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淑平 杜娟 戴武
摘 要:“双一流”建设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动态竞争活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高校面前的重大议题。教学管理和服务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保障,高校要加强和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通过队伍结构优化、理念和能力创新、业务方向调整等,建设一支管理理念新、业务能力精、创新意识强且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改革体制机制等,助推“双一流”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25-0165-0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教研〔2022〕1号文件,全力推进“双一流”学科高质量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具备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成熟的重要标志[1]。本科教育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2-3],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与责任。“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效的教学管理作为支持,需要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改革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助推“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雙一流”建设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
“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也是一流本科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按照“双一流”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积极改革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培养模式改革、一流师资建设等为举措,推动一流本科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实施思政铸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思政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协同推进的育人大格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兴趣+能力+使命”为培养路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学术规范教育,以教风建设促进和带动优良学风建设。
实施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以贯通化培养为主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以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为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跨学院、跨学科、跨行业的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建立健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的长效机制,完善专业大类培养与专业教育的衔接,深入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1-2]。
实施专业内涵提升,深化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以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优质教材建设、育人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一流课堂建设为抓手,改造和提升传统专业竞争力,打造专业建设新高地。构建学科与专业协同发展机制,完善学科专业评估制度和准入退出机制,健全学科专业建设与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提升学科专业水平[1-2]。
实施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构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发展体系,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和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等,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育人本领;强化基层教学组织功能,科教融合,探索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创新基层教学组织模式,建设跨学科课程组,推动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提升[2]。
实施教学评价与保障体系创新,改进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强化第二、三课堂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健全校院两级运行监控、教学评价、反馈与改进的质量保障运行模式;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完善教学荣誉体系,支撑和保障教师潜心育人、做大先生、研究真问题[4,6]。
二、服务于“双一流”建设的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流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性支柱。“双一流”建设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任务的高质量实施和完成,对教学管理队伍从理念、素质、能力,特别是对决策力、创新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和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成与之匹配的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形成一支管理理念新、业务能力精、创新意识强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团队。
(一)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保证队伍相对稳定
1. 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一支高效且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保障。经过新一轮的“双一流”建设与发展,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都有一定的改善,但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的聚焦,教学管理工作愈发任务重、责任大,而管理过程中,师生配合度不高、管理见效慢、重视度不够等,致使教学管理人员离岗、转岗频繁,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4年以上的管理人员不足50%,中层及以下管理人员变动更加频繁,势必影响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 教学管理队伍相对稳定的必要性。一名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做到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应具备判断、决策、沟通、创新、规划及组织能力,这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训、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教训,方能获得。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教学管理业务中,常规化、标准化、程序化的业务占60%,需要2-3年熟悉;创造性、创新性、开拓性的复杂业务占40%,需要4年以上的时间熟悉;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和高校的创新发展,单纯业务性工作占比会进一步减少,管理改革、专题研究等复杂任务性工作占比会逐步增加。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对保障高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创新开展非常重要。
3. 稳定教学管理队伍的对策。建立科学的选人机制,选配优秀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配备合理数量的管理人员;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团队教学管理能力和水平;组建业务精湛、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有力支撑起教学管理重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个人发展机制,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保持队伍的战斗力和稳定性。
(二)选管培并重,优化教学管理队伍
“重选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且原则性强,时效性强,服务性强,教学管理人员必须优先从热爱教育事业,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奉献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人中选择;同时要注重队伍的均衡发展,根据工作岗位需求,从年龄、学历、资历等方面,选聘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为每个成员预留个人发展空间,保证教务管理队伍有序更替,从而保证队伍的相对稳定。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二级学院为例,每个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配备包括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学干事,教学院长要求由具备丰富教学、科研、管理经验的教授担任;教学秘书要求由本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教学干事要求由学习能力强、有工作热情的年轻人担任。
“重管理”,以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培养为出发点,从管理能力、业务能力、工作心态等方面制定不同层次教学管理者的能力评定标准,指定目标,明确努力方向;从管理效果、教学研究、教学思考等方面制定教学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办法,科学评价,明确责任和义务,督促教学管理者主动提升自身能力;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奖励激励办法,激发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持续创新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稳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
