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绘本的灵与魂

2023-10-31 17:30:26胡斌安雅焦思敏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6期
关键词:韵律插画趣味性

胡斌 安雅 焦思敏

导读:绘本通过精美的图画和简练的文字,使图像与文字之间的点线面进行既简单又复杂的融合,用简短的文字和风趣的插画形式构筑出独特的故事或主题。与晦涩难懂的研究数据与文字不同,图像起到直接或辅助表达的作用。现今绘本普遍出现内容单一、图像表达雷同、趣味性不足等问题。那么,绘本究竟应该以什么方式构建与布局、如何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如何打动读者等方面都值得更多思考与探索。

绘本(picture book),这一名词最早起源于西方,指的是以绘画为主,附加少量文字的书籍,通过图像与文字的相互补充与互动来完成故事表现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较为完整的绘本产生于民国初期,在当时有一个更通俗的名称“连环画”。由于样式为普通的书籍,此时期的绘本也只是雏形。改革开放以后,本土绘本不断发展,脱离原有“连环画”的固有印象,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绘本用一组图画展现故事,通过连贯的画面更巧妙地将情节讲述给听众。画面连贯韵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故事线的清晰度、作品的趣味性及读者“如何看”,而作者“如何做”是与其相通的。一本连贯性较强的绘本强调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内在联系,体现创作者对知识的图像展示能力。如果一组图画连贯不起来,多精妙的绘画技巧与文字都不能展现好的故事。只有足够连贯的绘本才能凭借精美的图画和简练的文字,成为传递知识的独立载体,形成简单明了的阅读节奏。绘本在讲述故事和宣传教育的同时,也能使读者提高审美并产生共情,是多种感官碰撞迸发出的灵魂。它以艺术审美为导向良好地结合科学知识,能更好地引导读者的眼睛,使作品的技艺与乐趣带给读者更深层次的快乐与意义。现今绘本同质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有故事构建方式、布局、内在逻辑的连接,以及如何提升趣味性来打动读者。

一、绘本的创作与内容的呈现方式

(一)绘本表现形式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近年来随着绘本在我国科普及教育等方面涉及范围逐年增加,受到越来越多重视。从内容上划分,绘本主要以故事类与科普类为主。故事绘本用简短的文字和风趣的插画形式构筑故事,让读者轻松地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充满趣味性的情节。它风趣活泼、耐人寻味并且易于收藏,在家中阅读方便,在亲子环节及公共场所可以起到很多宣传方式达不到的效果。绘本涉及各方面知识类别,版权归属清晰,商业用途广泛,包含广告及文创等方面,可以起到更多宣传教育用途。但绘本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为插画,因为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既要有效表现知识点,便于大众理解,还要不失趣味性,这并不简单,所以对创作者的绘画方式及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且绘本必须为原创插画作品,原创是绘本的灵魂所在。

(二)绘本的构成要素与结构布局

我们要明白绘本是通过什么方法传递信息的。绘本是画面连贯、有韵律的图画书,这是核心构成要素。画面是否连贯及韵律的好坏决定绘本的成败,那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合理设计转折,制造高潮和韵律呢?绘本中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必须通过布置线索来实现,读者通过寻找故事线得以进入特定情境。如果故事线不够连贯以至于断裂,绘本的整体性、趣味性就没办法完美体现,读者很难能与角色共情。插画基本上分两种画法:一种是直接而理性地展现内容,另一种是写形于外、写意于内地阐述意蕴。插画与读者联系到一起,无论何种表现最重要的是突出视觉焦点,凸显用插画诠释文字的作用。看图说话中图片才是重点,能有效连接故事与文字,故事的转折与高潮都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通过画面与镜头远近高低的切换、颜色在视觉上增加的层次感,以及通过排版展现的韵律和控制力,能以更丰富多变的方式引导读者理解作品。在故事的连贯性中,版面设计是整个插画节奏的重要部分,根据故事、知识的不同可以采取相应方式进行跳跃与分页,如跨页全景、左配图、右配图等,甚至将几种方法作为循环展现插画与文字。这种节奏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主旋律,韵律自然带动节奏、产生逻辑,而逻辑决定了绘本的布局与结构。

