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境和策略思考

2023-11-01 02:37:27夏品一吴思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以人为本

夏品一 吴思

摘  要: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从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出发,结合现阶段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情况,分别从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就业观构建、社会责任感以及心理健康培养等不同层面对高等院校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并且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具有针对性的融合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质量与成效,为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和从业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思政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177-04

近年来,我国各地方高等院校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从促进学生就业和从业角度出发,对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融合。然而,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却是高等院校学生依然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高等院校方面也普遍缺乏就业指导等问题,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高等院校则存在着缺乏就业指导能力或者没有细化就业教育内容等问题。在这一情况下,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大幅度下降。这要求高等院校重新审视自身的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对二者有效融合的路径进行不断探索。

一、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概述

(一)高校思政教育

目前,我国各地方高等院校高度关注作为核心指导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以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对其进行衡量。为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益,高等院校应该合理编制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基于此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进行培养[1]。除此之外,高等院校也应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使学生思想境界得到不断提升。

(二)就业指导教育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学生往往对自身职业发展感到迷惘,不知道何去何从。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方面围绕学生思维和心理举办相关专题讲座,对学生自我认识能力进行培养,进而帮助学生对自身优点和不足形成准确认识,以此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国高等院校也应该从就业环境出发,通过举办辩论赛事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发展态势。如此,高等院校就能够对学生就业意识与其对就业市场的认知予以全面掌握,据此对后期的就业教育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调控。

(三)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联系

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工作无论是在科学性层面、还是在可行性层面,都相对统一[2]。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准则之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实践。因此,高等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相互融合的理论基础。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其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自身是否具备必备的综合素质。如果高等院校能够有效融合学生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够规避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下的弊端,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了解自身优势与缺陷,明确自身的就业目标。

二、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对高等院校教育而言至关重要。高等院校应该引导学生自觉了解国家重要政策与政事,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培养,以此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就业方向与目标形成准确认识。通过就业教育平台,高等院校能够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体现。高等院校应该从现阶段就业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对自身就业目标予以明確,促使学生对法规条例与职业规范形成全面理解,对学生健康就业观进行培养。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等院校也应该向学生明确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用性

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实用性缺失等问题。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部分高等院校没有有效地创新和优化传统教育模式,没有编制多样和生动的教育内容,继而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产生抗拒情绪[3]。如果能够融合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使学生更加有意愿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用性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为高等院校学生健康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指引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核心内容不仅需要纳入法规法律,也应该概括国家政事与政府政策等内容,教育工作的目标则是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进行培养。学生人生目标的设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价值体系,故高等院校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学生价值体系的培养工作,基于此高校需帮助学生设立人生目标并对其形成正确认知。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站在现阶段就业市场实际情况立场上,塑造健康的价值体系与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和从业提供保障[4]。

三、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

(一)复杂的就业态势

首先,伴随高等院校扩招政策的进一步贯彻与执行,我国高等院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每年有更多学生迈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岗位与学生供求失衡等问题。其次,在就业压力之下,部分高等院校毕业生失去了择业权利,继而导致学生被迫接受较低的岗位待遇。其中,二、三线城市地区学生为主要的群体。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就业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现阶段就业环境波动剧烈,高等院校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也由此越来越大。

(二)就业指导教育意识不足

考虑到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教育工作开展时间有限,教育内容依然缺乏完善性实际教学也普遍侧重于专业理论和知识讲解层面,就业指导内容相对匮乏。虽然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对就业教育课程给予了高度关注,部分课程教师缺乏教学意识,不能准确理解课程内容。在这种背景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存在形式主义等问题,最终导致就业指导价值无法得到全面体现。

(三)就业指导能力不足

就业指导教育的针对性较强,课程教师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就业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具备丰富的就业经验和就业教育知识[5]。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主要指派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由于辅导员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且专业性相对不足,普遍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理论,因此其承担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很难收到良好成效。

(四)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不精

在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缺乏较强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尚无法开展具备合理性和实用性的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对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建设产生了较大阻碍。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仅仅停留在讲解面试技巧和分析就业政策等层面,无法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如此,既不能对学生的健康就业观进行培养,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导致高等院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效果不佳。

