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芳
数感是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理解数的意义和数量关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简洁与精确,增强好奇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能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作出合理判断;能初步体会并表达事物蕴含的简单数量规律。数感是形成抽象能力的经验基础。”数不但是表达和交流、认识身边事物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培养数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此,笔者就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作了一定实践研究。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时时刻刻都在和数学亲密接触,但他们不一定能感受到、表达出来。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观察、猜测等一系列的初步基础上,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事实上,只要我们更多地观察生活,认真地收集素材,就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贴近生活的数学素材。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时,让学生寻找并掂量1克与1千克的物体,寻找哪些物体分别用“克”、“千克”作单位。像一分硬币重1克,4粒黄豆大约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一袋糖重1千克,肥皂、药片、黄金等细小物品用“克”作单位,体重、菜、水果等用“千克”作单位。这些数据、单位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数的敏锐程度,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启蒙数感。
二、重视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慧之花开在指尖上。”实践证明,学生在动手操作时,眼、耳、口、手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助于他们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自由天地,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探索的乐园,创新的摇篮。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做数学,用数学,而不是听数学,记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例如,认识11—20以内各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摆学具。教师请学生先思考:“怎么摆就能一下子看出圆片的个数?”这时,小朋友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一字儿排开;有的2个2个摆成一堆;有的5个5个摆;还有的先把10个小圆片放在一起,再把剩下的放在另一边。通过观看同学间不同的摆法,比较优缺点得出最佳的答案。接着教师再让小朋友思考:“你想现在可以怎样表示15这个数呢?”此时,学生已经模糊感受到15即为10个加上5个。小朋友们能用各种形式来表示15这个数:有的用10个正方体再加5个正方体,有的用10朵花加5朵花,有的用10根小棒加5根小棒……这些丰富多彩的作品都是学生在向我们传递着同一个信息:这些图案我们都可以用来表示“15”这个数,从而达到对“15”这个数本质意义上的感悟与把握。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通过让学生到操场上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500米的距离,在春游、秋游中感受1千米的路程。又如,教学找规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涂色卡上涂颜色,使它们变成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这时,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大增,他们会创造出很多美丽的图案,再请他的同伴找一找规律在哪里?最后通过学生来摆一摆学具,自己来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学生深入到数学内部,才能使学生触摸到数学的本质。通过实践操作,还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一把糖有几颗?一本故事书有多少页?一筐苹果有多少个?从而逐步地增強学生的数感。
三、强化数感训练,培养学生的数感。
知识转化能力,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练习,而数感就是理解与练习程度的指标。数学基础知识始终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知识更易活化。因此,课堂教学应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扩张和加深练习内容,通过科学选题,必要的训练作用于学生。因为,必要的科学性练习是学生形成数感的重要途径。比如,在讲授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后,设计如下一组题:(1)师徒两人做零件,师傅比徒弟的3/2少3个,师傅做17个,徒弟做多少个?(2)师徒两人做零件,师傅比徒弟的3/2多3个,师傅做17个,徒弟做多少个?(3)师徒两人做零件,师傅比徒弟的3/2多3个,徒弟做30个,师傅做多少个?(4)师徒两人做零件,师傅比徒弟的3/2多3个,师徒两人共做53个,师傅、徒弟各做多少个?(5)师徒两人做零件,师傅比徒弟的3/2少3个,师徒两人共做47个,师傅、徒弟各做多少个?(6)师傅比徒弟的3/2少3个,徒弟比师傅多13个,师傅、徒弟各做多少个?这一组题目,看上去很相似,但题目的做法却发生了变化,必须仔细考才能解答,这对训练学生良好的数感大有裨益。经常将相同、相似和相异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让学生细心地比比、看看、想想,领悟其中的联系与差别,在比较中可以强化感知性、感应性,加深对易混知识的辨别程度。
总之,数感不仅仅是人对数的一种敏锐感觉,而是人对数学本质的敏锐感觉。数感又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的发展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更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工作,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渗透数学思想,并教给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的数感才能不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