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 袁梦琦 陈鹏万
[摘 要] 时代的发展对兵器类专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高校,肩負着为国防事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基于新形势下兵器类国际化人才高端化、多元化的需求,结合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近年来在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方面的具体实践,从发展思路、顶层设计、模式创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分析,解决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完善兵器类学科教育国际化体系,以培养出更多具备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并且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及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复合型领军领导人才。
[关键词] 兵器类;国际化;研究生教育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培养综合改革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防类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2021ZDPY004)
[作者简介] 王 崇(198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外事干事,主要从事人才培养研究;袁梦琦(1989—),女,安徽合肥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爆炸防护研究;陈鹏万(1971—),男,重庆人,博士,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9-0161-04[收稿日期] 2022-09-29
一、兵器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背景和思路
(一)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的时代背景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其教育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研究生教育不得不与世界接轨而走上国际化的道路[1]。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先后经历了甲午战争后学习日本高等教育形式的萌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阶段学习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研究生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研究生教育培养及管理相关制度逐渐成熟、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对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3],明确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遴选条件之一。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获得高校的广泛认同,成为新时期高校深入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
兵器学科是一门国防特色鲜明的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4]。国防战略直接关系国防建设、国家存亡和民族兴衰。受到军事需求的牵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兵器学科的内涵不断丰富和更新。兵器学科前沿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复杂程度高,迫切需要紧密结合国际一流的教学与科研资源,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一批具备开阔国际视野、坚实理论基础、突出创新能力且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防行业科技领军人才。
(二)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发展思路
兵器类专业的研究内涵涉及国家安全,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国际交流合作受到了很大限制,严重影响着兵器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为解决兵器类专业研究生开展国际交流受限问题,北京理工大学从顶层设计着手,针对已有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探讨,初步确定了“点—线—面”分步发展的思路,即以力学、安全、机械等不敏感专业为切入点,开展外国专家学术讲座、中外人员互访、系列国际学术会议等短期合作交流活动;基于短期项目培育的中外合作基础,串点成线,进一步拓展全英文课程、寒暑期实践、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国际化项目,为学生提供优质国际化学习资源;在长期培养项目中,连线成面,进一步推动留学基金委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教育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外合作办学等项目的促成与发展,构建立体化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交流,促进了“平台、课程、师资”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同时通过不断的总结、复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发展之路。
二、创建“平台、课程、师资”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以强国强军战略下国防及武器相关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为牵引,以“点—线—面”发展步骤为策略,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全面开展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创建了“平台、课程、师资”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一)搭建国际化平台
国际化人才培养离不开国际化平台的支撑,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为培养兵器类国际化人才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方面构建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国际化科研合作平台是研究生实践教学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支撑,依托平台与外国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科研合作,提高研究生教学的国际化程度。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5个,弥补了国内试验条件的不足,为研究生开展实践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获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吸引了来自12个国家的多名海外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与我校科研团队强强联合,打造兵器专业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获批基金委国际联合科研项目、外国文教专家项目等40余项,依托多元化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学生在外国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等工作,不仅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同时拓宽了国际视野。
另一方面构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国际化交流是实现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最直接的形式,国际交流的形式应尽量多样化、日常化、全面化,以满足不同需求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院打造国际化交流平台主要通过以下形式:一是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尽管兵器学科专业内含敏感点,举办兵器学科国际性会议难度较大,但是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还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5年来学科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3次,参会人数5 000余人次,学生通过国际会议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向,开阔了学术视野,培养了学科交叉创新能力。二是邀请海外专家开展讲座,外国专家精彩的学术报告给了学生不出国门就能与领域专家、海外名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了解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国际沟通能力与国际学术思维。三是鼓励学生出国交流,通过国外参加国际会议、联合培养、攻读学位、短期交换等活动,5年来派出学生200余人次参与国际交流,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成长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与不同种族、国别的文化沟通中,增长了阅历,丰富了见识,提高了思维模式的国际化程度。
(二)建立国际化课程体系
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在研究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兵器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开设全英文课程。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学生的重要手段。根据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规定全英文专业课作为学术型硕士的必修课,一方面提高了全英文课程的普及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开展专业英语学习的热情。在授课教师的选择上,尽量支持有国外留学或研修经历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仅熟悉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且有较高英文水平,利于开展全英文教学工作。机电学院目前开设了全英文专业课20余门,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普遍有了显著提升,为其在研究阶段的英文文献阅读与英文论文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特色专业课中体现国际化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防军工的技术日新月异,作为未来国防军工行业的后备军,兵器类专业研究生不仅需要打牢专业基础,还需要时刻追踪学科前沿。因此,学院及时做出调整,在部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了国际化内容。例如在“武器系统前沿技术”课程中,通过分析世界主流武器装备实例分析,使学生对当前世界海陆空三军的主力装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各种武器系统的技术发展水平及武器装备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增加学术前沿知识、学科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技术领先国家的优势等体现国际化的授课内容。国际化教学内容的引入,有效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