四、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在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过程中,应该以“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为指引,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人才全面发展的相关理论。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所提出的要求。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素质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纵观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难看出其都将品质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本质上也是将“以人为本”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在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教育中,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高等院校就业教育促使学生理解就业政策。融合高等教育就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即为“以人为本”思想。

(二)实践性原则

目前,法制化管理模式被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应用到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教育工作者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与执行机制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与人生观。基于法制化管理模式,教育工作者能够有效转变自身教学角色,大幅度强化学生思政素质和就业能力。除此之外,高等院校应该在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合中引入法规法律内容,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以此保障法制化管理模式效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最终促进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1]。

(三)整体性原则

我国高等院校应该从整体层面进行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使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和全程化特性得以体现。但在现阶段,部分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往往只围绕就业开展教育工作,而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关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则应该从课程体系建设入手,合理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融入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以此确保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能够贯穿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部流程。如此,教育工作者就能够在学生各个学习阶段内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有效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为学生构建健康的就业观与价值体系提供指引。唯有如此,我国高等院校才能够实现更高质量与高成效的高等教育工作[2]。

五、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为高等院校学生构建正确就业观提供指引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将人生观培养与法制内容引入就业指导教育全过程,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价值体系,对学生错误就业观与价值观进行纠正,进而对学生政治观念进行培养,使学生思想水平得到提升,更快适应社会环境,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特点,完成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规划的编制工作,结合不同专业院系的学生特点,对学生特长及兴趣进行培养,以此为学生学习和设计职业发展计划创造有利条件,最终使学生自我价值得到全面体现。

(二)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现阶段,考虑到我国高等院校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历练,并且受到过度保护,性格很可能较为自我,缺乏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部分学生还缺乏良好的社交能力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一些高等院校学生家庭缺乏良好的经济条件,很可能存在无力支付大学学费及生活费等问题,综上,学生心理负担的增加,以致性格较为孤僻。上述各项问题皆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学生面临的典型心理问题,阻碍了学生后期学习和职业发展。对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则应该从不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个性进行充分分析,并制订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以此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最终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与从业[3]。

(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阶段的大学生不仅要适应复杂的就业市场环境,还要衡量变动的就业发展态势。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生活往往有监护人资助,故通常不需要从事社会实践或者社会活动,这很可能造成其社会与家庭责任意识缺失。针对上述情况,高等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时,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使学生對自身社会与家庭责任形成明确认知,为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四)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

高等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导学生从所在专业院系出发,结合自身特长合理规划大学时期的学习与生活,明确学习与发展目标,以此为职业规划提供指引。教育工作者也应该为学生构建健康价值观和就业观提供指引,使学生职业规划更加具体。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以此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将思政内容融入职业规划,从而促使学生对自身社会责任形成准确理解。

(五)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应该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减轻残疾学生或者不具备良好家庭经济条件的学生的心理负担,以此提升其就业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效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为这部分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应支撑。如教育工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此保障学生顺利就业。

(六)在就业指导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

高等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工作时,应该有效融入思想政治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体系,使学生认知能力与思想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养成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高等院校应该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培养,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六、结语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在融合学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较大问题。需要得到各地方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通过有效融合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正确就业观与价值体系进行培养,使学生对自身社会与家庭责任形成明确认知,为学生长期学习与发展提供指引。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更具效益的高等教育目标,大幅度提升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小芸. 关于高校德育的实践困境与缓解策略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视野》读后感[J]. 读写算:教研版,2015(09):8.

[2] 李锦江.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人本化策略思考——以铜仁学院为例[J]. 知行铜仁,2018(04):4.

[3] 汤文庭,梅娜,邵俊涛.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困境和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06):1.

[4] 吴海中,田晓四,张乐勤. 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地质学课程体系建设[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01):84-90.

[5] 魏芳. 大思政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及路径[J]. 现代交际,2016(21):1.

(荐稿人:张莉,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以人为本
网络发展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7:33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8:52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9:01:18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