“重培养”,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持续成长,鼓励教学管理者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对中层及以上的教学管理者,加强其与走在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沟通,通过培训交流、实地考察、研修学习等方式,促进其了解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等,激发同行间的互相启发和意识创新,从而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开拓新思路。
(三)调整业务方向,专业化教学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信息化、大众化,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已悄然发生改变。教育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教育管理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教育服务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支撑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将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攻坚任务,也将成为高校高質量发展的创新目标,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走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道路。
“双一流”建设高校应该对教学管理内部进行专业化建设,实施单纯业务非专职化,即通过增加非专职的各类劳务人员,承担常规化、标准化、程序化业务,此类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有责任心,熟悉既定规则、要求和流程即可。这样既能保证此类工作的有效开展,又能将教学管理者从琐碎的业务中解脱出来,鼓励他们对业务进行改革或者对创新性、复杂性业务进行专题研究等,挖掘管理过程中潜在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提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等,不断开发教学管理者的战略性思考能力,推动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四)培养与“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专业能力
1. 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的教学管理更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能力是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新技能。但高校教学管理者大部分没有高等教育研究的背景和经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研究培训,缺乏结合工作开展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所以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还停留在服务和运行管理的层面[5]。“双一流”建设高校可通过系统培训、研究实践、制度改革等,引导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开展教学研究。
进行专业培训,根据教学管理人员的学科背景和岗位职责,依托学校教学发展中心、培训机构等,分层次对教学管理队伍进行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高等教育的研究内容与方法、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等系统培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开展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素养。
开展研究实践,根据工作实际,研讨制定系列研究课题,以项目的方式将教学研究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部门及岗位,同时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对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优化制度激励机制,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基层教学管理者所在岗位为行政管理岗位,依据当下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他们职业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行政级别晋升,而行政职务晋升机会有限这一现实性问题制约了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双一流”建设高校可考虑采用行政级别晋升、职员职级晋升与高等教育职称晋升的方式,拓宽教学管理者的个人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2. 更新教育理念的意识
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理念、管理思想决定着管理的方向、举措和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因此“双一流”建设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建设方案,更需要与当代国家发展理念相适应。
高校教学管理者应与时俱进,走在本科教育的前列,密切关注高等教育的变革趋势,认真学习领会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国家高等教育相关文件的内涵,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理念、新精神,并结合所在高校办学实际进行正确“解读”。如结合“四新”建设,深刻理解其提出背景,研究其与学校人才需求、专业发展趋势、人才培养定位的关系,在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活动策划、教学文件起草等过程中,提出有效的改革思路与措施;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建设等,加强同行间的业务交流与学习,探讨共性问题,分享创新经验,不断开阔视野,拓宽管理思路;关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科学研究等部门的工作动态,拓展思考广度,用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做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
3. 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
伴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等逐渐由单纯的线下面对面转变为“線上线下混合”,其所呈现的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多样化、数字化。如何利用信息数据,及时改革创新、优化调整本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相应策略,全面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决策、个性化服务水平,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高校教学管理者应定期参加信息化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实践,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敏锐度和信息研判与处理能力,继而在实践中学会如何整理收集、分析利用教育教学信息,并以此服务教学管理。各高校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平台,注重教学数据和管理数据的整合、利用和共享,便于全方位、精确性掌握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综合评估、“双一流”建设等改革任务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推动教育决策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管理的精准性和服务的有效性[7]。
三、结语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实施,高校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特别是由于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管理重心下移,学院逐渐成为学校战略谋划的重要参与方,院系二级单位的管理决策和管理任务等急剧增加,急需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为“双一流”高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双一流”建设高校应高度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优化和发展,并赋予其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责任;教学管理队伍应责无旁贷,掌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程中发挥智库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大良.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6):1-4.
[2] 钟秉林,方芳.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涵[J]. 中国大学教学,2016(04):4-8+16.
[3] 钟秉林.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和重要基础[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9):16-17.
[4] 别敦荣. 双一流建设与大学管理改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18(09):1-6.
[5] 蔡志奇. 如何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研究水平[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02):95-99.
[6] 漆玲玲.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教师,2021(34):119-120.
[7] 白亚波. 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 数据,2021(12):186-187.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