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激励策略

2023-10-31 15:41:51房静徐继成连云港市猴嘴中心小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目标

■ 房静 徐继成(连云港市猴嘴中心小学/江苏省连云港市)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参与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班级管理,而科学、合理地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班级管理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达成教育管理目标。激励作为常见的班级管理方式之一,其成效受班主任对激励的内涵以及当前班级管理工作中使用激励措施存在误区的认识的影响。班主任只有巧妙地运用好激励措施,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针对班级管理中激励的内涵进行了探究,并对现阶段小学班级管理教师运用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实施激励的有效策略,以期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的基本内涵

为了促使小学班主任正确地认识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笔者借助中国知网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对班级管理和激励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综述。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活动,是学校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班级管理从层次上区分为班级内部管理和外部管理两种。班级的外部管理主体主要包括学校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而班级的内部管理中的管理对象指的是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其会在学校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带领下直接实施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以及各学科教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实施主体,其需要根据学校管理与教育目标,借助班级内、外管理力量,对班级进行有组织、有指导、有协调和有控制的管理。本文中的班级管理特指班级的内部管理。

(二)激励的内涵

“激励”起源于心理学,特指能够激发人类动机,使之产生内驱力,最终使人不断努力直至目标达成的心理。在管理学领域也能找到激励的解释,其曾经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由此可见激励在管理领域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最好的教育在于激励和唤醒”,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给出过这样的定义。由此可见,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激励。在本文中,激励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更加倾向于管理学和教育学相结合的范畴,落实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指的是:班主任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借助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发展潜能,从而让班级管理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前行。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运用激励策略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现实的小学班级管理中进行激励时,很多事情往往事与愿违,这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激励措施的运用不当是分不开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对激励的认识存在偏激

笔者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和调查,发现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对班级管理中激励的认识过于片面,多数以正向激励为主,其实从功能上讲,激励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两种。正向激励多以肯定、表扬和信任为主,而负向激励主要以警告、处分、批评为主。

很多教师一提到激励就会想到正向激励,忽视了负向激励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使用了负向激励,但在激励后缺少正确地引导,导致负向激励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因此,负向激励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更多的是想要通过负向激励让学生克服自身的消极因素,发展自我优点。

(二)教育激励的内容指向不明确

语言激励和目标激励是教师最常见的两种激励形式,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将两者合并使用,即经常以语言激励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目标。激励内容会影响到学生的努力方向,然而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在运用激励时,缺乏明确指向的内容,所使用的语言以及指标的目标也较为模糊,甚至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如教师常采用的目标激励有:教师希望你更加努力!教师希望你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等等。由于这类目标激励的指向不明确,虽然一开始可能会满足学生的需求,但长此以往学生也会产生疑问:到底应该朝哪个方向继续努力呢?我要怎么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呢?此时激励的作用就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三)教育激励难以顾及每位学生

笔者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5.59%的学生偶尔受到教师的激励,其显示出大部分学生受到了教师的激励,但是频率不高;11.41%的学生表示没有受到过教师的鼓励。在当前大班额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是被教师忽略掉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调查,69.29%的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激励,且女生的意愿更加强烈,1.13%的学生表示不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综合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很难顾及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且频率也无法实现均衡,即对于总不遵守班级纪律的学生教师很少会对其进行激励,而教师主要激励的都是学习成绩较为优异的学生。而学生被激励与否,也会造成班级内部学生的分化。

(四)教师激励方式与学生需求不匹配

教师的激励方式往往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因而影响着激励作用的充分发挥。经相关调查显示,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教师激励的需求也不一样,常见的有语言激励、物质奖励和情感激励,而对于需求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的学生就少了很多,但是通过教师对各种激励方式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常见的班级管理中你追我赶的这种激励,所以这种激励并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还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又如在违反纪律时,教师经常使用的单独谈话也与学生期待的给予情感上的信任或多给学生改过的机会存在着差距。

三、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激励策略的建议

(一)明确激励内容,关注和引导激励与评价的结合

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标和语言评价存在激励不明确的现象。由于目标和语言激励是当前小学教师常用的激励方式,因此在进行目标和语言激励时就要求目标准确、内容清晰。同时,目标和语言激励又是教育评价的主要载体,所以教师可以将语言激励、目标激励与教育评价有机融合。首先,可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明确适合学生发展的努力目标,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学生的以前和过去,结合学生在校的行为、学习成绩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目标激励法的应用能够为每一名学生提供学习动机,要求目标选择不能盲目,同时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最好能够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基于以上的目标才是有效的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量身打造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目标:“本次考试你比以前进步很多,你的努力教师都看在眼中,教师希望你下次能够注意学习方法的梳理,做到同类题型举一反三,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够做得更好!”这样的目标设计既肯定了学生的努力,又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学习指导和建议,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也便于理解和实施,教师再配合语言上的激励,效果会更好!其次要把教育激励与评价进行有效结合。为此,教师应将激励渗透到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转变,多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如有的班主任教师会在学生的期末评语中进行创新,采用“七言律诗式期末评语”,把对学生的评价凝练成一首七言诗句,每人一首,同时把孩子的姓名巧妙地嵌入进去,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评语形式,实现了班级管理的目标也实现了潜移默化的激励效果。

