物联网对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改进
物联网设备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能够为供应链上下游提供比传统合作方式更丰富和细致的产品信息,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上述环节,也为改进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应用物联网改进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模式分为融资端和设备端两个部分。其中,融资端针对物联网设备辅助下的农产品出口供应链融资,在传统供应链融资的基础上增加了物联网设备的应用,改变了质押物的性质和质押效率。设备端针对设备的获取和风险发生时质押物的处置,针对传统供应链金融中质押物难以处置的问题,引入或有权益的金融产品,将信用风险分散在供應链上下游,减少风险对供应链融资的影响。具体参见图1。
4.1 融资端
农产品从生产到出口主要分为产品生产、产品采购、仓储和物流、出口、国外分销等环节。在整条供应链运转过程中,上下游企业受市场地位、行业习惯、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易出现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账面资金往来。为加速资金流转,可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基础,根据融资方基本信息由出资人提供信贷支持。
基于农业物联网设备提供的实时信息,可拓宽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电商平台和核心企业。三者常以财务数据为基本分析依据,运用Logistic模型或BP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算法衡量融资方信用风险[7]。但财务数据更新速度慢、大部分中小农业企业或个人的账目基础差,难以提供有效和及时的财务数据,因此在信贷评估上有较大缺陷,而结合了物联网设备的供应链金融,会根据物流在各节点上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特征数据,提升信贷评估效率。农产品生产阶段,需要提供生长信息、环境信息和地块信息等特征信息,在农产品供给方进行订单融资、存货质押融资过程中,让资金提供方掌握实时数据。若出现信贷预警信息,能够提早通过要求融资方补交保证金、撤回资金、寻找担保人等方式缓释风险。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产品的生物状态、地理状态、库存状态等也能在全链实时共享。一旦出现融资方违约,融资平台能够第一时间对质押的资产进行处置,保障出资人的资金安全。
4.2 设备端
受农业成本因素的制约,物联网设备难以大范围应用。目前,只有少数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如京东、阿里、苏宁等,能够建立完善的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系统,以政府扶持的方式只能普及一部分农业物联网设备,但全面应用依然要靠社会资本的力量。
处于供应链金融核心地位的企业,如银行、电商平台或链上核心企业,可以在构建融资平台的基础上,将政府资金、物联网设备商和社会资本引入农业供应链,在降低融资门槛的同时,减少物联网设备和服务的成本给链上企业运营带来的冲击。具体来说,物联网设备和服务资金来源于政府扶持资金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有两重作用:其一,社会资本以有偿提供为基础,通过购买ABS、参与债权众筹或产品众筹等方式为链上企业提供物联网设备资金,未来链上企业分期将运营收益或产品返还投资者;其二,社会资本购买违约企业处置的质押品,提高质押品的流动性,为银行、电商平台和核心企业提供保障。
在进行农产品出口供应链融资阶段,政府、社会资本、银行、电商平台和核心企业以及链上其他成员可实时共享链上企业的信息。物联网传输的农产品实时信息,为社会资本判断是否购买链上企业违约后出资方处置的质押品提供了依据,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质押品处置难的问题。
5 结束语
物联网对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的改造分为设备端和融资端,物联网的接入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融资端解决了中小农业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设备端解决了物联网设备成本高昂的问题。但物联网的应用对传统生产者的认知提出了挑战,信息安全和数据兼容问题也限制了物联网设备在农产品出口供应链金融中的普及应用。
主要参考文献
[1]HOFMANN E. Supply chain finance: Some conceptual insights. [M]//R Lasch,C G Janker Logistik Management:Innovative Logistikkonzepte,2005:203-214.
[2]宋华. 智慧供应链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杨静,王亮.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融合发展探讨[J].时代经贸,2021(9):8-12.
[4]秦立公,吴娇,董津津,袁媛.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设备管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8):9942-9945.
[5]高苏广,郑曦,杨贤亮.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及创新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2,24(20):89-91.
[6]杨晓慧,张国海,姚嘉,廉佶潭,邓玉杰,王新.物联网技术在果园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果树,2023(1):135-140.
[7]王子瑜. 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测度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1.
[收稿日期]2023-01-14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数字经济视阈下供应链金融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路径研究”(2023KY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