二、如何构建有“灵”的表现形式与逻辑

(一)绘本中的吸引力

绘本的吸引力除了逻辑外,还有为读者带来的情感共鸣。当插画中的趣味性、表现方式及故事性与个人喜好接近时,读者就能产生共鸣与认同。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不识字,但儿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能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快感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所以绘本角色、构图与场景多以童趣或童知为基础,引导儿童通过视觉体验建立图片、文字与读者的桥梁,更容易激发趣味和共鸣。在《小象欧利找弟弟》中,作者汉斯点·比尔巧妙利用小象欧利想要一个“弟弟”的情节来加强吸引力,强调主体,形成主干。寻找“弟弟”承包了所有趣味性,使读者与欧力形成身心共鸣,期待每一个相同题目中不同变化的趣味。与阅读文字不同,好的绘本通过插画增加“体会的过程”,打开读者的出口与入口。这个“过程”可能通过故事线、趣味性甚至一张图片中小小的动作来体现。用画面唤起意念,正是文字几千年来不能完全代替图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提升趣味性的形式技巧

绘本的美观性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能第一时间产生阅读兴趣,图文之间的交替组合形成了韵律,将读者带入故事之中,引导视觉的方法尤为重要。阅读的本质是从引导读者的眼睛开始,逐渐使读者与主要角色之间产生共鸣,站在“他者”的角度上看世界。一旦对角色及故事产生共情,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都会围绕故事发生改变。所以阅读可以更好地引导读者调动感官体系并产生思考,成人可以从中得到想要了解的智慧与能量,儿童可以寻味生命的力量与真谛。虽然一本好的绘本未必能完美回答读者提出的疑问,但可以为读者提供完美的体验机会,打开情感的出口与入口。它是一种娱乐与游戏,最大的目的不一定是启发与教育,也可以展现快乐与情感诉求,不见得非要列举明白什么问题。

布鲁诺的作品《生日快乐》利用由大渐小、由小渐大的方式,使读者感受到拆开礼物的惊喜与乐趣,简单又新颖的设计形式同样受到大人的欢迎。这也是他的作品吸引了各个阶层和不同年龄读者的原因。只有了解阅读对象,明白阅读本质,才能更好地抓住要领,使绘本更有针对性。绘本是围绕插画讲述故事的过程,画面、角色、色彩、运镜都是提升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方法。插图的每一页都要为下一页内容做准备,画面的连贯性是隐藏其中的线索决定的,第二页一定是在第一页基础上更详细的刻画或对问题的引导,每页间带给读者的是解析、疑问、惊叹,引导读者产生下一个疑问,逐步递进,用画面唤起意念,用角色及场景带动故事,用细节传递主要信息。再加上合理的构图和色调等相互呼应烘托气氛,创作者利用翻页及分段等方法将故事分为几个段落或几条分支,通过细节展现组成部分,再将细节与细節串联起来,形成韵律。利用双线的交叉方式传递信息和剧情,多条和多段的故事线可以有效引导读者思考,带动读者兴趣。因为图画是可以展现力量、声音及调动感官的,好的绘本不仅要把知识和故事讲清楚,更应调动想象力,创造意境。想象与逻辑的并存可以制造更多惊喜与惊奇感,更多伏笔和线索相互呼应,让趣味更多元化,表现形式及内容自然可以更丰富。多元的趣味既是“饵”,摆脱了单一的叙述形式,使内容丰富而有趣,也是绘本中“灵”的体现。

三、角色与场景的设计是绘本元素的创作之“魂”

