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2023-10-31 17:30崇尚珍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家乡作文情境

崇尚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与文字互动的过程,也是实现思想和情感互动的渠道。因此,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着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新课程标准推动下,作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和挑战。据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立足新课标要求,积极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趣味导入,激发深入思考

小学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到中、高年级,学生面临着深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采用趣味的方式导入,利用不同的问题作为引导,逐步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感知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主动用文字来表达。

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推荐一个好地方”习作教学为例,该篇习作主要让学生推荐一个特别的地方,并能运用修辞等手法将这个地方写清楚、写具体。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学生就需要写出推荐理由,准确表达地方特色。但实际写作时,很多学生看到标题就会产生畏难心理。他们虽然有过一些游览或体验经历,但此时在脑海中却无法形成具体的、形象化的思路。因此,教师可以采取趣味的导入方法,利用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展开回顾和思考,更精准地找到写作目标。例如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风景,随后提问:“你们看过类似的风景吗?你们认为这些景色优美吗?它的哪些方面吸引你?”有的学生看到茂密的树林,就会想到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各色各样的树叶、清新的泥土和露水等。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中真实看到的或了解的景物,并提出问题:“除了能看到的这些美景,还有什么地方是你最喜爱的、想要再体验一次的?”有的学生想到游乐场,有的则想到美食,还有的会想到当地的习俗、特产等。据此,学生对心中的“好地方”已经建立了雏形。此时,教师再鼓励学生进行写作,他们便有了清晰的想法和思路,能用文字有效表达。

二、创设情境,丰富作文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元素,中、高年级学生应尤其重视作文情感的融入和体现。但实际写作时,学生或是融入的情感不足,或是缺乏情感体现。长此以往,作文就显得干瘪枯燥,无法引起读者共鸣。教师可以创设多样的体验情境,让学生真实地经历不同的场景,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和思考、观察和品味。这样就能让他们获得情感能力,使他们体会文字与情感的力量,继而在写作时更好地融入真情实感。

以四年级上册《我和____过一天》教学为例,这是一篇想象作文,学生要选择神话或者童话中的人物,写一写自己和他/她一天中的经历。这样的想象作文有一定难度,学生既不能偏离故事中人物的特点,也不能局限于故事本身,而应当在放飞思想的同时,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就可以创设体验情境,利用情境助力学生的情感发展。例如,教师可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童话人物,凸显出他们的特点,如机智聪明、惩恶扬善的神笔马良,爱憎分明、本领高强的葫芦娃、哪吒等,让学生对这些人物的特点有真实的感受,对他们产生明确的情感,然后再创设互动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探讨,在激烈的交流中发散思维,设想出他们可能会经历的事情或者想要与之经历的事情。在多样的教学情境辅助下,学生既产生了真实的情感,也将童话或神话人物根植于内心,以此成为共情的源泉,促使他们在写作时更好地融入真实情感,使作文更加生动、吸引人。

三、组织阅读,积累不同素材

写作是思想和观点的输出,而阅读则是输入。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构成培养语文能力的闭环。学生在阅读思考中积累知识和素材,在写作表达中诠释内心思想,由此逐步推动认知和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同样也要重视阅读的融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阅读,通过深入、广泛的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其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丰富阅读的基础上掌握灵活的语言应用方法,提升其写作能力。

以五年级上册《二十年后的家鄉》教学为例,这篇课文以家乡为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家乡未来的变化,描绘家乡的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现实生活本就不够了解,对于世事变化也不易体会。教师要想站在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未来展开想象,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家乡是怎样的,生活中的变化可能由哪些东西引起等。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阅读,从书中体会现实生活,想象未来变化。例如读一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看一看他是怎样描写家乡变化的,还可以读一读二十年前与家乡有关的一些文件记载,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再依据现在的生活现实,感悟科技发展的速度和交通、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等。在对比中建立变化意识,不断积累描写家乡变化的素材和方法。然后,教师再鼓励学生对二十年后的家乡进行畅想,从环境变化到科技发展,再到自己的年龄、认知的变化等,逐步描述二十年后家乡的风貌。通过积累,学生不仅对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有更深的了解,也夯实了变化的基础,提升了写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四、走向生活,充实写作内容

生活是作文灵感的发源地,更是孕育思想的根源。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经历、体验,就能获得新的认知、新的想法,滋养出新的情感和精神。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和体验不同的生活实际,使心灵与生活产生碰撞,用大脑、眼睛、耳朵去捕捉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有效地充实写作内容,使作文更富内涵和韵味。

以五年级上册《我想对您说》教学为例,这是一篇表达情感的信件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体验真情,通过书信表达自己的心声。生活中有很多可供学生发表意见、表达心声的对象,如父母、朋友,还有那些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人。但很多学生对生活没有足够的体会和思考,其写作时能想到的内容较为局限,信件的内容也较为贫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生活、用心去感悟、聆听、思考,去发掘出更多、更深层的情感。这样就能有效地充实作文内容,提升作文的丰富性。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身边遇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如社区志愿者、医护人员、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想一想他们有没有什么让自己感动的瞬间,或者有没有想要对他们说却没说出来的话。之后,学生可以带着心里的这份想法,真实地走到生活中,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慰问一线医护工作者、组织环保分队助力环境清扫等,让学生实地体验这些人的辛苦付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和心中所想,进行书信写作。这样就能有效充实写作内容,丰富书信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科学评价,提升写作水平

新课程标准强调了评价的导向作用,倡导课程评价要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语言、思维、审美和价值立场。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的评价往往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表达都能收获积极且真实的指导和鼓励,就能大大提升他们表达的积极性,使他们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短板和问题,并及时有效地改进。由此看来,教师要重视评价的实施,用科学的、综合的评价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改善自己的缺点,从而有效提升其写作水平。

以六年级上册《学写倡议书》教学为例,该篇作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身边不美好的现象或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倡议。这对于学生来说有较大难度,学生不仅要明确问题所在,也需要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囫囵吞枣式地提意见。在写作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讨自己发现的一些需要改进的现象和问题,如垃圾乱投放、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排队插队等不文明行为,接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用合适的语言提出倡议。在写作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文效果,也要关注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认知的全面性、深入性,积极给予评价和指导。在作文初步完成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看看在他人的倡议书中自己能获得怎样的感悟,能否愿意积极地行动起来等。通过这种科学的评价方式,学生能及时得知问题所在,也能从读者角度了解倡议书的缺失点,从而积极改进,更好地提升作文水平。

六、结束语

作文是学生的内在精神体现,它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因此,作文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运用文字的活动,更是让学生抒发情感、自省自励、健康发展的活动。在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价值更加凸显。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开展作文教学时要从兴趣着手,用趣味的方式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用丰富的情境支撑,推动学生的情感发展;用深入的阅读充实内心,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用生活体验和实践深化,充实写作内容;用科学的评价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乡作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