(二)教育激励要面向全体,借助各方各种教育力量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注意自己的管理对象是班级的全体学生,而班级又是由学生独立的个体组成。然而在现实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依然有一些学生未能够获得教师的激励,即多数学生仅仅是偶尔可以被教师激励。所以,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激励,而不仅是关注到学生的个体。

教师在进行教育激励时也要巧妙利用各种力量。教师既要利用好来源于班级内部的教育力量,也要利用好来源于班级外部的力量。例如,小学教师可以借助每次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励。由班主任对一周的班务工作进行总结,参与的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点评。在班会课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班级整体得失,进而进行客观评价,如此有利于发挥教育激励的作用。班级外部的教育力量包括学校评优、评先活动以及专项类比赛等等,引导全班学生集体参与,实现对班集体的群体激励。

(三)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

激励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是建立在对学生身心发展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为此,教师在教育中应用激励时,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有效了解学生实际需求的途径就是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平等的情感交流中让学生真正地敞开心扉。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一方面是情感激励,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方面投入足够的精力与时间,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基本需要是爱和尊重。以上两者都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行传达,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四)积极打破以往的教育思路,加强对激励措施的优化

1.提高言语激励内容的丰富性

通过调查了解到,大约有50%的学生期望得到教师的言语激励,更有高达60%的学生期望在自己学习成绩进步时,教师能对其进行言语激励。同时,小学教师最常用的激励方式也是言语激励,作为教师要不断优化和丰富自己的言语激励能力,实现言语激励在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从访谈的结果看出来,小学教师经常使用“你真棒!”“你很优秀!”“教师今天重点表扬XXX同学。”等格式化的激励语言,学生长期听到这样的言语激励就会觉得没有新鲜感,激励效果自然不如一开始好。在使用言语对学生进行激励时,教师需要注意激励的方式与内容,不可以格式化的、统一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激励,这样激励学生十次的效果可能也达不到一次具有针对性的言语激励的效果。教师应用言语激励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优化的有:注意变换表扬的语句,如“你真厉害!”“你好棒!”变换成“教师发现你有所进步!”“这段时间你的表现很好,变得很懂事!”如“教师今天要表扬XXX同学。”变换为“XXX同学十分热爱劳动,我们应该向他学习这种优秀的品质”。“本次考试中XXX同学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家可以和他交流下学习上的好方法。”如此皆可以将单一的激励变换成与情境贴合的话语。另外,教师在应用激励时,还可以借助肢体上的语言来表示激励,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眼神关注来表示对某一名学生的表扬,走到想要表扬的学生前,轻轻拍下学生的肩膀,有时候一些肢体语言上的激励的效用要远超于言语上的激励。

2.积极构建富有特色的班级内部激励机制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教育管理的激励理论为一线的班主任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但是一些班级激励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点。此外,每一位教师管理的班级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便来自班级中学生的个体。甚至是同一位教师接手的不同班级都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激励时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情特点灵活使用教育激励。总的来说,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构建符合自己特点的班级激励机制,而这些机制的建立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竞争机制,具体表现在班级内部的激励机制要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激励,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而传统意义上的竞争只是通过竞争气氛的营造对学生进行激励。为构建符合自己特点的班级激励机制,教师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之上综合使用各种激励方法,这种激励应具有长久性和有效性。在实行这种机制时,教师要学会放弃传统的“积分制”“竞争制”等低效的激励方式。

由此可见,在构建符合自己特点的班级激励机制时,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的激励要紧随学生的心理变化而变化和调整。其次,激励不仅仅是要让学生看到小红花数量,更多的是从情感上向学生传递激励的力量,比如可以借助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激励。最后,教师要面对整体学生进行激励,借助班会的内部力量和学校提供的外部力量,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激励,使得班级激励机制具有教师独特的风格。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和教师的激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激励往往也有着较高的期待。所以,小学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教学水平以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班级管理,不单单需要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同时还要成为“终身学习”的“学生”,日常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紧随时代的发展并不断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目标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班级“四小怪”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11-24 10:49:03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2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
不称心的新班级
快乐语文(2016年7期)2016-11-07 09:43:56
我们的目标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4:41
班级被扣分后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0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