3.邀请外籍教师短期授课。为了全面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同时活跃校园国际化氛围,学院通过暑期国际学校项目、外国文教项目等,邀请外籍教师讲授专业选修课。外籍教师授课的国际化氛围,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沉浸式英文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国际化交流能力。以分组讨论、课题研究、口头答辩为主的国际化授课模式,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口头表达、实践创新、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此外,邀请外国专家短期授课的同时,学院指定有国外教育背景、业务素质高的校内教师作为外籍教师的助教,协助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助教在实践中学习国际化课程开展的模式与方法,为将来独立开设国际水准的全英文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
教师作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主体,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成效起着关键作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直接影响着兵器类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秉承“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思路,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借力国家、地方、学校等各类引才计划,加强宣传与政策引导,招揽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教师。留学归国的教师多年来受海外文化熏陶,其教学理念更为国际化。学院还通过安排海外引进人才与本土教师进行座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交流心得经验,鼓励本土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全面带动师资力量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2.通过外国文教专家项目引进外国专家。采取长短期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吸引外籍专家加入师资队伍。学院聘用了7位外国专家为学科全职外籍教师,其中福田敏男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大师级外籍专家的加入不但引领了学科发展,而且大师团队的“师承效应、头雁效应、倍增效应、集聚效应”极大地带动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依托2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40余个外国专家引智项目,引进外籍知名专家来校开展讲座、授课、科研合作等工作,显著提高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质量。
3.大力支持教师出国交流。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外科研机构、学校等设立的学者交流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出国交流。通过交流访问,教师学习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管理方法,为回国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还鼓励教师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扩大青年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三、构建基于“科学管理、评价激励、合理资助、正向反馈”四重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运行体系
响应国家强国强军号召,国防兵器事业的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端国际化人才作为智力支撑。为确保兵器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其长效发展机制。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基于“科学管理、评价激励、合理资助、正向反馈”四重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运行体系,为持续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具体措施如下。
(一)科学管理
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随着国际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管理方面的问题随之增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上级部门及学校管理办法的指导下,学院根据自身的国际化资源、平台及发展目标等制定了规范化制度。健全的制度使得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日常运行井然有序、经费使用合理合规、特殊情况有章可循,确保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二)评价激励
由于兵器类学科内涵的敏感性,国际交流合作受到诸多限制,导致一部分师生对国际化交流的热情不高。为鼓励更多师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学院将国际化工作作为关键业绩考核指标,在年终工作量核定、岗位考核、绩效奖励等环节给予认定。积极的评价激励,吸引了更多师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有效推动了学科国际化的发展。
(三)合理资助
1.细化师生出国交流的资助范围。通过梳理师生出国交流的活动类型,将资助范围基本确定为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线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交流、长期访学、攻读学位等主要方式。
2.细化资助费用。从不同类型出国交流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了费用范围及资助金额,确保师生在境外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合理的资助保障,打消了师生出国交流在经费方面的顾虑,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出国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正向反饋
对接兵器类国际化人才的紧迫需求,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掌握专业知识”的兵器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经过多年的培养实践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培养架构,探索出国际化人才培养正向反馈的路径,即通过引入海外名师、提高国内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师资梯队;通过构建双语教学、产学研用特色定制化培养体系,提升综合教育水准;通过不断反思与复盘教育产出质量,完善师资梯队与培养体系。基于正向反馈路径的积极作用,兵器类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建立了行业高层次创新人才输出的长效机制,为兵器行业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结语
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使得兵器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作为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高校,北京理工大学肩负着为国防事业输送高精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立足国防发展需求,聚焦学术前沿,开展了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创新性构建了“平台、课程、师资”三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科学管理、评价激励、合理资助、正向反馈”四重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运行体系。随着“双一流”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完善兵器类研究生国际化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兵器学科的国际化建设进程,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防人才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文学,陈顺伟.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三重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20(6):75-77.
[2]杨韶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省思[J].教育科学, 2013, 29(2):73-77.
[3]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A/OL].(2017-01-25)[2022-08-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701/t20170125_295701.html.
[4]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20-07-31)[2022-08-29].https://www.gov.cn/xinwen/2020-07/31/content_5531665.htm.
Training Mode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of Ordnance
WANG Chong, YUAN Meng-qi, CHEN Peng-wan
(School of Mecha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alents of weapons major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 university with distinctive national defen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providing high-level, cutting-edge and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for the cause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demand for high-end and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talents of weaponry specialty has arisen in new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weaponry graduates at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itute of th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p-level design, model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ved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issues in the nurturing proc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mprove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ystem of weaponry discipline to ensure that more versatile leading talents who not only have solid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but also can adapt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can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weapon class; internationalizati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