(一)角色的设计

前面我们提到了共情,而共情的基础构成中“移情”是一种基本的手法和路径。创造一个使读者认同的角色,按照角色的视角、身处的情境引导读者的阅读倾向,最终使读者逐步达成共情。相对主人公,还需要一个或多个与读者共情角色对立的角色或情境,产生反差和戏剧性。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对立与主情感线产生冲突,使读者感受不同支线的不同立场,增加思维跳跃性从而产生更浓厚的阅读兴趣。决定绘本成败的要素之一是角色的吸引力,因为大部分读者为儿童及家长,相对而言充满童心与童趣的角色更具吸引力,所以绘本角色大都以可爱、有趣、奇特为创作基础。在创作过程中不管是人物、动物还是物品都应有独特性,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创作者的风格及喜好决定,或多或少都需要借鉴一些儿童经验和语言特性。几何形体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强的,通常创作者会为角色设定1:2、1:3的头身比例,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合理变形及特点描述,让主角、配角与众不同。场景中一切事物包括五官、衣物、道具、建筑等,都可以通过圆、方、三角等多元化的形状变化,跳脱读者对常规人、事、物的理解。再加上更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色彩的交替与转换,画面得以更灵活有趣。在创作过程中加入与读者相关联的信息,可以使原创角色更贴近生活,增加读者的认同感。

(二)场景的构建

插画不仅是描绘知识的过程,更是刻画观察的过程。想要完整了解故事,展现更丰富的内容,场景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完整且优秀的场景设计依靠画面的“感觉”突出故事情节,这种“感觉”无形中也是审美和创造力的体现。场景的多元化使故事具有更多细节,埋下更多伏笔、暗号与线索,提升趣味性,让每一个画面都有联系,烘托气氛。过于直白与简单的场景很难提升剧情展现的效果,就像镜头一样,镜头的特写、转换、距离的把控可以有效扩大戏剧张力。插画也一样,场景的远近高低、角度的变换、画面的转换、大小特写与对比、位置的布局、颜色及明暗的调控都能让画面更丰富。拉近、拉远、俯视、仰视、建筑、道具的设计,角色的位置、眼神与动作都体现不同的内容。在多元化的画面中还要确保主要表达内容与次要表达內容的鲜明度,让场景成为故事的衔接背景,每个镜头衔接的韵律都要有效表达。透过韵律,创造者可以引导读者的情绪,使读者视角多元化,增加阅读体验。

(三)文字与插画的关系

虽然大部分绘本的主要表达形式是画面,但不能忽略文字的力量。在绘本中文字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主要是为了衔接下一页或解释画面中的事物,更便于读者理解内容、发现线索等。创作者通过文字提示,激励读者发现和理解更多信息,在寻找中获得快乐。绘本想要展现的故事和知识大部分通过插图和文字的组合共同表达,文字同样是具有力量、声音且增强感官感受的。两者的结合既让读者欣赏了画面带来的乐趣,也使画面内容便于理解、消化。

四、结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宣传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书籍作为文化教育及科学传播的载体有着重要地位,即使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也无可取代。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多了一种学习途径。绘本的独有表现形式让“灵”与“魂”碰撞,迸发出更丰富多彩的韵律。要想让读者成为主角,充分发挥“五官”的感受,需要格外注意作品中的各种细节,如封面、尺寸、纸张、规格甚至装订等方面。在不同的绘本中不仅有图像或句子,还有一连串相互关联的影响和含义,能让读者亲临其境全方位感受微妙感,充分调动大脑及内心的个体感受,激发更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真正的关键不仅有精湛的技巧,还有深入的钻研。有了深入,读者才知作者的“用心”。一本书,一个惊喜,一个新发现,也让科学的传播有了更多创造力和多样性。我相信好的绘本可以为读者带来更丰富的智慧与财富,让他们找到生命的力量!

猜你喜欢
韵律插画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30
就要紧紧粘住你
科学大众(2022年7期)2022-04-25 06:44:38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春天的韵律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12
韵律之美——小黄村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58
无脸小插画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韵律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